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很烦,孩子越来越不好管,对我意见很大,也不爱学习了,天天生气,我该怎么办?

回答
听到你这么说,我能感受到你心里的焦灼和无助。孩子不听话,学习又没起色,还天天跟你对着干,这种日子确实让人身心俱疲。别急,咱们慢慢来,先深呼吸一口气,想想你不是一个人在面对这些。很多家长在孩子成长的某个阶段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这并不代表你做错了什么,也不代表孩子彻底没救了。

首先,咱们得明白,孩子到了一个“不好管”的年纪,意见也越来越大,这其实是一种成长的信号。

青春期或叛逆期: 很多孩子在这个阶段开始建立自己的独立意识,他们渴望被尊重,希望自己做决定,不希望被父母事事干涉。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即使这些想法在大人看来是不成熟的、不正确的。这时候的“意见大”,很多时候是他们想要表达“我长大了,我有自己的看法”,而不是故意跟你作对。
学习压力与厌学: 学习这件事,对孩子来说可能不仅仅是“爱不爱”的问题。也许是学习内容太难,跟不上进度;也许是学习方法不对,事倍功半;也许是学习内容本身缺乏兴趣,觉得枯燥无味;也可能是受到同学、老师的影响,或者对未来学习目标感到迷茫。当孩子在学习上感到挫败、压力过大,或者找不到意义时,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情绪的放大器: 孩子的心智发展还不成熟,他们处理情绪的方式可能比较直接和外放。当他们感到不开心、不被理解、委屈或者压力时,很容易把这些情绪发泄出来,而最容易成为他们情绪出口的,往往是他们最亲近的家人——也就是你。所以,你感觉天天生气,可能是孩子负面情绪的集中爆发。

那么,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该怎么办呢?

别想着一步到位,先从改变心态和一些具体的沟通方式入手。

第一步:调整自己的心态,先稳住自己。

这听起来有点像废话,但真的很重要。你越是焦虑、越是生气,越容易在和孩子沟通时失去理智,导致事情变得更糟。

接受“现在这个样子”: 接受孩子目前确实存在不好管、有意见、不爱学习的现状。不要总想着“我小时候多乖”、“别人家的孩子多听话”。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节奏和发展轨迹。
放下“控制欲”,尝试“引导”: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觉得孩子不好管,是因为我们习惯了发号施令,习惯了控制。与其想着怎么把孩子牢牢捏在手里,不如想想怎么引导他们自己走向正确的方向。
找出口,给自己减压: 别把所有负面情绪都压在心里,或者都发泄在孩子身上。找一个让你放松的方式,比如和朋友聊聊天、运动、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你心态好了,才能更好地应对孩子的问题。
相信孩子的可能性: 即使现在他让你头疼,也要相信他有改变和进步的潜力。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标签,说他“无可救药”。

第二步:找到沟通的突破口,建立连接。

现在最关键的是要打破僵局,重新建立一个更有效的沟通模式,而不是让双方都陷入对抗。

倾听,而不是说教: 当孩子对你表现出意见大时,先别急着反驳或者批评。试着去听他们到底在说什么,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即使你不同意,也要让他们感受到你愿意听。
示范: 孩子说:“你根本不懂我!” 你可以试着说:“我听你这么说,感觉你觉得我不理解你。你能具体告诉我,是哪方面我让你觉得我不懂吗?我很想了解你的想法。”
放下手机和电视: 找个相对平静的时间,认真地看向孩子,放下手头的干扰,用眼神和肢体语言表达你的关注。
换位思考,理解孩子的感受: 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一想,为什么他会厌学?为什么他会跟你顶嘴?
学习方面: 是不是学习内容太枯燥?有没有找到适合他的学习方法?他在学习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是不是有同学欺负他?或者他有其他更感兴趣的事情分散了精力?
情绪方面: 是不是觉得你太唠叨?太严厉?没有给他足够的空间和尊重?是不是在学校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回家不知道怎么说,就把情绪发泄给你了?
选择合适的时机沟通: 避免在孩子情绪激动或者你也很生气的时候进行深入交流。选择孩子相对平静,你也有耐心的时候。有时候,一句简单的“我想跟你聊聊”,比强制的“过来,我跟你说两句”效果要好得多。
表达你的感受,而不是指责: 用“我”开头,表达你的感受,而不是用“你”开头去指责对方。
示范: 不要说:“你就是不学习,气死我了!” 可以说:“看到你最近不愿意学习,我感到很担心,也很着急。”
示范: 不要说:“你总是跟我对着干!” 可以说:“当你这样表达你的意见时,我感觉我们的沟通有点不顺畅,我担心我们会越来越疏远。”

