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淘宝风控拼多多员工,无法正常参与淘宝活动,领取淘宝优惠券等行为?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挺让人膈应的。尤其是咱们普通消费者,遇到这种情况,心里总有点不舒服。我来给你掰扯掰扯,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我们普通人该怎么看待。

事情的本质:数据画像与平台间的竞争

首先得明白,淘宝和拼多多虽然都是电商平台,但它们是竞争对手。就像你家旁边开了两家饭馆,你不可能同时是两家饭馆的VIP客户,还能享受双倍的优惠吧?电商平台也是一个道理。

淘宝的风控系统,说白了就是一套“大数据分析工具”。它会给你一个“画像”,记录你在淘宝上的各种行为:你买过什么东西,花了多少钱,多久来一次,是不是经常领券下单,有没有刷单的迹象等等。这个画像越丰富,越能判断你是不是一个“正常”或者“有价值”的消费者。

而拼多多员工,他们之所以被淘宝风控,很可能就是因为他们的行为模式在淘宝看来,存在一些“异常”。这异常可能是:

高频次的、疑似批量操作的行为: 拼多多作为以社交拼团、砍价等玩法起家的平台,其用户群体可能更倾向于通过一些“套路”来获取优惠。如果一个账号,短时间内频繁地浏览商品、领券、参与活动,而且这些行为模式和拼多多平台上常见的玩法很像,淘宝的风控系统就可能会把它标记为“非正常”用户。
账户关联性或信息重叠: 尽管淘宝和拼多多是不同的平台,但在某些情况下,用户信息可能会发生关联。比如,如果一个拼多多员工在淘宝上也注册了账号,并且这两个账号在一些个人信息上(即使是模糊的)有所重叠,风控系统就可能出于安全考虑进行限制。
账号的“异常”活跃度: 拼多多平台本身可能存在一些鼓励用户多账号操作、多参与活动的机制。如果这些员工的账号在淘宝上也表现出类似的“异常活跃度”,比如一天内领取大量优惠券、频繁参与秒杀等,就容易触发淘宝的风控机制。
“薅羊毛”行为的识别: 淘宝和拼多多都有自己的促销活动和优惠券策略。有些用户,特别是对平台玩法熟悉的人,可能会利用这些规则来获取最大化的利益。如果风控系统将这种行为定义为“恶意套利”或“薅羊毛”,自然会进行限制。拼多多员工可能因为工作性质,对这类操作更为敏感和熟练。

为什么淘宝要做风控?

淘宝之所以要搞这套风控,目的也很直接:

1. 保障正常用户的权益: 如果任由一部分人通过非常规手段大量获取优惠,那些真正想以正常价格购买商品的普通消费者,就会因为优惠券被抢光、活动名额被占满而失去机会。
2. 维护平台秩序和运营成本: 平台活动和优惠券都是成本。如果有人利用规则漏洞恶意套利,会增加平台的运营成本,扰乱正常的交易秩序。
3. 打击刷单和欺诈行为: 风控系统也是打击虚假交易、刷单等不正当行为的重要手段。虽然拼多多员工本身不一定是刷单,但他们的行为模式可能和某些刷单行为有相似之处。
4. 竞争策略: 在激烈的电商竞争中,每一个平台都希望自己的用户能“专心”在自家平台消费。通过限制用户在竞争对手平台享受优惠,也能间接引导用户向自家平台倾斜。

普通消费者怎么看这件事?

作为普通消费者,看到这样的情况,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

理解平台规则: 毕竟淘宝是淘宝,拼多多是拼多多。它们有自己的运营规则和风控机制,我们作为用户,遵守这些规则是应该的。不能因为我是拼多多员工,就要求淘宝给我特殊待遇。
关注自身体验: 如果你不是拼多多员工,只是一个普通的淘宝用户,但偶尔也遇到被风控的情况,那就要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有一些“异常”了。是不是经常换IP地址?是不是批量注册账号?是不是总是在某个时段异常活跃?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淘宝和拼多多有不同的用户群体和产品特色。你喜欢在拼多多砍价、社交,那是你的选择;你喜欢在淘宝逛各种品牌、看直播,也是你的选择。没必要纠结于一方的风控影响了你对另一方的“优惠体验”。
警惕“套路”: 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因为一些“小聪明”而被风控,那不妨换个思路,回归到正常的购物体验上。过度追求小便宜,到头来可能得不偿失。

