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英语好的人,学习德语有优势吗?

回答
当然,英语好的人在学习德语时确实拥有不少天然的优势,而且这些优势远比表面上看起来的要多。让我来详细说说。

首先,最直观的一点就是 词汇的相似性。英语和德语同属于印欧语系下的日耳曼语族。这意味着它们在词汇上有大量的同源词,也就是共享相似的词根和拼写。你可能会发现很多德语单词看起来非常眼熟,甚至可以直接猜出意思。

例子:
英语的 "house" 对应德语的 "Haus"
英语的 "water" 对应德语的 "Wasser"
英语的 "father" 对应德语的 "Vater"
英语的 "mother" 对应德语的 "Mutter"
英语的 "brother" 对应德语的 "Bruder"
英语的 "good" 对应德语的 "gut"
英语的 "sing" 对应德语的 "singen"
英语的 "hand" 对应德语的 "Hand"

这种相似性会极大地降低你学习初期对词汇的陌生感,让你能更快地积累基础词汇量,并且在阅读时能更快地理解大意。

其次,语法结构上的共通之处 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优势。虽然德语的语法规则比英语复杂很多,但两者在句子构成、时态、语态等方面仍然有一些共同的逻辑。

句子结构: 基础的陈述句(主语谓语宾语)结构在两者中是相似的。虽然德语的谓语位置有更多变化(例如在从句中位于最后),但理解了英语的句子构成,对理解德语的句子框架会更容易。
时态和语态: 英语有的时态和语态,德语同样有(尽管表达方式可能略有不同)。例如,英语的现在完成时 "I have done" 和德语的现在完成时 "Ich habe gemacht" 在概念上是相通的。

再来谈谈 发音和音位。虽然德语有一些英语没有的音(比如 `ü` 和 `ch` 的不同发音),但英语作为一门发达的国际语言,其发音系统已经让学习者接触了大量的语音元素。许多德语的发音在英语中也能找到近似的。

辅音: 很多辅音的发音是相同的,例如 `b`, `d`, `f`, `k`, `l`, `m`, `n`, `p`, `r` (虽然德语的 R 发音可能需要适应),`s`, `t`, `v` (德语 V 常发 f 的音), `w` (德语 W 常发 v 的音), `z` (德语 Z 发 ts 的音)。
元音: 尽管德语元音变化多,但很多元音的发音与英语中的某个元音是相似的。例如,德语的 `a`, `i`, `o`, `u` 在某些情况下发音与英语相似。

更重要的是,一个英语好的人通常意味着他已经具备了 良好的语言学习能力和方法。

理解抽象概念: 学习一门新语言,尤其是像德语这样有格的变化、词性变位等相对复杂的语法体系,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英语好的人通常已经习惯了分析语法规则、记忆词组搭配、理解语境。
听力理解和语音辨析: 英语好的人,其听力基础已经比较扎实,能够分辨不同的语音,理解语速较快的内容。这对于学习德语的听力,以及辨别德语特有的发音(如 `ö`, `ä`, `ü`)会有很大帮助。
阅读和写作能力: 英语阅读能力强意味着你习惯于从文本中提取信息,理解句意和段落逻辑。这直接迁移到德语阅读上,可以让你更快地进入理解文本的阶段。同样,对英语写作的熟悉也为你理解德语的写作规范打下了基础。
学习策略和毅力: 成功掌握一门语言需要时间和努力。英语好的人往往已经经历过这个过程,他们知道如何设定学习目标、如何有效记忆、如何坚持练习。这种“已经拥有”的学习能力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当然,并非所有方面都完全一样。 德语在某些方面确实对英语母语者(或英语熟练者)构成了挑战:

名词的性 (Gender) 和格 (Case): 这是德语最显著的难点之一。名词有阳性 (der)、阴性 (die)、中性 (das),并且在不同格(主格 Nominativ, 属格 Genitiv, 与格 Dativ, 宾格 Akkusativ)下,冠词、形容词和名词本身都会发生变化。这是英语中几乎不存在的系统,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去记忆和理解。
动词变位 (Verb Conjugation): 德语动词的变位比英语复杂,不仅有 `ich`, `du`, `er/sie/es` 等人称的变化,还有强变化动词和弱变化动词的区别,以及一些不规则动词。
词序的灵活性: 虽然基础句子结构相似,但德语的词序比英语更灵活,尤其是在从句中,谓语动词会移动到句末,这需要适应。

