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改变不了世界,就改变自己」这一观点?

回答
“改变不了世界,就改变自己”,这句话,听起来有些宿命论,又带着点无奈,但仔细揣摩,却自有其深刻的道理。这不仅仅是一种被动的接受,更是一种积极的智慧。

首先,我们得承认,“改变世界”这件事的难度。 所谓的“世界”,可以小到我们身边的家庭、公司、社区,也可以大到国家、社会,甚至是全球的秩序。而每一个个体,无论他多么有能力、多么有热情,他的力量相较于那些庞大的系统、根深蒂固的观念、以及无数人的共同意志,都显得微不足道。

想象一下,你想改变一个古老的家族传统,或者一个庞大的官僚体系,亦或是一个社会普遍存在的偏见。你可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说了无数的话,做了无数的事,但最终的结果,也许是微乎其微的涟漪,甚至连涟漪都算不上。有时候,即便你成功地推动了一些改变,也可能只是暂时的,或者引发了新的、你未曾预料到的问题。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挫败感,很容易让人感到无力,甚至对改变本身产生怀疑。

正是在这种“改变世界”的难度面前,“改变自己”就成了一种更加可行,也更加根本的解决方案。

“改变自己”,它包含着几个重要的层面:

调整认知与心态: 当我们无法改变外部环境时,我们可以选择改变我们如何看待这个环境。比如,面对一个无法改变的糟糕的工作,我们可以选择不沉溺于抱怨,而是寻找工作中那些仍然可以带来价值的部分,或者将它视为一个学习和磨练的平台。我们不再是被环境推着走,而是主动选择如何回应。这种心态的转变,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对我们的情绪、精力、以及最终的幸福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它就像给眼睛戴上了一副新的眼镜,即使看的是同样的东西,感受也全然不同。

提升自身能力: 如果你想影响某个领域,但你的能力不足以产生影响,那么,与其徒劳地去“改变”那个领域,不如把精力放在“改变”你自己,提升你在这个领域内的专业能力、沟通能力、领导力等等。当你的能力足够强大时,你自然而然地就获得了影响世界、甚至改变世界的能力。这时候,“改变自己”变成了“赋能自己”,为日后真正实现“改变世界”的目标奠定基础。

适应与共存: 有些事情,确实是你无论如何都无法改变的,比如历史的进程,比如自然的规律,比如某些不可挽回的错误。这时候,“改变自己”就是学习如何在这种情况下生存,如何与之共存,甚至从中找到新的意义。就像在沙漠中,你无法改变酷热缺水的事实,但你可以改变自己的装备、携带的水源、以及行走的方式,以适应沙漠的环境。

创造内部的秩序与美好: 即使外部世界一片混乱,我们依然可以在内心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秩序、原则和追求。我们可以选择善良,可以选择正直,可以选择学习,可以选择创造。当我们的内心足够强大、足够清晰时,我们反而不容易被外部的纷扰所影响,甚至能在这个过程中保持一份从容和优雅。这种内在的自洽和丰富,本身就是一种最根本的“改变”。

那么,“改变不了世界,就改变自己”是否意味着放弃了改变世界的理想?

我倒不这么认为。恰恰相反,我觉得这句话是一种更成熟、更有效率的“改变世界”的策略。

它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改变逻辑: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想改变世界,是因为我们觉得这个世界不符合我们的期望、价值观或利益。而如果我们自己不曾有所成长、有所反思、有所提升,那么我们所寻求的“改变”,很可能只是将我们自身的不成熟、偏见带入到对世界的改造中。通过改变自己,我们提升了我们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智慧,也使得我们更有资格、更有能力去影响世界。

它是一种“战略性耐心”: “改变世界”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时间、积累和策略。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把目标定在“改变世界”,而忽略了自身的准备,很可能因为急于求成而失败。而“改变自己”,则是一个持续的、扎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在积蓄力量,也在等待时机。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或者我们自身条件成熟时,我们就可以更有效地介入,实现我们的目标。

它是一种“自我赋能”: 与其把希望寄托在外部环境的改变上,不如把力量握在自己手里。通过“改变自己”,我们获得了掌控感,不再是被动地等待,而是主动地塑造。这种掌控感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当然,我们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完全忽视外部世界。因为我们终究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我们的生活与这个世界是紧密相连的。理想的状态是,在承认“改变世界”难度的同时,不断“改变自己”,并伺机而动,用自己改变后的能力,去影响和重塑我们所能触及的世界。