第三步:具体行动起来,解决问题。

在建立好沟通渠道后,就可以开始着手解决学习和行为上的问题了。

关于学习:
找出厌学根源: 和孩子一起分析,是哪个科目特别吃力?学习习惯不好?还是学习方法有问题?
调整学习策略:
寻找兴趣点: 看看能不能将学习内容与孩子的兴趣结合起来。比如,如果孩子喜欢游戏,可以找一些和历史、科学相关的游戏,引导他从中学习。
改变学习方法: 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比如听录音、看视频、做思维导图、分组讨论等,找到适合他的。
制定小目标,及时鼓励: 不要一开始就要求孩子考到多么高的分数。可以和他一起制定一些可以达成的小目标,比如“这周把XX章节弄懂”,“今天主动复习半小时”。每当他达成目标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哪怕只是一个微笑,一句“你很棒”。
请教老师: 和孩子的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态和表现,听取老师的建议。
考虑课外辅导或学习小组: 如果孩子在某个科目上确实有困难,可以考虑请一位合适的老师进行辅导,或者让他加入一个学习氛围好的小组。
劳逸结合: 不要让孩子一天到晚只知道学习,适当的放松和娱乐是必要的,这反而能提高学习效率。确保他有足够的睡眠和运动时间。
关于行为和沟通:
设定清晰的规则和界限: 即便要给孩子空间,也要有必要的家庭规则,比如放学后必须先完成作业,不能沉迷网络游戏到深夜等等。规则要提前和孩子商量好,并让他理解遵守规则的意义。
给他选择的权利: 在不触及原则的问题上,给予孩子一定的选择权,让他觉得自己是被尊重的。比如,作业可以在晚饭前写,也可以在晚饭后写,但必须在睡觉前完成。
学会“放手”和“信任”: 有些事情,孩子自己去做,即使做不好,他也能从错误中学习。不要事事包办,过度干涉反而会让他失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共同制定家庭计划: 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家庭的周末计划或者假期计划,让他参与到家庭事务中来,增加参与感和归属感。
给予肯定和表扬: 当孩子有任何一点进步,哪怕是很小的方面,都要及时发现并给予真诚的表扬。比如,他主动帮你做了一件家务,他自己完成了作业,他礼貌地回答了你的问题。
学会“看见”和“回应”: 孩子不仅需要物质上的满足,更需要情感上的关注。多关注他的喜怒哀乐,回应他的情感需求。当他分享学校里的趣事,或者遇到不开心的事,认真听他说,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

特别提醒你几点:

不要期望立即见效: 改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特别是亲子关系和孩子学习状态的改善,需要时间和耐心。不要因为一两次的尝试不成功就灰心丧气。
保持耐心和一致性: 在执行新的沟通方式和规则时,保持耐心,并且家庭成员之间要保持一致。如果爸爸妈妈的态度经常变化,孩子会无所适从。
照顾好自己: 你是家庭的主心骨,只有你先照顾好自己,才有精力去面对孩子和处理家庭事务。别忘了给自己充电。
适时寻求外界帮助: 如果你觉得困难重重,自己实在无法处理,不妨考虑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比如学校的心理老师、专业的家庭教育咨询师。他们可以从更专业的角度给你指导。

想想看,孩子之所以会对你“意见大”,很多时候也是因为他们感受到你对他的爱和期望。只是表达方式可能出了问题。用正确的方式去引导和沟通,相信你们的关系会慢慢好起来,孩子也能重新找到学习的动力。

