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在家写诗 我妈去了远方 我他妈的在加班
看完题目想了一会
爸爸妈妈一年的收入也就2万块吧。
像我这种父母尚在苟且的人是活在最底层的,我能做的只有两耳不闻窗外事埋头苦读,我没有一件衣服是超过50块的,每顿饭最多5块钱,我不谈恋爱,不旅游,不逛街,不追星,不化妆,不参加班级的聚餐爬山活动,我每时每刻都在想着我的父母在苟且,我不能过安逸的日子,不能奢侈,不能浪费,我宁愿把脚磨破走很远的路也不去花一元钱坐公交,我很自卑,甚至连话都不敢跟别人聊天,因为我没有经历,没有谈资,没有见识。我也不是特别聪明有天赋的人。我觉得我的人生也就这样。我想平平淡淡度过这四年,毕业之后回家相亲,最起码我还是大学学历,应该会嫁一个县城有个工作的男人,这样就不用种地了。
实际上呢
我高三谈了男朋友 心情好的时候会画眼线涂口红 喜欢跑步 喜欢结交朋友
大学申请了贫困补助,做了校内勤工助学,周末去校外兼职,攒了点钱。
大一上学期,走遍了学校所在城市的景点,不多。下学期和男朋友去了一趟威海,看了一遍山大的图书馆。
大二继续勤工俭学,男朋友也在校外兼职。继续攒钱。清明节的时候去了厦门,穷游,除了吃其余能省则省。玩的很开心。没向家里伸手要钱。跟爸爸妈妈说的时候,他们也很赞同,说出去长长见识好啊,让我们注意安全,钱不够了跟家里打电话。
现在大三了,学期开学的时候在男朋友和好朋友的帮助下,去看了一场周杰伦演唱会,喜欢了他八年,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在现场听他唱歌,不会想到自己也配得上这样丰富的生活。
开始准备考研了,男朋友也算是在实习,我们说好好好攒钱,准备明年考完研之后就去云南玩。想想就很有奔头。
很久没跟家里要钱了,前两天跟妈妈打电话随口一说想买双跑步鞋,但是不舍得。今天妈妈说给我打卡里了500块,想买什么就自己买。但还是决定不买跑鞋了,毕竟脚上的还能穿。
爸爸总在每次打电话的时候说:别老是做兼职,好好学习,多出去玩玩。我说好。
特别感谢自己的爸爸妈妈,总是尽他们最大的努力支持我。
从来不觉得我能出去四处走走有什么值得炫耀的。
现在的状况是,我和我的父母一起苟且着,我向往并努力创造出自己的诗和远方,也一定会努力为他们营造诗和远方。
——————
评论里有朋友说
提问者说的是父母过得很艰辛孩子却依旧伸手要钱去远方寻找诗, 我勤工俭学的情况并不符合提问者所说,这样反倒让那些不懂事的孩子有了断章取义蒙蔽别人的借口和由头:父母尚在苟且 我去远方寻找诗并没有什么不对啊。
觉得还是要解释一下,贴这篇答案的目的,是想分享自己的经历,告诉一些家庭并不富裕的孩子,我们有权利选择诗和远方,但这个诗和远方是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并非压榨父母。
我们完全有能力为自己埋单。
共勉。
我一直觉得我国有些媒体真的是像极了那些特别爱管闲事的左邻右舍,你家里花了多少钱,花哪了,给谁花了,都要符合他们心目中预设的标准,否则他们就会从这个“不合理的消费”出发,给你全家都脑补出一个悲惨可鄙的剧本来。
作为媒体,他们似乎默认我国绝大多数老百姓都是些没见识的可怜虫。如果说一个人做出一个决定可能有很多种理由的话,那他们笔下的我国百姓永远是出于最可悲的那个——他们如果收入不高,那一定是生活得“苟且”,绝不会是俭朴而安然;他们的子女如果出门旅游,一定是为了“炫耀”;做父母的如果节省些钱支持孩子出去旅游,那必是受了子女的压榨,怎么可能是愉快地支持的呢?
~~~~~~~~~~~~~~~~~~~~
我父母从事的都是那种听起来受尊敬,实际收入不高的工作。我小的时候家里的经济就是勉强收支平衡,“所有钱都用来吃啦”。
在这种经济条件下,我爸妈在我出门旅游这件事上的态度,不止是支持,简直是狂热。他们是真的可以把家里的所有存款都搬出来旅游,而且会去消费那些看起来绝对超纲的旅游项目。(同学们我强调一下,没有说他们这种消费观正确,这是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理想做的选择,我相信他们掌控生活的能力,如此而已。)
比如我中学的时候,他们竟然拿家里一半的存款给我报了一个去美国的夏令营。我当时彻底被震惊了,但我父母很淡定。
“你没几年就要独立决定自己的人生了,在此之前我们想让你看看世界有多大。只要你出去一趟有所收获,这钱就花得值。”
怀着“天啊花了我家一半家当,我得收获多少东西才值得回来啊!”的惶恐,当年的我是抱着个小本子,一路走一路写心得和小结的,把随团老师都感动了……
我本人不算是很热衷出门的类型,读大学期间在我父母的鼓励(撺掇)下也陆续跑了十来个国家。在这个过程中,我父母淡定地吃着单位食堂,穿着百把块的衣服,每天早上蹬着小电动车去赶单位的班车,然后每年打一笔钱给我,催促我再多出门去走走。
~~~~~~~~~~~~~~~~~~~
是,我的爸妈是俭省度日,攒钱供我旅游了。我不会傻到认为我花掉的旅游经费没有降低他们的生活品质,但我从来,从来,从来,没有觉得我这样的老爸老妈有一丁点的苟且。
现在我也算经济独立了,今年爸妈来玩,我帮他们订了房,带他们吃了几国大餐,最爽的是开了张副卡给我妈“随便刷啊,尽量都刷这张卡,能帮我积分呢!”
