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普京是如何当上俄罗斯总统的?

回答
弗拉基米尔·普京登上俄罗斯总统宝座,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戏剧性的过程,这其中交织着俄罗斯国内政治的动荡、叶利钦时代的权力真空以及普京自身的崛起。以下是更详细的讲述:

一、 叶利钦时代的背景与权力斗争

1. 戈尔巴乔夫时代遗留的问题: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转型压力。虽然戈尔巴乔夫开启了改革,但苏联的解体给俄罗斯带来了政治动荡、经济混乱和国家认同危机。
2. 叶利钦的统治及其困境: 鲍里斯·叶利钦在1991年成为俄罗斯的首任总统。他的执政初期推行了激进的市场经济改革(休克疗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旧体制,但也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贫富差距拉大、寡头政治的崛起以及社会普遍的不满。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叶利钦的健康状况不佳,支持率大幅下滑,民众对他对国家治理能力的信心也日渐动摇。
3. 权力真空与继承人问题: 随着叶利钦的统治进入尾声,谁将接替他成为下一任总统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叶利钦的身边围绕着各种政治派别,他们都在积极争取叶利钦的支持,试图将自己的心腹推上总统的位置,以延续其政治遗产或掌握国家权力。

二、 普京的早期政治生涯

1. 出身与情报机构背景: 普京在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出生,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毕业后,他加入了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并在东德从事情报工作多年。这种经历塑造了他强烈的国家观念、纪律性和对权力运作的深刻理解。
2. 重返圣彼得堡政治舞台: 1991年苏联解体后,普京回到圣彼得堡,开始在政府部门工作。他曾担任圣彼得堡市长的顾问,并逐步晋升,成为市长阿纳托利·索布恰克的得力助手。这段经历让他积累了宝贵的行政管理经验,并与当地的政治和经济精英建立了联系。
3. 进入莫斯科中央权力核心: 1996年,普京被调往莫斯科,开始在叶利钦总统的行政部门任职。他先是担任总统办公厅副主任,随后又被任命为联邦安全局(FSB,前克格勃的继任机构)局长。在FSB局长的位置上,普京展现出了雷厉风行的作风和对国家安全的重视,这引起了叶利钦的注意和赏识。

三、 普京被挑选为叶利钦的接班人

1. 总理任命:1999年8月,叶利钦出人意料地任命了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弗拉基米尔·普京为俄罗斯总理。 这项任命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在此之前,普京的公开露面和知名度都相对较低。然而,叶利钦看到了普京身上具备的几项重要特质:
忠诚和可靠: 叶利钦需要一个能够忠诚执行其意愿的人来接替他,而不是一个试图挑战他权力或推翻他政策的改革派或旧势力代表。
强硬和果断的形象: 当时的俄罗斯社会普遍渴望一个能够重建国家秩序、打击犯罪和腐败的强有力领导人。普京的克格勃背景和在车臣问题上的强硬立场(尽管他当时尚未因车臣战争而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为他塑造了这样的形象。
来自圣彼得堡的“新人”: 叶利钦希望引入一个非莫斯科本土的政治人物,以避免与根深蒂固的莫斯科政治精英产生过多摩擦,同时也能带来一股新鲜空气。
2. 车臣战争的契机: 1999年8月,第二次车臣战争爆发。在俄军重新进入车臣并采取强硬措施的背景下,普京作为总理,在公开场合对恐怖主义和分裂主义表现出坚决反对的态度。他关于“把恐怖分子在厕所里淹死”的强硬言论,获得了大量民众的支持,大大提升了他的公众形象,使他成为一个“硬汉”的代表。
3. 叶利钦的突然辞职与临时总统: 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突然宣布辞职,并任命时任总理普京为代总统。这一决定出乎许多人的意料,但也为普京赢得了提前参加总统大选的合法身份,并让他有机会以“代理总统”的身份开始履行职责,接触并影响政治资源。