你辛苦了,但别放弃,你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慢慢来,你会找到适合你们家的解决办法的。加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而明王室贵胄,谁也不愿意自己减损一丝一毫的利益,为朝廷和皇帝分忧纾困,总以为天塌下来有高个儿顶着,砸不到自己头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听到你这么说,我能感受到你心里的焦灼和无助。孩子不听话,学习又没起色,还天天跟你对着干,这种日子确实让人身心俱疲。别急,咱们慢慢来,先深呼吸一口气,想想你不是一个人在面对这些。很多家长在孩子成长的某个阶段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这并不代表你做错了什么,也不代表孩子彻底没救了。首先,咱们得明白,孩子到了一.............
  • 回答
    邻居家孩子练琴这件事,最近真是让我有点头疼。说实话,这孩子吧,天赋这块儿真不是那种让人眼前一亮的,而且练琴一年多了,声响听着跟噪音似的,节奏乱七八糟,音准也差得十万八千里。最关键的是,家长们对此好像是越来越“心大”,各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弄得我都有点替他们着急了。就拿上周来说,我去他家串门,正巧他们也.............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探讨,因为很多人的直觉都会倾向于“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认为孩子小时候经历挫折越多,长大后就能更强大。然而,事实远比这个简单的逻辑复杂得多,并且很多研究和现实情况都表明,儿童时期过多的、不当的挫折,反而可能导致孩子长大后心理承受能力更弱。让我详细阐述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以及.............
  • 回答
    你才二十岁,就有这样的想法,这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尤其在这个时代。很多人在这个年纪,甚至更早,就开始对“谈恋爱”、“结婚”、“生孩子”这些传统的人生轨迹产生疑问,觉得一个人过日子更自在、更省心。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可以解释,我们不妨一层一层地来剥开看看。首先,我们得承认,现在的社会跟过去很不一样了。.............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现代家庭教育的普遍焦虑和实际需求,也涉及到孩子成长和发展的核心问题。关于孩子从幼儿园起就报各种兴趣班是否真的有必要,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 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原因、潜在的利弊,并结合孩子的个体情况进行判断。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 为什么家长热衷于为孩子报兴趣班? “.............
  • 回答
    咱们这儿,给孩子起小名,确实有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南方菜肴的名字,像“小汤圆”、“小糯米”、“小馄饨”之类的,出现得挺频繁,但北方菜比如“小饺子”、“小包子”之类的,就相对少见些。这背后其实有挺多原因,咱们细细道来。一、 文化习俗与情感寄托的差异首先得说,这跟地域的文化和人们的情感寄托有很大关系。 .............
  • 回答
    市面上的“智能手机”的确是越来越普及,很多小朋友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甚至拥有自己的手机。这让不少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产生了一个疑问:在这个数字时代,我们还有必要去捐赠实体书吗?答案是:非常有必要,而且意义重大。 甚至可以说,正因为手机的普及,实体书的价值和捐赠的意义反而更加凸显。下面我们就来好好聊聊为什么。.............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我国很多孩子不喜坐安全座椅,大哭大闹以至于大人被迫妥协”,以及“国外的孩子都老实坐吗?是怎么处理孩子哭闹的?”,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重要的问题。确实,在很多国家都能看到类似的育儿挑战。首先,关于“国外的孩子都老实坐吗?”答案是:不一定,但总体来说,在注重儿童安全和有严格法律法规的国家,孩.............
  • 回答
