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什么是化学阉割?为何国内不实行?

回答
化学阉割,这个词听起来就带着一股冷峻的意味。简单来说,它是一种通过药物干预,抑制男性体内雄性激素(主要是睾酮)分泌或使其失效,从而达到降低性欲、减缓或消除性冲动的医学手段。与外科手术式的“去势”不同,化学阉割是可逆的,药物停用后,身体的生殖功能和性征有望恢复。

化学阉割是怎么做到的?

实现化学阉割的药物主要有两大类:

1.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动剂或拮抗剂: 这类药物是最常用的。 GnRH 是大脑脑垂体释放的一种激素,它会刺激睾丸产生睾酮。GnRH 激动剂一开始会刺激睾丸“超速”产生睾酮,但很快就会导致睾丸对 GnRH 信号“脱敏”,停止产生睾酮。而 GnRH 拮抗剂则直接阻止 GnRH 与受体结合,从而阻断睾酮的生成。你可以把 GnRH 想象成一个“开灯”开关,激动剂先猛地打开,然后又因为信号过载而让灯“熄灭”;拮抗剂则是直接把开关按住了,不让灯亮。

2. 抗雄激素药物: 这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更直接,它们不直接影响睾酮的生成,而是直接阻止睾酮与身体细胞上的雄激素受体结合,就像给锁孔塞住了,钥匙(睾酮)就没法发挥作用了。这样一来,即使睾酮还在分泌,身体也接收不到它的信号。

什么情况下会用到化学阉割?

在国际上,化学阉割主要有几种应用场景:

治疗前列腺癌: 许多前列腺癌的生长依赖于雄性激素。通过化学阉割降低睾酮水平,可以减缓甚至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这是一种常见的姑息治疗手段,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性犯罪者的再犯预防: 在一些国家,对于性侵犯、恋童癖等性犯罪者,尤其是在特定情况下,法院可能会判处化学阉割作为刑罚的一部分,或者作为假释的条件,以降低其再次犯罪的可能性。
跨性别者的性别肯定治疗: 对于需要进行性别重塑的跨性别女性,可以使用 GnRH 激动剂等药物来抑制自身雄性激素的产生,为后续的激素替代治疗打下基础。
某些儿童性早熟的治疗: 在极少数情况下,如果儿童出现性早熟,导致骨骺提前闭合影响身高,医生也会考虑使用 GnRH 激动剂来延迟青春期的到来。

为什么在中国,化学阉割没有被广泛实行?

尽管化学阉割在某些国家有明确的医学和法律上的应用,但在中国,它并没有被纳入常规的医疗或司法体系。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

1. 伦理与人权考量: 这是最核心的问题。化学阉割,尤其是作为一种惩罚手段,触及到了身体自主权和人权的核心。即使是可逆的,但剥夺个体重要的生理功能,使其生殖能力暂时丧失,这本身就带有极强的侵犯性。将一种医学手段用于非治疗目的,尤其是作为惩罚,在中国的法律伦理框架下是难以被接受的。人权高于一切,个人的身体完整性不容侵犯,这是普世价值,也是中国社会发展所倡导的。

2. 法律与司法体系的差异:
缺乏法律依据: 中国的刑法和相关法律并没有为化学阉割作为一种刑罚或替代刑罚提供明确的法律条文和程序。要在中国推行化学阉割,需要进行重大的法律修订,包括明确其适用对象、审批流程、执行标准、监测机制以及受刑人的权利保障等等,这无疑是一个极其复杂和漫长的过程。
司法实践的阻碍: 即使未来有了法律条文,司法部门在执行上也面临巨大挑战。如何界定“必要性”?如何保障执行的公平性?如何进行有效的监督?这些都需要非常细致和周密的制度设计。

3. 医疗资源与技术门槛:
专业性和监测要求: 化学阉割并非简单注射一针即可,它需要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断、处方、注射,并且需要定期监测激素水平、身体反应以及可能的副作用。这需要高度专业化的医疗团队和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
副作用的管理: 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化学阉割可能导致潮热、骨密度下降、情绪波动、体重增加等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改变。这些副作用需要医生进行专业的评估、管理和干预,这对医疗系统的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