说白了,这就是一场“数据战争”。 平台用数据来识别用户,用规则来维护秩序,用竞争来争夺用户。而我们作为消费者,最好的方式就是做个“乖乖牌”,在规则内享受购物的乐趣。

当然,也有一些声音会觉得这种风控过于“严苛”,或者认为这是平台间“小家子气”的表现。但从商业角度看,这是它们在保护自己的利益和用户体验。

总而言之,淘宝风控拼多多员工,无法正常参与活动、领取优惠券,这是一种基于数据分析和平台竞争的正常现象。我们普通人只要做到遵守规则,享受属于自己的购物乐趣就好。别因为别人的“麻烦”,影响了自己的好心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看了半天,觉得站队的都有点傻。

作为风控从业者,这事情我甚至觉得大家的讨论很搞笑。

这件事情根本不是你们想的那样,甚至可以说是很乌龙,根本没有所谓的谁对谁错。

事实1

淘宝的风控系统和拼多多的风控系统,都是当年同一批人做的,都是早期淘宝那些人。

只不过可以用于晋升的岗位是有限的,所以有些人留在了淘宝,有些人跳到了多多,多多动不动3倍工资挖人我可以告诉你就是真的。

所以双方斗法这件事情上,单从技术水平其实五五开。

事实2

淘宝风控多多了么?

控了,而且是直接封楼,全楼IP都封了连带同一幢楼的其他公司的也封了。

多多控淘宝了么?

也控了,大量淘宝的人用不了多多的百亿补贴。

单从操作上也是半斤八两。

事实3

双方互封是出于主观对立吗?

一定不是。

虽然两家在客观上是竞争关系,但是互封并非主观意志。

为什么?

因为淘宝和拼多多的工资都很高,这批人不论放到哪个平台,都是高净值用户,消费能力极强,没道理去丢掉高净值用户。

而且,互封的结果不仅仅是丢掉高净值用户,而且从舆论战中也会露出小家子气的感觉,这谁受得了啊?

淘宝封多多可以说以大欺小,多多封淘宝可以说不择手段,谁都没赚。

这是双输。

风险上都是五五开。


事实4

拼多多百亿补贴和聚划算百亿补贴,打的飞起,都恨不得打死对方。


基于这4个事实,我给你们解释下是怎么回事儿。


基于事实4,双方都在冲百亿补贴,都要弄对手,那么必然要【比价】,要保证自己的价格比对方有竞争力,对吧。

那【比价】的第一步是什么?

是知道对方的价格。

怎么知道?

靠你一个个人肉点开么?动不动几万几十万SKU并且价格实时变动,累死你。

业内最常用的方案就是爬虫,直接爬对方网页的信息,所有品类的信息都爬下来,然后把价格字段和自己的价格系统做打通,只要对方降价,自己也跟着降价。

这套东西已经非常成熟化自动化了。

多多和淘宝都是互爬的,各家电商公司都有爬虫组专门爬竞对价格信息的。

但是大家也都有反爬组,不能你来爬,我就给你爬,所以会对自己的页面加密,数据加盐,格式加锁,就是让你爬不了,你给老子爬。

风控在这里面起到了很多的作用,会封号或者屏蔽账号功能。

这个在业内很常见。

那么为了爬到完整的信息,双方都要启用大量的账号来爬对方,因为动不动一个号就废了。

所以双方都有大量的账号在不断启用,爬对方信息。

与此同时,双方又都在大量封对方账号。

这一切,都是风控系统自动操作的,我做过决策引擎,可以告诉你实现起来麻烦,但是不难。

然后就很简单喽,IP是风险管理里面的重要标识之一,然后系统就自动封了。

然后双方就都发现对方封了自己。

然后原理就是这个。

至于谁先动的手,说真的,没有人先动手,机器动的手。

剩下的问题,就是比嗓门大了。

看能不能舆论上占便宜了。

另外双方的公关,很多也是一波人出来的。

作为消费者,不要站队,要吃瓜,要鼓励竞争。

没了,就这样。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