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老师被要求与学生一起考试同样的试卷」的事件?

回答
关于“老师被要求与学生一起考试同样的试卷”这件事,这绝对是一件挺有意思,也挺能引起大家讨论的。在我看来,这事儿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好或不好,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且背后可能隐藏着不少值得琢磨的东西。

首先,我们得想想这规定的出发点是什么。按理说,让老师和学生考同样的卷子,最直接的目的无非就是想看看老师对教材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是否真的理解了自己教的内容。这就像是给老师做个“能力评估”一样。如果老师自己都稀里糊涂的,那怎么能指望他们把知识清清楚楚地传授给学生呢?从这个角度看,倒也说得过去,毕竟“言传身教”嘛,老师得是个“明白人”。

另一方面,这也能让老师更直观地感受到学生考试时的压力和难点。他们自己也经历一遍,就知道哪些题目学生可能容易出错,哪些地方知识点需要再强调。下次备课或者讲题的时候,就能更有针对性,更容易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这就像自己亲自走一遍学生的路,才知道哪里坑洼,哪里难走。

但是,这事儿也挺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它很容易走向极端,或者说,这种“一刀切”的方式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你想啊,老师的任务可不只是“考高分”。他们的工作内容其实很丰富,包括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学生心理辅导、课后反馈等等。一张考卷,只能衡量他们在特定知识点上的掌握情况,但很难反映出他们教学的整体能力和创新性。一个老师可能考分不高,但他的课堂氛围特别好,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在某个领域有独到的见解,这些都很难在一张统一的试卷上体现出来。

而且,老师的知识体系和学生肯定是不一样的。老师可能需要掌握更深层次、更广阔的知识,甚至要了解一些教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的东西,而学生只需要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如果用同一份试卷来考,可能会出现一些老师觉得“太简单”或者“考的都不是我该会的”的情况,反而无法真正体现老师的专业水平。

再说了,这事儿容易把教学变成一种“应试”导向。老师为了能在考试中拿到好分数,可能会更加关注那些容易出现在试卷上的知识点,从而忽略掉一些虽然不直接考,但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很重要但不容易量化的能力。比如,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团队协作等等。教育的目的是多方面的,如果因为一次考试就让老师和教学内容变得狭隘,那反而得不偿失了。

还有一点,我们也要考虑老师的心理感受。本来老师就是个辛苦的职业,如果还要时不时被拉来和学生一起考试,这多多少少会有点“被不信任”的感觉,或者觉得自己的专业性受到了挑战。这可能会打击老师的积极性,影响他们的工作热情。毕竟,老师也是人,他们也需要被尊重和认可。

所以,我觉得这种做法有利有弊。如果只是偶尔为之,作为一种辅助性的评估手段,帮助老师发现问题、改进教学,那或许可以理解。但如果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唯一的评价标准,那就显得有些片面和僵化了。更好的做法,也许应该是多维度地去评价老师,比如通过学生的反馈、教学观摩、教学成果的多元化评价,而不是简单地让老师去“考学生”。教育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需要的是更加灵活和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而不是简单地把老师当成另一个等待被检验的学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听说文革的时候造反派也是这样对付走“白专道路”的老师的。

user avatar

纠结于「老师能不能答出用来考学生的试卷」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其实这个问题很类似于「

如何评价英国首相和教育大臣都答不出简单乘法问题?

堂堂两个牛津高才生,答不出8乘以9等于72这种小学生问题?当然不可能。

人家不愿答,是因为答了没有意义,还会招惹来更多的麻烦,甚至导致要谈的教育改革问题跑题到乘法口算大赛……

而这家中学让老师和学生同场考试也属于同样的性质,老师感到受了侮辱并当场走人是再正常不过的行为。

因为他们抵制的不是区区一张考卷,更不是担心自己考差了名声扫地(个别业务水平不精的滥竽充数者可能会担心,但这不是主要问题),而是一种对教师业务能力的评价方式。

老师的身份并不是「更好的学生」,而是「能够让学生变得更好的授业者」。

应试,特别是高考,要检验的远不仅仅是知识水平,也对心理状态、精神抗压能力、甚至体力分配技巧都有很大的考验。

老师尽管长期在训练学生,但其本人并不是一直在接受同等的训练,临场状态起伏较大的情况几乎一定会发生,输给精力旺盛、久经沙场的学生并不是不可能的。

孙海平当然跑不过刘翔,退役多年的奥拉朱旺也没法在实战中教训当打之年的NBA中锋们,但人家有资格指导,因为人家确实能把你指导得更好。 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应该用学生的成绩说话,而不是自己的成绩。