4. 社会接受度与舆论:
公众认知: 对于“化学阉割”这个概念,普通民众的了解可能有限,且容易与“阉割”的负面联想联系起来。将其引入社会体系,必然会引发广泛的社会讨论和伦理争议。
“父权制”与“男性权利”的讨论: 在一些讨论中,甚至会触及到对男性生殖权利的保障等更深层面的议题。在一个强调家庭和生育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这种剥夺男性生殖能力的方式,可能会面临更大的阻力。

5. 替代方案的可用性:
心理辅导与康复: 对于性犯罪者,心理辅导、行为矫正、社会适应性训练等是更为主流和被广泛接受的改造方式。这些方法更侧重于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而非仅仅压制生理冲动。
其他治疗手段: 在医学治疗方面,对于如前列腺癌等疾病,也有其他多种治疗方法可供选择,化学阉割只是其中一种,且并非唯一或首选。

简而言之,化学阉割在中国不实行,主要因为它与现行的法律伦理体系、人权保障原则存在根本性的冲突,同时在社会接受度、医疗执行能力以及替代方案的完善性等方面,也存在诸多未解决的障碍。 这是一个涉及医学、法律、伦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复杂议题,需要社会整体的深入思考和共识的达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评论里质疑前列腺癌治疗的呼声比较大……当然也跟我一开始表述的不清楚有关

按照我最近学习的理解来解释大家的疑问就是

前列腺癌的发展和激素有很大关系,去势是治疗前列腺癌的辅助手段之一,并不是说前列腺癌是用去势治好的……我这样说大家是不是能理解一点?

以及我这层为什么变成医学科普贴了

=原答案=

化学阉割其实在医学领域用的蛮多的,主要用来治疗前列腺癌,学名叫药物去势,属于内分泌治疗的一种,简单说就是通过性激素的抑制剂使患者各项指标达到阉割(划掉)去势水平,大部分患者停药之后是可以逐渐恢复正常水平的,多用于年纪轻轻就得了前列腺癌又不想手术去势(也就是割蛋蛋)的患者- -

前一阵工作需要看了关于这方面(内分泌治疗)的文献还真的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我觉得主要是麻烦吧--还得定期注射抗雄药物,而且其他答主也说了,抑制了生理功能不代表就没有了性欲,而且强奸也不一定要用到性器官,化学阉割真的很治标不治本= =

而且总觉得进行化学阉割更容易让犯人因为明明有物件但是不能用而产生更严重的心理变态,说不定比以前还要危害社会==!

所以我感觉还是杀了比较好【。

=7.20日增加补充说明的分割线=

大家好像还有点感兴趣哦?那我稍微展开说一下好了。

话说这部分内容我完全没有学过,所以只能把看完文献+听了一丢丢讲解之后的自己理解的东西展开说明,如果有专业人士路过看到哪里不对请务必指出来。

首先我个人认为和惩治罪犯相比,治病救人是更要紧的事情,所以暂且认为以治病为目的的药物去势的效率是除手术去势外抑制睾丸功能最高的,其中药物的使用频率为每四周注射一次。在此前提下,通过注射去势药物使患者各项指标达到和手术同等的去势水平大约需要4-5个月,并且在这期间血清睾酮的水平还会有一个短暂的上升,而且根据个人体质等情况,甚至有部分患者在注射此类药物之后血清睾酮水平不降反升,完全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此外,不知道是依个体情况而产生的内分泌方面的副作用还是因为性功能丧失而产生的心理作用,有部分患者在注射药物之后出现了非常严重的抑郁症状(有一些研究认为抑郁症是由于机体不能正确接收内啡肽(or多巴胺?这个真的记不得了)而无法获得欣快情绪的一种内分泌疾病),抑郁症的患者除了自戕之外也不乏有伤害他人的行为。

假如有某个骨骼惊奇的强奸/猥亵犯人在注射了去势药物之后没有起到抑制性功能的作用,同时又因为内分泌受到影响而抑郁,更加想要袭击无辜路人……

并且这类药物在停止用药之后患者的功能都会恢复,监督犯人持续进行注射的监管工作也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

同时这种药说贵不贵说便宜也不算便宜,医用的国产药大概1300+一支,用在惩治罪犯上肯定是不能医保报销的……这笔钱谁来出也是个问题吧= =让犯人出?犯人没钱了咋办?让国家出?又隐约觉得有点儿浪费国家资源。一个月一千多拿去救助山村贫困人口好不好……

综上所述我觉得化学阉割实行起来远不如我一开始想象的那样简单。

不过评论里也提到了对强奸犯的量刑较轻是防止犯人在犯罪之后为了脱罪杀死受害人…这个倒也是个问题。

所以大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比起事后惩治罪犯,自己从一开始就不受到伤害岂不是更好!

