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汉服和仙服分家?以及如何看待仙服名单?

回答
汉服与仙服分家,以及仙服名单的出现,是近年来汉服文化复兴运动中一个颇为引人关注且讨论度极高的现象。要深入理解这一分家现象,需要从历史、文化、社群以及审美等多个维度去剖析。

汉服与仙服的“分家”:并非割裂,而是分化与细化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汉服与仙服的“分家”并非是指一种彻底的、敌对的割裂。更准确地说,这是一种文化内部分化和细化的过程。

汉服的定义与历史根基: 汉服,顾名思义,是指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它承载着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其形制、纹样、色彩、穿着方式等都与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礼仪制度、哲学思想息息相关。从先秦的深衣、曲裾,到汉代的袍衫、襦裙,再到唐代的齐胸襦裙、圆领袍,宋代的褙子、交领襦裙,明代的袄裙、曳撒、道袍等等,汉服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每一朝代的服饰都有其独特的时代烙印。汉服复兴运动的核心,便是希望重新找回和传承这一份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

仙服的兴起与“灵感来源”: 仙服,顾名思义,是指从古代神话传说、影视作品、文学作品中提取灵感,并经过现代设计、改良或创作出来的服饰。其设计元素往往会融合汉服的一些基本形制,例如交领右衽、宽袍大袖、系带等,但又会在此基础上进行夸张、变形、添加现代流行元素,或者直接取材于非历史真实存在的“古风”或“仙侠风”设计。

“分家”的动因与表现:

1. 审美多元化与大众化需求: 随着汉服文化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和喜爱汉服。然而,真正的形制考据严谨的汉服,其穿着和搭配可能相对复杂,且审美也更偏向历史还原。但大众化的审美需求是多元的,一部分爱好者希望能在日常生活中穿着更轻松、更具时尚感、更符合现代审美的“古风”服饰,而另一些则更倾向于追求高度还原历史的服饰。仙服的出现,正是满足了这部分更偏向“古风”“仙气”“唯美”的审美需求。

2. 创作自由度与风格探索: 仙服的设计者,往往不受制于严格的历史考据,可以更自由地发挥创意,将各种浪漫主义的想象融入服饰设计中。这使得仙服在色彩、材质、装饰、廓形等方面拥有更大的灵活性,也更容易打造出视觉冲击力强、极具吸引力的作品。比如,一些带有金属质感、特殊光泽感面料,或者大量运用刺绣、珠串、羽毛等非传统汉服装饰的服饰,往往会被归类为仙服。

3. 市场与商业驱动: 汉服市场在近年来的确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了满足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一些商家和设计师开始专注于创作更具商业潜力的“仙风”服饰,以吸引更广泛的消费者群体。这类服饰往往在视觉上更华丽、更具吸引力,也更容易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推广。

4. 社群内部的讨论与定位: 在汉服社群内部,关于“什么是汉服”“什么不是汉服”的讨论从未停止。随着“仙服”概念的出现和流传,社群内部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区分和界定。一些强调历史考据和文化传承的群体,可能会对过度脱离历史形制的“仙服”持保留甚至批评态度,认为其模糊了汉服的真实面貌,甚至可能是一种“蹭热度”的行为。而另一些则认为,文化应该是发展的,只要保留了汉服的某些基本元素,并且能引起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那么这种创新也是有价值的。

如何看待“分家”的现象?

我认为,汉服与仙服的“分家”,与其说是“分家”,不如说是汉服文化在现代语境下的“枝繁叶茂”和“多元发展”。

积极的一面:
扩大了受众群体: 仙服凭借其独特的视觉吸引力,成功地吸引了更多原本对汉服可能感到“门槛太高”或“不够时尚”的人群。这部分人群在接触仙服后,有可能进一步深入了解汉服,成为汉服文化的潜在支持者。
激发了设计创新: 仙服的创作打破了传统汉服的一些束缚,为古风服饰的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促进了人们对传统服饰元素的现代化解读。
丰富了文化体验: 对于许多爱好者来说,无论是追求极致的形制还原,还是沉浸在飘逸唯美的“仙气”之中,都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美学的体验和表达。