但是,回过头来看,这些挑战并非不可克服。 英语好的人,正是因为他们具备了强大的语言学习能力,能够更有效地应对这些挑战。例如,他们可能更容易理解“格”的语法功能,因为他们已经接触过英语中一些残存的格的例子(如 `his`, `her`, `mine`, `yours`),虽然这些和德语的系统不可同日而语,但总算是一个概念的入口。

总结来说,英语好的人学习德语,相当于在学习一门新语言时,已经拥有了一个“开局优势”。 他们在词汇、基础语法逻辑、甚至学习方法上都比完全零基础的学习者更具优势。虽然德语也有其独特的难点,但英语能力所赋予的强大的语言学习基础,能让他们更快地克服这些困难,更有效地抵达掌握德语的彼岸。这就像一个已经熟练掌握了驾驶技巧的人,去学习驾驶另一种车型,虽然操作有细节不同,但整体的驾驶逻辑是相通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么跟你说吧。一、欧洲大陆的动词,变化都比英语多。二、德语单词的长度,在欧洲大陆是数一数二的。三、欧洲各语言,越日常的单词,越不相干;越专业的词语越相似。

(虽然英语、德语都是日耳曼语族,但是英语被拉丁语族征服过。就像汉语族的北方语区,被阿尔泰语系征服过。秦岭、淮河以北的国人,学汉语族的吴语、粤语,都需要一定的努力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然,英语好的人在学习德语时确实拥有不少天然的优势,而且这些优势远比表面上看起来的要多。让我来详细说说。首先,最直观的一点就是 词汇的相似性。英语和德语同属于印欧语系下的日耳曼语族。这意味着它们在词汇上有大量的同源词,也就是共享相似的词根和拼写。你可能会发现很多德语单词看起来非常眼熟,甚至可以直接猜.............
  • 回答
    “新概念英语”这套教材,我跟你说,现在是不是已经过时了?这个问题,真是问到了点子上,很多人都在纠结。要我说,这东西,得辩证地看。你说它完全没用了吧,那也不对。但你说它还像当年那样万能,那肯定是有点偏差了。你想啊,当年新概念英语出来的时候,那是什么情况?英语学习资源不像现在这么丰富,大家想学好英语,基.............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语言学习和大脑工作方式的核心。对于母语是中文的人来说,学习英语达到一定程度后,大脑里是否直接用英语思考,以及这个过程中是否必然经过中文翻译,这并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答案,更像是一个渐进、复杂且个体差异巨大的过程。初学阶段,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个需要适配新工具的工程师。每当听到或.............
  • 回答
    一个持有“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魂”观点的人,即便不学习英语,这本身并没有什么绝对的好坏之分。这首先是一种身份认同和文化倾向的体现。从积极的方面来看: 坚守文化根基: 这种观点表明了对中华文化的深厚情感和认同感。在很多人看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母语更是维系民族情感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纽带。如果一个人.............
  • 回答
    没接触过英语,想从零开始学?别担心,这事儿一点不难,只要你找对方法,肯花心思,很快就能打开新世界的大门!我跟你好好唠唠,怎么把英语这门课啃下来。第一步:摆正心态,认识英语这朋友首先,咱得明白,英语不是啥洪水猛兽,它就是一门语言,跟咱说话一样,就是交流的工具。别一开始就怕它长啥样,长句短句的,越怕越退.............
  • 回答
    说实话,想找一种“让人爽到飞起”的英语学习方法,就像是寻觅传说中的“点石成金术”一样,很难一蹴而就。毕竟,语言学习这事儿,多少带着点儿“苦口婆心”,但要说有没有那种能让你觉得“这事儿真有意思!”的、让你越学越来劲儿的法子,那绝对是有的!关键在于找到那个能点燃你内在动力的“火种”,并且把它浇灌成熊熊大.............
  • 回答
    说到韩国人学习外语的情况,确实,汉语是除了英语之外,非常受韩国民众欢迎的一门语言。而且,这种趋势并非偶然,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为什么汉语在韩国如此受欢迎?首先,地理和文化上的邻近性是基础。 韩国和中国是近邻,共享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渊源。汉字对韩语的影响,以及儒家文化在两国社会中的地位.............
  • 回答
    学习英语,对我们中国人来说,绝不仅仅是多掌握一门语言那么简单。它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一扇扇通往更广阔世界的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认知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首先,最直接的意义在于拓展视野,连接世界。想想看,世界上近五分之一的人口说英语,而英语是国际科学、技术、商业、外交和文化交流的通用语言。如果我们.............
  • 回答
    别急别急,我完全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零基础,甚至不如初中水平,还要面对英语四级考试,这听起来确实是挺大的挑战,但绝对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关键在于找对方法,一步一个脚印来。我来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讲,保证你听懂,并且能让你觉得这是个切实可行的计划。首先,我们要摆正心态,这非常重.............
