问题

银行股表现如何?

回答
最近银行股的表现,确实牵动了不少投资者的心弦。要说它们怎么个走法,得结合当下的大环境、各家银行的具体情况以及宏观经济的信号来聊。

整体来看,银行股近期可谓是“跌宕起伏”,一副谨慎前行的姿态。

上涨乏力,但韧性尚存: 如果你关注银行股的日K线,会发现它们虽然没有出现那种让人眼前一亮的普涨行情,但即便在市场整体回调的时候,大多数银行股也显示出了一定的抗跌性。这说明,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银行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其内在价值和稳定性依然受到市场的认可。即便有小幅下跌,也很容易吸引到抄底盘。
分化是主旋律: 要笼统地说“银行股表现如何”其实有点片面。现在银行股的分化现象非常明显。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之间,甚至同一梯队内的银行,走势也可能大相径庭。

国有大行: 通常被视为“压舱石”,业绩相对稳健,受宏观经济政策影响较大。近期在一些政策利好预期下,它们可能会有所表现。不过,体量大也意味着它们对增量的渴求相对较低,股价弹性也就没那么强。
股份制银行: 它们更市场化,业绩弹性可能更大一些,对经济周期的敏感度也更高。在经济复苏预期较强的时候,它们可能会表现得更活跃。但同时,它们也可能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时候,面临更大的挑战。
城商行、农商行: 这些银行通常深耕区域经济,业绩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风险偏好影响很大。有些区域性银行表现突出,但也有一些因为区域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而承压。

是哪些因素在影响着银行股的表现呢?咱们来细说说:

1. 宏观经济的“冷暖”: 这是最核心的因素。
经济增长的预期: 经济好,企业经营状况好,贷款需求旺盛,不良贷款率也可能下降,银行的利息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都会受益。反之亦反。近期我们看到一些经济数据在波动,这直接影响了市场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判断。
利率水平: 利率是银行的“命根子”。央行的货币政策走向,尤其是利率的调整,对银行的净息差(NIM)有着直接影响。利率上升,银行的贷款收益可能增加,但揽储成本也可能随之抬高;利率下降,虽然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但可能压缩银行的利息收入空间。近期市场对于降息或利率政策的讨论,都会引发银行股的波动。
通胀压力: 温和的通胀有助于银行资产增值,但过高的通胀可能导致央行收紧货币政策,从而影响银行的盈利和业务。

2. 监管政策的“松紧”: 银行业是受到严格监管的行业。
资本充足率要求: 监管机构会要求银行保持足够的资本来抵御风险。如果资本补充压力增大,可能会影响分红或再投资。
拨备覆盖率: 这是衡量银行抵御风险能力的重要指标。拨备充足,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就强。
其他业务的监管: 比如房地产贷款、消费信贷等领域的监管政策变化,都会对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模式产生影响。

3. 资产质量的“好坏”: 银行最怕的就是不良贷款。
不良贷款率(NPLR): 这个指标是衡量银行资产健康度的“晴雨表”。如果不良率持续上升,意味着银行需要计提更多的坏账准备,从而侵蚀利润。
拨备覆盖率: 如前所述,拨备覆盖率越高,银行抵御不良贷款的能力越强。
资产结构: 银行持有的资产是否多元化?对某些高风险行业的敞口有多大?这都会影响其整体风险状况。

4. 市场情绪与投资者偏好:
避险需求: 在市场不确定性增加时,一些投资者会转向被认为是“稳定”的银行股,但这种避险也可能因为银行自身的盈利前景不明朗而打折扣。
估值水平: 和其他行业相比,银行股的估值普遍较低(以市净率PB衡量),这使得它们在某些时候具有吸引力。但低估值也可能意味着市场对其未来增长的预期不高。
分红政策: 银行往往是重要的分红主力,稳定的分红能吸引长线投资者。任何关于分红政策的变动都会影响其股价。

近期市场关注的焦点可能在于:

