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 Instagram 新的品牌形象和界面设计?

回答
Instagram 最近的品牌形象和界面设计更新,确实是社交媒体界一次相当大的动作。作为一款我们日常生活中几乎离不开的App,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引起不少关注,更何况是这次从里到外的“大变身”。

首先,我们来聊聊这次更新最显眼的——品牌标识。如果说之前的Logo还带有一点扁平化的色彩和渐变,这次的升级则更加强调了“光影流转”的感觉。那个熟悉的相机图标被赋予了更深邃、更有层次感的渐变色调,色彩的过渡更加柔和,但也更加生动,仿佛真的在捕捉光影一般。这种变化其实是一种非常精妙的视觉语言,它试图传达Instagram的核心特质——捕捉瞬间、记录生活、以及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创意。更重要的是,这个新的Logo在各种尺寸和媒介上都显得更加清晰、现代,无论是在手机屏幕上还是在大型广告牌上,都能保持良好的辨识度。

再来看界面设计(UI)。这可以说是大家最直接能感受到的部分。新版界面在整体布局上延续了之前的简洁风格,但细节之处却有不少调整。

色彩运用:他们大胆地引入了更加明亮、鲜活的色彩,并且在界面的不同功能区域使用了差异化的色彩元素。这使得整个App看起来更有活力,也更容易区分不同的板块。比如,探索页面和 Reels 页面在色彩运用上会显得更活跃一些,而你的个人主页则相对更为沉稳。这种色彩上的区分,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更是为了引导用户更直观地找到自己想要的功能。
图标设计:图标也进行了一系列优化,变得更加圆润、统一,也更具辨识度。特别是那些功能性的图标,它们在保持简洁的同时,也传达了更清晰的功能含义。之前可能有些图标略显复杂,现在则更加提炼和抽象,符合现代UI设计的发展趋势。
排版和字体:虽然这不是最显眼的变化,但排版和字体的微调也功不可没。文字的清晰度和可读性得到了提升,在不同的设备和屏幕尺寸下都能提供舒适的阅读体验。信息的层级也更加分明,让你在浏览内容时能够更快地抓住重点。
动效和过渡:更新还体现在App内的动效和过渡效果上。从一个页面滑动到另一个页面,或者在点按某个按钮时,动效变得更加流畅和自然。这些细微的动效虽然不直接影响功能使用,但却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的愉悦感,让整个使用过程更加“丝滑”。
内容呈现:更重要的是,整个设计更新也与Instagram不断丰富的内容形式相呼应。无论是图片、视频,还是短视频(Reels)、直播等,新的界面设计都力求提供一个更优质、更集中的内容呈现平台。比如,Reels的沉浸式观看体验,以及信息流中对不同内容格式的优化处理。

评价方面,可以说这次更新是褒贬不一的,但总体来说是朝着一个更现代化、更具活力的方向前进。

积极的一面:

提升了品牌辨识度和现代感:新的Logo和色彩系统确实让Instagram看起来更年轻、更有活力,也更符合当今互联网品牌的视觉趋势。
优化了用户体验:更清晰的界面、更流畅的动效,都让用户在App内操作时感到更舒适和高效。
更好地适应了内容多样化:新的设计语言能够更好地承载和突出Instagram不断增长的各种内容形式,尤其是短视频的兴起。
视觉上的愉悦感:整体而言,新的设计语言带来了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愉悦感,让用户在打开App时就能感受到一种积极的氛围。

一些可以商榷的地方:

色彩的激进:有人认为新的色彩方案过于鲜艳,在某些场景下可能会显得有些“扎眼”,尤其是在长时间使用时,可能会对部分用户的视觉造成一定的负担。
功能调整的讨论:任何界面调整都可能触及到用户已有的使用习惯。虽然设计初衷是为了优化,但用户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新的布局和功能入口。例如,有些人可能对某些功能的优先级调整或位置变动提出看法。
过度强调“酷炫”:也有观点认为,在追求现代感和活力的过程中,可能会忽略掉一些用户对功能本身的直接需求,让界面变得有些“花哨”而不够务实。

