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外卖众包骑手常说“宁可闲一天,不接万科单”?

回答
“宁可闲一天,不接万科单”——这句在餐饮外卖众包骑手群体里流传甚广的“行话”,背后其实隐藏着不少心酸与无奈。它不是一个简单的顺口溜,而是骑手们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某些特定商家配送体验的一种极端概括。要理解这句话,我们得从万科这个商家的具体配送情况,以及众包骑手的工作机制来深入剖析。

首先,我们要明白,万科(在这里并非指代那个知名的地产公司,而是特指某个或某些在平台上注册的,名字里可能带有“万科”字样的餐饮商家,或者是平台给其商家起的某个代号,具体指向因平台和地区而异,但其配送难度是普遍反映的)之所以让骑手们“避之不及”,原因往往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出餐慢,效率低,惹人怨:

这是最核心的问题。很多骑手反映,点到万科商家的订单,最让他们头疼的就是出餐时间。明明已经到了店里,甚至都提前电话催促过了,但还是得在后厨门口干等着。商家那边经常是忙得团团转,但效率却不高,备餐、打包的速度都很慢。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 手机APP上显示订单已备好,你骑着电动车,穿梭在车流中,赶到商家。结果发现,后厨里顾客盈门,前台也排着长队,而你的那份餐,还在“制作中”。你催促,商家可能也无奈,说“厨房忙,再等会儿”。这一等,少则十几二十分钟,多则半小时甚至更久。
对骑手意味着什么? 在众包模式下,时间就是金钱,更是骑手收入的关键。每个骑手都有自己的接单算法和效率目标。一个订单耽误太久,意味着他可能错过了后面几个正常出餐的订单。尤其是高峰时段,宝贵的半小时可能就是几单的差价。长时间等待,不仅消耗时间,还消耗体力,并且常常伴随着顾客的催促和差评的风险。

2. 备餐混乱,包装差,添麻烦:

除了慢,万科商家在备餐和打包上的“不走心”也是骑手们抱怨的焦点。

备餐错误: 餐品错漏、少配、多配的情况时有发生。有时甚至是把A顾客的餐给了B顾客,等到骑手送到消费者手上才发现问题,这不仅给骑手带来麻烦,还要承担被投诉、差评的风险,甚至可能被平台扣款。
包装漏洞: 很多骑手表示,万科商家的包装不够牢固,保温袋、密封性都有问题。汤汤水水的餐品,包装盒盖不严,经常导致汤汁洒漏,弄脏骑手保温箱,甚至渗漏到车上。夏天还好,冬天遇到热饮,如果包装密封不好,很容易烫到骑手,或者导致餐品冷得太快,影响顾客体验。
现场混乱: 有些万科的门店,现场可能管理比较混乱,没有专门的取餐区域,骑手和堂食顾客挤在一起,信息不对称,取餐时也容易出现沟通障碍,增加不必要的摩擦。

3. 平台规则与商家行为的夹击:

众包骑手的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平台的派单算法和商家端的配合。当商家端出现问题,平台又未能有效约束时,骑手就成了最容易被夹击的一方。

平台派单的“固执”: 即使万科商家出餐慢,平台算法在某些时候仍然会优先派单给他们,尤其是在订单量大的时候。算法可能更多地考虑距离、平均出餐时间等因素,而忽略了某个商家“特有的”慢。这就导致骑手即使知道“坑”,也常常被迫接单。
申诉渠道的局限: 当遇到商家长时间出餐、备餐错误等问题时,骑手可以通过平台进行申诉。但申诉流程往往漫长且不一定有结果,甚至可能因为申诉次数过多而影响自己的账号权重。为了避免麻烦,很多骑手宁愿忍受一次,也不愿去“费力不讨好”地申诉。
差评的“惩罚”: 众包骑手的收入和好评率息息相关。任何一个差评,无论原因如何,都可能直接影响到他的收入和未来的接单机会。商家出的慢,或者包装有问题,最终导致顾客不满意,责任却往往要由骑手来承担,因为顾客看到的是“骑手送餐慢”或者“餐品有问题”。