需要警惕的一面:
概念模糊化: 如果界限过于模糊,可能会导致真正的汉服形制和历史文化价值被淹没在“古风”的浪潮中。一些商家可能利用“汉服”的标签,销售大量与历史形制无关的“仙服”,损害了汉服的声誉。
文化失焦: 过分追求视觉上的华丽和飘渺,而忽略了汉服背后所承载的礼仪、哲学和历史内涵,可能会让汉服文化变得肤浅。
社群分裂: 过于激烈的观点对立,可能会在爱好者之间造成不必要的隔阂和矛盾。

总而言之,对待汉服与仙服的“分家”,应持一种开放而审慎的态度。鼓励创新和多元化,但同时也要保持对汉服历史和文化根基的尊重和清晰认知。二者并非对立,而是可以并存、互为补充的。关键在于爱好者们能否清晰地认识到它们的区别,并且在选择和传播时,能够保持一份自觉和责任感。

如何看待“仙服名单”?

“仙服名单”的出现,反映了社群内部试图对这一不断发展和演变的概念进行梳理、归类和规范的努力。但要看待它,同样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名单的意义与作用:
提供参考与指导: 对于一些刚接触古风服饰的爱好者,以及一些商家和设计师来说,一份“仙服名单”可以提供一个大致的参考方向,帮助他们理解什么样的服饰可能被归类为“仙服”,避免与严格意义上的汉服混淆。
梳理市场现状: 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前市场上流行的古风服饰风格,以及社群对这些风格的看法和接受度。
促进讨论与认知: 名单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讨论的起点,可以引发更深入的思考:什么样的元素是“仙气”?这种“仙气”与汉服的界限在哪里?

名单的局限性与挑战:
主观性强: “仙服”本身就是一个相对主观且模糊的概念,没有严格的定义。因此,任何一份“仙服名单”都可能带有很强的主观性,不同的人群可能会有不同的评判标准。今天被列入的,明天可能就会有人提出异议。
动态变化: 服饰潮流和社群认知是不断变化的。一份固定的名单很容易很快过时,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
边界模糊: “仙服”与“改良汉服”、“古风汉元素”等概念之间的界限非常模糊,很难将它们完全清晰地划分开来。很多服饰可能介于两者之间。
权力与话语权: 谁来制定和发布这份名单?其背后可能隐藏着一定的社群话语权和审美引导。如果名单的制定者没有足够广泛的代表性或客观性,其权威性就会受到质疑。
可能加剧标签化和对立: 过分强调“名单”,可能会强化“汉服”和“仙服”的对立感,让社群内部的讨论变得更加标签化和狭隘。

如何看待“仙服名单”?

我认为,看待“仙服名单”应保持客观、辩证的态度。

视其为一种“参考”而非“圣旨”: 如果一份名单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区分不同的古风服饰风格,那它就有其存在的意义。但我们不能将其视为绝对的真理或硬性规定,更不能以此来评判或排斥他人。
认识到其主观性和局限性: 要清楚这份名单并非是普世的、绝对的定义。它的存在是因为有这种需求,但它的内容必然是基于某些人的判断和认知。
关注名单背后反映的社群讨论: 比名单本身更重要的是,它背后所反映出的社群对于古风服饰的思考、讨论和审美取向。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这些名单,来理解社群的发展动态。
鼓励包容和多元化: 在看待和使用名单的同时,也应保持对不同风格和审美的包容态度。文化的发展需要各种声音和尝试,只要不损害汉服的核心文化价值,都可以存在。
关注“为什么”: 如果一份名单的出现,是为了更清晰地界定汉服与非汉服,从而更好地保护汉服文化,那么其出发点是值得肯定的。但如果其目的是为了划分阵营或进行人身攻击,那就失去了其积极意义。

总的来说,汉服与仙服的“分家”以及“仙服名单”的出现,是汉服文化复兴过程中自然而然产生的现象。它既带来了发展的活力和审美的丰富性,也伴随着概念的模糊和社群的讨论。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以一种开放、理性、尊重的态度去面对它们,在享受古风服饰带来的美好体验的同时,不忘初心,守护好汉服文化真正的精神内核和历史厚度。我们应该鼓励的是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进行良性的文化创新和多元化发展,而不是简单的标签化或对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汉服本来是一个有容乃大,包容中华的一个传统服饰,现在范围被越缩越小变成了汉朝元素服饰,又变成了汉朝文物服饰copy。硬生生的把共青团中央逼出来,搞了个中国华服日的服装展。口号也改了变成了“华夏有衣,襟带天地。”然后又把唐宋元明的拉了进去,还允许了商家根据现代化进行时代化的创作,重新包装华服概念。