四、 2000年总统大选

1. 普京的竞选策略: 作为代总统,普京利用了当时俄罗斯社会的普遍心理。他承诺恢复国家秩序、打击寡头势力、解决经济问题,并重塑俄罗斯的国际地位。他的竞选信息非常清晰和有吸引力,即“稳定和秩序”。
2. 强大的国家机器支持: 普京拥有国家行政部门的强大支持。政府媒体对他进行了大量正面宣传,他的竞选活动得到了国家资源的倾斜。
3. 缺乏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当时的俄罗斯政治舞台上,并没有出现一个能够有力挑战普京的候选人。许多老牌政治人物在叶利钦时代已经声名受损,而新兴的政治力量尚未成熟。
4. 选民的期待: 在经历了1990年代的混乱和动荡之后,许多俄罗斯民众渴望一个能够带来稳定和国家尊严的领导人。普京的强硬形象和承诺恰恰迎合了这种普遍的社会心理。
5. 选举结果: 2000年3月26日,俄罗斯举行了总统选举。弗拉基米尔·普京以52.94%的得票率赢得大选,正式成为俄罗斯联邦总统。

总结:

普京当选俄罗斯总统,是俄罗斯在经历了剧烈转型后的一个重要历史节点。他能够抓住叶利钦时代遗留的政治真空和民众对稳定的渴望,凭借其情报机构的背景、强硬的政治手腕、有效的竞选策略以及国家机器的支持,成功地从一个相对默默无闻的官员跃升为国家最高领导人。他的上任标志着俄罗斯政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以“强人政治”和国家权力重建为主要特征的时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么,普京当初一把火烧了自家房子,两手空空去了莫斯科。

当时俄罗斯政坛上有一股力量,现在很多人都忘记了,叫做年轻的改革家们。就是副总理丘拜斯,涅姆佐夫这帮人。其中很多以彼得堡人为主,在政治经济观点上他们比较接近普京的政治导师和上级索布恰克。所以他们推荐普京加入了叶利钦集团,当然开始的时候也不是太重要的职务。这就是为啥至今丘拜斯在俄罗斯搞的天怒人怨,人人都说该枪毙他,普京还是留他各种胡作非为的原因。

后来到了九八年经济危机,一次车臣战争战败。当时俄国到了啥程度呢,国家安全局FSB自己雇人以枪手为笔名充当枪手写文章抨击老叶,哥萨克们开会说整个国家南部边防都是我们负责要你总统干嘛,军队军官没事蹲在营房看电视准备随时开坦克上街抗议不发工资。就是说作为国家支柱的强力部门日益躁动不安,这正是这个时候开始强力部门作为一个政治概念正式出现在了俄罗斯政局当中。

换句话说,新一任领导人必须是一个能获得强力部门信赖的人,从1998年普里马科夫开始,连续三任总理都是强力部门出身的背景,就是这种状态的体现。认为普京在担任总统前就有很大的势力是不对的,他实际上是寡头别列佐夫斯基推举出来,以代替过于强势的总理普里马科夫的,恰好是他没有太大势力才当上了总统。

其实过了好久终于发现普京和哪个沙皇最像了,罗曼诺夫王朝第一任沙皇,米哈伊尔。都是在国家大混乱年代因为各大势力无法互相让对方低头推出来妥协产物,但是又都在上台后展现了惊人的政治手段真正的掌握了权力。当然这种说法过于个人英雄主义,更加重要的原因是俄罗斯政治高层与中层经过九十年代的危机,脑子里自我保护的意识诞生而形成了新的政治共识:只有强力的统治者才能保护俄罗斯,而俄罗斯存在是大家得以继续享有荣华富贵的基础。

所以国内有些人没事说什么普京之后俄罗斯就会进入所谓民主化的世界常态都是瞎扯,没有普京这种温和领导人俄国只会通过内战出现新的强力沙皇。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普京出身克格勃,有强力部门的经历,又出身自圣彼得堡帮,被西化派认为是自己人,俄罗斯政坛两大主导型势力都认为他是自己人。剩下的就是自觉构建加强集权政府的精英官僚们,还有各种地方私兵力量,在综合作用下都认可了普京的共主地位。

