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汉服运动本质是一场cosplay?

回答
咱们就来聊聊这个事儿,汉服运动和Cosplay,它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是不是说爱好汉服的人就是单纯在Cosplay?这事儿吧,得往细了说,也得往大了看。

首先,咱们得承认,从表象上看,汉服运动和Cosplay确实有相似之处,甚至可以说,Cosplay的文化和传播方式,为汉服运动的兴起提供了不少借鉴。

相似点在哪里?

服装的复原与演绎: 两者都离不开对特定服装的喜爱和还原。Cosplay是将动漫、游戏、影视作品中的角色服装穿在身上,而汉服爱好者则是力求还原、复原古代汉族的传统服饰。这背后都是一种对特定文化符号的认同和模仿。
社群与活动: 无论是Cosplay圈还是汉服圈,都离不开社群的组织和线下活动的开展。大家一起穿着同款服装,在特定的场合(比如漫展、汉服节)进行交流、展示,甚至表演,这都是一种共同的文化体验。
视觉呈现与传播: 两者都非常注重视觉呈现。精致的汉服制作,加上人物的仪态、妆容,能够呈现出一种古典的美感,这和Cosplay通过服装、道具、场景来还原角色一样,都是为了达到某种视觉上的冲击和吸引力。如今社交媒体发达,大家拍照、拍视频分享,这种传播方式在两个圈子里都非常普遍。
身份认同与社群归属感: 穿上Cosplay服装,就是那个角色;穿上汉服,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对传统文化身份的认同和表达。这种共同的爱好和追求,很容易形成一种归属感和社群认同。

但是,说汉服运动“本质是一场Cosplay”,这就有点片面,甚至可以说是低估了汉服运动背后更深层次的驱动力。

区别在哪里?汉服运动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1. 文化复兴与历史传承的诉求: 这是汉服运动最核心的动力。很多汉服爱好者并不是仅仅因为“好看”而穿汉服,而是希望通过穿汉服,来唤醒大家对传统文化的记忆,重新连接我们与历史的纽带。这背后是一种“我想了解我的祖先是怎么生活的,我的文化根源在哪里”的追问。汉服不是虚构的动漫人物,而是真实存在于中国历史长河中的服饰,承载着那个时代的审美、工艺、礼仪,甚至哲学思想。复原汉服,某种程度上也是在试图“复活”一段被淡忘的历史。

2. 身份认同与民族自信的表达: 在全球化浪潮下,很多年轻人开始反思自身文化的独特性。当看到其他国家和民族都在积极推广自己的传统文化时,一部分中国人也开始寻找自己民族的文化符号。汉服作为一个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成为了很多人表达民族身份认同和文化自信的载体。它不仅仅是“穿衣服”,更是“我是中国人,这是我的传统文化”的一种宣言。

3. 生活方式的探索与改造: 有一部分汉服爱好者,并不满足于仅仅在节日或特定场合穿着汉服,他们尝试将汉服融入日常生活,比如改良汉服,让它更适合现代生活,或者在日常穿着中加入一些汉服的元素。这是一种对现代生活方式的质疑和改造,希望找回一些被现代文明遗忘的“慢”和“雅”。

4. 艺术审美与文化体验: 汉服本身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审美和工艺技术,比如织染、刺绣、纹样设计等。很多汉服爱好者是对这种艺术形式本身感兴趣,他们欣赏汉服的美感,研究其制作工艺,甚至参与到设计和制作中。这是一种纯粹的艺术追求和文化体验。

为什么说“本质是Cosplay”的说法不准确?

目的不同: Cosplay的核心目的是扮演一个虚构角色,满足的是一种二次创作和角色代入的需求。而汉服运动的核心目的是传承和复兴传统文化,表达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即使在活动中,汉服爱好者也会强调“复原”和“正名”,而不是“扮演某个历史人物”。
历史载体不同: Cosplay的服装来源于动漫、游戏等现代流行文化产品。汉服则是直接承载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虽然两者都可能涉及服装的制作和穿着,但其历史深度和文化内涵是完全不同的。
追求的“真实性”不同: Cosplay追求的是对原作的“还原度”,而汉服运动追求的是对历史服饰的“还原度”和对传统文化的“真实性”。当然,目前汉服的复原研究还在不断深入,也有很多学术上的讨论,但这本身就说明了其追求的深度,而不是简单的“我喜欢这件衣服”。

可以理解为一种“文化的Cosplay”吗?