他们俩去看了许多典型和非典型的热门景点,用那张卡刷满了两个行李箱的囤货和礼品……临走的时候我爸特幸福地翻着手机里的照片说:回去我要和老X还有老Y说,这趟我女儿带我吃了八个国家的美食呢!
呃……爸,墨西哥卷就不要算一国美食了好么?那是快餐哎。
不管,反正蛮好吃的,再说要不是你带着,我和你妈还不知道哪里有的吃呢!
~~~~~~~~~~~~~~~~~~~~~
每个人都有决定自己生活的权利,更有决定如何分配自己的消费的权利。我的父母认可并欣赏行万里路的生活方式,他们内心始终惦记着看一看那么大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即便是自己暂时没有条件的时候,也希望我能早早地出去看一眼。
我不觉得他们选择的消费方式是天然正确的,在我看来,他们宁可俭省一点也要让我走得更远的心态,和很多父母节衣缩食供孩子读好学校是一样的;此外还有努力帮孩子买房的父母,支持孩子创业投资的父母……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努力把美好的生活捧到孩子面前的父母心,将来你我多半也是其中之一,这等痴心岂是苟且二字能对得住的。
无论父母的痴心是什么形式,既然是我也喜欢的,就不会为了这些媒体眼中的“懂事”而拒绝他们为我创造的机会。我会高高兴兴地享受这份美好,把我去过的好玩的地方,吃过的好吃的东西都记在心里,然后带他们去;再以后,带我的孩子去。
我不知道一个媒体要多傲慢,才能觉得我爸妈的见识或能力不如他们,不明白自己在做什么;才能觉得大多数俭省过日子的爸妈都掌控不了自己的生活,需要他们站出来,摆出替天行道的姿态主持正义——呶,你们家这种生活只能叫做苟且,什么你们竟然还拿钱给娃旅游?啧啧你们家的娃真是太没良心了!
我希望每一个喜欢旅游的年轻人都明白,你的爸爸妈妈对于生活有他们自己的判断能力。他们既有权把钱花在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上,也有权花在你做的,他们觉得对的事情上。如果他们乐意省下一笔钱来让你出门见识,请高兴地接受,感谢他们的支持,告诉他们你这一趟出门看见了多广阔的世界,也许是他们以前只敢偷偷想一想的,而你让他们觉得那些地方也没那么遥远。
也请记得玩好了回来好好学习,好好找工作,已经工作的努力赚钱,多给他们打打电话,买点他们喜欢的东西,也带他们出去走走。
爱爸妈,不是不花他们的钱,而是他们觉得花得起的,你就高高兴兴地花,并且高高兴兴地把你的钱给他们花。
你们的爸妈从来都没有在苟且。他们在努力地为自己最爱的人创造最美好的生活,他们是你这一方世界的英雄,是你的骄傲,以后你也会是他们的英雄,他们的骄傲。
他们应该得到的是你的尊重,而不是陌生人指手画脚的同情。
————————
BTW,还在校的孩子们:千万别太崇拜那些自己赚钱买这买那的。在校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爸妈养不起你必须打工那没办法,你是好样的,注意尽量别耽误学习。但如果是你爸妈能花得起的钱——用来买你的学习时间才是最划算的!等你毕业了再明白就晚了!!!
心疼爸妈就赶紧学习去!(我多希望我本科的时候有人跟我说这个啊。)
————————
正文写完,对于某些实在找不准本文中心思想的人,我帮你总结下我的答案好了:
重点不是该不该花钱旅游,重点是爸妈的钱怎么花他们心里有数,起码比一个外来的媒体有数。
以及本文没有反对“父母不同意花钱的时候,子女不该逼迫”,这真是废话……
本文反对的是“这家父母生活水平不高,所以花钱给孩子旅游一定是不情愿的”越俎代庖的思维方式。
谢谢有些同学认可我父母的消费观,但我个人觉得这种事见仁见智,不觉得他们的消费观比别人的正确,也不号召别人学习他们。
他们如果把钱花在别的上面,我同样觉得挺好,但我同样不会容许什么媒体通过他们的生活水平来脑补他们是不是自愿的。
我原以为我写得已经很清楚了,还是有些人始终只能看见“旅游”几个字,我只能说,我个人表达能力有限,秋高气爽的好季节,麻烦你们还是去旅游吧。
老百姓都尚在苟且,你却炫耀星辰大海。
这种便宜话谁他妈不会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