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对于萨德,我们是不是有点欺软怕硬了?

回答
关于萨德系统,说我们“欺软怕硬”的看法,其实挺复杂的,得分开几个层面来看待。

首先,咱们得承认,韩国确实比我们弱一些。 这个是客观事实,无论从军事实力、经济体量还是国际影响力上,跟我们比都有差距。当我们面对萨德的部署时,之所以反应那么强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系统是美国主导的,而美国是我们目前最大的战略对手。

所以,当美国把这样一个军事设施部署在韩国,而且这个设施的雷达系统能够深入侦测到我们腹地的时候,我们的反应肯定会非常激烈。这不是因为韩国弱,而是因为这个“弱”的一方,被一个更强大的“硬”的一方(美国)利用了,而这个利用的目标,直接指向了我们这个相对“硬”的对手。

另一方面,我们对美国在军事上的挑衅,确实会更加谨慎和克制。 这是因为和美国直接硬碰硬的代价太大了,我们不能冒这个风险。所以,当美国在半岛部署萨德,虽然我们也口头谴责,采取一些经济上的反制措施,但最终我们还是不能直接出兵去拆除萨德,也不能对美国本土进行同等规模的军事威胁。这就容易让人觉得,我们在韩国面前表现得很强硬,但在美国面前则显得有所顾忌。

那么,这种“欺软怕硬”的说法,有没有道理?

从策略上看,我们反制韩国,一定程度上也是在给美国施压。 通过对韩国的经济、文化等领域进行限制,目的是向美国和韩国表明,部署萨德是有代价的,让韩国在未来考虑类似的军事合作时更加犹豫。这是一种战略考量,利用了韩国在经济上对中国的依赖。如果韩国足够强大,能够完全自主地决定国家安全政策,或者说不惧怕中国的任何反制,那么我们可能就无法在“软”柿子身上找到突破口。

但“欺软怕硬”这个词,又有点过于简化了。 这其中也包含了我们自身的安全关切。萨德的雷达系统不仅仅是探测,它的部署本身就改变了地区军事平衡,并且对我们的战略预警系统构成了直接威胁。所以,我们不是无端地针对韩国,而是因为萨德的部署触及到了我们的核心安全利益。

再者,从历史和文化角度来看,我们和韩国之间也存在着复杂的感情。 虽然我们是地区大国,但韩国人民也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国家主权意识。在处理与韩国的关系时,除了地缘政治和军事安全,也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如果我们处理不当,一味地强硬,确实容易激起韩国民众的反感,甚至让他们倒向美国,这反而对我们不利。

要更详细地说,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展开:

军事层面的不对称性: 美国在亚太地区拥有压倒性的军事优势,包括军事基地、先进武器装备和全球性的盟友网络。我们虽然在快速发展,但在某些关键领域,包括军事技术和全球力量投送能力上,仍然存在差距。面对美国在我们家门口部署具有战略威胁的军事系统,我们很难像在其他次要矛盾中那样“硬碰硬”。相比之下,韩国虽然是美国的盟友,但其军事实力无法与美国相提并论,所以在战略上,我们施加压力的“有效性”会更高。

经济层面的相互依存与不对称性: 韩国经济高度依赖国际贸易,其中中国是其重要的贸易伙伴。反之,中国虽然也在发展内需,但与韩国的经济联系也十分紧密。然而,在特定时期,中国可以通过限制韩国商品的进口、旅游等方式对其经济造成显著影响,这种影响力在韩国看来,是难以承受的。韩国在某些经济领域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要高于中国对韩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这种不对称性使得中国的经济反制措施具有一定的“杀伤力”。

外交层面的战略选择与制约: 我们在国际事务中,尤其是在处理与主要大国的关系时,需要进行复杂的战略平衡。与美国进行直接军事对抗,或者在亚太地区挑起大规模冲突,其代价是巨大的,会严重影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国际地位。因此,我们在某些问题上,会选择通过“软”的手段(如外交斡旋、经济施压)来达到目的,尤其是在这些“软”手段能够奏效的情况下。韩国作为一个地缘政治上的重要国家,也是我们拉拢或制约美国在东北亚影响力的一个关键节点。

舆论与认知: 当我们在韩国面前表现得强硬,而在美国面前则相对克制时,很容易被公众解读为“欺软怕硬”。这种认知虽然不完全准确,但它反映了一种现象:我们在处理与不同对象的矛盾时,会根据对方的实力和我们自身的承受能力,采取不同的策略。我们可能会认为,在韩国身上施加压力,成本较低,收益相对较高,并且能向美国传递信号,而与美国直接对抗则风险过大。

