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0日上午,被害人邹朔和其父母邹成海、杨会芬回家看望女儿,因孩子的带养问题和妻子张瑜及岳父岳母发生矛盾,张瑜父亲张志军从储物柜取出剔骨刀当场杀害了邹朔、杨会芬,邹成海因抢救无效死亡。这便是社会广泛关注的四川岳父杀女婿全家灭门案。该案一审判决凶手张志军死刑,二审却被改判死缓,被害人亲属难以接受,要求再审。2021年8月11日,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通知被害人亲属代理律师该案将于8月20日进行再审。
其实很怕看到这类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案件,因为这样的案件背后总会牵涉到一个家庭或者很多家庭的悲剧,而一旦了解这些家庭的苦难后,我的内心便难以平复。一个司法裁判受到社会广泛质疑,往往并非是因为群众法律素养不够,无法理解裁判背后的法理和依据,而是所谓的法理和依据挑战了人民群众朴素的正义观。如果法律人眼中的法理与民众的常情常感格格不入,我们很难说法律还是正义的守护者,继续要求民众对法律抱以敬畏。法律能为民众接受,并非只在于其强制力,还在于其代表着社会最一般的良知。而张志军故意杀人案的二审判决显然伤害了社会公众的朴素感情,其依据的若干法定、酌定量刑情节难以服众。
以下将尝试对舆论中普遍关注的几个焦点做出分析。被害人亲属对事件的叙述和一审、二审判决附后,供网友自行研究判断。
(1)死缓。根据我国《刑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也就是说,只要张志军在监狱中不惹麻烦,两年之后他就会减为无期徒刑,届时杀人不用偿命。这便是被害人亲属执意要求死刑立即执行的原因。如果张志军逃过了死刑,加上没有限制减刑,我们不知道以后他会不会又因为保外就医、假释或者减刑等原因重新回到社会。那样的话,对被害人及其亲属就太不公平了。
(2)自首能不能作为免死金牌?根据我国《刑法》第67条的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法律关于自首对于量刑的影响用的是“可以”二字,即可以从轻,也可以不从轻,属于法官自由裁量的范围。但在故意杀人罪这样侵犯人身安全的严重暴力型犯罪中,“自首从轻”的适用应当严格把握。张志军连续捅刺三名被害人共计八刀,并且刀刀命中要害,使两名被害人当场死亡,一名被害人经抢救无效死亡,手段极其残忍,结果非常严重,而且由于“灭门”的特别情形,给社会造成了恐慌,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因此自首情节不足以对其从轻处罚。
(3)被害人亲属谅解是否有效?此处的被害人亲属谅解系凶手张志军女儿张瑜的谅解。张瑜虽是被害人邹朔的妻子,但两人感情早已破裂,经历了三次诉讼离婚,其间张瑜一直要求邹朔净身出户,可见张瑜早已不再念及夫妻情义,夫妻关系名存实亡。而且邹朔及其父母被害后,根据继承法邹朔的财产将由张瑜和其年幼的女儿继承,相当于在感情上张瑜既没有“亡夫”的伤痛,在经济上张瑜甚至是最大的受益者。再次,张瑜和张志军系父女关系,让和凶手有血亲关系的被害人家属出具谅解书,于情理不符。再次,张瑜是另外两名被害人邹成海和杨会芬的儿媳妇,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08条第六款的规定:“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张瑜不属于邹成海和杨会芬的近亲属,不能作为近亲属出具谅解书。综上,所谓的被害人亲属谅解于法无据,于情有亏,不足以作为从轻情节。
(4)被害人对矛盾激化是否负有的直接责任?二审判决认定的事实为被害人不期而至抢夺女儿邹某某。此处存在基本的事实认定错误。案发地是邹朔的家,邹朔只是之前被妻子和岳父岳母无理赶出了家门,被害人回自己的家什么时候都可以,无需对张瑜一家预约,不存在不期而至。其次,邹某某也是邹朔的女儿,邹朔与张瑜还未离婚,邹某某的抚养权尚无定论,父亲要带走自己的女儿,何来抢夺一说,充其量是带养问题。如果张家不愿意邹家带走邹某某,也可以采取肢体阻拦、锁门等方式予以制止,或者事后采用诉讼的方式争取邹某某的抚养权。然而张志军在没有穷尽合法手段的情况下直接选择了持刀杀人,可见使矛盾激化的责任完全不在被害人,而在于张志军。
