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很多人领养猫的时候都不要成年猫?

回答
身边常有人聊起养猫的事,尤其是在宠物领养机构的网站上,那些或可爱、或乖巧的小猫咪总能第一时间抓住大家的眼球。但细心观察,你会发现,成年猫咪的领养信息,往往静静地躺在那里,仿佛自带一层“被忽视”的滤镜。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似乎不太愿意把一个已经“长大”的毛孩子带回家呢?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道道。

首先,最直观也最普遍的原因,大概是 “从小养大的亲近感”。很多养猫的人,特别是第一次养猫的人,他们心里对“养猫”这件事的描绘,往往是从一只软萌的小奶猫开始的。想象一下,一只小小的、粉嫩嫩的小猫咪,在你的手心里呼呼大睡,一点一点长大,学会各种小技能,和你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那种从零开始的陪伴感和成就感,是很多人渴望的。而成年猫,已经有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和个性,这种“从零培养”的乐趣,相对就少了一些。

其次,“可塑性”也是一个重要考量。小猫咪就像一张白纸,你可以引导它学习使用猫砂盆、不抓家具、甚至是一些有趣的指令。很多人希望猫咪能融入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成年猫可能已经形成了一些根深蒂固的习惯,比如喜欢在沙发上磨爪子,或者习惯了某个作息时间。如果这些习惯和领养人的生活方式不匹配,可能会带来一些挑战,而对小猫咪,大家觉得“还能教”,但对成年猫,就可能觉得“改不了”。

再者,“健康和不可知因素”的担忧。虽然领养机构通常会对成年猫进行健康检查,但毕竟不如从小观察来得全面。大家会担心成年猫身上有没有潜在的、现在看不出来的问题,比如一些慢性疾病,或者日后可能出现的行为问题。小猫咪虽然也可能生病,但相对来说,在身体发育阶段,主人会更上心去观察和干预。对于成年猫,大家可能会觉得,风险更高一些,投入的“不确定性”也更大。

还有一种心理,叫做 “付出与回报的衡量”。养宠物,尤其是从幼年开始养,很多人会有一种“我付出了很多心血,它理应对我更亲近、更忠诚”的期待。从小猫咪开始,你可以倾注大量的爱和精力,看着它依赖你、信赖你,这种“投资”带来的情感回报,在他们看来是更直接、更“划算”的。成年猫,可能已经和前任主人建立了一定的情感连接,或者因为过去的经历,对人类的信任需要更长的时间去建立,这让一部分领养人觉得,自己投入的“情感成本”可能不如预期的那么高。

当然,“信息不对称”和“刻板印象”也在起作用。很多人对成年猫的了解可能就停留在“不好养”、“脾气怪”、“不亲人”这样的片面印象上。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很多成年猫只是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有些胆怯,或者性格本身比较独立,但这并不代表它们不好。而那些真正聪明、温顺、懂得感恩的成年猫,可能因为没有被详细地描述出来,或者没有被放在显眼的位置,就被埋没了。

最后,还有一些非常现实的考量。比如,“家具的破坏”。虽然小猫咪也会捣乱,但大家可能觉得小猫破坏力有限,容易控制。而一只成年猫,如果有什么不良习惯,比如喜欢爬窗帘、抓门,那种破坏力可能会让刚开始养猫的人感到束手无策。

总而言之,人们之所以在领养猫咪时更倾向于幼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对“养猫”这件事的期待,涉及到情感投入、可控性、风险评估以及对宠物未来行为的预判。这是一种基于经验、心理和现实考量的综合选择。不过,我想说的是,那些被“剩下”的成年猫,同样拥有着对爱的渴望和陪伴的能力,它们只是需要一个耐心、理解它们、愿意给它们时间去展现真实自己的主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橘子一直呼吁领养代替购买,但是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待领养的猫大部分都是成年猫,或者快要成年的猫,遇见小奶猫的几率非常低。