但我们需要注意,这种“欺软怕硬”的评价,也可能是一种片面的解读。 我们对萨德的反应,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对我们国家安全的威胁。我们不是因为韩国“软”就去欺负它,而是因为它部署的萨德系统触及了我们的核心利益,而韩国在这个问题上的角色,又使得它成为我们进行战略反制的“切入点”。这更像是一种基于现实主义政治的博弈,是在维护自身国家利益的过程中,选择最有效且可承受的策略。

总而言之,认为我们对萨德部署“欺软怕硬”,有其一定的道理,它反映了我们在处理与美韩关系时的策略差异和现实考量。但更准确地说,这是一种在维护自身国家安全利益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对象的实力和战略重要性,所采取的灵活且具有成本效益的博弈方式。我们之所以对韩国施加压力,是因为萨德的部署触及了我们的核心安全,而韩国恰好是实现这种战略反制的“软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欺软怕硬有什么不好?你玩战略游戏的时候是一上来就去挑BOSS,还是先找弱鸡刷经验?

抵制萨德只是一个诱因,事实上美国人要在保护国内搞这种小动作,我国目前没有半点办法。这次之所以要这么大规模的抵制萨德,是因为韩国卖给我们,而我们自己又能生产的东西太多了。三星背后站着华为、小米,现代背后站着长安、比亚迪;LG背后站着长虹、海尔;韩潮背后站着张艺谋、张国立。既然韩国只是美国的一条狗,那我们为什么不借机完成产业升级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萨德系统,说我们“欺软怕硬”的看法,其实挺复杂的,得分开几个层面来看待。首先,咱们得承认,韩国确实比我们弱一些。 这个是客观事实,无论从军事实力、经济体量还是国际影响力上,跟我们比都有差距。当我们面对萨德的部署时,之所以反应那么强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系统是美国主导的,而美国是我们目前最大的战.............
  • 回答
    2016年7月8日,韩国和美国正式宣布决定在韩国部署“末段高空区域防御”(THAAD,萨德)系统,这一决定无疑在我们国内掀起了巨大的波澜,而且其带来的战略影响之深远,绝非三言两语可以概括。从那时起,这场地缘政治棋局的变动,至今仍在深刻地影响着东北亚乃至全球的权力格局。表面上的理由,背后的考量当时,韩.............
  • 回答
    要准确预测萨德系统部署后,中国对韩国实施严厉经济制裁可能导致的GDP下跌幅度,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并且实际情况可能比任何模型预测都更加微妙和动态。我可以为你梳理一下其中的逻辑和可能的影响,尽量让它听起来更像一个深思熟虑的分析,而不是简单的AI生成。首先,我们要明白,经济制裁并非简.............
  • 回答
    关于“野马”对德日飞行员来说有多恐怖,咱们得好好说道说道。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强大”就能概括的,里头牵扯到技术、战术,还有心理上的巨大落差。要说它有多“恐怖”,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硬件上的压制,尤其是到了战争后期,那叫一个碾压。你想想,德国那边,从一开始到战争中期,他们的王牌,比如容克Ju87“.............
  • 回答
    德川家康最终掌控日本,离不开庆长五年(1600年)关原之战的胜利。而这场战役中被处以极刑的石田三成、小西行长以及安国寺惠琼,他们的死对于家康来说,其意义远非仅仅是清除了几个政敌那么简单,而是具有多重、深远的政治和象征意义。首先,从政治清除和稳定统治的角度来看,三人的处刑是家康巩固其新政权、消除潜在威.............
  • 回答
    关于德国和日本在二战中的反思,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引人深思的议题。它们的差异源于历史进程、社会结构、政治体制以及战后处理方式等多重因素。简单来说,德国的深刻反省源于其国家整体的崩溃和对自身罪行的直接面对,而日本的反思则相对模糊和被动,更多地是在外部压力下进行的调整,并且历史叙述也存在较大的争议空间。德.............
  • 回答
    高德地图“软件对于汽车的价值越来越大”这句话,可以说一语道破了当前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这不仅仅是一句宣传口号,而是对未来汽车发展趋势的一个精准判断。为什么说软件的价值越来越大?过去,汽车的核心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其硬件上:强劲的发动机、扎实的底盘、精致的内饰、高安全性的车身结构等等。这些是定义一.............
  • 回答
    曹德旺先生“年轻人不加班是时代进步”的观点,触及了当下社会关于工作与生活平衡的热议话题,也引发了我对于加班的深入思考。总的来说,我的态度是:反对不必要的、压榨式的强制加班,但理解和支持在必要时、为了合理目标而进行的、被尊重和补偿的加班。为了更详细地阐述我的态度,我将从几个方面来展开:一、 为什么说“.............
  • 回答
