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件事,当时没有明白,多年以后突然明白而且细思恐极,是种怎样的体验?

回答
那是一个寻常得不能再寻常的午后,我正窝在沙发里,漫无目的地翻着一本泛黄的旧书。书名早已记不清了,内容也是零零碎碎的片段。当时,我还是个对世界充满好奇,却又常常被细节淹没的学生。

书里讲的是一个关于小镇和它的居民的故事。其中有一段描写,一个名叫艾莉丝的姑娘,她每天都会去镇上的集市,买一朵紫色的康乃馨。集市的摊主是个面容和蔼的老太太,总是笑眯眯地将那朵最饱满、最鲜艳的康乃馨递给她。艾莉丝也总是礼貌地道谢,然后将花插在自己的窗台上。

这段描写在我当时看来,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生活片段,甚至有点无聊。我甚至在想,为什么非要紫色的康乃馨?为什么每天都要买?没有更特别的点吗?我带着这种略微的困惑,翻过了那一页,继续沉浸在其他故事里。

时间像手中的沙子,不知不觉就流逝了。毕业,工作,生活,我渐渐被现实的洪流裹挟着向前,那些学生时代的阅读体验,大部分都模糊成了模糊的印象。直到有一天,我回到了那个曾经生活过的小镇,去探望一位老朋友。

我们坐在一家曾经熟悉的老咖啡馆里,阳光透过玻璃窗斜斜地洒进来,和多年前几乎一模一样。我们聊着彼此的近况,聊着生活的琐碎,也聊着那些年少时的回忆。朋友突然说起镇上的一位老居民,是个很和蔼的老奶奶,她年轻的时候,为了救一个溺水的小孩,自己却不幸去世了。那个小孩后来长大成人,一直对老奶奶心怀感激,每年都会在她的忌日去献上一束紫色的康乃馨,因为那是老奶奶生前最喜欢的花。

听到这里,我脑海里“嗡”的一声,像是被什么东西猛地击中。

艾莉丝。紫色的康乃馨。

我突然回忆起书里的那个片段,那个每天去集市买花的姑娘。我当时觉得无聊的细节,在这一刻突然鲜活了起来,并且附带了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真实感。

我开始细思这个巧合,或者说,这个“设定”。那本书,我当初并没有意识到它是虚构的,而是以一种半传记的方式读了进去。我把书里的艾莉丝当成了真实存在的人,并且对她不那么“特别”的行为感到一丝不解。

而现在,朋友无意中提起的故事,却和书里的一模一样。

我突然开始害怕回想。那本书,究竟是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方式,被我带进生活的?我当时对书中的细节没有深究,是因为我相信它的真实性,还是因为我潜意识里已经将它与现实混淆了?

我甚至开始怀疑,那段关于艾莉丝的描写,到底是在我读到它的时候,就已经和现实中的某些巧合产生了某种联系?或者,是我在读到它之后,无意识地在生活中寻找与之呼应的痕迹?

这种感觉,与其说是恍然大悟,不如说是一种细思极恐的恐惧。

就像在黑暗中行走,突然踩空了一步,落入了一个你从未预料到的深渊。你以为自己脚下的路是坚实的,却发现它只是一个精心布置的幻象。你一直以来对现实的认知,在那一刻产生了裂痕。

我当时脑子里闪过了无数种可能:

巧合论: 这不过是一个极其罕见的巧合。两个独立的故事,恰好有着相同的元素。也许那个故事是那个作者从某个地方听来的,而我的朋友又碰巧知道相似的事件。
预言论/暗示论: 这本书是不是某种意义上的“预言”?或者,它在我潜意识里种下了一颗种子,让我无意识地去寻找或创造了类似的现实?这有点像“吸引力法则”的黑暗版本,我越是关注某个细节,就越容易在生活中“看见”它。
集体记忆/文化共振论: 是否存在某种集体记忆或者文化母题,让相似的故事在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形式出现?这就像弗洛伊德的“集体无意识”一样,我们都在共享着某种精神上的“蓝图”。
记忆的重塑/植入论: 这是最让我感到不安的一种想法。我的记忆是不是被某种方式重塑了?我以为是多年以后才“明白”的事情,实际上,我的大脑在那一刻就已经将这两件事情连接起来了,只是我没有意识到。