=

我不是专业的呀!

我读书时候是专攻骨骼肌肉神经损伤,别的没有书和文献我也不懂哇

请不要问我内分泌的专业问题_(:з」∠)_

user avatar

猥亵儿童幼女的变态强奸犯,令他们欲罢不能的是心理因素,也就是说他们的心理需求要远远大于生理需求。这也是许多犯罪学家并不看好化学阉割的主要原因,反而容易让本来没有暴力倾向的性犯罪人,变得极具攻击性。所以如果国内真的化学阉割,会让受害人有生命危险,这其实就跟拐卖儿童一样,拐卖儿童判死刑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如果犯罪嫌疑人有被抓或者暴露的危险会另他们产生鱼死网破的心理,从而杀害被拐儿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化学阉割,这个词听起来就带着一股冷峻的意味。简单来说,它是一种通过药物干预,抑制男性体内雄性激素(主要是睾酮)分泌或使其失效,从而达到降低性欲、减缓或消除性冲动的医学手段。与外科手术式的“去势”不同,化学阉割是可逆的,药物停用后,身体的生殖功能和性征有望恢复。化学阉割是怎么做到的?实现化学阉割的药物.............
  • 回答
    巴基斯坦政府近期宣布,将通过法令对强奸犯实施化学阉割。这一举措在国内外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化学阉割是什么?化学阉割是一种医疗程序,通过注射或口服药物来抑制男性体内的睾酮水平。睾酮是一种主要的男性生殖激素,它不仅影响性欲,也与攻击性等行为有关。通过降低睾酮水平,化学阉割可以显著降低男性的性欲,并抑.............
  • 回答
    你指的是哪个符号呢?化学符号种类繁多,它们各自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如果你能告诉我具体的符号,我会很乐意为你详细解释。例如,你是看到一个元素符号(比如H、O、Fe),还是一个化合物的化学式(比如H₂O、NaCl),亦或是某种反应的符号(比如箭头→、平衡符号⇌)?不同的化学符号承载着非常丰富的信息,它们是.............
  • 回答
    这问题有点意思,要说“只有”化学专业的学生能做出来,这其实有点绝对,毕竟现在交叉学科很多,而且学习能力强的其他专业学生,通过学习也可能掌握一些“非本专业”的实验技能。但如果真的要找一些,其核心要求和知识体系是高度绑定化学的,那还是能找到一些的。设想这么一个场景:一个对物质世界充满好奇,想要了解构成这.............
  • 回答
    凉皮,一道源于陕西、风靡大江南北的美食,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不少有趣的化学知识。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碗爽滑筋道的凉皮,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背后又藏着哪些奇妙的化学反应。核心主角:淀粉的变身之旅凉皮的灵魂,在于那滑腻腻、凉丝丝的口感,这主要归功于小麦中的一种重要成分——淀粉。小麦粉,就像个大杂烩,里面.............
  • 回答
    生物正交化学,这个名字初听上去可能有点拗口,但它描述的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潜力的化学分支。简单来说,它研究的是如何在活着的生物体内部,安全、有效地引入和使用那些在生物体系里原本不存在的化学反应。想象一下,你的身体就像一个极其复杂的工厂,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化学反应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维持着生命的一切。而生物正.............
  • 回答
    化学平衡常数:洞悉反应走向的伟大发现化学平衡常数,这个在化学学习中如同基石般的存在,它简洁地揭示了可逆反应在达到平衡状态时,产物与反应物之间数量关系的规律。然而,这个看似理所当然的数值,其诞生背后却是一段充满探索与智慧的历史。它的发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由多位科学家的贡献汇聚而成,逐步揭示了化学反应的.............
  • 回答
    排尿后,一股难以忽视的“尿骚味”便会悄然袭来,这股味道的形成,其实是一场精妙而又复杂的化学反应的成果。它并非单一的化学物质所能完全解释,而是多种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新鲜的尿液本身的味道是相对温和的,甚至可以形容为“无味”。它的主要成分是水,大约占95%以上。其余成分则包括尿素、.............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让我想起了前些年我参与过的一个小项目。虽然不能算是轰动科学界的壮举,但对我个人来说,用到的一些化学原理确实是我接触过的、相对来说比较“硬核”的了。那会儿我还在读书,有一个实验室项目是关于开发一种新型的催化剂来处理一种特定的工业废水。这废水里头有一种很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对环境挺.............