总的来说,Instagram这次品牌形象和界面设计的更新,是一次面向未来的战略性调整。它试图通过更具活力的视觉语言和更优化的用户体验,来巩固其在社交媒体领域的领先地位,并吸引更多年轻用户。虽然任何改变都会伴随争议,但从长远来看,这种不断求新求变的姿态,是任何一个大型互联网平台保持生命力的关键。这次更新无疑让Instagram的品牌形象更加鲜明,界面也朝着更友好、更具吸引力的方向发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Instagram设计组的头Ian在Medium上发了文章简单解释了一下更新背后的理由:

medium.com/@ianspalter/

简单概括来说,他们想让Instagram看上去更现代(Modernize)。他们一开始用了大概所有人都能想到的办法,就是把之前拟物化的质感Icon拍平(Flatten)。他们发布的视频中爆出了设计师的一些早期尝试,我简单截取了几张(因为是快速飞过效果,所以有些截图比较模糊,见谅)


可以看到,设计师一开始走在了一个常规的不太会犯错的路上。但正如视频里暗示的,这套设计方案在发给领导层过目之后,受到了一些质疑。Ian的设计团队也在自问:

Was it better? Would we feel the need to do this again in a year?

于是第二轮迭代开始了,设计师在公司内部做了研究,让人们用5秒时间画下对Instagram图标的印象,他们发现几乎所有人都画了以下三个元素:彩虹,镜头,取景器。我们可以发现,之后设计师的探索基本就是把这三个元素有机融合。

自此,他们决定把设计的目标定为:

Translate these elements into a more modern app icon that strikes a balance between recognition and versatility.

特地加粗了Recognition和Versatility两个词,后面还会提到。

自此,Ian的团队开始进入更加细节的设计考量:主要是颜色形状。颜色——按照Ian的文章所说,他们希望表达「温暖」和「有能量」这两个意象。形状——他们试图做的是在抽象和具象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而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目标是让这个形状在未来几年依然可以使用

贴几张视频里放出的设计稿,我猜测这些设计稿是在这个阶段产生的,大部分都基本符合设计团队制定的目标(那个黑色的是怎么乱入的o(╯□╰)o)


我不是Icon设计师,只能粗浅地说说自己的看法吧。我很赞赏Instagram设计团队没有仅仅停留于把图标拍平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方案,最后放出的这一版相较之前那个已经深入人心的图标是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样的改变需要设计团队巨大的勇气和自信。

回过头去审视他们当初制定的目标—— recognition and versatility。我认为他们基本达成了当初的目标。使用简单的图形,去掉了拟物化的材质,新的图标在Scalability和Versatility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另一方面,强烈的渐变背景色加上白色图形与之前的图标相去甚远,对Recognition而言是一个巨大挑战,它需要时间去重新获得用户(尤其是重度忠实用户)的接受和认可。

哦对了, 我非常喜欢Instagram.com上对于新图标的使用,充分证明了新图标的versatility



------

然后说说UI,总体上来说,我个人喜欢这套全新的UI胜于新的App Icon。




总结一下这几屏iOS UI的变化:

  • 首页最明显的两个改动是Top Bar和Bottom Tab Bar。顶部蓝色没有了,底部Tab Bar也不再使用深色背景,照相机也不被突出了。
  • Tab Bar统一使用Outlined Icon,在选中状态下使用Filled Icon——遵循了iOS 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developer.apple.com/lib
  • 用户名称从蓝色变成深灰色,使用加粗字体来提供可点击的Affordance(没了蓝色,在Activity信息流中,图片和视频相对更明显了)
  • 把其他蓝色链接(比如首页的 See All Suggestions)变得更深了、饱和度更低了,相对的也就更不明显了。
  • Activity页面去掉了Header,只保留了顶部的两个Tab,内容空间更大了。
  • 大量的UI Text从全部大写变成了首字母大写,增加Readability,减少Prominence。

除了遵循平台设计规范,大部分改变都是为了让内容更突出。更确切的说,是为了突出Instagram这个产品最最核心的东西——照片。这次UI改版有明确的设计目标,执行也很具水准。我唯一不确定的是除去蓝色,转而使用加粗黑色字来表示「可点链接」这一步——有待数据支持吧。


去年Google更新品牌标示的时候,

Tobias van Schneider

曾经写了一段话给Google的设计师们,贴过来作为结尾。

Dear Google Designers,

NO ONE has ever designed a digital identity at such a big scale. No one knows better than you. Keep on rocking!