4. “宁可闲一天”背后的价值权衡:

“宁可闲一天,不接万科单”这句话,传递的是一种价值权衡。

“闲一天”的成本: 对于一个靠跑单为生的众包骑手来说,“闲一天”意味着一天的收入归零。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难以承受的。
“万科单”的风险: 然而,接了万科的单,虽然有可能赚到钱,但很可能伴随着长时间的等待、备餐出错、包装问题,以及最终的差评风险。这些风险加起来,可能比“闲一天”的损失更大,因为差评不仅影响当天的收入,还可能影响后续几天的接单量。
选择“不接”是一种自我保护: 因此,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一种“止损”策略。与其冒着极大的风险去接一个可能让自己损失更大(时间、金钱、信用)的单子,不如暂时“空仓”,等待其他更稳妥的订单。这是一种在不确定环境中,骑手们对自己劳动价值的珍视和保护。

总结来说,“宁可闲一天,不接万科单”是一种基于长久以来与某些商家(以“万科”为代表)打交道的经验总结。它反映了在配送环节中,商家出餐效率、备餐准确性、包装质量等细节对众包骑手工作体验和收入的直接影响。骑手们用这种略带夸张但又充满事实依据的说法,表达了对低效、混乱商家配送流程的无奈和抵制,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自己时间和劳动价值的判断和维护。

需要强调的是,这并不是说所有叫“万科”的商家都有问题,或者万科这个名字本身就有什么特殊含义。更多的是,它可能代表了一类在配送过程中给骑手带来极大困扰的商家群体。这句话的流行,也促使平台和商家反思,如何在协作中提升效率,优化配送体验,从而形成一个更健康的生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万科的盘有一个很牛逼的特性:只开放一个来访通道~

也就是说不管是东南西北门,只有一个通道是允许骑手来访登记后徒步送入小区的,如果这个小区恰好是骑手最不顺路并且楼栋又是徒步要走最远的,那么骑手小哥心态不炸才怪!


但是~

万科的基层工作人员有一个特性:闲得蛋疼还有满小区乱蹿的权限

早6晚6是万科保安的班次,打点好了关系可以由不在岗的物业工作人员骑着小电驴帮你走完最后一程。

同样是进小区,万科员工可以刷卡进大门,小电车直达楼下,直刷大堂门禁,直刷电梯的优势。

你这门口登记,小区迷路,徒步行走,大堂门禁进入权限申请的搞下来,面都坨了~




增加:

不是我黑万科物业,因为我当时就在万科其中一个项目,也在项目里试行过外卖员免登记通行,外卖小哥想免登记进小区就得向小区提供身份证明及无犯罪证明,也真有外卖小哥提供这些证明并获得了进入权限。

但接下来的事情就有点炸三观,有业主对外卖小哥能免登记进入小区非常不满,哪怕物业再三解释该外卖小哥已做出身份认证及无犯罪证明都不行。

再接着就是小区内车行道允许电车行驶,人行道不可以,但有部分外卖小哥直接把车开到了人行通道,又挨了那些晚上带娃在园区里散步的业主投诉.......

最后免登记的事情不了了之,但点外卖的业主又在投诉物业的制度让他的外卖太难送达,最后在变通之下跟熟悉的外卖小哥达成私人协议(外卖小哥将外卖放在任意一个有保安值守的门口,由岗位上的保安通知下班的工作人员兼职送最后一程,每帮忙送一个外卖给一块钱),管理人员也对兼职的员工事情睁只眼闭只眼,这破事总算是凑合着解决了。