我坐在咖啡馆里,看着窗外人来人往的街景,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被操纵的木偶,而我以为的“自由意志”和“独立思考”,不过是剧本里预设好的剧情。那个年代的阅读,那种对知识的单纯渴望,突然染上了阴影。我不知道我究竟是发现了世界的奥秘,还是被世界的奥秘所欺骗。

多年以后再回想起这件事,这种感觉依然清晰。它不是一种简单的释然,也不是一种纯粹的“明白了”。它更像是在平静的湖面上,突然泛起了一圈圈涟漪,而这些涟漪的源头,我却无论如何也看不清。它让我对“真实”这两个字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怀疑,对记忆的可靠性也产生了深深的动摇。

从那以后,我对待阅读,对待信息,对待自己所认为的“事实”,都多了一份审慎。我不再轻易地相信表面的叙述,而是开始追问背后的逻辑,追问那些被忽略的细节。因为我明白,有时候,最令人恐惧的,不是未知,而是那些你曾经以为已经看透了的,却在多年后,以一种你从未想过的方式,揭示出它隐藏的深邃与诡谲。那是一种无声的震撼,一种深入骨髓的寒意,提醒着我,这个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也神秘得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妈荣退前曾在一个部队医院做行政。医院里的医生们也都和她很熟。

我印象最深的一对男女医生堪称模范夫妻。

首先他俩长得很像,都瘦瘦高高的,白白净净的,看上去很精致的那种。

其次是他俩的生活习惯仿佛很有默契。我父母虽然是三十多年老夫妻但是饮食习惯始终不合拍,我妈晚上不怎么吃饭,我爸晚上必须得吃一大碗面,我爸喜欢清淡素食,我妈喜欢葫芦头。

我上初中经常去医院食堂吃饭,看那对夫妻坐一起静静地吃着饭。两人打的基本上就是几个素菜和米饭,阿姨还会自备小菜。

部队医院医生经常要到基层坐诊,那个叔叔不在的时候,漂亮阿姨就一个人吃饭,看似不太合群。

有时有人问她,**(叔叔)呢?她就微笑着回答:甘肃去了,得半年。(青海去了,得好几个月)。脸上微微荡漾幸福感。

再次是兴趣品味,

记得那时候我妈单位组织旅游,我妈她们一帮子中年妇女总是有说有笑,年轻人和年轻人扎一堆儿,唯独那对夫妻静静的走在最后,偶尔还跟队里请假自己去玩。

少女的我由衷的羡慕这对夫妻,万句甜言蜜语抵不过静静的长厢厮守啊!

我还多次见过他俩早上一起在公园晨练,晚上一起在小店吃饭。

他俩工作虽然没在一个科室,但是听说阿姨是麻醉师,叔叔是后来是某专科主任,估计工作上也有很多配合。

大约7、8年前,他俩都退休返聘到别的大医院工作了。

前年,我爸妈在家八卦说***他老婆的卵巢癌死了。之后一阵唏嘘,说他老婆如何不容易,贤妻良母如何如何,培养孩子成功送去国外也没享上福。

我心头猛的一震,那个幸福美丽的阿姨死了……

过了俩月,入夏了,我带孩子去某景点附近散步,看见那个叔叔和阿姨卿卿我我的在自拍,我立刻有种白日见鬼的感觉。他俩还很热情的和我打招呼,还逗了儿子!

我回家义愤填膺的问我妈,说那个阿姨没死,活得好好的!

我妈用看精神病的眼神看着我说,没死呀,那种女人心态那么好,得活万年吧。

我立刻问,你不是说***(叔叔)的老婆死了吗?