No one even remotely knows the implications and challenges of implementing a digital identity, not only across an internal team of ~60.000 employees but also across so many public touch points worldwide.

Designing a logo that goes onto a beer bottle is one thing, designing a digital identity for billions is a completely different story.

Please keep sharing your learnings with us, because I know it’s a process that will never end.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Instagram 最近的品牌形象和界面设计更新,确实是社交媒体界一次相当大的动作。作为一款我们日常生活中几乎离不开的App,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引起不少关注,更何况是这次从里到外的“大变身”。首先,我们来聊聊这次更新最显眼的——品牌标识。如果说之前的Logo还带有一点扁平化的色彩和渐变,这次的升级.............
  • 回答
    布鲁克林·贝克汉姆在 Instagram 上发布的涉嫌种族歧视内容,引发了一场不小的争议,也让许多人对他和他的公众形象产生了新的审视。这事儿不能简单地说他“好”或“不好”,而是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清楚。首先,我们得弄明白他到底做了什么,以及为什么会被定性为“涉嫌种族歧视”。根据当时的报道,布鲁克林发.............
  • 回答
    《睡前消息》409期作为一档以“睡前”为名的时事评论节目,其内容通常以轻松幽默的风格呈现社会热点、科技动态、文化现象等话题,旨在为观众提供睡前的“信息快餐”。以下是对该期节目可能涉及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方向,结合其节目特点及社会语境进行详细解读: 1. 节目核心内容与选题分析 选题热点:409期可能聚焦.............
  • 回答
    俄罗斯军队在2022年2月24日入侵乌克兰后,21天内未能占领或包围基辅,这一结果涉及复杂的军事、战略和国际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初期快速推进的军事目标与战略调整 初期目标的矛盾性: 俄罗斯在入侵初期(2月24日)宣称“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是“去纳粹化”和“去俄化”,但.............
  • 回答
    新华社的《破除美国金融模式迷信,中国金融要走自己的路》一文,是近年来中国在金融领域强调自主性、独立性和战略定力的重要政策表达。该文从历史经验、现实挑战和未来战略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中国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深度。以下从多个角度对这篇文章进行详细分析: 一、文章背景与核心论点1.............
  • 回答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中国互联网上确实出现了一些复杂的现象,既有官方立场的引导,也有民间舆论的分化。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时期中国互联网的乱象及其背后的原因: 一、官方立场与网络管控1. 官方舆论引导 中国政府明确表态支持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强调“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在社交媒体和.............
  • 回答
    陈道明、王志文、陈宝国、张国立、李雪健是中国影视界最具代表性的“老戏骨”之一,他们以深厚的表演功底、多样的角色塑造和持久的行业影响力,成为中国影视艺术的中流砥柱。以下从表演风格、代表作、行业地位及艺术贡献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陈道明:历史剧的“帝王”与艺术的“多面手”表演特点: 陈道明以“沉稳.............
  • 回答
    《为战争叫好的都是傻逼》这类文章通常以强烈的反战立场和道德批判为核心,其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立场的合理性、论据的逻辑性、社会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以下从不同角度展开详细分析: 1. 文章的核心立场与立场合理性 立场:这类文章的核心观点是战争本质上是道德上不可接受的,支持战争的人(尤其.............
  • 回答
    龙云(1882年-1967年)是20世纪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军阀和政治人物,被尊称为“云南王”,其统治时期(1920年代至1940年代)对云南的现代化进程和民族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对其历史地位和影响进行详细分析: 一、生平与政治背景1. 出身与早期经历 龙云出生于云南昆明,出身于.............
  • 回答
