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有一个牛逼哄哄的教授对古埃及指手画脚的人,进行所谓的“证伪”,甚至认为金字塔是近代混泥土建筑。我百度了下他,发现他根本就不是历史或者考古专业毕业的。主要作品也和历史无关,几乎都是艺术方面的作品。
还有一个牛逼哄哄人质疑古希腊,写了《古希腊伪史考》的人,我也百度了下他。结果发现他在1977年28岁时考取了师范大专,而且很快在1978年退学。虽然那时候大专生也牛逼,但终究不是历史系,而且没有得到过大学的系统培养。虽然经过熟人推荐,估计后台比较硬,而且那时候也是百废待兴,以大学肄业生的身份谋求到了中文代课老师,学术秘书,历史学家助手等几份不错的工作。但要注意,都是代课老师,秘书,助手等辅助性工作。并且因为“发表新锐而异端之意识形态言论”,被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列入“散布精神污染人员名单”上报。而他的身份也是和文学有关的,而不是历史或者考古有关的。
而他的著作,除了最近争议很大的《希腊伪史》,很多都是艺术和思想领域,以及很多人生的思考。说不好听的,思想领域和人生思考,水太深了,滥竽充数,靠一些打鸡血或者贩卖焦虑的东西到处骗粉的太多了。
类比一下,就相当于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郭德纲同志发表意见:火箭的燃料应该用煤,而且要精洗煤。火箭专家要正眼看他一眼算郭德纲赢。
你看有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正眼看他们一眼吗?
知友们常常自诩为高端互联网用户,但对起线来跟帖吧也没啥本质区别。
人口与文明的关系,明明是个历史问题,却被知友们搞成了一个逻辑问题。
不过也正常,一旦涉及到东西方比较历史的话题,网友们总是容易丧失理智,最后变成连逻辑都不顾了的反复撕扯。
风清月朗说人口数量决定了文明程度。
这句话我觉得不对,或者说有瑕疵。
但是众多知友拿印度来嘲讽风清月朗,那也是搞笑。
人口与文明的关系,核心并不是在人口数量,而是在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比如现代社会,哪个国家的农业最发达?
是美国。
美国有三亿人口,但它的农业人口只有3%,而它的农业不仅可以供养美国人口,还能横扫世界,人家的大豆从美国送到中国,交了关税后都比中国本土大豆便宜。
相比之下,中国农业人口的比例约为42%,印度则超过了80%。
更有意思的是,中国是世界粮食产量第一大国,但由于人口基数大,还需要大量进口粮食。美国是世界粮食产量第二大国,粮食还出口全世界。而印度作为世界粮食产量第三大国,其粮食产量不到中国的一半,人口也跟中国差不多,却是世界粮食主要的出口大国。
另一组数据是,美国人均粮食产量约为1700公斤,中国约为500公斤,而印度仅仅226公斤左右。
一目了然的是,从农业人口来看,假设中美印三个国家的人口都是十亿,那美国可以有九亿多的脱产人口,中国可以有六亿左右,而印度仅仅不到两个亿。
这背后还别说三个国家的教育水平,人均粮食占有率之类的数据了。
可见,农业的发展水平,至今也对人类文明程度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古代,衡量一个文明的发展程度,为什么更看重人口数量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古代的生产力太低了,脱产人口比例太低了,只能堆人口数量来扩大脱产人口的基数。
就像现在的印度,八个农业人口才能有两个脱产人口,它的脱产人口想要达到中国的水平,它的总人口差不多得再翻两倍——这就是生产力水平太差了的表现。
古代就更不用说了,三十个农民能养活一个脱产人口都算不错的了。
比如说雅典,一个小城邦满打满算就三四十万左右的人口,扣掉老弱病残,扣掉妇女儿童,扣掉外邦人(流动人口)和奴隶,真正的公民不过十来万。可别以为这十来万公民都是脱产人口,这些公民里仍旧有大多数是需要从事农业生产的。最后算下来,雅典的脱产人口大概也就一万人左右,再算上手工业之类的产业,能够真正完全脱产去读书,搞学术研究的人数,估计还没孔子一个人的学生多。
所以大家搜索一下网络,就会发现各种西方历史爱好者各种扯犊子就是为了夸大古希腊的人口数量,甚至恨不得说雅典有七八十上百万人口,古希腊有上千万人口。以前西方刚发达起来,殖民全球,吊打清朝的时候,还有一堆西方学者各种把古罗马人口拔高到一个亿的呢。
其原因不就是那些人心里也有点字母数嘛!
