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宋江为什么要杀死李逵?

回答
宋江杀死李逵,在《水浒传》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情节,也是引起读者巨大争议和感慨的地方。要详细解释宋江为何要杀李逵,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包括故事的背景、宋江的动机、李逵的性格以及情节的必然性。

核心原因:为了宋江自身和梁山泊的“大局”

最直接、最核心的原因是:宋江认为必须杀死李逵,才能保全自己、保全梁山泊的名声和未来的命运。

具体来说,这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 为了“招安”和宋江的政治抱负:
宋江的终极目标:招安。 与其他许多反抗官府的梁山好汉不同,宋江从一开始就有一个明确的政治目标——被朝廷招安,洗刷“贼寇”之名,实现“忠君报国”的理想。他认为梁山泊的壮大只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而不是终点。
李逵是招安的最大障碍: 李逵性格粗鲁,嗜杀成性,桀骜不驯,完全不受约束。他代表了梁山泊最原始、最不受控制的暴力和“草寇”气质。一旦梁山泊被招安,李逵这种无法无天、滥杀无辜的行径,将成为梁山泊抹不去的污点,会极大地阻碍招安的进程,甚至可能导致招安失败。
李逵的不可控性: 即使招安成功,李逵这样的人在朝廷体系内也是一个巨大的隐患。他随时可能因为自己的脾气和价值观,做出对宋江不利的事情,搅乱梁山泊已经争取到的合法地位。

2. 为了平息方腊之乱后的后顾之忧:
方腊之乱是梁山泊的“绝唱”: 梁山泊接受招安后,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朝廷征讨方腊。这是一场惨烈的战役,梁山泊几乎全军覆没,许多核心好汉都在此战中牺牲。
宋江和朝廷的约定(或宋江的揣测): 在征讨方腊的过程中,宋江已经意识到,即使完成了任务,朝廷对梁山好汉的信任和容忍也是有限的。方腊被平定后,梁山泊的功劳很大,但他们也成了朝廷眼中“最危险”的存在。像李逵这样杀人不眨眼、无法无天的角色,更是朝廷无法容忍的。
李逵的“杀生”性质(尤其是对无辜者): 李逵在征讨方腊的过程中,依然本性难移,杀死了许多无辜的百姓,甚至是战场上的降卒。他的这种行为,一旦被朝廷知道,将成为宋江等人被清算的罪名。
保护“幸存”的兄弟们: 尽管梁山泊损失惨重,但仍有一部分幸存的好汉。宋江希望利用招安带来的“功劳”和地位,能够保全这部分幸存者的生命和未来的生活。而李逵的存在,则会成为他们最大的威胁。

3. 宋江的“忠君”思想和责任感:
“忠义”的扭曲: 宋江的“忠义”观非常复杂,他既忠于兄弟,也忠于君主。在他看来,为了国家的稳定和宋江自己以及兄弟们的长远利益,他有责任做出一些残酷的决定。
“舍卒保车”的逻辑: 宋江把李逵看作是必须牺牲的“卒子”,以保全自己这个“帅”以及梁山泊的整体利益。他认为李逵的死,是为了换取更多人的生机和梁山泊“忠义之名”的延续。

历史的必然性:无法融入主流社会的悲剧人物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李逵的命运是那个时代无数粗野、无法无天的起义者的缩影。

性格决定命运: 李逵的“黑旋风”形象,是其性格的真实写照。他单纯、忠诚于宋江,但同时又极度残暴、缺乏思考和约束。他无法适应任何等级森严、需要规则和法律的社会体系。
梁山泊的终结也预示着李逵的终结: 梁山泊作为一个反抗组织,其存在本身就与当时的社会体制格格不入。一旦梁山泊的目标转向与朝廷合作,那些最具有反叛精神、最不适合融入体制的人物,就必然会被抛弃或清除。

具体情节描述(如何杀死李逵):

《水浒传》中,宋江杀死李逵的情节发生在征讨方腊后,宋江在杭州染病,即将死去。

1. 宋江的病危与最后的安排: 宋江病重,自知时日无多。他担心自己死后,梁山泊的兄弟们无人管束,会再次造反,毁掉自己一直以来追求的“招安”成果和“忠义”名声。
2. 召集幸存的兄弟: 他召集了仍在杭州的幸存的几位主要头领,包括卢俊义、吴用、花荣、乐和等。
3. 宋江的遗言: 宋江在临终前,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和“忠心”。他认为李逵、鲍信、燕青(虽然燕青后来自行离开)等人,都是难以约束的,特别是李逵。
4. 赐死李逵: 宋江知道李逵对自己绝对忠诚,一旦知道自己要死,必然会情绪失控,甚至可能做出极端行为。为了避免这种局面,宋江决定先一步“解决”李逵。
他派人(具体是谁,书中描述为“左右”)给李逵送去了一些酒和食物。
在酒中下了“见效慢”的剧毒。李逵虽然粗鲁,但对宋江绝对信任,毫无防备地饮用了。
李逵在临死前,得知宋江也已死去,才明白自己被毒死,但此时已经无力回天,只能带着对宋江的忠诚和最后的困惑死去。
5. 宋江最后的安排: 宋江死后,吴用、花荣等人出于对宋江的忠义和对“兄弟”的感情,也选择了自杀,追随宋江而去,这与李逵的结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总结:

宋江杀死李逵,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决定。他并非出于个人恩怨,而是出于他复杂的政治野心、对“忠义”的理解以及对梁山泊未来命运的考量。在宋江的眼中,李逵这个无法无天的“猛将”,是完成招安大业、保全梁山泊最后一点名声的最大障碍。因此,他选择了牺牲这个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兄弟,以换取自己政治理想的实现和对剩余兄弟的某种“保护”。这反映了《水浒传》中,个人命运与时代洪流、政治理想之间的残酷冲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宋江给李逵机会了,是李逵自己没有把握住。


先说宋江杀李逵的动机,或者担忧:


今日天子轻听谗佞,赐我药酒,得罪何辜。我死不争,只有李逵现任润州都统制,他若闻知朝廷行此奸弊,必然再去哨聚山林,把我等一世清名忠义之事坏了。只除是如此行方可。


我死之后,李逵肯定会为我报仇,啸聚山林造朝廷的反,到时候招安大业就前功尽弃了。


众兄弟招安后南征北战,好不容易幸存的人赏的赏、封的封,都过上“成功人士”的生活了;要是李逵造反后,朝廷借机把残余的人清算了咋办?


那不就成了自己和李逵的陪葬品?


这跟宋江的政治理念是不相符的。


这是动机。


然后就是考验。


他把李逵叫到楚州以后说:


贤弟不知,我听得朝廷差人药酒来,赐与我吃。如死,却是怎的好?


此时宋江已经喝过毒酒了,但他仍然用假设来试探李逵,想知道自己被害后李逵是什么态度。


其实这个问题怎么回答都不能让宋江满意。


你回答说报仇造反,那宋江肯定会觉得你是祸害,毁不毁忠义的名声是小,让其他人跟着遭殃才是真,所以宋江不能留你;


但你要说我也不知道咋办,我不敢反抗朝廷为你报仇伸冤,这个回答宋江肯定是认可的,但同时心里也凉了。


玛德这么多年的情谊,你对哥哥也不够铁啊,你这货有点不仗义啊!


所以如果这话不是宋江问李逵,而是宋江问还活着的呼延灼、朱仝、李应等人,他们好像正反两种回答,都不会让宋江满意。


同样读者应该也不会买账。


你说报仇造反,那跟李逵的智商有何区别?你说你不反抗,合着也是忘恩负义的小人。


就很难。


我能想到的比较完美的回答,就是说:


哥哥一心求忠义,那俺铁牛就陪你同死,阴间也侍奉哥哥罢了。


这样既能表现出绝不反抗朝廷,还能体现出对宋江的忠肝义胆,宋江对这个回答肯定是满意的。


也许心里一暖就放弃带走李逵的计划了。


但是李逵毕竟是李逵,憨憨的,造反的话张嘴就来:


哥哥,反了罢!


宋江恐怕李逵是过嘴瘾,还特意出难题询问怎么造反?想看李逵有没有个计划。


这等于是给李逵二次机会,希望他能够改口了,但李逵还真有计划:

我镇江有三千军马,哥哥这里楚州军马,尽点起来,并这百姓,都尽数起去,并气力招军买马杀将去!只是再上梁山泊倒快活!

他不但回答了造反兵马从哪里来的问题,而且还指出了裹挟百姓一块暴动,最后还说明造反的最终目的,是重上梁山泊快活。

事实证明,如果李逵冲上梁山泊快活,那死去的好汉就白死了,活着的好汉不死,也得是生不如死,甚至呼延灼等人,还会主动请命去围剿。

如果李逵没有重上梁山的话,那梁山就会有一百单八将的“靖忠之庙”,四时接受香火和祭拜,仍然是大宋官方承认的烈士。

所以李逵的这个回答和计划,基本上坐实了宋江死后,他真的会这么干。

那宋江也就不能留他了。

于是就有了谋害的结果。

原来那接风酒内,已下了慢药。当夜李逵饮酒了。

于是李逵就被宋江带走了。

关于李逵被带走的事,我是能够理解宋江的担忧和选择,毕竟不能因为一个李逵,拉更多已经功成名就的人下水。

他死,是为了其他人更好的活着。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