在各种领养平台上看,也是成年猫较多,品种小奶猫说是找领养,其实收费的。真正免费的小奶猫一般是捡到的流浪猫。

太小的猫不容易存活,往往不等救助就死掉了,大部分救助人也会将它养大后再找领养。主人主动送养的猫则绝大多数都是成年猫,送养的原因,多是毕业、搬家、怀孕甚至猫咪本身有问题。

我就领养了一只五个月大近似成年的猫。

原主人是大四学生,将它养在宿舍里,毕业后就不想养了(在此橘子呼吁:学生党宿舍党最好不要养猫!),我领养它的时候,已经是一只体型近似成年的大猫了。

虽然已经成年,和原主人感情可能已经很深厚了,因此刚开始非常胆小,完全不亲人。我带它回家后整整两周时间,它都躲在床底下不出来。

即使到了现在,我每天陪它玩耍,买各种好吃好喝的供着它,仍然不是很亲近我。可以撸毛,但仅限于头和脖子,呼噜声也不是很积极。

从不肯安安稳稳躺在我怀里,抱住了就想逃走。喊它的名字,最多耳朵轻微抖两下,头都不回。只有在讨要罐头的时候对我温柔喵喵叫。

这就是没有从小培养感情的后果,长大后就很难再亲近人了。

不知道它小时候经历了什么,胆子小,警惕性极高,从来不会摊开肚皮睡觉,都是团成一个团子,虽然也挺可爱的,但这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一靠近它就会惊醒。

另外,不知道它原主人是怎么养的,可能也是没有做任何功课吧,吃的居然是凯瑞思(没有说凯瑞思不好的意思,但是......),导致它非常瘦,五个月大称了下,才三斤左右。

后来我给它换粮,从开始的冠能换到金素,再换到百利,现在吃的是法米娜。可是它吃什么都胃口不太好的样子,想当年它吃凯瑞思是吃得很欢快啊...吃多了添加诱食剂的粮,换天然粮也很困难。

习惯也养成得不好,虽然会用猫砂,但是不太会埋屎,总是把猫砂扒拉得到处都是,偶尔会乱拉。养了近一年,在家里地板上拉了四五次。

因为已经成年,所以她很快就发情了,而这时候她还没有适应环境,不敢贸然带它去绝育。于是,连续一周的时间它昼夜嚎叫,母猫发情真的很恐怖,我那一周整个人都要崩溃了。发情一结束立马送去绝育了。

本以为绝育后会安分发福,然而这只不到一岁的小猫咪完全是个“疯子”,活蹦乱跳到令人抓狂的地步,上蹿下跳搞破坏,抓烂沙发,打碎花瓶、杯子等,上电视上空调也不在话下。

一两岁的猫咪正相当于人的青少年,最是活泼多动的时候,领养这个年龄阶段的猫咪会非常闹心,就像面对中二叛逆少年一样,原不如领养小幼猫乖巧,至少破坏力没那么大。

说了这么多,其实领养成年猫的缺点,总结起来就是:

1、由于没有从小陪伴,不容易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2、行为习惯可能没有养好,新手也难以训练。

3、换粮、换环境、换主人等对于猫咪来说也是考验。

4、未绝育的成年猫将立刻有发情的风险。

5、青少年猫可能会非常非常调皮。

6、成年猫还可能不像幼猫那么萌萌哒,有的尖瘦,有的油腻。

当然也不是说完全不能领养成年猫,主要还是看猫咪的性格,是否亲人,每只猫咪性格不同,需要缘分才能遇见你的“梦中情猫”哦!

user avatar

因为小奶猫确实很萌,而且没有养猫经验的人,不知道从三个月到一岁,小奶猫可以多皮,挠人,咬人,打碎杯子花瓶,在猫砂堆里打滚。。。

大猫一开始会让人有点怕,领养我家李大脸的时候甚至有点不敢抱他。然而他的个性真是天使,不伸爪,不咬人,不搞破坏,自动抓猫抓板,爱干净,去厕所后会来叫人清,我们家俩厕所,早晚各清一次。