倘若古希腊只有一两百万人口,那绝对脱产人口(即不用从事任何生产的人口)搞不好也就几万人,就算加上所谓的海洋商业文明(其实这也是扯淡的)的BUFF,也至多十来万的绝对脱产人口。
这十来万,甚至几万的绝对脱产人口,就算里面人人都是积极向上的,热衷科学的,不贪图享乐的完人,那基数仍旧太少了。
但是古希腊如果能有一千万人口,再加一个所谓的海洋商业文明的BUFF,强行把脱产人口的比例提上去,让古希腊能够接近现代印度的水平,达到百分之十甚至百分之二十的脱产人口比例,那可就相当牛逼了——一两百万人的绝对脱产人口,都快赶上汉朝六千万人口的绝对脱产人口数量了。
在古代,人口就是第一生产力啊。
如果要更严谨的说法,那应该是农业就是第一生产力。
当然,如果要更有高度一点,那就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秦汉之际,中国人口为什么能够突破两千万大关,达到六千万?就是农业技术的发展。
当时牛耕技术的进步,能够让五个人的活两个人干,两头牛的活一头牛干,五天才能耕完的地,一天就能搞定。自动条播机,水利农业机械,风力农业机械,大大提高了粮食生产效率。
动辄上千公里的水利灌溉设施,能够使下田变上田,能够让田地亩产提高十倍,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土地旱涝保收。
可以说,古希腊和战国至秦汉之际的中国相比,其农业水平的差距,就像当代印度跟中国的差距一样大。
对了,那时候的古希腊,古罗马还是奴隶制——与进入了封建时代的中国相比,差了一个时代。
差一个时代是什么概念?
封建时代的清朝没被降维打击过吗?
所以我说,风清月朗那句“人口数量决定文明程度”,不对,有瑕疵。
应该是:不考虑资源总量的情况,且同等生产力水平下,人口数量决定了文明发展水平的上限。
问题来了啊。
古希腊,古罗马人口无疑是少于同时期中国的。
但是,古希腊,古罗马的生产力水平也不如中国啊。
社会体制也不如中国啊。
农业自然条件也不如中国啊。
农业基础设施也不如中国啊。
古希腊的人是要变异啊,一个脱产人口吊打人家N个脱产人口?
如何看待?
精简版:有一定历史常识和逻辑的人应该将其拉黑。
详细版:这里面有太多的基础概念错误和臆想式的钦点,举个例子:
这显然是故意混淆了“古代希腊世界”和“现代希腊这个国家”。早在公元前8~前6世纪,即大部分人更熟悉的古典时代开始之前,希腊世界的范围已经不只限于希腊半岛和大希腊(Magna Graecia,意大利南部),还包括西西里岛、黑海周边(今多位于土耳其境内)和小亚细亚。拿“地中海气候,山地,最适合种橄榄”来概括这么大一片地区,属实连中学水平都没达到。而且其中很多地区粮食产量从古到今都很高,比如西西里,博斯普鲁斯等黑海地区,意大利南部塔兰托湾等。
下面的内容就不一一评价了,错误水平跟上面一样。这种钦点式的“伪史揭露”文章,本质上就是先拍脑袋得出几个错误的概念/虚构的事实(比如搞混地理范围啦,“艺术都是越发展越写实”啦,“古希腊出土文物里缺少生活用品和工具”啦,“古埃及只有奇观,缺少工地跟生活区遗址”啦),然后进行十分迫真的分析。
这就像先钦点火箭要烧精煤,然后分析劣质煤有什么缺点、原煤水洗后发热量能提高多少。它的出发点就有毛病,后面分析写的再多再精也是垃圾文章。
两小时后的补充:
以上这种风格的“伪史揭露”文章,现在似乎比较流行,生民无疆等始作俑者写了得有上万字。但知乎还有个别用户喜欢更低级的钦点,特点是先竖个基本只有“伪史揭露”爱好者才认可的靶子,比如“xx文明吊打世界上千年”、“xx艺术没有发展变化过程”,或者把古典城邦民主的水平、范围无限拔高,然后再打自己画的靶子。
当然,高手画靶子的同时,还会力证自己才是理性客观的那一个,比如某狐狸画手喜欢强调别人“不正面回应质疑”、“诉诸情绪”。
然而知乎上哪怕是伪史爱好者提的,质疑文献传播、文本出土情况、希腊语在历史上的使用等等具体问题,我看基本都有人正经回答,比如:
但有些人不太一样,火箭水洗煤级别的质疑连珠炮似的往外抛,而且别人正经回复你都不看,那别人除了拉黑和口吐芬芳,确实也没有更好的方法应付了。
看到第一句“人口数量决定文明程度!!”就可以不用往下看了,在不远的将来,印度国要超过中国成为人类文明的巅峰。
没看原文,就看了其中一个答主引用的那一段,说希腊由于地中海气候和多山地形,所以根本种不出粮食,针对这个论断,举一个很不严谨的例子吧。
本着必须要有一手经验,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精神,我无权对希腊的地形或气候是否能够种粮食做任何评判,但对希腊的隔壁,罗马(划掉)土耳其,我还是比较熟悉的,在那里生活过几年,主要活动地点在君堡,参观违章建筑不下五六次(大部分是当免费导游陪同。。。),也开车穿越内陆去过安卡拉N次,坐飞机去过东部与南部沿海城市。
为啥要说土耳其呢?除了我呆过以外,它也符合这位风情明朗所说的几个特点,首先,它是地中海气候。这个只要稍微有点地理常识应该都不会否认吧。跟希腊隔海相望,应该不会差太多吧(曾经就发生一土耳其哥们在餐馆吃完饭结账时觉得被店家诓了,一怒之下不仅撕了账单,还纵身跳海往准备游到希腊去,结果半路被警察给堵住了。这个段子的用意,是表示希腊跟土耳其确实蛮近的,气候也是基本一样)。
其次,在古希腊的年代,土耳其东部沿海一直都属于希腊文化圈,而且历史上,希腊人的比例就很高,直到土耳其共和国成立之后,当地的希腊人才因为各种原因迁徙回了希腊。而且,有个不算冷知识的知识,中东和穆斯林国家对希腊的称呼基本为Yunan,这跟我们的云南没有任何关系,而是因为当年波斯人第一次接触希腊人在小亚细亚半岛西南沿海的爱奥尼亚人,将爱奥尼亚的发音转发为Yunan,并代指所有的希腊人。尤其如果您是一位伪史论者,小亚细亚也是伪史的泛滥区啊,从赫梯开始算起,什么特洛伊啊、使用铁器啊,亚历山大啊,这都是伪史要批倒批臭的!