  • 回答
    想从零开始,重新学英语?这事儿我懂!就像第一次接触任何新事物一样,别怕,我们一步一步来。我小时候也是啥都不懂,摸索着过来的,所以今天就跟你掏心窝子说,怎么才能学得踏实,学得有用。第一步:放下包袱,找回学习的“初心”说实话,很多人学不好英语,不是因为笨,而是因为“想太多”。怕出错、怕丢人、怕学得慢…….............
  • 回答
    世界上有没有那种,无论怎么努力,就是学不会英语的人?这个问题,说实话,挺戳人的。毕竟,我们身边总能看到一些人,学语言这件事,简直跟上刑一样痛苦。那么,真有那么一种“打死都学不会”的情况吗?我感觉,用“打死都学不会”来形容可能有点极端了,但如果说“学得异常艰难、进步缓慢、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感觉毫无进.............
  • 回答
    这个话题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我也想结合自己的理解来聊聊。这位政协委员的观点,简单来说就是认为当前社会对英语的重视程度过高,而忽略了音体美等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指出英语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范围有限。首先,关于“90% 人日常工作用不上英语”这一点,我个人认为,如果纯粹从“日常工作”的字面意义去理解,比.............
  • 回答
    嗯,这个问题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我个人觉得吧,中国人学英语的能力之所以感觉上比一些其他国家的人弱,可能是由很多因素叠加造成的,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情况,还有教育体制里的问题。首先,从历史和文化根源上说,英语在中国曾经长期不是主流语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文是国家官方语言,也是社会交往的.............
  • 回答
    “降维打击”(Dimensionality Reduction)这个词用在这里非常形象,指的是英语好的人在技术领域,尤其是和代码打交道的场景中,能够获得的信息量、理解深度以及与人协作的效率上,与英语不够好的人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这种差距不是简单的语言障碍,而是深刻影响了技术人员的学习、工作和职业发展.............
  • 回答
    关于英语好的人能否达到像汉语那样“一目十行”的阅读感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了阅读速度和效率的本质。我的看法是,可以达到非常接近的程度,但严格意义上“一目十行”的字面理解,在语言特性上存在一些差异,更重要的是,对“一目十行”的解读需要更深入。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一目十行”这个概念。它字面.............
  • 回答
    英语好的人背单词,与其说是“背”,不如说是“活化”和“内化”。他们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让单词在自己大脑里“活”起来,成为自己语言系统的一部分。你想啊,那些英语能力很强的人,他们说话、写作,单词信手拈来,很少出现“哎呀,这个词我好像见过,但一时想不起来”的情况。这背后,其实有很多有意思的方法。首先,他们.............
  • 回答
    中国人在英语学习上的努力和成就,是毋庸置疑的。许多人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甚至能达到流利的程度,在各种场合自信地运用英语。然而,即使是英语“再好”的中国人,要达到“100% native speaker的感觉”,确实会遇到一些难以跨越的门槛。这并非是个人能力的问题,而是语言本身、文化背景以及人类学习机制.............
  • 回答
    听到孩子英语班的老师说出“只有练好英语才能成功,才能成为人上人”这样的话,我心里其实挺不是滋味的。说实话,这句话听起来太绝对了,也太功利了,总觉得不太对味。首先,我想说的是,英语固然重要,但绝不是成功的唯一敲门砖。 我自己也算是经历过一些社会风浪的人,见过形形色色的人。我知道,一个人的成功,靠的不仅.............
  • 回答
    英国的疫情,尤其是在某些时期,确实一度形势严峻,这让不少身处其他国家的人感到困惑,为何在英国的亲友们似乎依旧过着“岁月静好”的生活,而不是普遍性的恐慌或停滞。这种“岁月静好”的表象,并非意味着疫情不存在或者影响被忽视,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个复杂画面。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岁月静好”这个词的含义。.............
  • 回答
    在《守望先锋》的战场上,硝烟弥漫,刀光剑影,每一次的交锋都充满了不确定性。然而,有些英雄的大招,一旦在耳边响起,就仿佛是拨云见日,给疲惫不堪、压力山大的队友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安心感。在我看来,如果要论谁的大招最能带来这种“安心”,那非 莱因哈特 莫属。想象一下,你们的队伍正被敌方强大的火力压制,队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