最让人泪奔的是他因为口炎被遗弃了,满嘴牙只剩下四颗犬齿充门面,剥了壳的虾都嚼不烂,所以我们领养他后,他超级怕出门。或者说超级怕被遗弃。一抱出去,立刻像猫毯子一样四爪抱住我,不用抱都贴身上。我们出去旅游,他试过在宠物医院四天不吃不喝不啦,我们回来嗓子已经嚎的叫不出声。我们试过留他一人在家一天一晚,他应激反应三四天不尿尿。

所以每当有人要养猫,我都建议不要养,不要让他被爱过以后再被抛弃,你以为他们是动物就没有记忆吗?如果决心要养,你先想想,如果他生重病你愿意花多少钱治他,比如一年的薪水?钱不是万能的,但他可以衡量你的决心。

我家李大脸在我家十年,是老猫了。他并不需要小猫作伴,我也不想看没牙的老爷爷被小崽子打耳光。我觉得他也挺享受做个宝宝,如果有一天他可以在我们怀里睡着了就挂了,我就觉得对他的猫生没有遗憾。

补一张图,黄毛怪和北海怪兽,我才是真正的怪兽

更新一下,毛茸茸的茶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身边常有人聊起养猫的事,尤其是在宠物领养机构的网站上,那些或可爱、或乖巧的小猫咪总能第一时间抓住大家的眼球。但细心观察,你会发现,成年猫咪的领养信息,往往静静地躺在那里,仿佛自带一层“被忽视”的滤镜。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似乎不太愿意把一个已经“长大”的毛孩子带回家呢?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道道。首先,.............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普遍的,很多喜爱猫咪的朋友在选择宠物时,都会面临一个纠结:是领养一只嗷嗷待哺的小奶猫,还是拥抱一只已经过了“磨人”阶段、打好疫苗、甚至做了绝育手术的成年猫?按理说,后者似乎更省事省心,为什么领养奶猫的人反而更多呢?这背后其实有不少原因,咱们细细道来。首先,这是一种情感的“先入为主”和“陪伴.............
  • 回答
    这事儿吧,说起来真是挺普遍的,好像很多人一升到领导的位置上,突然就变了个人似的。以前可能还挺随和,乐于助人,可是一戴上“领导”这顶帽子,有些人就好像开了另一层开关,变得严厉、冷漠,甚至有点专横。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琢磨着,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复杂的因素在起作用,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完的。首先得说说“权力.............
  • 回答
    你说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关于“清宫剧多是因为满族领导的原因”,这背后其实是一个挺复杂的原因交织的结果,不能简单地一句“满族领导”就能概括,但这个因素确实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1. 历史本身的吸引力与“正统”叙事首先,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的存在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戏.............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历史理解、民族认同以及地缘政治等多重复杂维度,其背后蕴含着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矛盾和思考。要理解“为什么很多人反对清朝又想要收复清朝扩张的领土”,我们需要将视线拉回到历史现场,并结合当下的语境进行分析。一、 为什么反对清朝?—— 历史的伤痕与民族叙事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历史上对清朝的“.............
  • 回答
    近三十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从普遍的温饱不足到如今物质日益丰富,从出行不便到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从信息闭塞到网络世界触手可及,这些巨大的进步,党和政府确实扮演了至关重要的领导角色。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部分民众似乎并未表现出应有的感恩之心.............
  • 回答
    韩国在很多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韩国的民族性格、历史发展、政府政策以及社会文化等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首先,韩国人的民族性格中蕴含着一股强烈的驱动力。 韩国社会普遍存在一种“恨(Han)”的情绪,这并非单纯的负面情绪,而是一种复.............
  • 回答
    技术领域充斥着一种“连这种简单的都不懂吗”的风气,这确实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且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交织在一起。与其说是一种“风气”,不如说是一种在特定环境中,由于各种因素而产生的集体心理反应。要详细剖析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技术的本质与高门槛。技术本身就意味着要解决复杂的问题,.............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国内前端发展的一些深层原因。要说为什么没能出现像 AngularJS 或 jQuery 这样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框架,我觉得得从几个方面来聊。首先,咱们得承认,中国前端这十几年发展太快了,可以说是“大浪淘沙”式的进步。从最初的简单页面到现在的复杂交互应用,我们借鉴、学习、模仿.............