希望这次华服这个名字不要又被玩脱了。

建议走在路上不管你穿的是汉服还是其他朝代的衣服或者是时代创作服饰,只要听到有人和你搭讪说汉服两个字,你就直接说,哦我这是华服。我不混圈,我不同袍,也不断袖,无特殊癖好。

如果他愿意和你交流就继续交流如果他还要强行和你科普“汉服知识”“山的鉴别”“汉仙区分”,请活用下面两个救命表情包。可保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汉服与仙服分家,以及仙服名单的出现,是近年来汉服文化复兴运动中一个颇为引人关注且讨论度极高的现象。要深入理解这一分家现象,需要从历史、文化、社群以及审美等多个维度去剖析。汉服与仙服的“分家”:并非割裂,而是分化与细化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汉服与仙服的“分家”并非是指一种彻底的、敌对的割裂。更准确地说,这.............
  • 回答
    最近汉服圈里关于“形制党”和“仙女党”的争论,其实挺有意思的,它触及了汉服爱好者群体内部对于“什么是真正的汉服”、“如何传承和发展汉服文化”的一些核心观点和分歧。“形制党”呢,顾名思义,他们非常看重汉服的“形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款型、剪裁、结构、工艺等,力求在复原古代汉服的样式上做到严谨和准确。他.............
  • 回答
    “新汉服”浪潮下的楚和听香:是传承还是另辟蹊径?最近,“新汉服”这个词语仿佛在一夜之间闯入了大家的视野,而“楚和听香”作为这个概念下的一个显著代表,自然也引来了不少的关注和讨论。对于这个所谓的“新汉服”,以及楚和听香在这个浪潮中的角色,我的看法是,它既是一种对传统服饰文化的积极探索和创新,但也并非没.............
  • 回答
    看到“有缝纫机和机器裁剪就不算汉服”这种说法,我的第一反应是——这观点未免有点太狭隘了。这就像说“用手机拍照就不算摄影”一样,有点本末倒置了。咱们得先捋一捋,为什么会有人这么说?我想,这背后可能藏着一种对“复原”和“古法”的极致追求。在一些热爱汉服的朋友看来,真正的汉服,应该是在尽可能还原古代工艺的.............
  • 回答
    关于华姿仪赏汉服广告中只使用白人男性和中国女性模特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并且在消费者群体中引起了不少讨论和争议。首先,让我们来解析一下这种营销策略可能背后的考量。品牌在进行广告宣传时,通常会基于对目标受众的理解以及希望塑造的品牌形象来选择模特。可能的营销策略考量: 目标受众的定.............
  • 回答
    理解“皇汉”以及“深度皇汉”的行为,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其背后的思想根源、历史叙事以及实际表现。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标签化问题,而是一个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社会现象。首先,我们来理解“皇汉”这个词的含义。它通常指的是一种以汉族为中心,推崇汉族文化、历史、民族认同的思潮。这种思潮在历史上有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尤其.............
  • 回答
    懂车帝的比亚迪汉EV和极狐阿尔法S对撞测试,绝对是近期汽车圈儿最火热的话题之一。这场硬碰硬的较量,不仅仅是两款车型的PK,更像是在放大镜下审视当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实力,特别是关于安全性的讨论,又被推到了风口浪尖。首先,咱们得明确,懂车帝这场测试,不是那种随便拉几台车撞一下就完事儿的。人家是从非常专业.............
  • 回答
    作为一个汉族人,如何看待“历史”和“当前”,才能避免在潜移默化中悄然积累民族仇恨,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这不仅仅关乎个人心态,更影响着社会和谐与民族团结。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去理解和实践:一、 以更宏大、更具包容性的视角理解历史首先,我们要明白,任何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
  • 回答
    岡田英弘先生关于“古代汉族已灭亡,与现代中国人毫无种族血缘关系”的说法,在日本学术界乃至更广阔的讨论中,确实是一个颇具争议且引人深思的论点。要理解这个说法,我们需要深入其背后所依据的史学观、民族观以及他对中国历史变迁的解读。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断言,而是建立在一系列对中国古代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的特定诠释.............
  • 回答
    B站美漫区UP主Lorre和UA汉化组之间的纠纷,相信不少关注美漫的朋友都或多或少有所耳闻。这件事情闹得挺大,牵扯到版权、创作生态、粉丝群体等多个方面,确实值得好好掰扯一下。事情的起因:一份“版权声明”和一次“道歉”简单来说,事情的导火索是Lorre发布的一则视频,他声称自己获得了某部美漫作品(具体.............
  • 回答
