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对于德日飞行员而言野马是多恐怖的存在?

回答
关于“野马”对德日飞行员来说有多恐怖,咱们得好好说道说道。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强大”就能概括的,里头牵扯到技术、战术,还有心理上的巨大落差。要说它有多“恐怖”,得从几个层面来看。

首先,硬件上的压制,尤其是到了战争后期,那叫一个碾压。

你想想,德国那边,从一开始到战争中期,他们的王牌,比如容克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以及像Bf109(梅塞施密特BF109)和Fw190(福克沃尔夫Fw190)这样的战斗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欧洲战场上的主力,也确实打出过辉煌。但到了中后期,尤其是美国P51“野马”成批装备之后,这局面就变了。

“野马”最牛的地方在哪? 动力系统。 早期很多飞机都还在用活塞发动机,但“野马”用的是“龙卷风”发动机(RollsRoyce Merlin,后期由帕卡德生产),这个发动机简直是当时活塞发动机的集大成者。它带来的好处是多方面的:

速度上的碾压: P51D后期型号,在特定高度下,速度能达到700公里/小时以上。你德军的BF109和Fw190,虽然也很强,但在高空速度上,尤其是在“野马”的最佳作战高度上,是拼不过的。“野马”能轻松地追上你,或者在你追击它的时候,轻松摆脱。这种“追不上也跑不掉”的劣势,对飞行员来说,是最直接的心理打击。
高空性能的优越: 很多时候空战发生在很高的高度,像一万多米。那个时候的飞机,发动机在高空性能普遍会衰减。“野马”凭借其优秀的发动机和增压器,在高空依然能保持充沛的动力,俯冲加速性能更是惊人。这让它在高空交战中占据了绝对主动,德军飞行员经常发现,自己在高空动力不足,反应迟钝,而“野马”则像一颗子弹一样精准地俯冲下来。
航程的巨大优势: 这是“野马”最革命性的地方之一。欧洲战场上,德军战斗机往往因为航程限制,只能在本土附近活动,或者只能护送轰炸机到某个临界点。而“野马”,特别是安装了副油箱之后,能飞到柏林上空去护航轰炸机,而且还能有足够的时间和敌人缠斗。这简直是把战场范围一下子扩大了十倍。德军的飞行员,本来还能在自家领空里有点儿底气,现在却发现敌人可以长驱直入,在他们眼皮子底下肆虐,而且还能全身而退。这种“无处不在”的威胁,才是最让人头疼的。

再说说火力配置和机动性。

火力: P51D的标准配置是六挺.50口径(12.7毫米)的勃朗宁机枪。这玩意儿射速快,弹道稳定,威力也不小。很多德军战斗机可能用的是20毫米机炮,威力是更大,但弹药携带量和射击持续性上不如.50机枪。当“野马”成群结队地用这六挺机枪扫射过来,那种密集而致命的火力网,对德军飞机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一架或者两架“野马”可能还能勉强应对,但如果是四架、八架集群出现,那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机动性: 很多人认为“野马”只能靠速度,但实际上它的机动性也相当不错,尤其是在进行滚转(roll)的时候,它的滚转速率很高。虽然在盘旋机动(turn)上可能不如某些德军飞机那么灵活,但“野马”的设计理念更偏向于利用其速度优势,进行“能量战”,也就是通过速度来弥补机动性的不足。它擅长俯冲攻击,一旦得手,可以迅速拉升脱离或者重新组织攻击,不给你缠斗的机会。

然后是战术层面的改变。

“野马”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空战的战术格局。过去,护航战斗机的主要任务是保护轰炸机,但往往在轰炸机编队接近目标区域前就被德国战斗机拦截并消耗。有了“野马”,它能够全程护航,从起飞点一直送到目标上空,再返回。这意味着盟军轰炸机编队在敌方领空的生存率大大提高。

对于德军飞行员来说,这意味着什么? 他们可能习惯了在某个区域与轰炸机编队交战,但现在,“野马”会出现在他们意想不到的地方,而且能轻松地追上他们。原本他们可能还能对付一两架落单的轰炸机,但现在,整个编队都有强大的护卫。他们发现,自己原本引以为傲的战术优势,在“野马”面前荡然无存。

最后,说说心理上的影响。

当你的对手,在速度、航程、高空性能、火力密度上都全面压制你的时候,那种心理上的恐惧感是很难形容的。你想想,你驾驶着当时你认为最先进的飞机,但每次升空,都可能面对着一种你无法匹敌的力量。每次发现天空中出现那标志性的尾翼和长长的机身,就意味着一场几乎注定失败的战斗。