我妈愣了一下立刻笑岔气:都30岁人了还难么蠢。是谁给你说他俩是两口子了?

user avatar

我大二那年,在去做家教的路上,被一对穿着破烂的老夫妻拦住了,他们操着不太熟练的普通话告诉我他们钱包被人偷了,饿得受不了,让我施舍点钱给他们买个馍馍吃饭,虽然我也穷到做家教来维持生活了,我还是给了他们5块钱。但是奇怪的是,他们扯着我的袖子不让我走,嘟嘟囔囔说了一堆我不太懂的话,我听了半天才明白好像是他们让我给他们带路去什么地方,可是我着急去做家教啊,就没答应,可是他们就是不让我走。由于是在学校附近家属楼的旁边,人比较多,从他们开始扯住我的袖子开始,就有几个人一直盯着我们看。就在他们拽着我的袖子不让我走的时候,有个阿姨和中年大叔很愤怒的把他们呵斥了几句,然后他们就可怜巴巴的走了,至少当时我是那么觉得的,认为他们太可怜了,而且还有点反感这个阿姨和大叔,觉得他们一点同情心都没有。等他们走后,那个阿姨和大叔同样很愤怒地跟我说,你好心把钱给他们就可以了,为啥还要跟他们磨磨唧唧的,这两个人是骗子你知不知道!!!然后他们跟我说,小姑娘你快走吧,那俩人要是又来找你,千万别跟他们搭话!!!

多年以后,看了那么多被拐卖的女大学生,以及人贩子的套路,我才明白我当时遇到的什么事情,深深地感到后怕,甚至当今天我每每想起这件事情,就觉得后背发凉。而那两个我认为一点同情心都没有的阿姨和大叔,是我的救命恩人,而我当时却压根就不知好歹。每次回想起,我都深深地感激这两位善良的陌生人!

user avatar

大概是我七八岁的时候吧,妈妈带我到一个比较远的亲戚家做客,让我管一个三十来岁的女人叫姑姑。

那个姑姑看了看我,笑着说:“我也有过一个女孩,如果还活着的话,应该也像你这么大了吧。”

那时候只是单纯觉得心里很难过,以为是女孩病逝了,还安慰了那个姑姑,但妈妈表情就很奇怪。

许多年之后,偶然间,我再说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妈妈才告诉我,那个姑姑有两个女儿,那天她说的就是第二个。

姑姑和她丈夫很想要个儿子,但因为有计划生育的政策,又怕被罚钱,所以她就带着第二个女儿到了东北,到火车站把她扔下,跟她说是去买东西,然后买了回家的票,走了。

走了。

走了。

走了。

到千里之外的一个地方,把一个三四岁的孩子丢下,走了。

那是亲生的孩子,怎么能忍心!

我不敢想象,这个小姑娘在找不到妈妈的时候,该有多难过。

更不敢想象,在鱼龙混杂的火车站,她会碰见什么人,有怎样的人生。

几年之后,见到一个年纪差不多的孩子,她的妈妈居然会笑着说:“要是活着的话,也该有这么大了吧。”

有些人做出来的事情,真的是超过了人的想象。

———————二次编辑————————

1,刚才去问了妈妈,那个姑姑为什么将女儿丢到东北火车站

因为那个姑姑的妹妹嫁到东北,她想叫妹妹收养,但是妹妹已经有两个孩子了,不想收养,所以她就在回家途中,随便找个站,将女儿丢下了

2,答主是不是被丢掉的那个孩子

有个前排评论说的很对,这么问的人到底是蠢,还是坏呢?