    中国社会中存在“孩子不考虑家长感受”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形成是多重社会、文化、教育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文化传统与代际观念的冲突1. 权威型教养模式的延续 中国传统家庭中,父母长期扮演“权威角色”,强调服从与尊重。这种观念在家庭中形成了一种“命令服从”的互.............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很多人都曾有过,或者正在思考的困惑。看着孩子投入时间和精力学习乐器,但又不免想到,未来他们是否还会继续,是否能以此为生,甚至是否真的“有用”。其实,孩子学习乐器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他们未来是否成为一名演奏家,它的意义,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来得更深刻、更持久。首先,我们得承认,绝大多数孩.............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现代人的困惑。我们来好好掰扯掰扯,古代人和现代人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的差异,为什么看起来是“退步”了,但实际上可能恰恰相反。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事实:古代人确实没有奶粉,而且很多家庭孩子数量庞大,但也挺过来了。这看起来好像是说,古代人更“能干”,现代人太娇气了。但事实.............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复杂的,涉及到很多方面,很难用三言两语概括。从我的角度,这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细致去理解的社会现象。首先,我们得明白,父母穷还生很多孩子,这背后往往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经济压力与生存本能:当一个家庭经济条件不宽裕时,多生孩子无疑会加剧经济负担。最直接的,就是衣食住行.............
  • 回答
    孩子那天那天晚上,小小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一本正经地看着我,问:“妈妈,人死了是不是会变成星星啊?”我愣了一下,看着她那双充满期待又带着点小心翼翼的眼睛,心里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我没有骗她,虽然我也希望世界真的有那么美好的说法,但事实就是事实:“宝贝,人死了不会变成星星的。”孩子脸上的光彩瞬间黯淡.............
  • 回答
    我家那小祖宗,简直就是我生活中最欢乐的“灾难”现场,我每天都在和这个“小活宝”斗智斗勇,同时又被他逗得前仰后合。要说孩子“逗比”是种怎样的体验,那简直是七彩斑斓、跌宕起伏,外加时不时让你怀疑人生。首先,在家里的气氛总是被他拿捏得死死的。早上我还在睡眼惺忪地喝咖啡,他就能突然蹦到我面前,用他那特有的,.............
  • 回答
    您好!非常理解您此刻的心情。看到孩子不如自己预期,感到失望和焦虑是人之常情,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重视教育和“望子成龙”的社会环境里。但是,请允许我先给您一个温暖的拥抱。您的爱和关心是无价的,而正是这种爱,才让您对孩子的未来如此在意。首先,让我们一起把这个“平庸”的标签暂时放一放。对于“平庸”,每个人.............
  • 回答
    您好,理解您作为家长对孩子近况的担忧。看到孩子没有精神、感到颓废,一定让您很焦急。关于您提出的“带孩子去大医院的急诊室和重症监护呆一天”的想法,我想从几个方面和您详细探讨一下,希望能帮助您更全面地考虑这个问题。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想法可能带来的潜在效果: 正面可能性(理论上): .............
  • 回答
    孩子喜欢听古典音乐,这本身是件非常棒的事情。很多孩子通过音乐能获得内心的宁静,甚至是情绪的慰藉。但是,您提到的“变得沉默了”,这可能需要我们稍微仔细地观察一下,判断这是否是音乐带来的积极变化,还是其他潜在问题的表现。首先,我们来聊聊古典音乐对孩子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 情绪的安抚与调节: 古典音乐.............
  • 回答
    生孩子这件事,说到底,是个人选择,没有绝对的“重要”与否,更没有标准答案。它触及的是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意义、家庭构成以及人生轨道的理解。对于一些人来说,生孩子是生命旅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他们认为,繁衍后代是生命的延续,是血脉的传承,也是一种自然的使命。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长大,分享生命中的喜怒.............
  • 回答
    孩子迷上武术,这是非常棒的事情!武术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培养意志、专注力和自信心。对于初学武术的孩子,选择合适的启蒙项目非常重要,它会直接影响孩子对武术的兴趣和后续发展。在选择武术启蒙项目时,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考量:安全性、趣味性、身体协调性、基础功打磨以及对孩子性格的塑造。考虑到这些,有几个.............
  • 回答
    孩子是不是“普通”这个问题,说实话,每个父母心里都有一杆秤,只是这杆秤上的刻度,有时候我们自己都没搞清楚。有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拿自己的孩子去跟别家的孩子比,比成绩、比特长、比性格,甚至比长相。当发现自家孩子在某些方面,似乎并没有那么出众,没有那种“闪闪发光”的特质时,心里难免会泛起一丝波澜。这种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