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淘宝风控拼多多员工,无法正常参与淘宝活动,领取淘宝优惠券等行为?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挺让人膈应的。尤其是咱们普通消费者,遇到这种情况,心里总有点不舒服。我来给你掰扯掰扯,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我们普通人该怎么看待。

事情的本质:数据画像与平台间的竞争

首先得明白,淘宝和拼多多虽然都是电商平台,但它们是竞争对手。就像你家旁边开了两家饭馆,你不可能同时是两家饭馆的VIP客户,还能享受双倍的优惠吧?电商平台也是一个道理。

淘宝的风控系统,说白了就是一套“大数据分析工具”。它会给你一个“画像”,记录你在淘宝上的各种行为:你买过什么东西,花了多少钱,多久来一次,是不是经常领券下单,有没有刷单的迹象等等。这个画像越丰富,越能判断你是不是一个“正常”或者“有价值”的消费者。

而拼多多员工,他们之所以被淘宝风控,很可能就是因为他们的行为模式在淘宝看来,存在一些“异常”。这异常可能是:

高频次的、疑似批量操作的行为: 拼多多作为以社交拼团、砍价等玩法起家的平台,其用户群体可能更倾向于通过一些“套路”来获取优惠。如果一个账号,短时间内频繁地浏览商品、领券、参与活动,而且这些行为模式和拼多多平台上常见的玩法很像,淘宝的风控系统就可能会把它标记为“非正常”用户。
账户关联性或信息重叠: 尽管淘宝和拼多多是不同的平台,但在某些情况下,用户信息可能会发生关联。比如,如果一个拼多多员工在淘宝上也注册了账号,并且这两个账号在一些个人信息上(即使是模糊的)有所重叠,风控系统就可能出于安全考虑进行限制。
账号的“异常”活跃度: 拼多多平台本身可能存在一些鼓励用户多账号操作、多参与活动的机制。如果这些员工的账号在淘宝上也表现出类似的“异常活跃度”,比如一天内领取大量优惠券、频繁参与秒杀等,就容易触发淘宝的风控机制。
“薅羊毛”行为的识别: 淘宝和拼多多都有自己的促销活动和优惠券策略。有些用户,特别是对平台玩法熟悉的人,可能会利用这些规则来获取最大化的利益。如果风控系统将这种行为定义为“恶意套利”或“薅羊毛”,自然会进行限制。拼多多员工可能因为工作性质,对这类操作更为敏感和熟练。

为什么淘宝要做风控?

淘宝之所以要搞这套风控,目的也很直接:

1. 保障正常用户的权益: 如果任由一部分人通过非常规手段大量获取优惠,那些真正想以正常价格购买商品的普通消费者,就会因为优惠券被抢光、活动名额被占满而失去机会。
2. 维护平台秩序和运营成本: 平台活动和优惠券都是成本。如果有人利用规则漏洞恶意套利,会增加平台的运营成本,扰乱正常的交易秩序。
3. 打击刷单和欺诈行为: 风控系统也是打击虚假交易、刷单等不正当行为的重要手段。虽然拼多多员工本身不一定是刷单,但他们的行为模式可能和某些刷单行为有相似之处。
4. 竞争策略: 在激烈的电商竞争中,每一个平台都希望自己的用户能“专心”在自家平台消费。通过限制用户在竞争对手平台享受优惠,也能间接引导用户向自家平台倾斜。

普通消费者怎么看这件事?

作为普通消费者,看到这样的情况,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

理解平台规则: 毕竟淘宝是淘宝,拼多多是拼多多。它们有自己的运营规则和风控机制,我们作为用户,遵守这些规则是应该的。不能因为我是拼多多员工,就要求淘宝给我特殊待遇。
关注自身体验: 如果你不是拼多多员工,只是一个普通的淘宝用户,但偶尔也遇到被风控的情况,那就要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有一些“异常”了。是不是经常换IP地址?是不是批量注册账号?是不是总是在某个时段异常活跃?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淘宝和拼多多有不同的用户群体和产品特色。你喜欢在拼多多砍价、社交,那是你的选择;你喜欢在淘宝逛各种品牌、看直播,也是你的选择。没必要纠结于一方的风控影响了你对另一方的“优惠体验”。
警惕“套路”: 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因为一些“小聪明”而被风控,那不妨换个思路,回归到正常的购物体验上。过度追求小便宜,到头来可能得不偿失。