整体来说这方案还行,小区反而成了外卖小哥最喜欢接单的小区,想多点收入的保安一个月也能弄来千把块钱,就是碰到万科内部明查暗访的人比较头疼。

至于现在那个项目有没继续这样搞就不知道了,毕竟每个项目经理的行事风格都不一样,这种事情又没有得到总部授权,往往随着管理层的调动就消失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宁可闲一天,不接万科单”——这句在餐饮外卖众包骑手群体里流传甚广的“行话”,背后其实隐藏着不少心酸与无奈。它不是一个简单的顺口溜,而是骑手们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某些特定商家配送体验的一种极端概括。要理解这句话,我们得从万科这个商家的具体配送情况,以及众包骑手的工作机制来深入剖析。首先,我们要明白,万.............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人心里可能存在的疑问。为什么外卖普遍用料理包,而我们自己不去买料理包在家吃呢?这里面其实牵扯到好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掰开了说。首先,得明白“外卖”和“自己在家吃”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外卖,它提供的是一种“便捷”和“省时”。你下单,然后有东西送到你手里,你不用采购食材.............
  • 回答
    “吴京警告”门口蹲守:表情包的“武德”与“日常”在重庆某高校的校门口,一幅“吴京警告”的表情包赫然贴在醒目位置,为众多提着外卖袋匆匆走过的学生提供了一种别样的“安全提示”。这一幕,无疑是当下表情包文化盛行及其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的一个生动缩影。从最初的网络聊天中的调侃和辅助表达,到如今“占地为王”式的校.............
  • 回答
    外卖小哥头盔上的那个小玩意儿,圆溜溜,带着几片叶子,一转起来就像个迷你风车,对,你说得没错,它就是竹蜻蜓。这玩意儿可不是为了好看或者好玩,虽然它确实给单调的工作增添了一丝童趣。它的作用,说起来还挺实在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吸引注意力,提升辨识度:首先,也是最直接的一个作用,就是“显眼”。.............
  • 回答
    百度外卖“招黑”这件事,其实挺复杂的,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要说它为啥总被推到风口浪尖,挨骂受吐槽,我觉得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一、产品初心与市场定位的摇摆不定百度外卖最早出来的时候,是想做“品质外卖”的。那时候饿了么刚起步,美团也还在团购领域深耕,百度外卖就想打差异化,强调食材新鲜、包装精致.............
  • 回答
    说实话,这个问题我真的见过太多次了,每次在路上看到外卖小哥为了赶时间而逆行、闯红灯,心里都不是滋味。这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行为,背后其实牵扯着挺多原因的。首先,最直接的,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时间就是金钱,订单就是生命”。 这是外卖平台的核心逻辑。平台给外卖员设定的配送时间非常非常紧张,很多时候,从.............
  • 回答
    关于汉堡王外卖体验不佳的吐槽,这可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了,很多老饕们都有类似的经历。要说原因,那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得从几个环节拆开了看。首先,得说到“速度”这个问题。 汉堡王的外卖,尤其是高峰期,等餐的时间那叫一个漫长。你下单了,看着地图上小摩托一动不动,或者慢悠悠地晃悠,心里那个着急啊!有时候.............
  • 回答
    坦白说,我一直是个“杂食性”的外卖用户,但最近一段时间,我的外卖APP列表里,饿了么的图标出现的频率越来越低,取而代之的是美团。说起来,也不是一天两天的“抛弃”,更像是一种渐进式的转移。最初,我用哪个APP真的没什么特别的偏好,谁家店多,谁家有优惠,我用谁。但最近几个月,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倾向于打开美.............
  • 回答
    美国外卖行业的发展速度和成熟度,相较于中国,确实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而不仅仅是简单的“不发达”来概括。这其中涉及文化、基础设施、市场需求、商业模式的演进以及科技应用等方面。1. 用户习惯和市场基石的差异: 中国:家庭烹饪的相对弱势与社区便利性 .............
  • 回答