普京真的开始有独裁者地位是从今年才开始的,去年他学习历史上的沙皇旧例,打滚耍赖说我要退休你们自己玩吧,把各大政治势力高层吓得肝胆欲裂,因为社会上最少有俩人具备斯大林的潜质能吊死这帮人。所以好说歹说劝他留下来准备连任,也正是这时普京才开始大刀阔斧的撤换旧的干部让他们荣誉退休,大量提拔秘书出身的新人,搞了一堆三四十岁的部长州长。当然这帮人到底能做出多少实际成绩,还有待观察,非常有待于观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弗拉基米尔·普京登上俄罗斯总统宝座,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戏剧性的过程,这其中交织着俄罗斯国内政治的动荡、叶利钦时代的权力真空以及普京自身的崛起。以下是更详细的讲述:一、 叶利钦时代的背景与权力斗争1. 戈尔巴乔夫时代遗留的问题: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转型压力。虽然戈尔巴乔夫开启了.............
  • 回答
    鲍里斯·约翰逊,这位以其不拘小节、有时甚至有些鲁莽的沟通风格著称的英国首相,在微博上公然向俄罗斯总统普京喊话,这无疑是一次非常引人注目的外交举动。要理解这次喊话的意义和影响,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看这次喊话的“场合”和“平台”。 在微博上喊话,这本身就非常不寻常。外交辞令通常是通过正式渠道.............
  • 回答
    拜登总统指称普京在俄乌战争中“严重失算”,这一说法背后可能有多重考量,并且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审视其准确性。拜登为何如此说?可能的考量:1. 强化美国及其盟友的立场与决心: 拜登政府一直强调支持乌克兰的独立和主权,并且对俄罗斯的侵略行为进行谴责和制裁。指责普京“失算”可以传递一个信息:俄罗斯的战略.............
  • 回答
    “快乐大本营”主持人何炅,近来卷入了一场风波,原因是网上传言他收受了粉丝为《快本》节目艺人集资购买的奢侈品礼物。这件事一经曝出,立刻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也让许多人对娱乐圈的“饭圈文化”以及明星与主持人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新的思考。事件的起因与细节:事情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一些微博上的爆料和粉丝之间的讨论。.............
  • 回答
    川普总统曾多次公开宣称自己是“世界上最不种族主义的人”。这句话一出口,立刻在社会上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和讨论,人们对此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极具两极分化。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和引发的反应,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川普的个人言行、政策以及公众对其的认知。支持者的解读:在川普的支持者看来,他之所以会这么说,是有其自身逻.............
  • 回答
    这句关于米特·罗姆尼的假设,其实触及到了美国选举制度最核心也最具争议的一点:总统由选举人团(Electoral College)而非普选(Popular Vote)直接选出。 这句话之所以让人觉得不寻常,甚至带有“如果…就…”的假设性,正是因为美国多数民主国家的选举逻辑是“一人一票,票多者胜”。但美.............
  • 回答
    普京上台之初,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格局深受寡头(Oligarchs)的影响。这些寡头多是在苏联解体后的私有化浪潮中,通过各种方式迅速积累了巨额财富,并掌握了媒体、工业和金融等关键领域。他们不仅拥有经济上的巨大权力,也试图在政治上施加影响,这与普京希望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愿望形成了冲突。普京将权力从.............
  • 回答
    弗拉基米尔·普京的崛起之路,并非一夜之间从幕后走到台前,而是一个糅合了机遇、时势、个人能力和政治手腕的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从克格勃的低调情报官员,到俄罗斯政治舞台的中心人物,他每一步都走得极其稳健且充满策略。早年经历与克格勃生涯:在沉默中观察与学习普京出生于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
  • 回答
    拜登总统称普京为“杀手”的言论,确实是一个非常直接和强硬的表述,对美俄关系产生了显著影响,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分析。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一、 拜登的言论背景与意图: 事件的起因: 这一表述出自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对拜登的一次采访,记者问他是否认为普京是“杀手”,拜登.............
