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气候问题特使克里于4月14日访华,这对中美关系释放了什么信号?

回答
约翰·克里在4月14日访问中国,这无疑是当前复杂中美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这次访问释放的信号是多层次的,既有对双方共同应对气候危机的期待,也折射出两国在更广泛领域存在的挑战。

首先,从积极的层面来看,克里作为美国气候问题特使的身份访华,首先传递的是美国对于气候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希望与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进行对话和合作的意愿。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其紧迫性和跨国界性决定了任何一个大国都无法独善其身,更不用说有效应对。因此,克里此行,无论背后有多少地缘政治的考量,其核心诉求依然是推动全球气候治理的进程,而中国在这个进程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关键角色。

其次,这次访问可以被解读为,尽管中美之间存在分歧和竞争,但在某些领域,合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依然存在。 克里访华并非在两国关系最顺畅的时候,而是伴随着贸易摩擦、科技竞争、地缘政治紧张等多重因素交织的复杂背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仍然选择派遣高级别气候特使前来北京,这至少表明,在气候这一议题上,美国愿意划出一块“例外区”,寻求与中国在这一全球性议题上的共识和行动。这是一种务实的姿态,意味着即使在激烈的竞争中,双方也能找到可以合作的领域,以避免将所有关系都推向对抗。

再者,克里此行也可能是在为更高级别的对话“铺路”或“试探口风”。气候问题是美国总统拜登政府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曾多次表示希望与中国在气候领域展开合作。克里作为总统的特使,他的访问带有一定的政策意图,可能是为了评估中国在气候领域的立场和决心,了解其在减排目标、技术合作、资金支持等方面的具体设想,并为未来可能的高层气候对话(甚至包括两国元首的会晤)做准备。通过特使级别的接触,可以为更广泛的政府间沟通打下基础,避免直接触及敏感的政治议题,但同时又能传递重要的信息。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这次访问可能带来的复杂性和挑战。首先,气候合作的推进,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两国整体关系走向的影响。如果整体关系持续恶化,那么在气候领域达成实质性突破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中国方面也会审慎评估,在多大程度上愿意在气候问题上配合美国的议程,尤其是在涉及国家主权、经济发展模式等敏感问题上。

其次,“气侯合作”本身也可能成为两国博弈的筹码。 例如,美国可能试图将气候合作与中国在人权、贸易、台湾问题等方面的承诺挂钩,而中国则可能将气候合作视为一种“交易”,要求美国在其他领域做出让步。这种“利益交换”的逻辑,可能会使得气候合作的推进变得更加艰难和复杂。

最后,克里访华释放的信号也包括对中国国内气候政策和实践的关注和审视。美国以及国际社会,都在密切关注中国在实现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上的实际进展,以及其在能源转型、煤电政策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克里此行,也可能是在为传递这种“关注”和“期待”提供一个直接的渠道。

总而言之,克里4月14日访华,向外界传递了一个复杂但值得关注的信号:尽管中美关系充满挑战,但在气候变化这一关乎全球未来的重大议题上,双方仍有对话和合作的空间。 这次访问是双方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确定性的一个尝试,它既寄托了国际社会对两国共同应对气候危机的希望,也折射出两国关系中难以回避的复杂性和博弈性。这次访问的最终效果,不仅取决于双方在气候议题上的具体沟通和承诺,更取决于两国在更广泛战略竞争格局下的整体互动模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997年京都议定书,37个工业化国家和欧盟约定2008-2012要相较1990年的排放水平下降4.2%

结果,最后只有美国和加拿大没完成指标,一个增长了9.5%、一个增长了18.5%。

当美国给的理由是参议院未批准、加拿大给的理由是标准不公平直接退出。


2015年巴黎气候协定,主要工业化国家承诺限制碳排放、将本世纪全球温度上升限制在1.5℃

结果,美国每年碳排放增量达到了2.5%,没有一年的碳排放受到了限制。

而要实现目标,美国在2030年之前必须相较2005年的碳排放下降57-63%


就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how dare you”同学说的还是有点道理的。


我觉得吧,克里同学可以先去拜访一下美国各州,特别是高排放的红州,毕竟作为人均碳排放最高且没有之一的国家,还是先要做出表率的,是不?

user avatar

和上次阿拉斯加双方互喷后依然谈完三轮一样,中美对对方都有大量的要求:

比如放开科技封锁,双方公平竞争,美元有秩序的灌水等。

比如带头增持美债,出让5G标准权,承认美国依然领导等。

但中国已经被逼到底线了,没有任何让步的空间。

美国则自己站到悬崖边上,国家层面后路多多但政客自己无法回退。

所以双方现在想缓解对抗但没有任何机会,中国在疫情期间完成了全国动员,疫情控制住后开始外交扩展完成了外部的初步动员,处境好一些。美国则连内部动员就没有完成,不断的造谣看上去热闹,但并没有起到转移内部矛盾的目的。外部五眼日本还口头支持,其他国家还都在观望。

所以美国政客迫切需要中国先让步,让他们在不损失个人声望的前提下先缓解对抗,抽出经历完成内部动员。中国欢迎双方交流但也明确不再让步。

现在中美需要一个类似"乒乓球外交的"的操作,打破现状的限制。

气候问题双方口头上都认可,是个不错的突破点,比如中国在已有的计划范围内和美国搞个合作,美国政客在内部把这个当做自己的功劳,在美国那端打开交流的通道。当前,这样的前提是美国要在科技封锁上做出重大让步才行。

user avatar

中美之间已经有了充分的互相了解,已经不存在任何战略误判的可能,这时候所谓的特使也就来装个样子。没看到他就算到了上海,也只能开视频会议吗?如果是来开视频会议的,跑来干啥?不过是大家都在一起装一下:我给过你机会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约翰·克里在4月14日访问中国,这无疑是当前复杂中美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这次访问释放的信号是多层次的,既有对双方共同应对气候危机的期待,也折射出两国在更广泛领域存在的挑战。首先,从积极的层面来看,克里作为美国气候问题特使的身份访华,首先传递的是美国对于气候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希望与中国这个全球最大.............
  • 回答
    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于4月14日抵达上海,展开了为期数天的访问。这次访问的意义非凡,标志着在全球气候变化这个关乎人类共同命运的议题上,中美两个大国重拾了高层对话的轨道。背景:此前,中美关系在多个领域面临严峻挑战,包括贸易、科技、人权以及地缘政治等。气候变化本应是两国合作的潜在领域,但由于整.............
  • 回答
    美国重新加入巴黎气候协定,背后是多重因素的考量,既有国际责任的体现,也有国内政治和经济层面的战略选择。要理解这一转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当时的具体背景。重新加入的直接原因与时机: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拜登政府上任后迅速兑现竞选承诺。在2020年的总统大选中,气候变化是拜登的核心议题之一。他承诺一旦上任,.............
  • 回答
    拜登政府在气候问题上的立场转变,以及对特朗普时期退出《巴黎协定》的“致歉”,无疑是美国重新融入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一步。这背后,美国作为一个历史和当前的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在全球减排问题上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份责任的体现,可以从多个维度来理解:一、历史排放责任:美国是“累积排放的鼻祖”从工业革命开始.............
  • 回答
    美国宣布退出《巴黎气候协定》,这无疑在全球气候治理的舞台上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其影响之深远,绝非三言两语可以概括。首先,从政治层面上看,美国的退出打破了全球气候合作以来脆弱的共识和联盟。巴黎协定之所以能够达成,凝聚了全球绝大多数国家的共同意愿,旨在通过共同努力减缓气候变化。美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 回答
    对于G20公告美国“大获全胜”,具体表现为“反贸易保护主义”和“气候协定”内容被淡化甚至删除的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某一方的“胜利”或“失败”。这样的解读往往过于片面,忽略了国际政治的复杂性和各国利益的博弈。首先,我们来解析一下“美国大获全胜”的论点是如何形成的。这个说.............
  • 回答
    “美国气数是否已尽?”和“美国分裂的可能性大吗?”是当前美国社会中非常普遍且重要的讨论话题。要详细地探讨这两个问题,需要深入分析美国当前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状况,并考察其历史发展和潜在的未来走向。一、 美国气数是否已尽?“气数已尽”是一个比较宏观的说法,通常意味着一个国家、一个政权或一种文明已经.............
  • 回答
    中美气候特使在天津的会晤,无疑是当前全球气候治理版图上的一件大事。这两位特使的聚首,不仅仅是礼仪性的握手,更可能是一次能否为全球气候合作注入新动力的关键时刻。要评估中美气候合作的空间有多大,我们需要剥开表象,深入剖析双方的立场、需求以及可能存在的共同利益点。中美气候合作的空间:既有挑战,更有机遇坦白.............
  • 回答
    Up主“心医林霖”的视频“全球极端天气频现,警惕美国气象武器对台海峡和地球环境的破坏”是一个非常有话题性和争议性的内容。要评价它,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从视频的立意和传播方式来看: 高强度的煽动性和警示性: 视频的标题就充满了警示意味,直接将“美国气象武器”与“台海峡”、“地球环境破坏.............