净息差(NIM)的企稳或回升: 这是影响银行盈利能力的最直接因素。如果市场预期NIM能够企稳甚至改善,银行股的表现可能会更好。
房地产市场的走向: 房地产业是银行贷款的重要领域,房市的波动直接影响到银行的资产质量和潜在的信贷风险。
经济复苏的力度和持续性: 这决定了银行的信贷需求和整体盈利能力。
“中特估”(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影响: 一些分析认为,具备“中特估”属性的银行股可能会获得更高的市场认可和估值,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升了部分银行股的表现。

总而言之,银行股的表现是一个复杂多维的问题,它既受到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的深刻影响,也受到自身经营状况和市场预期的多重作用。投资者在分析银行股时,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它们是否“便宜”,更要深入理解影响它们盈利能力和风险状况的关键驱动因素。近期它们的表现,更像是在谨慎地“探路”,寻找经济企稳和政策发力的最佳结合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文章是10月14日写的,引用数据都是更新到10月14日,特此说明。

今天想和大家聊一下,今年最惨的板块---银行。

1. 银行股今年以来的表现

说银行是今年最惨的板块,绝对名副其实。图1是申万一级行业今年以来的涨跌幅排名,银行遥遥“垫底”。

图1. 申万一级行业表现 数据来源:iFinD,扶摇投资笔记


不仅与其它行业相比表现最差,对比自身历史估值,目前的估值水平也是相当低。

图2. 十年来银行板块PE走势 数据来源:iFinD,扶摇投资笔记


图3. 十年来银行板块PB走势 数据来源:iFinD,扶摇投资笔记

截止2020年10月14日,银行的PE为5.73X,位于10年均值与-1倍标准差之间,而PB更低,为0.63X,为10年来最低值。

2. 如何理解银行股的表现?

为何银行股表现如此之差?个人认为最起码有如下三个原因。

首先,银行是典型的后周期行业,营收中大部分是靠利息收入,在疫情来袭,经济下滑的背景下,央行连续降息,使银行的净息差(贷款利息-存款利息)收窄,利润下滑。与此同时,在经济下行时,银行的资产质量必然下滑,引起市场对银行的担忧。

其次,政策上,6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在金融让利实体经济的大背景下,市场对银行板块的预期必然下调。

第三,从资金面上看,基金对银行持续低配。

图4. 基金对银行的配置情况(截止2020年半年报) 数据来源:iFinD,扶摇投资笔记
图5. 基金对银行的超配比例环比情况(截止2020年半年报) 数据来源:iFinD,扶摇投资笔记
图6. 基金对银行的超配比例情况(截止2020年半年报) 数据来源:iFinD,扶摇投资笔记

从图4.5.6可以看出,资金在最近一年的时间,持续低配银行股,超配的程度是除商业贸易板块之外最低的,而对比银行历史数据,目前的超配比例也是是15年9月以来第五低的,而从绝对配置比例来看,已经是近5年最低点。

资本是逐利的,资金流出银行,表明市场对银行的预期比较差,这是前述两个原因在资金面上的体现。

3. 后续如何表现?

如果说银行前期表现差是以上几个因素导致的话,那么对银行后续的走势可以同样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对于宏观经济,各指标均在持续回升,二季度GDP3.2,三季度GDP大家普遍预期在5%~5.5%之间,四季度GDP在6%左右,接近潜在增长率。净息差继续收窄的概率较小,随着经济的复苏,信贷需求逐步提高。资产质量也在稳步改善。这是银行股股价企稳回升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逻辑基础。

第二,对于金融让利实体,这一部分已经被市场计入资产价格,只要没有新的让利要求,就不会对银行的表现产生不利影响。

第三,具体分析银行股的相关指标,中报主动调整了不良资产认定标准,给了不良资产更多的余量,不良资产对盈利的影响被打消。资产方面,基建及房地产贷款质量优异。债券收益率走高也有利于提高投资收益。三季报大概率与二季报相当,而四季度业绩将迎来改善。

第四,分析基金配置。首先,当前银行的配置比例及超配比例均处于历史低点,从历史规律看,每当处于阶段低点,后续均会回升。其次,从逻辑上看,目前银行估值处于历史极低水平,往后看,利空已经出尽,正是配置的最佳时机。最后,从基金的操作规律来看,为了考虑年底排名,保住已经取得的收益,基金有四季度将资产配置到低估的板块上的习惯。毕竟,在排名的压力下,先卖的能保住利润,而后跑的可能眼睁睁的看着利润回吐,甚至亏损,这种囚徒博弈的情况下,谁都不想后跑。