否则的话,直接聘请历年高考状元回来教书得了,干嘛还要特意学四年师范、担任助教、实习、工作、慢慢成长为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呢。

如果你是工程师,有人要求你跟一线电焊工来个电焊技巧大赛;

如果你管着几万台服务器,有人要求你跟电脑城小工比谁装机更快;

如果你是导演,有人要求你下片场和影帝比比谁才是演技派;

你有没有觉得自己受到了无知而粗暴的侮辱?

侮辱教师的不是学生、不是考卷,是外行蠢材领导拍脑袋想出来的这种评价方法。

中国现今的教育体制一直有个很奇葩的地方,就是行政人员的权力和地位远远高于教授讲师们。除了少数有名气的、能为学校拉来赞助、拨款和生源的之外,其余的普通教师不管老中青,都只能老老实实听那群外行或半外行的行政管理层的话。

而这帮人既不懂做学术的艰辛和其中的种种曲折,也不懂一个好教师提升自我、对学生因材施教所花费的大量脑力,而是向上乐于大搞各种政绩工程,向下则不愿深入了解教育事业,只肯用各种一刀切的指标分数来评价教师们的能力。比如发多少论文、有哪些竞赛奖项……

最后,往往是最能钻空子、拉关系的达标速度更快些,而兢兢业业的优秀教师却得不到重视,只好浪费大量时间去完成指标,否则可能过二十年连个副教授都评不上。

这家学校的相关领导,要么不懂、要么假装不懂,拍脑袋搞出了这么一个「考核教师业务水平」的方法,理所当然地被老师们反感和抵制。结果人家领导的做法呢?