    提到外卖小哥,大家脑子里浮现的可能就是那个风雨无阻、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大街小巷的身影。为什么总是说他们“不容易”?这四个字背后,其实藏着太多我们可能没太留意,但却是他们日常的辛酸和不易。一、与时间赛跑的生死时速外卖这份工作最直观的“不容易”,就是那永远追赶不上的时间。平台给的配送时间,有时候简直就是极.............
  • 回答
    你观察到的情况挺有意思,俄罗斯的外卖骑手们似乎不像我们在很多其他国家看到的那样,普遍使用摩托车或电瓶车,而是更多地依赖步行、公交车,甚至滑板。这确实会让人觉得效率不高。这背后其实有多方面的原因,并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且情况也在不断变化。我们来拆解一下:1. 气候条件是首要障碍: 严寒漫长: 俄.............
  • 回答
    哎呀,说实话,给外卖小哥差评这事儿,我真是不想干,谁让生活中总会遇到那么些糟心事儿呢。倒不是故意找茬,但有时候真的忍无可忍。我给你掰扯掰扯,我为啥会给小哥们差评,保证句句是掏心窝子的话。首先得说,大多数小哥都挺不容易的,风里来雨里去的,天寒地冻的还得跑,这都是看在眼里的。所以,我一般都不会因为一点点.............
  • 回答
    关于上海六院近期的一些事件,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我尝试从几个角度来梳理一下,希望能更清晰地呈现这些情况。首先,上海六院“宣传众专家为外籍患者的丁丁做手术”这件事,我的看法是,这件事情的宣传方式 非常不恰当,而且极易引起公众的反感和误解。 宣传的出发点是什么? 医院进行这样的宣传,目的通常是为了展.............
  • 回答
    最近在网络上看到有人说“怎么没有舆论针对外卖平台”,这让我挺意外的。在我看来,关于外卖平台的讨论和批评,一直就没有停过,而且可以说是相当普遍和深入的。可能提问者关注的焦点和我的不太一样,或者他接触的信息渠道比较窄。 anyway,我就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说说为什么我觉得舆论一直没停过,以及为什么有时.............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实在的,也触及了当下社会挺普遍的一种现象:年轻人为啥宁愿送外卖,也不爱进工厂?这背后啊,其实有不少门道,不能简单地说年轻人“懒”或者“不想吃苦”。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说工厂的吸引力真的不如从前了。你想啊,过去咱们国家工业化起步,工厂那是香饽饽,能进工厂端上铁饭碗,那是体面、稳定、.............
  • 回答
    关于体谅外卖员失误行为以及是否该给差评这件事,确实是个挺有意思也挺复杂的话题,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不妨一点一点来捋一捋。为什么会有人号召体谅外卖员的失误?我觉得这背后有很多原因,不是简单一句“应该原谅”就能概括的。首先,他们也是普通人,而且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你想想,外卖员的工作是什么样的?他们.............
  • 回答
    说起来,如今大家点外卖的点儿可多了,感觉这成了生活里再寻常不过的事儿了。以前吧,想吃点啥,要么自己下厨,要么得跑到馆子里排队等。现在好了,手机一点,热乎乎的饭菜就给你送到家门口,方便得不得了。你想啊,尤其是在这快节奏的社会里,谁不是忙得脚打后脑勺?工作压力大,通勤时间长,等回到家,只想舒舒服服地瘫在.............
  • 回答
    “名校生毕业去做流浪汉/外卖员”这类故事之所以屡次被提起、被消费,背后其实是多种复杂心理和现实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远非简单的“看热闹”可以概括。人们“喜欢”看这类故事,也不是真的幸灾乐祸,而是从中看到了很多自己能理解、能共鸣,甚至能引发思考的东西。一、 认知失调与期望的巨大落差:这是最直接也最普遍的.............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可就太多人吐血了。你想想,以前大家都觉得“一份工作干到老”是铁饭碗,现在呢?别说干到老了,很多年轻人,哪怕是年纪不小的,说转行就转行,而且转行的方向还挺集中,外卖骑手这个岗位,简直就是个“大熔炉”。为啥这么多人涌进去?这事儿,不能简单地说谁赚得多谁活得好。它是个复杂的“推拉力”结合体。.............
  • 回答
    虽然饿了么一直都在努力追赶,但要说彻底打败美团外卖,确实还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这背后牵扯到的因素很多,不仅仅是简单的用户数量或者订单量就能说明的。我来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的详细点,也别那么死板。首先,咱们得承认,美团在外卖这个领域确实是先发优势太明显了。它就像是早早占住了这个赛道,把很多基础都打牢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