(5)张志军是不是激情犯罪?关于激情犯罪的解释很多,但大体可以概括为犯罪人本无犯罪预谋,但因被害人的挑拨、刺激等过错陷入剧烈的情绪波动,在情绪爆发的情况下实施了犯罪行为。邹朔看望女儿,邹成海和杨会芬看望孙女,符合人之常情,即便要将邹某某带走也无可厚非,而且张志军身上没有任何伤痕,案发现场也没有打斗的痕迹,可见当时不存在激烈的冲突,故被害人没有严重过错,不足以引起正常的剧烈性情绪波动。另外,张志军持刀行凶不具有当场性和随意性,他不是随手拿起身边的工具实施的杀人,而是专门到阳台橱柜的隔层里取出比厨房菜刀更危险的剔骨刀,可见张志军是有理性地选择了作案凶器,而且行凶时刀法精准、迅速,直中被害人要害,使被害人当场死亡和丧失反抗能力,说明其是有意要直接致被害人于死地。因此,认定其是激情犯罪,难以服众。
我国虽然奉行“少杀、慎杀”的死刑政策,但也不意味着要姑息恶意杀人的犯罪行为。张志军故意杀人案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主观恶性极深,结果极其严重,并且存在“灭门吃绝户”的恶劣后果,如若不将之绳之以法,使罚当其罪,不仅有悖“杀人者偿命”这一最基本的天理人伦,而且将对社会公序良俗造成不小的冲击,给类似的极端事件提供判例上的参考,造成其他家庭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的恐慌。
综上所述,二审判决对张志军改判死缓不妥,期望即将到来的再审还公道给被害人亲属,回应民众关切。
第一名那个女拳,希望他能拿出证据来。
说一下这件案子细节。
1、房产是男方得。
2、她说的抢孩子都是杀人凶手以及其亲人说的。
3、杀人凶器是剔骨刀(谁家用剔骨刀),还藏在衣柜里。
4、行凶者刀刀命中要害。
5、男方所有财产如今归女方所有!!
再审需要公开,直播庭审,至少也得录制庭审。 以案释法。
坚持不懈的真正家属,是维护死者尊严最重要的人,帮法律的拾起了那点尊严,但愿有效。正义不一定有,但伟大中底层人民追求正义的心不会停止。
我记得之前 我就说过反对精子库对未婚女开放,也反对女方对于孩子有"完整监护权和抚养权"这类观念,千万别学欧美母权那一套。
想一想,如果我们中国法律真的承认"母亲天然拥有比父亲更多的监护权和抚养权",像欧美那样,那么这个案件就会被曲解为 "男方一家抢孩子,父亲防卫过当激情杀人"的局面,谁让你男方对孩子的权利小于母亲呢??
然而很多 喜欢用女本位思考的男性还在骂我呢,谁在真正保卫男性权益,谁在伤害男性权益?一目了然。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当把男性和 孩子的生育权养育权完全剥离时,男性只会遭受更多法律上的不公!
谢天谢地中国目前法律还没这么认为,中国法律一直承认,父母双方都不是过错方的情况下,对孩子的监护权是平等的。父亲有权利争取孩子的抚养权和监护权!
但国内女权一直在争取 女方对孩子的完整监护权,即女性监护权大于男性监护权,她们认为孩子应该完全隶属于母亲,在母亲发话前,父亲没有任何权利。这样女方家庭就有以"男方抢孩子"为理由,对男方动手了,并可以把这种行为解释为自卫。
微博豆瓣上的女权也一直在用"防卫过当"这种理由给杀人岳父洗白。因为她们认为男方家庭抢孩子,男方家庭"罪有应得",她们可不承认 父母对孩子有同等监护权的概念,也不认可 男方对孩子有同等的监护权和抚养权。
并且那个妻子和那个岳父岳母 住着男方家的房子,鸠占鹊巢,儿子和父母回自己买的房子 要孩子被描述为抢孩子。
当女人要房子要彩礼的时候,说是辛辛苦苦为男人生孩子,要求补偿。当男人要孩子的时候,又开始说这是女人自己的孩子,男人没资格争夺抚养权?薛定谔的为男人生孩子呢。
所以我们应该把这种案例当成警惕,以史为鉴。坚决反对 岳父死缓的判决!
严格遵循法律,我们要求岳父判死刑!并且彻查女方到底有无参与这个事件!这样才能避免下一次的悲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