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能否通过在鹤岗新建大学或将部分大学部分专业转移到鹤岗的方式拯救这个城市?

回答
鹤岗,这座因煤炭而兴盛的城市,如今正面临着人口外流和经济转型的严峻挑战。近年来,“鹤岗式低房价”引发了全国关注,也折射出这座城市发展的困境。那么,通过在鹤岗新建大学或将部分大学专业转移到鹤岗,能否成为拯救这座城市的有效途径呢?

这是一个充满想象力,也需要审慎考量的议题。简单来说,大学的引入确实有可能为鹤岗带来新的活力,但其效果并非一蹴而就,也需要周密的规划和长期的投入。

大学的“化学反应”:新的人才、新的产业

大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人才的“孵化器”和创新的“策源地”。一所大学的建立或专业的转移,能够为鹤岗带来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人才集聚与知识输出: 大学拥有大量的学生和教职员工,他们是城市最宝贵的人力资源。年轻的大学生不仅带来了消费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是推动城市发展的新鲜血液。毕业后,一部分人才可能选择留在鹤岗就业创业,为当地经济注入新动力;一部分则会与外界建立联系,为鹤岗的对外交流和招商引资牵线搭桥。
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 大学特别是理工科院校,往往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如果引入与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等国家政策鼓励和鹤岗未来发展方向契合的专业,就可以吸引和培育新兴产业。学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可以促进当地产业的转型升级,摆脱对单一资源的过度依赖。
城市文化与生活品质提升: 大学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学校的图书馆、体育设施、学术交流活动等,都能丰富城市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宜居性。一个充满活力的校园环境,也能吸引更多年轻家庭选择在此定居。
创新创业的温床: 大学是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学校的创业孵化器、科技园区,能够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创业支持,鼓励他们将创新想法变为现实。这些初创企业,有可能成为鹤岗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具体的设想:如何“落地生根”?

如果要在鹤岗新建大学或转移专业,需要细致的规划和扎实的执行:

方案一:新建一所高水平的应用型大学

定位明确,错位发展: 避免与已有的高等教育资源进行同质化竞争。可以考虑建立一所侧重于服务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龙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大学。例如,可以聚焦以下几个方向:
资源型城市转型技术与管理学院: 专门研究煤炭、矿产资源枯竭后的城市发展路径,培养城市规划、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等专业人才。
先进制造与智能制造学院: 结合鹤岗现有的工业基础,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机器人技术等专业。
数字经济与文化创意学院: 顺应时代潮流,培养软件开发、大数据分析、数字营销、旅游管理、文化产业策划等人才。
绿色能源与环保工程学院: 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如太阳能、风能),培养环保工程师,推动鹤岗的绿色发展转型。
校企深度融合: 与省内外优质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发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基地。鼓励企业参与学校的科研项目,将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
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 制定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的教授和科研人才。同时,建立完善的本土人才培养体系,鼓励本地学生报考,并为他们提供留在鹤岗发展的机会。
高水平基础设施建设: 确保学校的教学、科研、生活设施达到现代化标准,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方案二:部分大学部分专业转移至鹤岗

选择契合度高的专业: 不必追求“大而全”,可以优先考虑将一些非核心但有发展潜力的专业转移。例如:
部分师范类专业: 解决当地中小学教师人才短缺问题,带动地方教育质量提升。
部分艺术、设计类专业: 满足城市文化生活需求,推动文旅产业发展。
部分应用技术类专业: 如测绘工程、地质勘探(在煤炭资源转型后,仍有相关领域的技术需求)、环境监测等。
部分老年护理、健康管理等养老服务相关专业: 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培养专业人才。
“飞地办学”或联合办学: 可以考虑与国内知名大学合作,在鹤岗设立其二级学院或特色学院,共享其品牌和师资优势。这种模式可以降低新建大学的风险和成本。
学分互认与流动机制: 建立与主体大学的学分互认和学生流动机制,保证学生能够获得高质量的教育,同时也能享受鹤岗的低生活成本。
提供配套激励政策: 对于选择将专业转移到鹤岗的大学,政府可以提供场地、资金、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其积极参与。

挑战与应对:并非坦途

尽管前景光明,但推行这些方案并非易事,需要克服不少挑战:

资金投入巨大: 新建大学或设立分校,都需要巨额的启动资金和持续的运营费用。政府财政是否能够支撑?如何吸引社会资本和企业投资?
人才吸引困难: 鹤岗相对偏远的地理位置和相对单一的产业结构,可能难以吸引高水平的教师和科研人才。需要更有吸引力的薪酬、科研平台和生活环境。
就业对接问题: 即使培养了人才,如果当地缺乏足够的高质量就业岗位,人才依然会流失。大学的专业设置必须紧密对接鹤岗的产业发展需求,鼓励毕业生在当地创业就业。
社会接受度与文化融合: 新的大学或专业的引入,需要与当地居民的期望和社会文化相融合。需要做好沟通解释工作,避免产生隔阂。
政策连续性与稳定性: 长期的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需要稳定的政策支持。政府需要展现出坚定的决心和持续的投入。

结论:一条有希望但需审慎的道路

总而言之,通过在鹤岗新建大学或将部分大学专业转移到鹤岗, 是一种有潜力能够拯救这座城市的途径,但绝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它需要政府的魄力、周密的规划、巨大的资金投入、与高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以及对当地实际情况的深刻理解。