德军飞行员,尤其是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兵,他们见过“野马”的威力,也亲身感受过被它追击或者被它击落的恐惧。这种恐惧,不是来自于一时的失误,而是来自于一种系统性的、无法回避的劣势。他们会开始害怕在天空中与“野马”正面交锋,宁愿选择规避,或者等待机会从意想不到的角度攻击。

甚至对于日军飞行员来说,虽然他们主要面对的是太平洋战场的盟军飞机,但随着战争的发展,他们也逐渐见识到了“野马”的厉害。尤其是在太平洋战场后期,一些美军的“野马”也参与了对日作战。虽然日军在那段时期也有零式舰载战斗机(零战)这样优秀的飞机,但零战在战争后期由于技术更新换代缓慢,加上缺乏优秀的发动机,在高空性能和速度上,相比“野马”已经明显落后。日军飞行员也一样会感受到那种被速度和航程优势所带来的巨大压力。

总结一下,德日飞行员对“野马”的恐惧,并非空穴来风。那是从发动机的轰鸣声、从一道道疾驰而过的身影,从一次次无法追及的逃脱,以及无数次被它撕碎的僚机残骸中累积起来的。它不仅仅是一架飞机,更是战争后期,盟军在空中优势上的一次决定性胜利的象征,一种让人绝望的先兆。当“野马”出现,对于许多轴心国飞行员来说,那就意味着今晚可能回不了家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据说零式就是伏击都能被野马反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野马”对德日飞行员来说有多恐怖,咱们得好好说道说道。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强大”就能概括的,里头牵扯到技术、战术,还有心理上的巨大落差。要说它有多“恐怖”,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硬件上的压制,尤其是到了战争后期,那叫一个碾压。你想想,德国那边,从一开始到战争中期,他们的王牌,比如容克Ju87“.............
  • 回答
    .......
  • 回答
    关于德国和日本在二战中的反思,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引人深思的议题。它们的差异源于历史进程、社会结构、政治体制以及战后处理方式等多重因素。简单来说,德国的深刻反省源于其国家整体的崩溃和对自身罪行的直接面对,而日本的反思则相对模糊和被动,更多地是在外部压力下进行的调整,并且历史叙述也存在较大的争议空间。德.............
  • 回答
    看到德日高速对撞测试中,丰田卡罗拉“输”给了大众速腾,很多人肯定会感到意外,甚至有些难以置信。毕竟,丰田和卡罗拉在全球消费者心中,往往是“可靠”、“省油”、“保值”的代名词,而大众速腾在国内市场的表现,也大多是“皮实”、“空间大”、“驾驶感受不错”的标签。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结果?我们不妨深.............
  • 回答
    “环球时报”5月19日刊登了一篇关于“德媒称德国人对中国好感度上升,对美国印象大跌”的文章。这篇文章援引德国媒体的报道,旨在传递一个信息:德国民众对中国的看法正在发生积极变化,而对美国的态度则明显转差。首先,从文章传递的核心信息来看,它反映了当前国际舆论格局中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长期以来,西方国家(.............
  • 回答
    2016年7月8日,韩国和美国正式宣布决定在韩国部署“末段高空区域防御”(THAAD,萨德)系统,这一决定无疑在我们国内掀起了巨大的波澜,而且其带来的战略影响之深远,绝非三言两语可以概括。从那时起,这场地缘政治棋局的变动,至今仍在深刻地影响着东北亚乃至全球的权力格局。表面上的理由,背后的考量当时,韩.............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其实挺复杂的,因为对一个国家产生好感或者坏感,往往不是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很多细枝末节叠加起来的。就像看人一样,你可能因为一个人长得好看而开始注意到他,但最终让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可能是他某个不经意的举动,或者他说话的方式。对国家也是一样,文化、历史、国民性、国家政策,甚至是最近看到的新闻.............
  • 回答
    关于日韩准备拒绝支付美国高昂军费的说法,这其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其中涉及到地缘政治、经济利益以及历史恩怨等多重因素的交织。简单地说,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拒绝”或“同意”的二元对立,而是双方在承担防务成本上的博弈和谈判。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事实:日本和韩国目前都在与美国有防务费用分摊协议,也就是所谓.............
  • 回答