总之,在宏观经济企稳,银行业利空出尽,业绩即将迎来回升的大背景下,银行股四季度大概率会取得超额收益。而引起这一变化的标志性事件可能是基金调仓,三季报的发布或者其他突然事件。

14日,彭博社传出消息,监管层正在缓解银行业降低利润的要求。随后银行板块连续两天上涨1%,从中长期来看,目前配置银行正当其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最近银行股的表现,确实牵动了不少投资者的心弦。要说它们怎么个走法,得结合当下的大环境、各家银行的具体情况以及宏观经济的信号来聊。整体来看,银行股近期可谓是“跌宕起伏”,一副谨慎前行的姿态。 上涨乏力,但韧性尚存: 如果你关注银行股的日K线,会发现它们虽然没有出现那种让人眼前一亮的普涨行情,但即便.............
  • 回答
    你对银行的表外业务很好奇是吧?别担心,这玩意儿听起来有点玄乎,但其实挺好理解的。我给你好好掰扯掰扯。啥叫表外业务?简单来说,表外业务就是银行在资产负债表之外进行的业务。我们都知道,银行的核心就是资产负债表,左边是资产(比如贷款、投资),右边是负债(比如存款、借款),还有一部分是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表.............
  • 回答
    瑞士银行家协会(Swiss Bankers Association, SBA)在2023年发布的声明中表示,“瑞士银行中存放的俄客户资产近2000亿瑞郎”,这一数字确实包含了很多信息,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层面来解读:1. 瑞士作为全球避风港和财富管理中心的地位 历史悠久且稳固的声誉: 瑞士银行以其.............
  • 回答
    最近银行股确实不太给力,不少股民心里都打鼓:是时候割肉离场了,还是咬咬牙继续扛着?这问题不好一概而论,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到底该怎么选。首先,咱们得明白银行股为什么跌。这年头,影响银行股的因素实在太多了。 宏观经济环境不给力: 经济增长放缓,企业经营困难,老百姓收.............
  • 回答
    银行股长期低估值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现象,并非单一因素所能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行业特性与监管环境的严峻性: 强监管行业属性: 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其运营受到极其严格的监管。这包括资本充足率、流动性覆盖率、杠杆率、不良贷款拨备率等一系列指标,以及对业务范.............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到了点子上,确实,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困惑: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看起来是稳定且利润丰厚的行业,怎么一到股市上,买它的股票却不一定能赚钱呢?这背后有很多道道,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我们得明白,银行赚钱,跟银行股赚钱,这是两个层面的事儿。 银行赚钱,是它作为实体经营者,通过存贷款利差、中间.............
  • 回答
    “银行股一涨就是牛市末期”这个说法并非绝对的真理,更像是一种基于历史经验和经济周期分析的观察和警示,而不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理。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的剖析:一、 银行股的特性与在经济周期中的位置: 银行是经济的“晴雨表”和“血脉”: 银行的业务与实体经济的繁荣程度息.............
  • 回答
    当然有!我身边就有这么一位长辈,我们就叫他“王叔”吧。王叔不是那种西装革履、整天研究K线图的股神,他是一个朴实的退休工人,最大的爱好就是养花和看报纸。但他的投资经历,尤其是持有银行股这件事,却是很多人望尘莫及的。王叔接触股票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那时候中国股市刚起步,很多人都觉得风险大,离我们老百姓.............
  • 回答
    从2020年初至今,满仓银行股亏损8%,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局面。在做出是否继续持有的决定之前,我们得好好掰扯掰扯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以及背后可能隐藏的种种因素。首先,咱们得承认,这8%的亏损,在当下这个时间点(2020年至今),绝对不是一个“小意思”。要知道,这三年多的时间里,全球经济经历了疫情的冲击.............
  • 回答