说白了,这就是一场“数据战争”。 平台用数据来识别用户,用规则来维护秩序,用竞争来争夺用户。而我们作为消费者,最好的方式就是做个“乖乖牌”,在规则内享受购物的乐趣。

当然,也有一些声音会觉得这种风控过于“严苛”,或者认为这是平台间“小家子气”的表现。但从商业角度看,这是它们在保护自己的利益和用户体验。

总而言之,淘宝风控拼多多员工,无法正常参与活动、领取优惠券,这是一种基于数据分析和平台竞争的正常现象。我们普通人只要做到遵守规则,享受属于自己的购物乐趣就好。别因为别人的“麻烦”,影响了自己的好心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看了半天,觉得站队的都有点傻。

作为风控从业者,这事情我甚至觉得大家的讨论很搞笑。

这件事情根本不是你们想的那样,甚至可以说是很乌龙,根本没有所谓的谁对谁错。

事实1

淘宝的风控系统和拼多多的风控系统,都是当年同一批人做的,都是早期淘宝那些人。

只不过可以用于晋升的岗位是有限的,所以有些人留在了淘宝,有些人跳到了多多,多多动不动3倍工资挖人我可以告诉你就是真的。

所以双方斗法这件事情上,单从技术水平其实五五开。

事实2

淘宝风控多多了么?

控了,而且是直接封楼,全楼IP都封了连带同一幢楼的其他公司的也封了。

多多控淘宝了么?

也控了,大量淘宝的人用不了多多的百亿补贴。

单从操作上也是半斤八两。

事实3

双方互封是出于主观对立吗?

一定不是。

虽然两家在客观上是竞争关系,但是互封并非主观意志。

为什么?

因为淘宝和拼多多的工资都很高,这批人不论放到哪个平台,都是高净值用户,消费能力极强,没道理去丢掉高净值用户。

而且,互封的结果不仅仅是丢掉高净值用户,而且从舆论战中也会露出小家子气的感觉,这谁受得了啊?

淘宝封多多可以说以大欺小,多多封淘宝可以说不择手段,谁都没赚。

这是双输。

风险上都是五五开。


事实4

拼多多百亿补贴和聚划算百亿补贴,打的飞起,都恨不得打死对方。


基于这4个事实,我给你们解释下是怎么回事儿。


基于事实4,双方都在冲百亿补贴,都要弄对手,那么必然要【比价】,要保证自己的价格比对方有竞争力,对吧。

那【比价】的第一步是什么?

是知道对方的价格。

怎么知道?