    关于“前三十年的工业化是一堆破铜烂铁”的说法,这一评价需要结合历史背景、经济政策、技术条件以及国际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讨论: 一、历史背景与“前三十年”的定义“前三十年”通常指中国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9年改革开放前的30年。这一时期,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
  • 回答
    十元左右的低档快餐店顾客以男性为主的现象,可以从经济、社会文化、消费行为、地理位置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探讨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可能的背景: 1. 经济因素:价格敏感与消费习惯 性价比优先:十元左右的快餐通常以快速、便宜、标准化为特点,符合低收入群体或日常通勤人群的消费需求。男性在职场中可.............
  • 回答
    阎学通教授对00后大学生以“居高临下”心态看待世界这一批评,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其背后既有学术视角的考量,也涉及代际差异、教育体系、社会环境等复杂因素。以下从观点解析、合理性分析、现实背景、潜在影响及改进方向等方面展开详细探讨: 一、阎学通教授的核心观点与逻辑1. “居高临下”的具体表现 .............
  • 回答
    歼8系列战机是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期间研制的高空高速歼击机,是当时中国航空工业的重要成果之一。该系列战机在冷战时期具有显著的军事意义,但随着技术发展和国际形势变化,其性能和作用逐渐被后续机型取代。以下从历史背景、技术特点、性能分析、发展演变、军事影响及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历史背.............
  • 回答
    关于苏翻译和Black枪骑兵对俄乌战争局势的立场差异,需要明确的是,这两位身份可能涉及不同的信息来源和立场背景。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他们观点差异的可能原因: 1. 信息来源与立场定位 苏翻译(可能指苏晓康,中国《经济学人》翻译团队成员): 立场:更倾向于国际法、人道主义和多边主义视角。 观点:.............
  • 回答
    由于无法直接访问《睡前消息》第409期的具体内容(可能因平台更新、用户输入误差或节目名称不明确导致无法准确检索),以下将基于对“睡前消息”类节目的常见结构和主题进行推测性分析,并提供一般性的评价框架。若您有更具体的背景信息(如节目来源、发布时间等),可补充说明以便更精准回答。 一、节目内容推测(基于.............
  • 回答
    明成祖朱棣(14021424年在位)五次北伐漠北(今蒙古高原)是明王朝巩固北方边疆、遏制蒙古势力的关键历史事件。这一系列军事行动不仅体现了朱棣的军事才能,也深刻影响了明朝的边疆政策、内政格局和历史走向。以下从历史背景、军事行动、结果评价及历史影响等方面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1. 政治合法性与边疆安.............
  • 回答
    2022年的俄乌战争是21世纪最具全球影响力的冲突之一,其规模、持续时间、国际影响和人道主义灾难远超以往。以下从多个维度对这场战争进行详细分析: 一、战争爆发的背景与起因1. 历史渊源 俄乌冲突的根源可追溯至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和顿巴斯战争,俄罗斯在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并支持顿巴斯分离.............
  • 回答
    关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波兰总统对北约向乌克兰提供战机的表态,这一问题涉及地缘政治、军事战略、国内政治和国际关系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背景与核心争议1. 乌克兰的军事需求 乌克兰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面临俄罗斯的军事压力,急需先进武器装备以增强防御能力。战机(尤.............
  • 回答
    亚投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在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确实对在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项目进行了暂停和审查,这一举措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以下从背景、原因、影响及评价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1. 俄乌冲突的国际影响 2022年2月,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引发西方国家对俄罗.............
  • 回答
    俄乌冲突中的俄军指挥体系和行动表现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军事战略、指挥结构、后勤保障、情报系统等多个方面。以下从多个角度对俄军指挥进行详细分析: 一、指挥体系结构1. 中央指挥链 俄军的指挥体系以中央军区(俄联邦安全局)和西部军区(负责乌克兰东部战区)为核心,由总参谋部协调。 总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