第三,小亚细亚半岛的地形与希腊的地形也很类似,土耳其境内多为高原和山地地形,仅有的一些平原分布在地中海和黑海沿岸。
按照这位大仙的分析逻辑,土耳其应该跟希腊一样除了橄榄以外,是“根本种植不出粮食”的。
那么实际呢?
先说地形。虽然土耳其境内多为高原和山地地形,仅有的一些平原分布在地中海和黑海沿岸,但是这些山地大多为海拔1500米的低山,地势相对平缓。看看下面的山,再确定这地方能不能种粮食。
这张照片是我自己拍摄的,拍摄地在以兹尼克(自己可以去搜,它曾经是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后来是瓷器中心)。下面就是种植园(种的什么我忘了,但是延绵好几公里)。对了,离种植园几公里之外,就是一个巨大的淡水湖,叫以兹尼克湖。
你但凡在土耳其沿海开车逛逛,就会发现这种地形到处都是,开发难度也是不存在的,就这点坡度,不至于难倒古代希腊人的吧。
即使在多山的内地,那种高耸入云,完全不能耕种的崇山峻岭,再举个例子。
这位大叔叫Fatih Mehmet Maçoğlu,是东部小城市Ovacık(库尔德聚居区,已经很东边了)的市长,他还有个特殊的身份,他是土耳其唯一一个共产党市长。他最喜欢的一项工作,就是下乡去帮村民们除杂草种地。对,你没听错,除草的目的是为了种粮食。对,他们那里也能种粮食。上面的照片中显示的地形就是土耳其典型的内陆地形。在高山之间,有很宽阔的,海拔低的平地。
顺便说一句,首都安卡拉在内陆山区,它旁边200公里有个平平无奇的遗址,叫hattusa,对,就是赫梯的首都。
当然,还有很多地方也能种菜的。比方说君士坦丁堡的城墙脚下(精罗你们自己看着办吧,不过在城市陷落之前,农民们已经在城里的荒地上种田了)
再说气候,我们看一下土耳其的降水
简单来讲,如果你是一个住在沿海的农民,基本上不用为了降雨不够发愁,况且还有山泉河流供你开发。真的不缺水的。就算在内陆,山多也就意味着有较强的蓄水功能(1402年,帖木儿在安卡拉准备和拜耶济德决战之前就干了一件事,堵水源)。就算不种小麦玉米这种主食,种点耐干旱的作物,甚至搞搞畜牧业也不错的。
也许你会说,现代农业和古代农业区别很大,没有可比性。可是,现代土耳其的人口跟古代也没有可比性(一个伊斯坦布尔就上千万人口),更何况,现代化不光对农业有促进作用,相反,还有负面作用,包括耕地的过度开发,水土流失,湖水消失等问题。实际上,早在希腊人之前,小亚细亚的粮食产量就已经多到人们可以拿去酿酒了。
上面这些青铜时代的壁画,就展示了两个人从一个罐子里喝酒的场景。
例子举得差不多了。最后再说个数字,根据中新网的数据,土耳其的粮食自给率是98.8%。如果这片土地上真的除了橄榄就种不出别的来,那么8000多万土耳其人一定是西方学者为了抑制中国崛起而捏造出来的数据。
所以下一个问题是,我在那里呆的几年见到的都是啥子?
我先说一句,你们认识希罗多德吗?
先反对反对他的观点呗…
求求了,这就是人文社科类门槛低的具体体现么?
槽点太多,不想多说。
列出几个原因就能精确算出古希腊和埃及的人数了…人多就可以决定文明发展了…
民科们可别再用自己的政治观点混淆学术研究和学术推广了好吗?
当个乐子就行,如果人口可以决定文明程度,那印加可比西班牙文明多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