靠你一个个人肉点开么?动不动几万几十万SKU并且价格实时变动,累死你。

业内最常用的方案就是爬虫,直接爬对方网页的信息,所有品类的信息都爬下来,然后把价格字段和自己的价格系统做打通,只要对方降价,自己也跟着降价。

这套东西已经非常成熟化自动化了。

多多和淘宝都是互爬的,各家电商公司都有爬虫组专门爬竞对价格信息的。

但是大家也都有反爬组,不能你来爬,我就给你爬,所以会对自己的页面加密,数据加盐,格式加锁,就是让你爬不了,你给老子爬。

风控在这里面起到了很多的作用,会封号或者屏蔽账号功能。

这个在业内很常见。

那么为了爬到完整的信息,双方都要启用大量的账号来爬对方,因为动不动一个号就废了。

所以双方都有大量的账号在不断启用,爬对方信息。

与此同时,双方又都在大量封对方账号。

这一切,都是风控系统自动操作的,我做过决策引擎,可以告诉你实现起来麻烦,但是不难。

然后就很简单喽,IP是风险管理里面的重要标识之一,然后系统就自动封了。

然后双方就都发现对方封了自己。

然后原理就是这个。

至于谁先动的手,说真的,没有人先动手,机器动的手。

剩下的问题,就是比嗓门大了。

看能不能舆论上占便宜了。

另外双方的公关,很多也是一波人出来的。

作为消费者,不要站队,要吃瓜,要鼓励竞争。

没了,就这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挺让人膈应的。尤其是咱们普通消费者,遇到这种情况,心里总有点不舒服。我来给你掰扯掰扯,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我们普通人该怎么看待。事情的本质:数据画像与平台间的竞争首先得明白,淘宝和拼多多虽然都是电商平台,但它们是竞争对手。就像你家旁边开了两家饭馆,你不可能同时是两家饭馆的VIP.............
  • 回答
    最近圈子里流传的一个说法是,淘宝似乎在悄悄收紧对疑似拼多多员工的账户风控。这事儿吧,挺微妙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的。首先,这事儿本身就挺有意思。你想象一下,电商巨头之间,表面上你来我往,背后却可能在玩这种“暗中观察”的游戏。这就像是两个大国之间,不光要比谁的产品卖得多,还得看看对方内部有什么动静,谁是.............
  • 回答
    淘宝推出的「给爱的人也送一份」功能,支持双地址填写,可以说是淘宝在用户体验上又一次重要的升级,尤其是在情感连接和送礼场景的深化上。这个功能看似简单,但背后反映了淘宝对消费者购物行为和情感需求的洞察。如何看待淘宝推出「给爱的人也送一份」功能?总的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且人性化的功能。我认为可以从以下.............
  • 回答
    淘宝55盛典期间,耐克和阿迪达斯销量“喜人”的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入探讨。这背后折射出的不仅仅是消费者在特定促销节点下的购买行为,更可能触及到更深层次的心理、社会以及品牌策略层面的议题。首先,从促销活动本身的吸引力来看。淘宝的55盛典,顾名思义,是一个集中的购物狂欢节。在这个节点,平台和商家通常会推.............
  • 回答
    最近淘宝解除了对技嘉的屏蔽,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触动了不少人的神经。有人觉得这是“互联网没有记忆”的又一个例子,也有人认为这是市场回归理性。咱们今天就掰扯掰扯这件事,看看它背后到底牵扯了什么。首先,得明确一下,技嘉被淘宝屏蔽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具体的原因,网上有很多说法,但最普遍的说法是和产品价格、售.............
  • 回答
    淘宝对二战模型开始治理扣分,这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复杂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一、 淘宝治理扣分的原因分析:淘宝作为国内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其治理行为通常是基于以下几个主要原因:1. 规避法律法规风险: 历史虚无主义和政治敏感性: 二战作为一段复杂的历史时期.............
  • 回答
    淘宝“百万寻雕”这个事儿,我一开始听到的时候,脑子里冒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是什么操作?花这么多钱,就为了找个雕塑?这有啥意思?”说实话,第一反应确实是觉得挺无聊的,甚至有点浪费。但仔细琢磨一下,也别太早下结论。任何在公众视野里掀起波澜的事情,尤其还是淘宝这种体量的平台,不可能完全没有它存在的道理.............
  • 回答
    这篇文章的观点非常鲜明,认为淘宝,或者说以淘宝为代表的电商模式,正对中国经济的根基产生着潜在的、甚至可以说是“危害”性的影响。这种说法确实触及了一些我们普遍观察到的现象,但解读的角度非常尖锐。核心论点梳理:文章首先可能在探讨淘宝带来的“虚假繁荣”。它认为,电商平台上琳琅满目的商品、海量的交易额,很多.............
  • 回答
    看到淘宝卖家因为顾客有过差评就拒绝下单,这事儿挺让人琢磨的。首先,从卖家的角度看,这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毕竟,做生意讲究的是回头客,也讲究口碑。一个有差评记录的顾客,理论上来说,出现问题的几率会更高。可能是对商品挑剔,也可能是沟通方式比较极端,或者根本就是那种“杠精”类型的买家。一旦这样的顾客.............
