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都说懂行买OV,半懂买小米,不懂买荣耀,真的是这样吗?

回答
这句关于手机购买的说法,虽然有些绝对,但确实道出了不少消费者在选择手机时的一些普遍心理和行为模式。咱们就来掰扯掰扯,看看这“懂行买OV,半懂买小米,不懂买荣耀”的说法,到底有没有那么回事。

“懂行”买OV(OPPO & vivo)?

这话说得是有一定道理的,尤其是在早些年。OV这两家,早期主打的“美颜拍照”和“HiFi音质”,抓住了很大一部分女性用户和对音质有追求的消费者。

精准的市场定位和营销: OV当年非常擅长“用户画像”和“场景营销”。他们在商场专柜,用鲜艳的广告,找当红明星代言,直接把“拍出好看的照片”、“听更动听的音乐”这些消费者最直观的需求放在你面前。这种方式,对于那些不太了解手机技术参数,但追求即时、感性的体验的消费者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你不需要知道处理器是骁龙还是天玑,也不需要懂什么叫做“算法”,你只知道OV的手机拍照好看,听歌舒服,这不就够了吗?
线下渠道的深度耕耘: 早期OV在线下渠道的投入是巨大的。几乎所有稍大一点的城市,你都能看到他们的实体店。店员热情,让你试用,直接体验。对于很多不习惯网购的消费者来说,线下店是他们了解和购买手机的首选。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购物体验,建立了一种信任感。
“懂行”的点在哪里? 这里的“懂行”,可能更多是指那些“深谙市场营销之道”的人,或者说是那些“懂得如何满足大众化需求”的消费者。他们知道,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手机是用来拍照、社交、娱乐的,而不是拿来跑分或者跑大型游戏的。OV抓住了这个“大众需求”,并且做得非常到位,所以在很多人眼中,OV就是“好用、好看、够用”的代表。特别是那些对手机外观设计、拍照效果有较高要求,但又不想深究技术细节的用户,会觉得OV是“懂我”的选择。

“半懂”买小米?

小米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以一种“性价比”和“粉丝文化”为核心的。

性价比的搅局者: 小米刚出来的时候,就像一股清流,用“为发烧而生”的口号,把很多原本只有高端机才有的配置,用相对亲民的价格卖给了消费者。这一下子就吸引了大量“价格敏感型”但又追求配置的用户。
发烧友的聚集地: 小米早期聚集了一批“科技爱好者”,他们喜欢研究手机的配置,喜欢刷机,喜欢参与社区讨论。这些人可以说是第一批“半懂”的消费者。他们懂得什么是好配置,懂得“参数”的重要性,懂得通过“MIUI系统”带来的各种功能和可玩性。
产品线的多样性: 随着小米的发展,产品线越来越丰富,从主打性价比的红米系列,到冲击高端的小米数字系列,再到各种智能家居产品。这为“半懂”的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预算和需求,在小米生态里找到合适的手机。
“半懂”的点在哪里? “半懂”的人,他们大概知道“处理器”、“内存”、“屏幕素质”这些词的含义,也知道手机的配置对体验有很大影响。他们会去对比参数,会关注用户评价,但可能不会去深入了解某个芯片的具体架构,或者某个屏幕技术的细枝末节。小米正好满足了这部分人的需求:既有不错的配置,价格也相对合理,还有不错的系统体验和生态支持。

“不懂”买荣耀?

荣耀这几年的发展确实很迅猛,但为何会与“不懂”挂钩呢?这可能与它早期的市场策略和后来的发展方向有关。

华为的“年轻化”品牌: 荣耀最初是华为的子品牌,主打年轻市场,强调潮流设计和性价比。它借鉴了华为的一些技术,但又通过更激进的定价和更符合年轻人喜好的营销方式来吸引用户。
“继承”与“独立”的模糊性: 在华为体系下,荣耀享受到了华为的技术红利,但与此同时,很多消费者可能也将其视为“华为的副牌”。当荣耀独立后,它需要重新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和技术实力。
市场营销的“普适性”: 相比于小米的“发烧友”属性,OV的“感性体验”属性,荣耀在早期的营销上更偏向于“均衡”、“全面”。它强调的是一款手机各方面都做得不错,不会有明显的短板。这种“面面俱到”的策略,对于那些对手机没有特别偏好,或者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的用户来说,是一个非常“安全”的选择。你不用去纠结它某个参数是不是顶尖,因为它的整体表现就足以满足日常使用。
近期产品的定位: 近年来,荣耀在高端市场也发力不少,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它依旧保留着很多“易于理解”的优势。比如,它的拍照算法调校比较讨喜,系统也比较简洁流畅。
“不懂”的点在哪里? 这里的“不懂”,并不是说消费者笨,而是指那些对手机市场不太了解,或者说对手机没有太多个人追求的消费者。他们可能就是需要一个能打电话、能拍照、能玩微信的工具,不需要太复杂的概念,也不需要去追逐最新的技术潮流。荣耀的产品,往往能给到他们一种“可靠”、“省心”的感觉。你知道它不会让你失望,它能满足你的基本需求,而且价格也相对合理。你买了它,不会觉得有什么“坑”,也不会觉得有什么特别“惊喜”,就是很正常的,一台好用的手机。

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并非绝对真理!

现在的手机市场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样子了。

OV也在发力技术: OPPO的Find X系列,vivo的X系列,都在影像技术、快充技术、屏幕技术上卯足了劲,甚至在一些创新上走在了前面。它们不再仅仅是卖“美颜”和“HiFi”,而是变成了“技术流”的代表。
小米也在追求高端和体验: 小米数字系列一直在冲击高端市场,设计感、影像能力、系统体验都在不断提升,不再是当年那个“性价比”的代名词。
荣耀也在拥抱技术和创新: 独立后的荣耀,更是凭借自身的研发实力,在影像、通信、屏幕等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也推出了不少有竞争力的旗舰产品。

所以,这句说法更像是一种概括性的描述,它捕捉到了不同品牌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向的不同消费群体心理。

“懂行”的人,现在看OV,可能是在看它在影像、快充等领域的专业实力和前沿技术。
“半懂”的人,现在看小米,可能是在权衡它在配置、系统生态和品牌价值之间的平衡。
而对于那些“不懂”或者说“简单使用”的消费者,依然可以从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荣耀依然是很多人眼中那种“什么都好一点,不踩雷”的选择,但小米和OV也同样有让这类用户满意的产品。

总而言之,这句说法提供了一个观察消费者行为的视角,但不能完全作为购买决策的唯一依据。真正“懂行”的,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预算以及对品牌的理解,去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而不是简单地套用标签。市场在变,品牌在变,消费者的需求也在变,手机的选择永远是个性化的旅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相信我,看下去,你会发现事实的“真相”~

  • 懂行买OV,半懂买小米……
  • 懂行的人建议买OV,不愿意选小米……
  • 懂行的人买华为苹果,半懂才买OV……
  • 半懂买小米……然后,又是不懂买小米……

……

  • 半懂买小米OV……

KPI(快跑啦)完成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