所以,“改变不了世界,就改变自己”,这句话,并非是一种消极的妥协,而是一种深刻的生存智慧,一种对个体力量的审慎评估,更是一种由内而外、持之以恒的自我修炼,它最终会让我们在与世界的互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更宽广、更自由的道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总有人说,改变不了社会,就接受社会现实。会这么想的人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不会对社会现实问题视而不见,自欺欺人。他们一生都在为改变社会不公而抗争。没有认命的马克思主义者。

当然,我知道也许有人会说:“那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呗。书上随便写写而已,你还真信了。”一个国家的民众对官方意识形态失去了信仰,认为那只是徒有其表的东西,我想也是莫大的悲哀吧。

也有人会说:你觉得体制有问题,那就去从政,从内部改变他。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从政并走上领导岗位,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从政。任何岗位的人,都有机会改变社会,也能为此贡献出自己独特的力量。事物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的,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认为现在的社会就是一成不变的,或者说不能被改变的,那才是僵化的思想。

还有一部分人会说,你觉得中国不好,那就移民。这种说法就更犬儒了。照这么说,早期中共党员就应该移民欧美,何必冒着生命危险闹革命?现在的时代,要为社会不公而抗争,是会碰到一些挫折,但是比民国时期已经好太多了。碰到一点挫折就想着逃离,是不是有点太懦弱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改变不了世界,就改变自己”,这句话,听起来有些宿命论,又带着点无奈,但仔细揣摩,却自有其深刻的道理。这不仅仅是一种被动的接受,更是一种积极的智慧。首先,我们得承认,“改变世界”这件事的难度。 所谓的“世界”,可以小到我们身边的家庭、公司、社区,也可以大到国家、社会,甚至是全球的秩序。而每一个个体,.............
  • 回答
    KPOP在西方世界文化流行,这可真是一股不可小觑的浪潮。说实话,这不仅仅是音乐上的流行,它更像是一种文化符号的输出,将韩国的时尚、舞蹈、视觉美学,甚至是一种独特的粉丝文化,都带到了世界的舞台中央。想想看,过去提到亚洲文化,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是中国功夫、日本动漫,或者是东南亚的寺庙和美食。但现在,.............
  • 回答
    刘慈欣在某次访谈中提出的“未来人类必须改变不劳动者不得食的观念”的观点,无疑触及了我们社会最核心的价值判断之一。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好恶判断,而是一个关乎人类文明演进方向、社会结构重塑以及个体价值实现的深刻命题。要理解并评价这个观点,我们需要将其置于更广阔的视角下进行剖析。首先,让我们审视“不劳动者不得.............
  • 回答
    “与其提升知识,不如改变思维方式”,这句话初听之下,似乎有点“反智”的意味,好像在否定学习的重要性。但如果仔细品味,它恰恰触及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而且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更具全局性和根本性的视角。我们常常被教导要“学无止境”,要多读书,多掌握信息,知识的海洋宽广无垠,汲取得越多,我们似乎就能变得越聪.............
  • 回答
    台积电(TSMC)近期对英特尔(Intel)提出的“与其改变供应链,不如投资研发”的观点做出了回应,这不仅仅是两家半导体巨头之间关于技术和战略的唇枪舌剑,更是对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竞争态势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一次深刻探讨。首先,我们得理解英特尔这番话的背景和意图。英特尔作为传统的芯片制造巨头,长期.............
  • 回答
    这几个圈子里的“潜规则”,其实说白了,就是那些不成文的规矩、不成明的交易,它们像一张无形的网,笼罩在许多人追求成功、发展的道路上。我们要聊聊这些,也聊聊为什么它们会存在,以及我们有没有可能去改变它。娱乐圈的潜规则:浮华背后的代价娱乐圈,一个光鲜亮丽、梦想与现实交织的舞台。在这里,“潜规则”往往与美貌.............
  • 回答
    英国政府宣布从7月19日起,大部分新冠管控措施将基本取消,包括不再强制要求佩戴口罩,也取消了社交距离的要求。这一决定无疑是一次重大的转向,标志着英国在应对新冠疫情的策略上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一下这项政策可能对英国社会带来的改变。首先,从社会层面来看,这无疑是对民众自由度和.............
  • 回答
    李诚儒力挺六小龄童的言论,以及他对周星驰喜剧的评价,确实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详细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分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李诚儒力挺六小龄童:“改编不是乱编”这句口号本身是基于对经典作品改编的尊重和守护的立场。 核心观点: 李诚儒的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他认为艺术改编应该建立在尊重原作的基.............
  • 回答