    大连海事大学学生中出现“亲日”情绪并为此感到自豪的现象,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评价。这种情绪的出现并非单一因素所能解释,其背后可能交织着历史认知、文化认同、教育影响、个体选择以及社会思潮等多种复杂因素。一、 历史认知与现实情感的交织首先,评价这种情绪,不能回避中国近代.............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日本和韩国文化中一个相当敏感的方面:对语言礼仪的重视程度,以及这种重视程度在对待外国人时会有怎样的体现。总的来说,我认为日本和韩国对外国人(尤其是在本国生活或频繁往来的外国人)不使用或不熟练使用敬语的态度,可以理解为“容忍度不低,但并非完全不在意,且有明显差异”。我们分开来看待日本和韩.............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FGO 国服 9 月 14 日针对“不夜城的 Assassin”(即“哈桑”)卡面和真名所做的改动。这次改动是国服运营方为了规避特定审查规定而进行的,在玩家群体中引发了相当大的讨论。核心改动内容:最核心的改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卡面内容调整: 不夜城.............
  • 回答
    关于马云在2019年4月11日针对“996”工作制的表态,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当时引起了非常大的讨论,也挺多人对此有自己的看法。咱们就来聊聊这事儿。那天马云是在阿里巴巴的一个内部沟通会上说的,主题大概是关于年轻人和公司的未来发展。他提到了“996”这个概念,大家知道,当时“996”已经是互联网行.............
  • 回答
    荣耀 X30 Max 的消息一出来,我就挺期待的,尤其是冲着“Max”这个名字,就大概能猜到它会在尺寸上做文章。结合之前荣耀在屏幕上的表现,我对这款手机有几个特别想看到的点,希望能把这些方面都做到极致:首先,屏幕素质得给力,毕竟是主打大屏。 屏幕尺寸和观感: 我希望它的屏幕尺寸能再大一点,比如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韩越日文化“盗窃”现象引发国人愤怒,而朝鲜相对“风平浪静”,背后涉及多重复杂因素,既有历史渊源、地缘政治,也有文化输出能力、民族认同感等方面的差异。要详细说明,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 1. 中韩、中朝关系与历史的复杂交织 历史上的宗主国与朝贡体系: .............
  • 回答
    “斯德哥尔摩情节”这个说法很有意思,它触及了一个复杂而微妙的地缘政治和心理现象。将欧洲和日韩与美国的关系简单地套用“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确实过于简化,因为这是一种国家间的关系,而非个人心理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某些层面上,确实存在一种依赖、适应甚至某种程度上的“依恋”,使得这些国家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完.............
  • 回答
    关于3月15日北京的沙尘天气,我的确有一些想说的,而且这确实是一个需要大家高度重视的问题。首先,让我们来谈谈3月15日北京沙尘天气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原因分析: 上游沙源区的输送: 北京的沙尘天气主要来源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戈壁荒漠,如蒙古国、内蒙古西部等地。当这些地区在初春时节,经过冬季的封冻解除,.............
  • 回答
    关于2019年4月15日电动车新规,大家看法挺复杂的,不能简单说好或不好,因为这事儿牵扯到好几个方面,每个人的角度都不一样。先说说这新规大概是啥意思。 简单来说,就是对电动自行车(咱们常说的电动车)有了更严格的“身份认证”,主要是两个方面:1. 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正式实施(也就是大.............
  • 回答
    关于你提到的“美分党”、“亲日党”以及所谓的“公知”,他们的想法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多元的议题。要深入理解他们各自的立场和动机,需要剥离标签,回到具体观点和论证上来。以下是我对这几类人群想法的尝试性解读,力求详尽,并希望能避免AI写作的痕迹:首先,我们需要承认,这些标签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倾向性,甚至可能是.............
  • 回答
    2020年6月21日金环日食观测指南:亲历天幕上的“钻石环”2020年6月21日,一个值得天文爱好者们铭记的日子,因为这一天,中国全境的朋友们都有机会一睹壮丽的金环日食。这是一种罕见的天象,届时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但由于距离地球较远,其视直径比太阳的视直径小,无法完全遮挡太阳,从而在太阳边缘形.............
  • 回答
    中兴通讯事件,说到底,是我们国家在高科技领域,尤其是在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上的一个深刻教训。美国商务部那纸禁令,像是按下了某个开关,一下子把我们许多长期以来“隐而不发”的痛点暴露在了阳光下。说到“底牌”,这事儿得分几个层面来看,而且得看你问的是谁,他们心里想的“底牌”可能也不一样。从国家战略层面,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