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一部分中国人执着于为侵略自己国家的人洗地?

回答
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历史、政治、教育、个人经历以及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理解为什么一部分中国人会“为侵略者洗地”,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原因。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释,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

1. 历史叙事的选择性解读与官方宣传的影响:

官方主导的历史教科书和宣传: 中国的官方历史叙事强调了中国人民在抗击侵略者(尤其是日本侵略者)过程中的英勇斗争和巨大牺牲。然而,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期或针对特定群体,也可能存在对历史事件的特定解读或侧重。例如,在强调民族团结、国家发展和睦邻友好时,可能会淡化某些冲突的细节,或者将重点放在战后合作和经济发展上。
“和为贵”的传统观念与现实政治考量: 中国传统文化中,“和为贵”的思想根深蒂固。在强调与邻国保持良好关系、维护地区稳定时,某些声音可能会倾向于避免过于激烈的历史清算,转而强调“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被解读为对过去侵略行为的某种程度的“宽容”或“洗地”。
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运动: 在某些历史时期,例如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为了吸引外资和发展经济,需要改善与日本等国家的政治关系。在这种背景下,对历史问题采取相对缓和的态度,可能是一种必要的政治策略。这种策略在某些人的理解中,就被视为“洗地”。

2. 对“侵略者”定义的模糊化或转移焦点:

区分侵略者与普通民众: 有些人可能会区分开“日本政府”或“日本军国主义”与“普通日本民众”。他们可能会认为,将战争责任完全归咎于所有日本民众是不公平的,并试图强调当时许多日本普通民众也是被军国主义裹挟的受害者。这种区分,虽然有一定道理,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被误读或利用,以淡化侵略行为本身的严重性。
强调战争的复杂性: 战争往往是复杂的,涉及多方因素和各国的利益。一部分人可能会强调当时国际局势的复杂性,或者将中国自身的历史问题(如内战、腐败等)与日本的侵略行为并列,试图说明战争的发生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这种做法可能意在分散对侵略者责任的追究,从而达到某种“洗地”的效果。
“谁不是受害者”的心态: 在全球范围内,战争都造成了巨大的苦难。一部分人可能会认为,很多国家都曾遭受过侵略或压迫,中国并非唯一遭受苦难的国家。他们可能会用“别国也这样做过”来回应,试图削弱日本侵略的独特性和罪恶性,这是一种转移焦点的辩护方式。

3. 现实利益与价值观的冲突:

经济利益至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与日本等国的经济往来非常密切。在某些人看来,维护良好的经济关系比纠缠于历史问题更为重要。他们可能会认为,过于强调历史上的仇恨不利于经济发展,因此选择淡化或回避历史问题。
个人经历与情感: 部分中国人可能与日本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例如在日留学、工作,或者与日本朋友、同事有深入交往。在这些个人经历中,他们可能感受到了日本民众的友好和善良,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对整个日本民族的看法,从而产生“洗地”的倾向。
对“民族主义”的反感: 极端民族主义在中国一直是一个敏感话题。一部分人可能对过于激烈的民族主义情绪感到警惕,担心其可能导致排外和不理性行为。为了表达对这种情绪的反对,他们可能会采取一种相对温和甚至“逆反”的态度,试图展现理性和包容,但这在特定语境下会被视为“洗地”。

4. 认知偏差与信息茧房:

信息获取的局限性: 尽管互联网发达,但信息传播依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一部分人可能主要通过某些特定的渠道获取信息,而这些渠道可能存在选择性报道或过滤,导致他们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存在偏差。
认知失调与防御机制: 当现实认知与个人价值观或情感发生冲突时,人们可能会出现认知失调。为了缓解这种不适感,他们可能会采取防御机制,例如合理化侵略者的行为,或者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从而产生“洗地”的倾向。
群体效应与从众心理: 在某些社群或网络环境中,如果“洗地”的观点被认为是“理性”或“进步”的,那么一部分人可能会受到影响,产生从众心理,从而也跟着表达类似的观点。

5. 政治光谱与意识形态的差异:

自由派与保守派的争论: 在中国社会,不同政治光谱的人对历史问题的看法可能存在差异。一些更偏向自由主义或全球主义的人,可能更倾向于强调和平、合作和相互理解,对过于激烈的民族主义持保留态度,这可能导致他们对历史问题的表述方式不同于主流的民族主义叙事。
“西方价值观”的影响: 有些人可能受到了西方关于“宽恕”、“和解”等价值观的影响,并将其套用到处理历史问题上。他们可能认为,一味地追究历史责任不利于社会进步,而更应该着眼于未来的合作与发展。