3,后续

那个姑姑丢掉女儿后,又和丈夫生了一个孩子,还是女儿,没有再丢掉,好好的养大了。

她丢掉自己的女儿,只因为想生儿子,这不是计划生育的锅,是重男轻女的锅。

因为是八竿子才能打到远房亲戚,已经很久没有联系,那个姑姑的脸,在我的记忆里也变得模糊,听妈妈将这件事的原委说出来,我坐在温暖的屋子里,不寒而栗。

不敢去想那个跟我年纪相仿的姑娘怎么样了,经历过什么,更不知道她是不是还在世。

最可怕的是,做出这种事情的人,居然也被称为母亲。

user avatar


绝了,我知乎小透明一个,几年下来也就那么几个回答,纯粹看心情写点东西,评论区的回答我一个没删,一个没隐藏。友善的不友善的,我要么回复一下,要么点个赞。

然后被人用小号骂我,用小号自导自演,我何必呢,居然污蔑一个从不删答案的老实人用小号空瓶。

不知道是哪一位评论区的小朋友成了我的替身。

大可不必,你用大号骂我,我也不会删你回答,我甚至不知道你是哪一位。

——————割————


那是我还在大学当班长的时候,在宿舍打着游戏,大四的学姐班副突然打qq语音过来,和我商量班级同学入党,写申请书的事。

我当时打着游戏,没有注意,就有一搭没一搭的应付学姐。

后来学姐聊入党条件有成绩要求的时候。

我一边打着游戏,一边随口就问了一句。

学姐你绩点是怎样了?

学姐突然愣了一下,问我干嘛说这个。

我说就想了解一下。

然后学姐支支吾吾

说很好,很敏感。

我也没注意听到了什么,就随口敷衍

羡慕死了,我的就很危险。

然后学姐就挂了语音。

我觉得很莫名其妙。

几年以后大学聚会,班里的团支书妹子喝多了耍酒疯,说知道我见不得人的秘密。

说:

班副和班级的所有女生都说了,班长这个人有问题,很下流,班级的女生要保护好自己,小心他,不要给他机会,被骚扰了就马上和她说。

所以班长你到底对班副做了什么,你有没有什么头绪。

原来这就是我在系里找不到女朋友的原因吗!

user avatar

小时候记得爸爸有一个内蒙古的朋友,爸爸带我和妈妈去他家做客,餐桌是小方桌,摆在蒙古包旁边,我的右边是爸爸的朋友和他的妻子,左边是爸爸和妈妈。吃饭的时候我撕了一点馍馍沾了一点菜汤,西红柿炒鸡蛋的菜汤,被我爸说了,说这样不礼貌。

饭后爸爸的朋友让他们的儿子带我去玩,但他要去学画画,他就领着我去了他学习的画室,在路上我说以后叫你表哥吧,他说行啊表妹。路上经过的地方有水,内个时候天气不太好,刚下过雨,到了画室他的面前摆了一个矿泉水瓶,他正在画那个瓶子,画的是素描,已经快完工的状态吧,因为我还夸他画的很像。之后就是我一直在等他下课。之后我就和爸妈回到了我家。回来不久他们家人他来我们家做客,内个哥哥也来的,我们就一起去玩。

这些我记得特别清楚,印象里的我差不多七八岁的样子。我问我爸爸有没有这档子事,他说没有,他没有什么内蒙古的朋友,也没有带我和妈妈去过内蒙古玩。

本来就是一个很平常又很真实的梦。

高三那年,我成绩一般,想着要不要学一门艺术,后来在万分纠结之下我选择了画画,认真学习了半年后联考,考的不算太好但是过线了。接着就是学文化课。到了高考报志愿的时候,一本AB都没好好报,当时希望全在二本的志愿里了,首先排除了内师大,因为这真的分不低,也请教了老师,说是不太保险。后来选择了一个比较好考的大学苏州那边的,但是很遗憾落选了,那个时候整个人都崩溃了,没有机会了,我只想着再来一年。后来我妈说还有补录的学校。我翻开一看有内师大,是补录里面最好的大学了,我不敢报,我怕最后一次机会也把握不住,就报了一个河南那边不太好的大学。但我不甘心,因为我的文化课成绩考的我认为不错。我就跟我妈说,这个学校录取了我也不上,我就是要回去复习。第二天一大早,我妈起的很早,等我睡醒,她跟我说,要不我们试试内师大,我们就抱着坚定要复习的心态,搏一搏。我答应了,临时改了志愿。