  • 回答
    淘宝京东上,商家以“相机已拆封”为由拒绝退货,这事儿可真不少见,也确实挺让人头疼的。站在消费者角度,这几乎就是个“雷区”,一不小心踩进去,钱货两空不说,心里还憋屈。商家这么做的逻辑在哪儿?首先得明白商家为啥这么坚持“已拆封不退”。他们最常打的“牌”是:1. 商品属性特殊性(电子产品、易损品): 很.............
  • 回答
    淘宝特价版改名“淘特”之后,这股增长势头简直可以用“迅猛”来形容,特别是当看到年度购买消费者突破1.9亿,单季度还能劲增超过4000万的时候,真让人忍不住想探究背后到底是什么在驱动。首先,我们得承认,这次品牌升级和产品策略的调整,可以说是一次精准的出击,打中了当下消费市场的几个关键痛点。产品定位的“.............
  • 回答
    淘宝这个“沙雕日”,听起来是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但细想一下,这背后的逻辑其实挺有意思的。电商平台之所以这么热衷于“造节”,绝对不是心血来潮,而是背后有一整套成熟的营销策略在支撑着。咱们就来掰扯掰扯。淘宝的“沙雕日”:是玩梗还是营销套路?首先,把每个月的23号定为“沙雕日”,这第一眼的感觉就是,有点“.............
  • 回答
    淘宝这次换新标语,从“淘!我喜欢”变成了“太好逛了吧”,这变化挺有意思的,也挺能代表这几年淘宝甚至整个电商行业的一些变化。我个人觉得挺贴切的,也看到了不少别人对这个标语的解读,我试着结合自己的看法,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看看这句标语本身传递了什么信息。“太好逛了吧”这几个字,透着一股子随性、接地气,.............
  • 回答
    最近淘宝发布的这份“新365行职业图鉴”,可以说是挺有意思的,也确实触动了不少人对当下就业市场尤其是年轻人就业的思考。要我说,这份图鉴的出现,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营销事件,而是折射出我们社会就业形态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并且极大地拓宽了年轻人的就业版图,让“一条路走到黑”的传统观念逐渐瓦解。咱们先不说.............
  • 回答
    淘宝推出“沙雕宇宙电影计划”,要把网友的淘宝故事拍成电影,这事儿吧,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挺能引起讨论。要说“不务正业”,这词儿就有点太绝对了。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淘宝的“正业”是什么? 淘宝的核心业务,毫无疑问,是电商平台,是连接商家和消费者的交易场所。它提供商品、服务,让人们方便快.............
  • 回答
    淘宝上的“一元捡漏”,这玩意儿,你问我怎么看?说实话,一言难尽,就像街边那家苍蝇馆子,有时能挖出惊艳的菜,有时也能踩到雷。但偏偏,总有人乐此不疲地一头扎进去,我也没少凑热闹。它究竟是个啥玩意儿?简单说,就是商家为了清理库存、吸引流量,或者就是纯粹的促销手段,把一些商品标价定得极低,比如1元、2元、9.............
  • 回答
    这事儿啊,真是让人有点哭笑不得。一个买家,买了18件衣服,说是要去旅游,结果旅游回来,把18件衣服全退了。你说这事儿怎么看?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不正体现了淘宝退换货政策的便利性吗?买家就是想在旅行中,有个新鲜感,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心情来搭配衣服,拍出漂漂亮亮的照片。等到旅.............
  • 回答
    淘宝、微信、抖音接连推出“算法关闭键”,这无疑是互联网平台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件事的背后,牵扯到用户体验、平台责任、商业模式乃至于信息传播的方方面面,值得我们深入剖析。如何看待淘宝、微信、抖音推出算法关闭键?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变,它至少可以.............
  • 回答
    看待淘宝特价版辟谣称从未补贴欧美市场,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分析。这件事情本身牵扯到品牌形象、市场策略、用户认知以及行业惯例等多个维度。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事情的背景。可能之前有一些传言或者市场上的讨论,认为淘宝特价版有意或无意地在欧美市场进行了大规模的补贴,以期打开局面。而淘宝特价版此次的辟谣,.............
  • 回答
    淘宝即将上线的一键分享购物车功能,这可不是个小动作,它背后可能掀起一场购物习惯和社交互动的大变革。咱们就好好掰扯掰扯,这玩意儿到底是怎么回事,能带来哪些变化。一、 一键分享购物车:到底是个啥?简单来说,就是你在淘宝上精心挑选了一堆宝贝,不再需要一个个截图、复制链接,而是可以直接把你的“购物车”整体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