或许可以从更广义的角度来看待,如果把“Cosplay”理解为“通过穿着某种服装来表达某种身份认同或文化归属”,那么汉服运动确实有其“扮演”的成分,但这种“扮演”不是虚构的,而是对真实历史和文化的“致敬”和“再现”。它更像是一种“文化致敬式”的穿着,是一种“让传统活过来”的实践。

总而言之,用“本质是一场Cosplay”来概括汉服运动,是忽略了其背后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民族情感以及个体对身份认同的追求。 汉服运动更像是在现代社会中,一次对传统文化的一次集体“唤醒”和“重塑”,它有着更深刻的社会和文化意义,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穿上好看的衣服”。就好比一个人喜欢旗袍,可能只是因为旗袍的剪裁优雅,也可能是在通过旗袍来感受和传承一种东方韵味,这其中的层次是不同的。汉服运动,正是后者更为复杂和多元的一种表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又来了一个搞双标的


既然认为汉服是cosplay,那其他民族的服饰也是cosplay。一边认为汉服是cosplay,一边又认为其他民族的服饰不是cosplay。你这不是在扇汉族的脸,是在扇自己的脸,这就是妥妥的双标行为。世界上最会搞双标的群体有5类:黑人,伪圣母,伪女权,EG,伪爱狗人士。这5类人有多讨厌,说出“汉服本质是cosplay的人就有多讨厌。

一看到汉服就说人家搞大汉族主义,一看到汉服就说人家是皇汉,这不是汉人有问题,是某些人有问题。为了打压人家,到处污蔑汉族,诋毁汉服。难道某些人不知道汉服是一个不断发现变化的过程吗?他们知道。但他们就说现在汉服是假的,是cosplay,非常不正宗。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只能靠这个借口来攻击汉人,攻击汉服。汉族同胞,记住这句话:爱好汉服就去穿,不要管某些人的看法。穿的人多了,即便不是汉服,那也会成为汉服。