    最近有买银行股打算,而且想长期持有,这思路挺好。银行股在中国A股市场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比较稳健的板块,尤其是一些大型商业银行,它们体量大,业务成熟,盈利能力相对稳定,确实是很多追求长期回报的投资者的优选。你提到的“四大行”,通常指的是中国工商银行(601398.SH)、中国建设银行(601939.SH.............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也触及到了很多投资者的心坎里。很多人在股市里摸爬滚打,确实怕的就是“割韭菜”。那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如果只买工农中建这几家银行股,一直持有并加仓,是不是就能稳稳地赚到分红,而且不会被“割”了。咱们先得明白什么是“割韭菜”。在股市里,这通常指的是那些价格波动剧烈、缺乏实际价值支撑,.............
  • 回答
    银行工作和公务员工作在稳定性、收入、职业发展、工作压力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具体优劣取决于个人职业规划、性格特点以及对工作环境的偏好。以下是详细对比分析: 一、工作内容与性质1. 银行工作 核心职责:金融业务操作(如存取款、贷款审批)、客户关系维护、投资理财、风险控制等。 岗位类型.............
  • 回答
    银行与银行之间的现金流转是一个复杂但又至关重要的过程,它构成了整个金融体系的血脉。简单来说,这就像你我之间通过转账汇款,只不过主体变成了庞大的金融机构。为了更详细地解释,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层面来理解:1. 核心概念:准备金与支付系统 准备金 (Reserves): 每个银行在中央银行(例如中国的.............
  • 回答
    关于银行催收四万多元贷款是否会把债务人逼上绝路,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情感的问题。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银行作为营利性机构,催收贷款是其正常经营活动的一部分,但催收方式的适宜性、债务人的具体情况,以及社会各界对这一问题的看法,都共同塑造了催收的最终结果。首先,我们.............
  • 回答
    确实,不少朋友都遇到过银行放贷审批周期长的问题,这在急需资金周转的时候,会让人非常头疼。我自己也经历过几次,深有体会。想找个放款快点儿的平台,主要得看几个方面:审核机制、产品类型、以及平台本身的效率。既然你问到这个问题,那我就从我的经验出发,给你详细说说,也顺便分享一些我了解到的、相对来说放款速度比.............
  • 回答
    对于拥有一亿人民币活期存款的个人客户,银行绝不会将其视为普通储户。他们会被银行置于尊贵VIP客户的地位,并会提供一系列高度定制化、专属化且远超普通客户的金融服务和待遇。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银行会如何对待这样一位客户:一、 专属团队与一对一服务: 私人银行/财富管理部门的最高级别专属团队: 这.............
  • 回答
    嘿,说到银行正式员工一年的收入,这可真不是一概而论的事情,里面门道多着呢。咱们一个个掰扯清楚了,你就明白了。首先,得看你是在哪个层级的银行工作。 国有大行(宇宙行) vs. 股份制银行 vs. 城商行/农商行: 这个差距是挺明显的。国有大行,像中农工建交,整体的薪资福利水平会高一些,尤其是基层和.............
  • 回答
    我曾在一家大型国有银行的柜台工作了两年,这两年里,见过的奇葩事儿说起来能写一本小传了。不过,真要挑出最“奇葩”的,那得是几个让我当时脑子一片空白、事后回想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的。第一位,那位“黄金配角”。记得那是一个周二下午,人不算多,我正有条不紊地办理业务。突然,一个老太太,头发花白,精神头却很好,.............
  • 回答
    银行自主建立聚合支付与使用第三方软件公司的聚合支付渠道各有优劣,理解这些利弊有助于银行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以最大化收益并规避风险。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这两种模式的利弊: 一、 银行自主建立聚合支付渠道定义: 指银行利用自身的技术能力、人力资源和资金,自主开发和运营一个聚合了多种支付方式(如银行卡、.............
  • 回答
    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其运作往往涉及复杂的金融产品、高额的资金流动以及高度的专业知识,这使得一些普通人难以完全理解其内部运作。在这些运作过程中,确实可能出现一些让普通人感到“毁三观”的事情,这些事情往往源于信息不对称、利益驱动以及对风险的认知差异。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描述一些可能出现的“毁三观”现象,并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