  • 回答
    “港人治港,澳人治澳” 的原则,是中央政府对香港和澳门这两大特别行政区的重要方针。这个原则的核心在于,香港和澳门的政权机构和主要领导层,应该由当地居民来担任。这既是对“一国两制”构想的体现,也是对香港和澳门特殊历史地位和居民自治愿望的尊重。然而,你观察到的一个现象是,在内地,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来自北方.............
  • 回答
    一个人之所以会对与领导接触感到回避,原因其实挺复杂的,并非单一因素能够概括。这背后往往交织着个人过往的经历、性格特质、当下工作环境的氛围,甚至是对领导本人的一些看法和判断。下面我来详细说一说,争取把原因说得透彻些。一、 过去的不良经历造成的阴影这是非常普遍且深刻的一个原因。 被领导否定或严厉批评.............
  • 回答
    职场中,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些看似能力出众的同事,晋升之路却不如那些在人际交往上更圆滑的人来得顺畅。甚至,有些领导似乎更青睐那些“没那么有能力”,但却非常“懂事”的下属。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复杂的职场现实和人性考量,绝非简单的“好人有好报”或者“能者多劳”就能解释的。首先.............
  • 回答
    许多领域的产品都被要求“国产化”,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原因,涉及到经济、政治、安全、技术、文化等多个维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经济驱动: 促进本土产业发展与升级: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显而易见的原因。国产化能够刺激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包括研发、生产、制造、销售等各个环节.............
  • 回答
    “很多领域的精英在达到一定高度后,都自称自己的领域像一门艺术”,这种说法之所以普遍,是因为当一个领域发展到顶尖水平时,它所展现出的特质与我们通常理解的“艺术”有着惊人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人类在追求极致时的共同规律。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一、 技术与技巧的超越:从熟练到“化境”.............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引人深思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发现一些能力平平甚至有些“傻”的人,却能凭借某种方式爬到领导的位置。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尝试从多个角度,详细地阐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一、 “傻”的定义与领导力并非完全划等号首先,我们需要对“傻”这个词做.............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个相当复杂且令人不快的人性与组织文化议题。很多时候,我们观察到的现象确实是领导者似乎更倾向于“奴才”而非“人才”,这里面原因很多,而且往往是相互交织的。首先,得弄清楚什么是“奴才”和“人才”。在这里,我们不妨这样定义: 奴才型下属: 往往对领导言听计从,不提异议,即使领导错了也.............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知识探索的本质,也触及了我们对“真理”的期待。回想一下,从古希腊先哲们对自然现象的朴素观察和简单概括,到牛顿力学体系的优雅与普适,再到早期量子力学的简洁方程,似乎都曾涌现过一些简洁、有力、能够解释广阔世界的“规律”。然而,随着我们认知的深入,这些曾经的“圣杯”往往被发现只是更复杂现实的.............
  • 回答
    为什么在许多领域,我们会发现男性担任领导者(leader)的比例似乎更高?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因为它涉及到历史、社会文化、结构性因素以及个体选择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层层剥开:1. 历史与传统观念的烙印: 父权制社会的遗留: 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很大.............
  • 回答
    中国在许多领域要求自主研发,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战略决策,背后有深刻的历史、经济、安全以及发展等多重考量。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原因:一、历史原因:技术封锁与发展瓶颈 西方技术封锁的经验: 在冷战时期,中国曾长期遭受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许多关键技术,特别是高端制造业、航空航天、军事科技等领域,被严禁.............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我们理解事物发展和文化传承的核心,也很好地反映了一些人在面对“现代问题”时,为何会转向“古代智慧”的困惑。别误会,这绝对不是说中医药或中国功夫停滞不前,更不是说现代科学技术失效了。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它们都在发展,才会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一些新的挑战,或者需要从更深层次的根源上去审视和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