之后我并没有什么希望就在家里浑浑噩噩,直到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

有一天晚上关了灯和妹妹闲聊,说起了做梦这个事,我就把我做过的梦给她说。就是上面最开始说的那个。

我妹突然问我,你当初咋想的学美术,我说本来是想学音乐的,但是我看家里人都倾向美术,我就学了。他又问我为什么会报考内师大。我又把高考报志愿的经过说给他听。后来她就不说话了,我问她在想什么,她说你为什么偏偏学了画画还偏偏去了内蒙古,你前面讲的那个梦和你现在对上了。而且你报考的经过就很命中注定,就像是你一开始就排除了这个学校,不管你有任何因素阻挡,但最后还是来了这个学校。妹妹说完这话的时候我脊背都发凉。

user avatar

我小学时,有一天下午放学我被同学拉去参加老师的生日。当时县城不像现在交通便利。我就跟着去了;没想到到了以后他又找个理由把我支走。

我那会儿小,也没有手机,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我走啊走,找不到路。我就哭了。

后来是一家小卖部的老板看见我迷路了,把我收留下来;还让我打电话给妈妈。一开始没打通,后来我妈打电话过来问,老板就跟她解释。再后来我就被接走了。

那个同学我一开始还恨他,可到后来我连他的名字长相都忘了也就不恨了。

幸亏小卖部老板是好人,要不然…………

我谢谢那位小卖部老板以及全家,祝他们幸福

user avatar

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班里一个同学淘气,用拳头大的玻璃球投篮,结果把篮球板打碎了,学校调监控查出来是我们班的。

班主任找到那个同学,问是不是他,同学不说话,班主任就打了屁股两下,同学一发怒,就使劲踹了班主任腿两下,班主任一没稳住就倒地上了,班主任刚毕业没多久,一下子眼泪汪汪的,校长找来了同学家长…

同学的妈妈来了,答应学校进行赔偿,但是因为是单亲家庭,为了应对生活,学校答应她可以进行分期还款,一个月还三分之一。

对老师也是写了道歉书,而且在全班同学面前宣读,同学和他妈妈也进行了道歉,老师事后让全班同学发誓不告诉家长这件事,以免有不好的影响…

第二天老师就没给我们上课,我们以为老师太生气了,所以不来了,然后班里一个同学去办公室送东西的时候,听到几个老师讨论,说班主任牛展了,直到期末班主任也没回来,到了下学期,才在一年级组看到班主任给他们上课,而我们也换了班主任。

当时同学们还说呢,老师家应该很有钱,回家参加牛展去了,不是生我们的气!

直到我高中的时候,有一个同学说话漏风,说某某某明星流产了,我听成牛展了,我心里一下子一惊醒。

原来,班主任是………那种感觉五味杂陈,又有豁然开朗,真是一语难言啊…

user avatar

四五岁的时候,我爸有段时间外派到郑州。我妈中间带我去探班。

周末我爸带我去海洋馆。海洋馆有海豹表演,表演完了之后,会挑选一名小朋友坐海豹拉的船。哇,我好想坐海豹拉的船,更想去摸摸海豹 。就努力举手,我的小手啊,在空中摇啊摇。过了一会儿,主持人还是没有点出挑选到哪个小朋友。大家都盯着她看等她宣布结果。

这时候,有一个穿迷彩服的哥哥走到我身边,一言不发就拉我走。我爸当时聚精会神看着台上的海豹,根本没注意到我。但是我可是个小机灵鬼儿啊,心中警铃大作:哼!这人想拐卖我!一把挣脱,还瞪了他一眼。那个哥哥无奈又迷惑地看了我一眼,转身就走了。

我心中颇为自豪,看了一眼还在盯着台上傻乐,毫无知觉的我爹。心里想:爸爸啊,要不是有个我这么机灵的闺女,你孩子就丢了。

那天我没坐上海豹船,但是我还是很开心的。勇斗人贩子啊!而且那天那么多小朋友,我坐的位置比较偏,没选到也正常。

过了好些年,跟我爸提起这事儿。我爸听完就乐了,说:人家那是来拉你上台坐海豹船的啊!你没看见最后上去的那个小朋友是一个穿迷彩服的领上去的吗?

