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人的格局不同,境界更是不一样:
首先来说说王伦,王伦其实不是董事长,王伦是经理人,他的董事长是谁?柴进!所以说,谈王伦的格局或对义的了解,不如谈谈柴进的格局和对“义”的了解。
柴进的出场是通过饭店里的店小二之口,他向林冲介绍道:“你不知俺这村中有个大财主,姓柴名进,此间称为柴大官人,江湖上都唤做小旋风,他是大周柴世宗子孙。自陈桥让位,太祖武德皇帝敕赐与他誓书铁券在家中,谁敢欺负他?专一招接天下往来的好汉,三五十个养在家中,常常嘱付我们酒店里:如有流配来的犯人,可叫他投我庄上来,我自资助他。’我如今卖酒肉与你,吃得面皮红了,他道你自有盘缠,便不助你。我是好意。”
然后,林冲上柴进庄上去,庄客齐道:“你没福,若是大官人在家时,有酒食钱财与你,今早出猎去了。
从这里略微读出柴大官人的“义”有几个特点:
一,柴进家大业大,地位尊贵。
二,柴进的义有门坎:重点照顾的是缺钱的配犯。
只有缺钱的配犯才肯卖命,林冲也好,武松也罢,都是没有退路了才走上梁山或二龙山。这个伏笔与后边介绍林冲上梁山是相呼应的,肯卖命的,柴进就送上梁山。至于送到梁山干什么?柴进与王伦的关系,显然很不简单。他培植梁山和蓄养配犯的目的,才是他“仗义疏财”的最终目的。这个目的,与他大周柴世宗子孙的身份显然不无关系,不是说,想造反,“积蓄力量,伺机而动”,这是柴进的野望。
三,“仗义疏财”更多只是给口饭吃,你看店小二这么说,庄客也这么讲,难道是柴进小气?
未必,原因是来他这里混吃混喝,或者说骗吃骗喝的人实在太多,“柴大善人”的名头实在太响。而他本人在看人的眼光方面实在是不怎么样。武松不用说了,辛辛苦苦照顾了一年多,却被宋江捡了个大便宜。而受他赏识的又是什么人物?洪教头,你看看他对待林冲的那副嘴脸,与王伦何其相像?王伦也是他培养的。都是一脚要占俩茅坑,还不拉屎的主儿,你想想,让这样的人上位,柴大官人的实际威望和名声能好到哪里去?
所以说,与王伦相提并论的不应该是晁盖或宋江,他只配与洪教头这样的人一样,给柴进做个职业经理人,经营好他的一亩三分地。有比他能干的人或比他厉害的势力威胁到他的经理人地位,他就不得不采取排挤打压或施以小恩惠加以婉拒,说白了,他的“义”仅出于职业上的要求,他不可能给梁山制订出路或战略,维持现状以待时机,是他作为柴进“堂口”红棍的“义举”。
然后我们来看看晁盖的“义”:
〔原来那东溪村保正姓晁,名盖,祖是本县本乡富户,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识天下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不论好歹,便留在庄上住;若要去时,又将银两赍助他起身。〕
与柴大官人一样,专爱结识天下好汉,也是不论好歹,便留在庄上住。
所以说,二位的疏财对像其实都是“好汉”,特别是会舞枪弄棒的好汉。前面说了,柴进是有野望的,那么晁盖的“野望”又是什么?
“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大秤分金银”,是的,这是晁盖人生最大的抱负。他在劫生辰纲之前,干的就是小碗喝酒,小口吃肉,小秤分金银的黑社会勾当。“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晁盖既称天王,又占着宝塔,相当于总瓢把子的地位。
不然,吴用也不会叫刘唐来找晁盖去劫生辰纲,人干的本来就是这个行当!
所以,晁盖的“仗义疏财”,仗的是江湖义气,疏的是不义之财。哪怕鸠占鹊巢成了梁山的当家人之后,晁天王所表现出来的行事态度和梁山的规模来看,晁的“义”还是江湖义气,对应的是江湖道义和兄弟义气,晁盖够个豪杰,够个侠盗义匪。
而宋江,就大不一样了。
〔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 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 端的是挥霍,视金似土。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 只是周全人性命。如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救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东、 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却把他比做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
与上面二位相比,着重注意两点:
1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这一点柴进显然做不到,因为柴进是大忙人,大贵人。晁盖也做不到,他要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银,怎么可能会去细心照顾人的想法,排忧解难呢?宋江的“关怀备至”,在武松和李逵身上都得到了良好的反馈,比直接“要钱给钱”的土豪式慈善显然有更大成效!
2如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救人之急,扶人之困。宋江的“慈善”对像不仅仅是好汉,更多的是底层民众,一副棺材,一济良药,真的是雪中送炭。把“慈善”发挥到了极致,把钱花给最需要钱的人。这是宋江最大的优点,也是我们很多读者往往忽略掉的,你想想,社会上,你的身边有几个像宋江这样的“公务员”,每天走街串巷,嘘寒问暖,老王家办白事缺钱,他主动掏钱给办了,老李家看不起病,他花钱给看。真正是“身在公门好修行”,这样的好人,名声怎么可能不响?声誉怎么会不高?
所以说宋江的“慈善”与柴大官人和晁盖的“仗义疏财”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很多人能做到后两者,只要有钱就行。但是,要做到跟宋江一样,“有钱”也未必能办到,很多慈善基金,能做到的往往是“仗义疏财”,而不是“如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救人之急,扶人之困。”
及时雨是什么?是及时银子,及时关怀,及时弥补,及时慰问。就此来说宋江的善,善莫大焉!
但是,宋江又是一个矛盾体。
他是一个儒家知识分子,忠孝是他作为儒家知识分子难以逾越的鸿沟,“替天行道”的“天”是什么?“道”又是什么?他没有给出明确定义,没有信仰,没有施政方针,没有纲领,有的仅是口号。
他没有办法喊出“苍天死,黄天立”,更没有能力“改天换地”。他只能“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劝”的方式是先当个“义盗”,你们不能奈何于我,我是人才,我们一百零八个兄弟都是人才,我们想为社会做出应有之贡献,但你们不让,那就来来吧。
于是他来了,他又死了……
金庸先生惯写侠义,对义,他没有给出定义,对侠倒是有过一句高屋建瓴的话: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我想,这也是大义之所在。
只是,大义到头来往往会沦为权力游戏的牺牲品。
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水浒之义,天下不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