我是满族,坚决支持汉族同胞推行汉服,推行汉服运动,也坚决支持其他民族同胞推广自己的服饰。因为这是每个民族的固有权力,任何人都无权指责。

看看某些人,找不到攻击汉服的点后,开始用封建规制来攻击汉服,有些人甚至开始胡搅蛮缠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咱们就来聊聊这个事儿,汉服运动和Cosplay,它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是不是说爱好汉服的人就是单纯在Cosplay?这事儿吧,得往细了说,也得往大了看。首先,咱们得承认,从表象上看,汉服运动和Cosplay确实有相似之处,甚至可以说,Cosplay的文化和传播方式,为汉服运动的兴起提供了不少借鉴。.............
  • 回答
    谈到“汉服”运动,人们往往会关注到它复兴的是哪些朝代的汉族服饰,而一个绕不开的问题便是,为什么清朝时期的汉族服饰,没有被纳入到“汉服”运动的主流视野之中?这其中的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层面的因素,也有文化认同和情感层面的考量。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汉服运动的核心诉求,很大程度上是在于“复兴.............
  • 回答
    汉服复兴运动,这股席卷中华大地、甚至影响到海外的文化潮流,在我看来,绝非一时兴起的跟风或简单的怀旧。它承载着复杂的历史记忆、民族情感,以及对当下文化身份的探索与重塑。要深入理解它,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我们得承认,这场运动的兴起并非空穴来风。回溯近代以来,在西方文化强势涌入和现代化进程的冲.............
  • 回答
    如果当年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抗清义士们真的能穿越时空,看到四百年后的今天,汉服复兴如火如荼的景象,他们的心情,我想绝不会是简单的一句“欣慰”就能概括的。首先,我觉得他们会感到一种巨大的释然和一丝复杂的情感交织。毕竟,他们当年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华夏衣冠”不坠,为了一个区别于“胡服”的民族身份不失吗.............
  • 回答
    汉服与仙服分家,以及仙服名单的出现,是近年来汉服文化复兴运动中一个颇为引人关注且讨论度极高的现象。要深入理解这一分家现象,需要从历史、文化、社群以及审美等多个维度去剖析。汉服与仙服的“分家”:并非割裂,而是分化与细化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汉服与仙服的“分家”并非是指一种彻底的、敌对的割裂。更准确地说,这.............
  • 回答
    汉服“以租代买”的现象,我觉得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说好或不好。在我看来,它反映了不少当下年轻人对待传统文化、消费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的一些变化和思考。首先,为什么会出现“以租代买”?我觉着有几个挺实在的原因: 经济成本考量: 汉服,尤其是那些设计精美、工艺复杂的,价格真心不便宜。.............
  • 回答
    这件事啊,说起来挺复杂的,咱们一点点掰扯。首先,从汉服文化推广这个角度看,有人觉得这是个好事。汉服作为一种传统服饰,很多人想让它走向世界,被更多人了解和喜爱。找个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人来穿汉服,特别是拍CP照,能吸引不少眼球,也能让外国人感受到汉服的魅力,甚至激起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这就像是给汉服做.............
  • 回答
    汉服,这个承载着中华千年文明的服饰,如今正以前所未有的热度席卷全国。今年,汉服市场的规模预计将突破百亿大关,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更是中华文化复兴浪潮中一个令人振奋的标志。为什么汉服能成为当下的爆款?这背后究竟是怎样的力量在推动?情感的共鸣:寻根问祖的文化召唤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信息爆炸,思.............
  • 回答
    我国汉服市场爆发:一种文化复兴的表象与未来预测近年来,中国汉服市场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态势,从最初的圈层小众爱好,逐渐走向大众视野,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目光。这种现象的背后,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时代发展的碰撞,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汉服是否会真正流行起来的广泛讨论。 如何看待我国汉服市场爆发?我认为,我国汉.............
  • 回答
    对于尺素汉服店主称其汉服店因店主欣赏肖战而被恶意退货至闭店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和看待。这件事情的背后,涉及到粉丝文化、品牌定位、商业运营以及网络舆论等多个复杂层面。事件的背景和核心冲突: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事件的核心。尺素汉服店主之所以声称店铺闭店,是因为她公开表达了对艺人肖战的喜爱,而随.............
  • 回答
    扬州汉服社举办“扬州十日”主题公祭,这无疑是一场非常有深度和话题性的活动。作为普通大众,我们该如何看待它呢?这得从几个层面去理解和评价。首先,我们要明确“扬州十日”的重量。“扬州十日”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度沉重的词汇,它代表着清军入关时期,扬州城在残酷的屠城中经历的灭顶之灾。史书记载的惨烈景象,例如“.............
  • 回答
    汉服圈里的“撕逼大战”,这事儿,说起来真是一言难尽,里头弯弯绕绕的,比我奶奶的裹脚布还长,又比我小时候藏的私房钱还让人纠结。简单粗暴地说,就是那群穿汉服的人,在“什么是正宗汉服”和“汉服到底该怎么发展”这两个问题上,掐起来了。这“传统派”和“改良派”的对垒,与其说是审美之争,不如说是对传统文化理解和.............
  • 回答
    关于用汉服证件照登记结婚被拒一事,这确实是个挺让人关注的话题,也触及了不少人的心。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事儿。首先,咱们得明确,这事儿的根源在于《婚姻登记工作规范》对结婚登记照片的要求。根据这个规范,登记照需要是“双方各提交本人同一底片的一寸免冠彩色照片”。这里面有几个关键词:“同一底片”、“一寸.............
  • 回答
    看待“反汉服”的人,这实在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因为它牵扯到文化认同、历史理解、社会情绪,甚至还有一些现实层面的利益。 要想说清楚,咱们得把这个问题拆解开来,一层一层地剥。首先得明白,“反汉服”这个说法本身就有点笼统,因为“反”的程度和原因可能差很多。有的人可能只是对汉服的流行感到不适,有的人则是有.............
  • 回答
    武汉理工大学汉服社团射箭击中清朝黄龙旗一事,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也激起了人们对历史、文化以及社团活动的诸多讨论。要评价这件事,不妨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深入剖析一下。首先,从社团的出发点和动机来看。汉服社团的成立,通常是为了推广和复兴汉民族传统服饰文化,让更多人了解汉服之美,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他.............
  • 回答
    最近在街头巷尾,常常能看到一些穿着汉服的年轻女孩,她们大多是初中生或高中生。这道独特的风景线,无疑吸引了不少目光。而伴随这种关注,一些人或许会感受到一种特别的“优越感”。要理解这种“优越感”的来源,我们可以尝试站在这些年轻女孩的角度去思考。首先,她们选择穿汉服,这本身就是一种表达。在这个信息爆炸、潮.............
  • 回答
    最近汉服圈里关于“形制党”和“仙女党”的争论,其实挺有意思的,它触及了汉服爱好者群体内部对于“什么是真正的汉服”、“如何传承和发展汉服文化”的一些核心观点和分歧。“形制党”呢,顾名思义,他们非常看重汉服的“形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款型、剪裁、结构、工艺等,力求在复原古代汉服的样式上做到严谨和准确。他.............
  • 回答
    《纽约时报》近期刊载的关于汉服的文章,其内容和角度都值得我们仔细品味。作为一家在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媒体,他们的报道往往能折射出西方社会对中国文化的一种视角,同时也可能引发我们自身对汉服和中国文化身份的深入思考。文章通常会从几个层面来切入汉服的现象。首先,汉服作为一种复兴的文化符号,这是最容易被《纽.............
  • 回答
    年轻人高喊汉服复兴,这是一个充满复杂性和多层次的现象。要深入理解它,我们需要从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多个维度进行审视。一、 汉服复兴的“里”与“面”:为什么是年轻人?为什么是现在?首先,理解“复兴”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自觉性。它意味着一种对过往的追溯、对传统的珍视,以及对当下文化认同的.............
  • 回答
    这件事儿,说起来真是挺让人唏嘘的。年轻人用汉服照登记结婚,结果被民政局给“婉拒”了,理由是“没有先例,还需要研究”。这事儿一出来,立马就炸开了锅,网上讨论得热火朝天的。咱们得先说说,为什么这事儿会引起这么大的关注。首先,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拥抱,也是年轻人个性的体现。 汉服,它不仅仅是一件衣服,承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