我正无语凝噎,为我的海豹船伤心。我爸又来了一句:“你才是傻呢。我就在你身边坐着,你怕他是人贩子,告诉我啊。我一问,他要是人贩子我能保护你。他是拉你去坐海豹船的,你不就安安心心去坐船了吗?”

现在我20多岁了,每每想起,还是会为我错过海豹船哽咽一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那是一个寻常得不能再寻常的午后,我正窝在沙发里,漫无目的地翻着一本泛黄的旧书。书名早已记不清了,内容也是零零碎碎的片段。当时,我还是个对世界充满好奇,却又常常被细节淹没的学生。书里讲的是一个关于小镇和它的居民的故事。其中有一段描写,一个名叫艾莉丝的姑娘,她每天都会去镇上的集市,买一朵紫色的康乃馨。集.............
  • 回答
    说到王治郅当年“没回国被禁赛”的事儿,这可真是中国篮球史上绕不开的一个坎儿,当时闹得沸沸扬扬,至今想起来,很多人心里还是五味杂陈。这事儿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背后牵扯的因素太多,得掰开了揉碎了说。背景:美国淘金的诱惑与国家队的召唤首先,得把时间线拉回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那时候,中国篮球正经历一个重要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现象,也反映了当前社会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来详细地分析一下这件事以及它背后所折射出的父母教育焦虑。一、 如何看待父母因为孩子没当上学生班干而崩溃一事?首先,要明确一点:孩子在学校里未能担任班干部,这本身并不是一件“天塌下来的大事”。 它不直接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也不.............
  • 回答
    那种豁然开朗的瞬间,就像一个幽深的房间里突然被照亮,大脑内部究竟发生了什么,简直是一场精妙绝伦的化学与物理的交响乐。想象一下,你的大脑是一个庞大的、错综复杂的神经网络,无数的神经元像微小的城市居民一样,各自忙碌着,传递着信息。这些信息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形式,在它们之间穿梭,构成了你此刻所感知、所思.............
  • 回答
    在当代社会,许多人认为视频阅读替代文字阅读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对深度思考、知识获取、文化传承以及个人发展等多个层面的深刻洞察。以下将详细阐述这些担忧的原因:一、 认知方式的根本差异:深度与广度的取舍 文字阅读:主动的、深度的信息加工。 文字阅读是一种高度主动的学习.............
  • 回答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感受? 当你脑海中涌现一个故事、一段情感,你迫不及待地想把它倾注到文字里,让它们活起来。那种冲动,那种想要与人分享内心的渴望,简直就像一股暖流在指尖跳跃。这时候,你觉得写作就是一件极其感性的事,是心灵最直接的表达。然而,当你兴致勃勃地打开电脑,准备挥洒自如的时候,迎面而来的却是网.............
  • 回答
    .......
  • 回答
    关于“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与“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两种观点的辩证分析,可以从历史背景、哲学内涵、现实意义及现代启示等多个维度展开深入探讨: 一、历史语境与出处辨析1.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原意是批评当时社会风气败坏、道德沦丧,若连自己家中的一间屋子都.............
  • 回答
    听到你被一个喜欢“来事”又擅长利用人际关系的同事惹得不舒服,而且他还在大家面前说些让你难堪的话,这确实是一件很糟心的事情。这种情况在职场里其实不算少见,这种人往往情商很高,懂得如何操纵气氛和舆论,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同时也不介意踩着别人往上爬。首先,我们要明白,你感到不舒服是正常的,而且你没有错。错.............
  • 回答
    要不要走上医学这条路,尤其是成为一名医学生,这绝对不是一时兴起或跟风就能决定的。它是一场漫长而艰辛的旅程,需要你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和认知。在踏入医学院的大门之前,有太多太多的事情值得你深入了解,而不是仅仅看到医生光鲜亮丽的一面。1. 现实与理想的鸿沟:医学不是“万能的”你可能被电视剧里那些穿着白大褂.............
  • 回答