需要强调的是:

“洗地”的程度和性质不同: “洗地”是一个带有负面色彩的词语,用来形容将侵略者的罪行轻描淡写、辩解甚至美化。这种行为的程度和性质可以有很大差异。有些可能只是出于对日本普通民众的同情,有些则可能是基于经济利益的考量,还有些则可能是政治宣传的结果。
绝大多数中国人依然铭记历史: 需要明确的是,将“一部分中国人执着于为侵略者洗地”这句话的范围限定在“一部分人”,并不代表大多数中国人对历史的态度。绝大多数中国人依然铭记日本侵华的罪行,并对侵略者持批判态度。
讨论的复杂性: 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以上只是其中一些可能的解释。理解这些现象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避免简单化的标签化。

总而言之,一部分中国人“为侵略者洗地”并非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历史叙事的解读、现实政治和经济的考量、个人经历和情感的影响,以及认知和意识形态上的差异。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看待历史问题在当代中国社会中所引发的各种讨论和现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已删除,很抱歉,我并没有在阳光下全面表态的勇气。

思前想后,决定取匿,最开始我写的答案也有泄愤的因素。也奇怪,像这种发泄挂人似的答案往往会得到很多赞同,而很多高水平的回答反而无人问津(人文学科社会学科居多)。我自己也只是个学生,无法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剖析这些事情。

前几年这里的光景和现在完全不同,现在人的戾气也越来越重,极端思想也越来越泛滥,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该站在哪方。很多人信奉的东西明显就是错的,但他们依然坚定不移,还有些看似美好,但凭借我以往的经验我也不敢轻易投怀。

此时,我们也许都感觉到有些事情在发生,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坏的,也不知道我们会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我们都只是芸芸众生的一环,历史的车轮终究会滚滚而来。

user avatar

泻药

因为他们不觉得这是洗地啊。

替日本侵略者辩护怎么能算是洗地呢?

这是在揭露政治谎言,皇军只是历史的名词,这是忠于自己的内心。

公证的替日军澄清事实,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要把南京大屠杀丢进历史的回收站!

因为忠于自己内心,为了把南京大屠杀丢进历史回收站就想出各种姿势。

比如年纪论点击量论,希望以自己年龄大和曾经活动的网络社区点击量来证明自己的知识水平高,有说服力,先震住你们!

接着再证明自己道德水平高

比如通过籍贯,阐明自己是南京人,为日军辩护,来证明自己大公无私,证明自己的良知,塑造自己较高的道德水平。

在告诉大家:正常人都不相信南京大屠杀

然后再通过法律来证明南京大屠杀是假的。

比如,南京大屠杀有没有法律依据啊?有没有遇难人数啊?南京大屠杀罪名的法理又是什么啊?

什么?你说南京大屠杀是反人道? 打自家孩子也是反人道啊。

怎么能用打孩子的反人道来证明南京大屠杀是反人道呢?

再比如,有没有当事人啊?哪条街啊?有几户人家啊?你怎么能认定是南京呢?你连精确的数据都说不出来,你这是炮制南京大屠杀懂吗?

如果有人举一些数据反驳,比如南京埋尸数量来证明南京大屠杀的存在。

还是不行!死人不算数,要第三方来判定!

注意这时候要找第三方了,记住是第三方啊。

好吧,远东军事法庭的东京大审判够第三方吧。

还是不行!因为远东军事法庭已经不存在了,都没办法替侵华日军申诉了。

现在不存在的就是不算数!

好吧,再换一个。

有南京日军枪挑婴儿的照片,日军还有强杀妇女等暴行。

不行,有证据吗? 枪挑的婴儿是谁家的? 被奸杀的妇女叫什么?家在哪里啊? 是日军哪个部队干的?编号呢?日军长官叫什么啊?

什么?要上网找? 不行!网上都是H文脑洞怎么能当成真实事实呢?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接下来就轮到他们了。

日军从上海一路打到南京怎么俘虏3万啊?

50万死了30万—→南京成了空城—→然后一定有瘟疫—→日军占领瘟疫南京城—→有意义吗?

所以啊,根本就没有南京大屠杀,懂吗?

如果有人敢否认,那么国共内战就是大屠杀!

最后宣布

现在你们明白他们的逻辑吗?

哦,坚持真相等于艹翻世界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