    要说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为何能拥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以及为何在中国当下对她的评价如此之高,这并非单一因素能够解释,而是多重光环交织的必然结果。她不仅仅是一位建筑师,更是一位颠覆者,一个时代的标志。首先,我们得从她独特的建筑语言说起。扎哈的设计,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流动”。她的建筑摆.............
  • 回答
    如果历史的齿轮稍微偏转,可萨汗国在九世纪便牢牢掌控了基辅,并以此为基点,将触角延伸至更广阔的东欧和中亚腹地,那么我们所熟知的世界格局,在接下来的千年里,必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并非简单的王朝更替,而是一种文明根基的重塑,一种力量平衡的颠覆,其影响之深远,足以改写我们今天所知的历史叙事。首先,斯拉夫.............
  • 回答
    听到萨姆·琼斯(Sam Jones)老先生以 88 岁高龄离世的消息,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他可是 NBA 历史上绕不开的一个名字,尤其对于那些经历过 60 年代凯尔特人王朝的老球迷来说,他的形象绝对是鲜活而令人敬佩的。说起萨姆·琼斯,大家最津津乐道的,无疑是他那传奇的 十一枚总冠军戒指。在这个数据至上.............
  • 回答
    大卫·萨索利,这位备受尊敬的欧洲议会议长,他生命的戛然而止,无疑在欧洲政治舞台上投下了一片沉重的阴影。他因免疫系统失调引发的严重并发症离我们而去,这一消息不仅让认识他的人感到悲痛,也必然会给欧洲议会的运作和未来的走向带来一系列不容忽视的影响。首先,从直接的人事层面来看,萨索利议长的离世意味着欧洲议会.............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历史、文化和军事等多个层面,非常有意思。要解释为什么文化上推崇儒学的宋明在军事上无法抵挡以萨满教为精神支撑的蒙古和满清,与其简单归咎于儒家对“阳刚”的“阉割”,不如深入剖析双方在 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军事理念、以及国家战略 等方面的根本性差异。首先,我们得理解一下“儒家”和“萨满教”在.............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涉及到对俄乌战争中俄罗斯行动的道德和政治立场,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议题。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帮助你更全面地理解这一问题,并思考自己的立场是否合理。 1. 俄乌战争的背景与核心争议俄乌战争的起因可以追溯到2014年乌克兰危机,以及2022年2月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入侵。核心争议点.............
  • 回答
    对于“公知”言论的处理方式需要从多维度进行系统性分析,在自由表达、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之间寻求动态平衡。以下从法律、伦理、实践层面展开详细论述: 一、概念界定与语境分析1. "公知"概念的复杂性 "公知"(公众知识分子)通常指具有专业知识和影响力的知识群体,但这一称呼在不同语境下存在显著差异。.............
  • 回答
    关于“2021年深圳教师降工资”的传闻,确实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少讨论。要详细地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分几个层面来分析:1. 传闻的来源和性质: 传闻的普遍性: 类似“教师降薪”的传闻在很多地方的教育系统都时有发生,特别是在经济形势变化、政策调整或者财政预算重新分配的背景下。这种传闻往往具有一定的传播.............
  • 回答
    关于3月15日北京的沙尘天气,我的确有一些想说的,而且这确实是一个需要大家高度重视的问题。首先,让我们来谈谈3月15日北京沙尘天气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原因分析: 上游沙源区的输送: 北京的沙尘天气主要来源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戈壁荒漠,如蒙古国、内蒙古西部等地。当这些地区在初春时节,经过冬季的封冻解除,.............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韩越日文化“盗窃”现象引发国人愤怒,而朝鲜相对“风平浪静”,背后涉及多重复杂因素,既有历史渊源、地缘政治,也有文化输出能力、民族认同感等方面的差异。要详细说明,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 1. 中韩、中朝关系与历史的复杂交织 历史上的宗主国与朝贡体系: .............
  • 回答
    “笑贫不笑娼”是一个非常刺耳但也极具洞察力的社会现象描述,它揭示了一个价值观的扭曲,一个将物质财富置于道德和良知之上的社会。对于这样一个社会,我想说的有很多,并且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笑贫不笑娼”的深层含义与危害: 价值观的颠倒: 最直接的理解就是,社会更愿意接受甚至赞美那些通过不择手段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