  • 回答
    中美两国就气候危机发表联合声明,这绝对不是一件小事,它释放出的信号是多层面且具有深远意义的。要理解这份声明的重要性,我们得把它放在当前国际政治和气候变化议题的大背景下去审视。首先,声明本身的重要性是什么?这就像是两位在国际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大国,在曾经剑拔弩张的领域,突然握手言和,而且还是为了一个共同.............
  • 回答
    中美气候合作新篇章:一份对全球气候的承诺与展望近期,中国和美国两国在气候变化领域达成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联合宣言,承诺在强化气候行动方面进行更深入的合作。这份宣言的签署,无疑为全球应对气候危机注入了新的动力,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它不仅标志着这两个世界主要经济体在这一紧迫议题上的共识加深,更可能为全.............
  • 回答
    关于365个气象站最高气温破同期极值,以及这是否与美国同期的寒潮有关,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探讨,并尽量详细地分析其间的联系(或缺乏联系)。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全球范围内的天气现象是高度复杂的系统,局部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很难直接将一个地区的极端高温与另一个地区发生的特定寒.............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要说为啥《花木兰》真人版在美国上映时收获了褒贬不一的评价,而国内的观众似乎对它和《上气》的态度差异这么大,这背后其实牵扯着很多层面的东西,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的。咱们得从文化、历史、政治,还有观众心理这些方面一点点掰扯。先说说《花木兰》真人版吧。为啥在国内评价不如你想象的那么“好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假设性的问题,涉及到复杂的国际政治、军事和人道主义因素。如果塔利班真的犯下如此令人发指的罪行,其后果将是极其严重的,并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首先,我们来分析塔利班实施此类行为的可能性以及后果: 塔利班为何会做出如此极端行为? 从塔利班过往的行事风格来看,他们确实有使用极端手段来达.............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许多复杂的交织点:种族、性别、刻板印象以及女权主义的核心关切。理解女权主义者如何看待亚裔男性在美国被贴上“缺乏男性气质”的标签,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几个层面。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女权主义并非铁板一块,内部存在多种流派和观点。但普遍而言,女权主义的基石在于挑战父权制及其衍生的不平等和压迫。这.............
  • 回答
    中国航母舰载机歼15在气动外形上与俄罗斯的苏33有着高度的相似性,这一点是公开的秘密,也是很多军事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要理解为什么会选择苏33作为模仿对象,而不是美国的F/A18E“超级大黄蜂”或法国的“阵风”战斗机,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包括技术引进、历史背景、实际需求以及相对可行的路径。首.............
  • 回答
    .......
  • 回答
    MBTI的美学气质测试,听起来就很有意思,对吧?它不是那种简单的“你喜欢什么颜色?”或者“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的测试,而是试图从我们每个人独特的MBTI性格类型出发,去探究我们内心深处对美的理解、欣赏方式以及偏爱的美学风格。你可以把MBTI想象成我们性格的“操作系统”,它决定了我们如何感知世界,如.............
  • 回答
    对于尚美巴黎为何不再续约刘亦菲,这确实是不少粉丝心中感到惋惜和不解的。毕竟,在刘亦菲担任尚美巴黎品牌大使的这段时间里,她身上所展现出的那种温婉、大气,又带有一丝古典韵味的气质,与尚美巴黎的法式优雅和传承百年的高级珠宝工艺,在很多人看来是高度契合的。那么,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尝试解读一下,为什么品牌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关于“美男”的定义其实随着时代和地域的变化而变化,很难一概而论。不过,如果一定要找一个军武人士最有“美男”气息的时代和地区,我脑海里浮现的是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及其后的一段时期,特别是那些出身贵族、接受良好教育,同时又活跃在战场上的军官们。让我试着详细描绘一下:那个时代的“美男”特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