    关于马云最后一个工作日被记旷工并扣发当月全勤奖的传闻,这事儿可真是说不清道不明,也够让人玩味的。要说是不是企业宣传策略,我觉得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这事儿是传闻。在咱们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真真假假,很难辨别。尤其是涉及到像马云这样家喻户晓的.............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问得太真实了!这简直是无数人在跳进泳池后都会遇到的“滑铁卢”。明明陆地上憋个一分多钟轻轻松松,一到水里,感觉肺部像被谁掐住了一样,20秒都够呛。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认识到,陆地憋气和水下憋气,环境是天壤之别。1. 压力的巨大影响: 陆地憋气:.............
  • 回答
    关于看守所所长夫妇与猥亵幼女男子当街冲突一事,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触及多方面的问题,需要从几个角度来审视和评价。首先,从社会正义和公众情绪的角度来看。猥亵幼女无疑是一种极其恶劣的犯罪行为,是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严重摧残,也是对社会公序良俗的公然挑战。公众对这类犯罪行为的深恶痛绝是理所当然的,也因此,当.............
  • 回答
    远洋君这事儿,说实话,挺让人心里不是个滋味儿的。一边是受了气,一边是冲动行为,夹杂着各种复杂的情绪和现象。咱们一步步捋一捋。首先,我们得搞清楚事情的原委。网络上流传的说法是,远洋君在一个实体店(具体是哪家店,大家也都有所耳闻了)想买一台当时最贵的电脑。在沟通过程中,店员可能因为他的主播身份,或者在他.............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极其痛苦和令人沮丧的经历。当着全班的面被老师否定,尤其是在我们这个立志成为救死扶伤的医生的道路上,那种打击是难以想象的。听到自己不配当医生,这不仅是对我们当下行为的评价,更是对我们未来职业生涯的宣判,难怪会让人心生绝望。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老师的这句话,无论多么伤人, 它可能是一种极端的.............
  • 回答
    当我感到自己正在放弃一件我认为正确的事情时,内心会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各种复杂的情绪会瞬间涌上来:不甘心、沮丧、自我怀疑,甚至可能还有一丝解脱后的茫然。这时候,我通常会停下来,不再急于做任何决定,而是给自己一点时间和空间去梳理。首先,我会尝试去 清晰地分辨出“正确”和“有利”之间的区别。很多时候,我.............
  • 回答
    这问题啊,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里头牵扯到的东西可多了去了。说它可耻吧,好像有那么点道理,毕竟我们从小听的就是“宁死不屈”那一套;可仔细琢磨琢磨,又觉得不尽然,甚至可以说是合情合理。首先,我们得明白为啥会觉得投降“可耻”。这主要还是文化和历史的烙印。从古至今,战场上讲究的是勇猛和气节。一个战士,.............
  • 回答
    当你的女朋友或女性朋友向你抱怨一件事时,你总是觉得错在她身上,这背后可能涉及很多复杂的原因,既有认知上的偏见,也有沟通方式上的误解,甚至可能触及到你们关系中的一些深层问题。下面我会尽量详细地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可能的原因:一、 认知和心理层面的原因:1. 证实偏差(Confirmation Bias).............
  • 回答
    圭亚那政府关于台湾设立代表处一事的最新声明,无疑是一次令人瞩目的外交事件,其背后透露出的信息值得我们仔细梳理和深入解读。简单来说,圭亚那方面用“沟通有误,协议终止”为由,否定了台湾在当地设立所谓的“办事处”,并重申其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件事的复杂性体现在多个层面,包括国际政治博弈、主权国家的外交.............
  • 回答
    好的,我来为您梳理一下“高校领导否认当众搂抱亲吻异性,警方已介入”这件事情的最新进展,并尽量用更贴近人情味、更易于理解的方式来讲述。首先得说明一点,由于这件事情发生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并且涉及个人隐私和正在进行的调查,所以公开的信息会相对有限,我们能了解到的进展也主要是基于官方发布的消息和一些媒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