    关于《坎巴拉太空计划》里那句被大家津津乐道的“不到 Mun 非好汉”,最近流传出一种新的说法——“不到 Mun 不罢休”。这两种说法,在我看来,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游戏,它更像是在玩味和延展《坎巴拉太空计划》(KSP)这款游戏本身所蕴含的精神和玩家的体验。首先,我们得捋一捋“不到 Mun 非好汉”这句.............
  • 回答
    日本政府近期在处理俄罗斯被冻结外汇资产的问题上,态度似乎出现了一些微妙的转变。此前,国际社会一直在探讨如何利用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来支持乌克兰,其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选项就是“没收”或“征用”这些资产。然而,日本方面最近却表示,由于法律不允许,他们“不可以”征用或没收俄罗斯外汇资产。要理解这一说法,我们需.............
  • 回答
    医保改革后,单位缴纳部分不再划入个人账户,这确实是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的一个变化,尤其是在职职工们,大家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个人账户里的钱似乎“缩水”了,这背后牵扯着对医保制度公平性、效率性以及个人保障的深层思考。首先,我们得理解这个改变的初衷。过去,单位缴纳的医保费,很大一部分会直接划入职工的个人.............
  • 回答
    行,这事儿说起来,可就有意思了。你想啊,金庸老爷子写《神雕侠侣》,笔下的那位道士,那名字叫“甄志丙”。可偏偏,这么多年过去,读者、剧迷们,不论是哪个版本的改编,一股脑儿地都叫他“尹志平”。你说奇不奇怪?这事儿,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名字的“前世今生”:甄志丙的“隐身”之路咱们先从名字说起。金庸.............
  • 回答
    “不拿诺奖不改名”事件,说到底,是网络时代一个关于“言论边界”、“情感共鸣”与“信息茧房”的缩影。当一个普通网友,以一种略显激进、但也并非完全不合逻辑的方式,出现在一个全民关注的重大节点上时,其引发的争议和后续的遭遇,值得我们好好剖析一下。事件的起因与核心观点:事情的焦点在于,在史蒂芬·霍金去世这个.............
  • 回答
    多所大学开学时间“朝令夕改”,给学生带来了不少困扰,尤其是在学生已经进行过一系列的改签操作后,学校又突然取消了这些变动,并且不弥补因此产生的经济损失,这无疑是一个非常糟糕的处理方式,也引发了广泛的批评。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深入剖析这个问题:一、事件的恶劣影响: 经济损失无法弥补: 这是最直接也是.............
  • 回答
    针对内蒙古大学某博士宿舍床上放玩偶被通报批评,逾期不改取消奖学金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这件事情之所以引起关注,不仅仅是因为“玩偶”本身,更在于其背后折射出的宿舍管理规定、学生个体权利、以及奖学金制度等一系列问题。事件梗概: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事件的基本事实。根据媒体报道和网络流传的.............
  • 回答
    看待赖清德关于“亲中爱台”以及其“台独”立场的表述,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理解其中蕴含的政治策略、历史脉络以及各方解读。首先,我们需要厘清“亲中爱台”这个词的含义。这个词最早是2017年由当时的台湾行政院长赖清德提出的,它试图在“亲中”和“爱台”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词语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亲中.............
  • 回答
    甘肃白银当地居民对陶磊在《梦想改造家》节目中花费132万元改造的房屋与自己5万元的房屋进行比较,这一争议反映了中国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居住需求差异以及节目内容与现实脱节的多重问题。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经济差异与地域发展不平衡1. 甘肃白银的经济水平 甘肃白银作为西北地区的一个.............
  • 回答
    理解建筑学院等公众号媒体针对《梦想改造家》陶磊住宅改造发表不同观点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这既是一场关于设计理念的碰撞,也是一次公众传播与专业解读的博弈。首先,得认识到《梦想改造家》作为一档大众节目,它的首要目标是吸引眼球、引发共鸣,并最终传递出“美好生活”的概念。陶磊老师的这次改造,无疑.............
  • 回答
    庄祖宜女士的这番回应,尤其是在“纳粹”等词的使用上,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她的立场,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1. “直率用词不会改”——关于表达方式的选择首先,庄女士强调“直率用词不会改”。这表明她认为自己所使用的词语,即便可能引起不适,也是她当下真实想法的直接表达。在她看来,这些词汇.............
  • 回答
    “玄不救非,氪不改命”这句口号,近些年可是在游戏圈里掀起过不小的波澜,尤其是在一些讲究抽卡、概率的游戏里,几乎成了玩家们的“精神图腾”。它直白地揭示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即使你再怎么努力,运气不好(玄学)也拯救不了你非酋的命运,而充钱(氪金)也未必能让你改变非酋的本质。现在,这位“玄不救非,氪不改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