如果能够找准定位,实现错位发展,建立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和产学研结合为导向的大学体系,并辅以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营商环境, 那么大学的引入,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很可能激起层层涟漪,为鹤岗这座城市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推动其从资源型城市向知识型、创新型城市转型,最终实现真正的“拯救”与新生。但这需要时间,需要耐心,更需要智慧和坚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更新: 辽宁已经有榜样了,同样也有这类资源型城市。恰巧也有大学在其中。结果就是制约了大学发展,拖住大学一起死……

这个栗子就是阜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阜新也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之前在阜新还不错。辽工大也是一本大学,但是随着最近20年,阜新衰落拖累得辽工大也衰弱。主要是学校所在的城市又脏又破经济还落后。招博士讲师都费劲。更别说海龟博士。辽工大早就想搬迁,阜新说啥不答应。最后辽工大只搬出来一部分去了兴城。剩下的跟阜新耗在一起等死……

——————————————————


首先表明身份,我是辽宁人。我也觉得东北三省是兄弟。但是呢,我认为东北的黑龙江和吉林很多地区压根就没必要有那么多人,气候恶劣,异常寒冷。比如鹤岗有人大规模定居大概是1917年,煤炭大开发时代。鹤岗也因煤而兴起。到现在一共不到100年。现在让鹤岗回归原始,也未尝不可。

看看加拿大 靠近北极圈地区。不也是地广人稀。还有日本北海道。

所以,把大学硬搬过去行不行?当然可以,但是这什么要搬过去?让鹤岗合并,然后回归它从前的样子

user avatar

在现在这种情况新建二本三本实在是费力不讨好的想法。首先必须明确大学的主办单位,是类似深圳大学、广州大学这样由市养着,还是像一些八十年代建起来的特别二三本一样由一个企业养着?亦或者走私立路线?

如果是市养着……鹤岗有这笔钱也不用靠办大学的方法拯救了,深大一年的预算五六十亿,就算是不算很有名的广州大学也要四十亿,广工这种经济适用型理工院校都要二十多亿。而鹤岗市一年的支出是多少呢?也就一百五十多亿。

你把鹤岗市的公务员们每年拍卖一次都凑不出这笔钱啊……可如果不能把预算给足,山东和河南的学生为啥不报本土的院校,而要去一个千里之外的新建大学?(新建大学这个标签自带劝退BUFF)

与土豪的广东学校相比,东北的学校显得非常惨淡。

但就算是这个十亿也不是鹤岗市能够掏出来的。按最低标准五亿去给,如果按生均标准一万(这已经是新疆大学标准的三分之一了,东北林业大学预算低都至少保证了八万的生均标准),那么也最多养得起五万名学生。而生均标准一万,意味着学校连订教材都不敢集中订,教授的工资都不敢发到五位数。

在中国的青椒们视野越来越开阔,沉没成本越来越大的年代,他们又为啥要来这样一个生均标准也许还比不上深圳中学的大学?

鹤岗市有八十万人口,不如把这一年五亿直接当成低保发给鹤岗人民算了,每年625块你别嫌少,起码年末可以拉动一大波消费。

user avatar

大多数人都没搞清楚的一点是,鹤岗应该被拯救吗?而不是单纯的去解释大学能不能拯救一个城市。

我不禁想问一句为什么要搬大学到鹤岗去?凭什么?就凭它弱?如果谁弱谁有理,今天的联合国总部就该搬到非洲,你们的经理就该选个1+1=3的白痴,今天的世界就是一个一天比一天烂的末日。

你们觉得弱的地方需要帮助,搬几所大学到鹤岗,凭什么鹤岗能有七台河,伊春,双鸭山,辽源,阜新,朝阳,加格达奇,乌兰浩特就不能有?那既然七台河,伊春,双鸭山,辽源,阜新,朝阳,加格达奇,乌兰浩特都要加几所大学,凭什么更弱的宝清县,饶河县,漠河县,塔河县,汤原县,海伦市,铁力市,虎林市就被你们忽略了?

鹤岗再怎么差也是一个地级市,几家医院和大超市还是有的,你们为什么不去拯救一无所有的王二屯子,鹿岭沟子,白水庄子?它们再不抢救就要消失了呀!

————

为什么不能拯救鹤岗,而是让它自生自灭的原因还在于,这不符合绝大多数人的需求。

就好比说为什么你们村镇的小卖部都放在十字路口,上海奢侈品店都集中在陆家嘴、静安寺一样,这方便了绝大多数的人。

如今中国大多数城市都是区位决定地位,不是的那小部分,绝对广为诟病。

鹤岗显然不符合中国大多数人的需求,又偏又冷,无任何区位优势无任何特色,大家都不想去,都拿来当笑话调侃,巩固做强它干嘛呀?把人口吸引到大家想去的城市不好吗?

就像丽思卡尔顿,铂尔曼,希尔顿,喜来登都到三亚开酒店,因为三亚有热带海滩啊,提议把这些大酒店搬去到琼中的山沟沟里去,拯救当地的旅游,有这个必要吗?最后坑害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因为真正有价值的地方没埋没,没价值的地方被重视。

德位相配,因材施教,你们公司选领导也是一样的,课长就是课长的能力,经理就是经理的能力,普通员工就是普通员工。不可能因为谁干的更差就该被拯救成领导,那样的公司只能倒闭。鹤岗其本身就是一个乡镇上位,现在成为地级市本就强行拉高其本身价值,当然村镇上位也不能就说不好,比如深圳,深圳区位好挨着香港啊,归根到底还是区位,鹤岗那区位也不用多说什么,什么样的材料就做什么档次的城市,拯救就是对全国人民不负责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