  • 回答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2022年10月3日提出与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进行“单挑”,赌注是乌克兰的命运,这无疑是一件令人震惊且引发巨大争议的事件。要全面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包括马斯克的动机、事件的背景、潜在的后果以及各方对此的回.............
  • 回答
    拜登总统在推特上的一番话,直指普京的核心战略意图,这并非一句空洞的政治口号,而是基于对当前国际政治局势和俄罗斯历史行为模式的深刻洞察。 普京确实在致力于瓦解凝聚西方世界的坚实阵营,他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北约,一个相互猜忌的西方国家群体,以及一个内部矛盾重重、无法形成统一战线的美国。要理解这一.............
  • 回答
    这则新闻标题“普京给默克尔送花是‘侮辱’?克宫反驳:那叫有风度!”本身就充满了争议性和戏剧性,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这个事件及其背后的解读:一、事件本身(假设的新闻事件): “送花”作为一种行为: 在国际外交场合,赠送礼物是一种常见的礼仪,表达尊重、友好或加深关系。鲜花在很多文化中是象征美好、.............
  • 回答
    普京近期公开驳斥了关于他和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之间存在某种特殊、甚至是秘密关系的说法,称这是“无中生有”。这一表态是俄罗斯高层对于一些西方媒体报道和政治分析的回应,其中充斥着对俄美关系以及普京个人意图的揣测。普京的驳斥核心逻辑:普京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 缺乏事实依据: 他认为这些关于他和特朗.............
  • 回答
    普京关于“民族叛徒”是“西方的耗材”的言论,是俄罗斯国内政治、民族主义情绪和国际局势交织下的产物。这一说法涉及复杂的地缘政治、意识形态冲突和俄罗斯国内社会心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民族叛徒”概念的语境与来源1. 俄罗斯国内政治背景 普京自2012年上台后,通过强化国家主.............
  • 回答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在俄罗斯普通民众的日常感知中,留下了复杂而多层次的印记。这并非一个简单“赞扬”或“批评”就能概括的现象,而是夹杂着经济利益、历史记忆、地缘政治以及文化交流等多种因素交织而成的复杂图景。经济上的“救世主”与“潜在竞争者”: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感受,无疑来.............
  • 回答
    想要了解各行各业的“普通一天”,其实是个挺有趣的事儿,因为“普通”这个词本身就充满弹性,而且每个人对“普通”的定义都不一样。不过,我还是尽量从一些常见的职业入手,描绘一下他们一天大概是怎么过的,力求真实,带点烟火气,不那么…怎么说呢…“套路”。咱们先从大家比较熟悉的开始说吧。1. 办公室白领:就拿个.............
  • 回答
    医患关系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议题,其演变并非一蹴而就,也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从大众普遍尊敬医生到如今部分群体出现仇视现象,这是一个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长期累积的结果。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从历史背景、社会变迁、医疗体系发展以及具体事件等多个层面来剖析。一、 历史背景与早期尊敬的根源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
  • 回答
    在那个火药与刺刀交织的时代,线列战争将成千上万的普通人卷入了一场宏大的、机械般的杀戮之中。他们不是什么浪漫的骑士,也不是什么深思熟虑的战略家,而是被精心训练、严密组织的肉体机器,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完成命令,向前推进,然后,如果运气不好,就倒下。试着想象一下:一个来自乡下的年轻人,也许从未离开过自己的.............
  • 回答
    在互联网的黎明到来之前,买火车票就像是一场需要耐心的“战役”,而全国铁路系统的调度,更是靠着庞大的人力、精密的计算和一丝不苟的执行力来维持运转。下面就来聊聊那时候的卖票和调度是怎么回事。互联网普及前,火车票是怎么卖的?想象一下,没有淘宝、没有12306,甚至连电脑都还没普及到家家户户。想买火车票,你.............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认知”、“经验”和“洞察力”这几个核心词汇。高手之所以能一瞬间看透事物的本质,并非什么神乎其技,而是他们在长年累月的积累和刻意练习中,塑造了与常人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和信息处理能力。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聊聊,让大家有个更清晰的认识。一、 认知的深度与广度:构建坚实的认知基石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