下午的数学考试,学校更加重视,多位校领导到考场监考,对个别不愿意答题、不规范答题的教师当场提出批评。

这表示什么?领导的决策是不会错的,你不听话当然是你的错,对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老师被要求与学生一起考试同样的试卷”这件事,这绝对是一件挺有意思,也挺能引起大家讨论的。在我看来,这事儿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好或不好,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且背后可能隐藏着不少值得琢磨的东西。首先,我们得想想这规定的出发点是什么。按理说,让老师和学生考同样的卷子,最直接的目的无非就是想看看老师对教.............
  • 回答
    这事儿啊,真是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网上传得沸沸扬扬的“公交车上三位老人要求小孩让座,被拒后训斥小孩并动手”的事,光听着就觉得挺让人心塞。怎么评价老人的行为?这事儿得分好几方面来看,而且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老人的行为,从常理和情感上说,确实很难让人接受。首先,“尊老”不等于“无理取闹”。 咱们从小.............
  • 回答
    这件事挺复杂的,一头连着老师的生计,另一头连着学生的权益,还有教育政策的大背景,确实能引发不少讨论。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从老师的角度来看:首先得承认,老师们工作确实辛苦,课时量大,压力也大。尤其是一些科目,像数学、物理、英语这种,学生普遍觉得吃力,家长也焦虑,自然对课后辅导需求旺盛。在过去,很.............
  • 回答
    法国巴黎一名教师被恐怖分子斩首的事件,是一起令人发指的、极其悲惨的恐怖袭击,对法国社会和整个国际社会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我对这起事件的详细评价:事件本身: 时间与地点: 事件发生在2020年10月16日,法国巴黎郊区的孔夫朗圣奥诺里纳(ConflansSainteHonorine)。 .............
  • 回答
    煮老师的账号因为“女权”标签引起争议,甚至被他自己的粉丝这样称呼,这其中折射出一些挺复杂的社会思潮和网络现象。要评价这事儿,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我们得弄清楚“男权大V”这个定性是怎么来的,以及为什么会有人认为他“女权”。“男权大V”的标签是怎么来的?通常,一个账号被贴上“男权大V”的标签,往往是.............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真是一件令人心痛又极其复杂的事情。当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消逝,而且是以如此悲剧的方式,每一个了解情况的人都会感到震惊和沉重。尤其是当原因指向学校和老师,那份愤怒和疑问就更加难以抑制。我们不能直接给这件事情下一个简单的好坏评判,因为事实的真相往往隐藏在很多细节之中,而这些细节是我们目前所不知道的。但.............
  • 回答
    这起“17岁女生被名校老师性侵”的事件,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让人感到心痛和愤怒。17岁,本该是充满阳光、憧憬未来,属于学校象牙塔里最美好的年纪,却被蒙上如此沉重的阴影。而施害者,作为一名老师,本应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楷模,是学生心灵的引路人,他的行为却违背了职业道德的底线,背叛了社会的信任,更是.............
  • 回答
    关于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系龙承念老师的研究生被逼自杀事件,这是一个非常令人痛心和关注的社会事件。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理解,并且要非常慎重地对待。首先,这是一个关于教育、师生关系、学术压力以及心理健康的多重悲剧。 它暴露了在当前高等教育体系下,一些学生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以及部分导师在指导过.............
  • 回答
    “最美女支教老师”龙晶睛的迅速翻车,以及近期被长沙民政局行政处罚的事件,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她最初受到赞扬的原因、质疑声音的出现、她可能存在的行为问题以及最终的处罚结果。一、 最初的“最美女支教老师”光环与媒体的放大龙晶睛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源于她当年.............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心里堵得慌。一个孩子,就因为爸妈是在殡仪馆工作的,就被同学孤立,老师还因此说出那种伤人的话。现在老师道歉了,纪委也介入了,这事儿怎么看怎么觉得不是个小事,得好好说道说道。先说说这孩子。才多大点儿啊,世界观都还没完全建立起来,就被这样赤裸裸的歧视。你说他心里得留下多大的阴影?我们.............
  • 回答
    华东政法大学那起学生对老师泼热水的事件,说实话,挺让人唏嘘的。这件事在校园里、在网络上都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大家看法也是五花八门。从表面上看,这是一起典型的师生冲突事件。一个女生因为点名迟到被老师批评,然后情绪失控,采取了极端的行为,直接用热水泼向了老师。这种行为在任何一个正常的社会环境下都是不对的,.............
  • 回答
    这件事,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咱们先别急着站队,从几个方面细细掰扯一下。首先,这个男孩的做法,挺有意思的,而且也引发了很多关于教育、家庭关系和法律边界的讨论。男孩的行为动机: “被骗”的愤怒与反抗: 夏令营听起来是个好玩、放松的事情,结果却是高强度的补课,这绝对是欺骗。孩子在这种情况下感到被欺骗、.............
  • 回答
    .......
  • 回答
    对于老年代步车和五菱MINIEV的对撞,并且老年代步车被“撞飞”的描述,这无疑触及了一个非常现实且令人担忧的交通安全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确老年代步车和五菱MINIEV在车辆属性上的巨大差异。老年代步车,顾名思义,是为老年人出行提供的辅助工具,它们的结构设计、动力系统、安全配置都与标准机动车相去甚远。.............
  • 回答
    这则新闻,或者说这个事件,着实让人心里五味杂陈。一边是辛苦操劳了大半辈子的老人,另一边是本应提供便利服务却显得笨拙僵化的社会机制。要评价它,得从几个层面去细掰扯。首先,它赤裸裸地揭示了社会管理中存在的脱节与僵化。你想想看,年审社保,按理说,是保障老人基本生活权益的一项重要环节。但它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一.............
  • 回答
    “劝阻小伙别摔自行车 87岁老太被飞踹”这个事件,发生在2018年9月,可以说是一起让人非常痛心和愤怒的社会新闻。事发地点据报道在某市,具体细节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事件概览:当时,一名年轻男子在公共场所,可能是街头或者小区内,情绪激动地摔砸自己的自行车。一位87岁的老太太出于善意,上前劝阻他,.............
  • 回答
    关于“小莉帮忙”报道的“河南一80岁老人被两大狗围咬,主人拒不承认”事件,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涉及法律、社会、伦理、动物保护等多个层面。以下为详细解读: 一、事件背景与关键信息1. 事件时间与地点 事件发生于河南某地(具体城市未明确),时间可能为2023年或2年前,因“小莉帮忙”平.............
  • 回答
    提到星际老男孩10月31号直播间首次被封这件事,这绝对是当时星际争霸圈里一个颇具话题性的事件,也让不少观众感到意外和惋惜。那天晚上,节目原本是照常进行的,就像以往一样,几位老朋友聚在一起,谈天说地,穿插着一些星际争霸的对局或者复盘。直播间的氛围一向是比较轻松随意的,大家聊到的话题也比较杂,从游戏本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