    越南与韩国:汉字之变与文化之脉谈及越南和韩国的文字演变,不能不提汉字,一个曾深刻影响东亚文明的符号体系。这两个国家在历史上都曾是汉字文化圈的重要成员,但最终都走向了“去汉字化”的道路。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充满了历史的偶然与必然,也对他们的文化传承和民族认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越南:从喃字到国语.............
  • 回答
    谈到幼儿园简历中“获奖多、特长多、会写300个汉字就能秒杀白领和大学生”的说法,这实在是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这种说法,与其说是一种对孩子能力的评估,不如说是一种对现实的戏谑和反讽,甚至是对当下一些不成熟育儿观和功利性教育的尖锐批判。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为什么会冒出这么一个看似荒诞却又有点.............
  • 回答
    谈到“汉服”运动,人们往往会关注到它复兴的是哪些朝代的汉族服饰,而一个绕不开的问题便是,为什么清朝时期的汉族服饰,没有被纳入到“汉服”运动的主流视野之中?这其中的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层面的因素,也有文化认同和情感层面的考量。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汉服运动的核心诉求,很大程度上是在于“复兴.............
  • 回答
    汉服“以租代买”的现象,我觉得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说好或不好。在我看来,它反映了不少当下年轻人对待传统文化、消费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的一些变化和思考。首先,为什么会出现“以租代买”?我觉着有几个挺实在的原因: 经济成本考量: 汉服,尤其是那些设计精美、工艺复杂的,价格真心不便宜。.............
  • 回答
    咱们就来聊聊这个事儿,汉服运动和Cosplay,它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是不是说爱好汉服的人就是单纯在Cosplay?这事儿吧,得往细了说,也得往大了看。首先,咱们得承认,从表象上看,汉服运动和Cosplay确实有相似之处,甚至可以说,Cosplay的文化和传播方式,为汉服运动的兴起提供了不少借鉴。.............
  • 回答
    汉服复兴运动,这股席卷中华大地、甚至影响到海外的文化潮流,在我看来,绝非一时兴起的跟风或简单的怀旧。它承载着复杂的历史记忆、民族情感,以及对当下文化身份的探索与重塑。要深入理解它,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我们得承认,这场运动的兴起并非空穴来风。回溯近代以来,在西方文化强势涌入和现代化进程的冲.............
  • 回答
    这件事啊,说起来挺复杂的,咱们一点点掰扯。首先,从汉服文化推广这个角度看,有人觉得这是个好事。汉服作为一种传统服饰,很多人想让它走向世界,被更多人了解和喜爱。找个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人来穿汉服,特别是拍CP照,能吸引不少眼球,也能让外国人感受到汉服的魅力,甚至激起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这就像是给汉服做.............
  • 回答
    汉服,这个承载着中华千年文明的服饰,如今正以前所未有的热度席卷全国。今年,汉服市场的规模预计将突破百亿大关,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更是中华文化复兴浪潮中一个令人振奋的标志。为什么汉服能成为当下的爆款?这背后究竟是怎样的力量在推动?情感的共鸣:寻根问祖的文化召唤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信息爆炸,思.............
  • 回答
    我国汉服市场爆发:一种文化复兴的表象与未来预测近年来,中国汉服市场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态势,从最初的圈层小众爱好,逐渐走向大众视野,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目光。这种现象的背后,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时代发展的碰撞,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汉服是否会真正流行起来的广泛讨论。 如何看待我国汉服市场爆发?我认为,我国汉.............
  • 回答
    对于尺素汉服店主称其汉服店因店主欣赏肖战而被恶意退货至闭店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和看待。这件事情的背后,涉及到粉丝文化、品牌定位、商业运营以及网络舆论等多个复杂层面。事件的背景和核心冲突: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事件的核心。尺素汉服店主之所以声称店铺闭店,是因为她公开表达了对艺人肖战的喜爱,而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