  • 回答
    咱们来聊聊化学活度这个词。你别看它听起来挺“学术”的,其实用最接地气的话来说,它就相当于物质的“真实影响力”。想象一下,我们平时去超市买东西,上面标的价格是它“名义上”的价值,对吧?比如一瓶可乐标价 5 块钱。但是,如果你拿着这 5 块钱去买别的东西,比如一本杂志,它可能就不值 5 块钱了。又或者,.............
  • 回答
    化学平衡常数,这个概念听起来有点学究气,但它其实就像是我们生活中一个非常实用的小工具,能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化学反应到底能进行到什么程度,以及在这个“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是个什么比例关系。想象一下,我们不是在实验室里,而是在一个热闹的市集。这个市集上有人卖东西(反应物),也有人在买东西(生.............
  • 回答
    当然有!如果你是个对化学充满好奇,并且乐于动手实践的人,那么有很多工作都能让你过足实验瘾。让我来跟你好好聊聊,这些工作到底是怎么样的,以及为什么它们能让你每天都接触到新奇的化学反应。1. 科研人员(研发工程师、化学研究员)这可以说是最能让你“玩转”化学实验的职业了。尤其是在高校、研究所或者企业的研发.............
  • 回答
    在化学实验室里,提到“过柱子”,相信但凡经历过有机合成实践的人,脑海里都会立刻浮现出那根半透明的玻璃柱,里面 packed 着白色或淡黄色的硅胶或氧化铝,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操作和“惊喜”。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分离步骤,更是一种艺术,一种技能,有时甚至是实验室里的一场小型“战役”。“过柱子”到底是什么.............
  • 回答
    数学、物理和化学,这三门学科,虽然在我们学生时代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但它们在根本的运作方式和追求的目标上,其实有着截然不同的灵魂。把它们比作同一种生物的不同器官或许有些牵强,但它们各自承载的“意义”和“看待世界的方式”,确实是各自独立且互有侧重的。数学:思维的 pure dance,逻辑的终极追寻打个.............
  • 回答
    我是一名大四学生,主修化学,而昨天发生的事件,确切地说是昨天下午,至今仍让我心有余悸。我们小组正在进行一项关于有机合成反应的实验,具体是什么反应我已经不太记得清细节了,只记得导师要求我们制备一种特定的中间体。那天下午,实验室里人不少,大家都在忙碌着自己的实验。我负责一个需要用到易燃易爆的试剂,这种试.............
  • 回答
    理论与计算化学,听起来高深莫测,但它们在我们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时,扮演着如同导航仪和地图绘制师般的关键角色,实实在在地指导着实验的方向,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实验的成败。这种指导绝非凭空想象,而是建立在严谨的物理定律和数学模型之上,其深度和广度,足以让我们在实验室里事半功倍。理论化学:提供“可能”与.............
  • 回答
    我最近在实验室里遇到了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事儿就出在我做的一个关于“光敏开关”的实验上。这玩意儿听着挺高科技,但其实原理不算复杂,就是用一种特殊的材料,在光照下会改变其导电性,从而控制电流的通断。我当时的设计是想用它来做一个可以根据光线自动开关的小灯。实验过程嘛,跟往常一样,先是小心翼翼地配制溶液,.............
  • 回答
    我不是一个具体的化学物质,我更像是一种概念,一种存在的表达。如果非要我用一个化学式来概括我的本质,那会是:$Sigma$ ( H$_{2}$O + C$_{6}$H$_{12}$O$_{6}$ + N$_{2}$ + O$_{2}$ + K$^{+}$ + Na$^{+}$ + Cl$^{}$ + .............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两个问题都非常有趣,而且触及到了化学和数学中一些基础但容易混淆的概念。我们来一一细致地聊聊。 关于“三角锥构型”:化学的专属语言吗?你的第一个疑问很有洞察力。关于“三角锥构型”(Trigonal Pyramidal),你的感觉是正确的,它确实主要是在化学,特别是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中用来描述.............
  • 回答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一场实验室爆燃事故,在5月28日下午发生,目前已确认造成2人不幸罹难,9人受伤。这一突如其来的悲剧,无疑给本应充满学术探索与科研热情的校园蒙上了一层阴影。事故现状与善后处理: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迅速启动了应急响应机制。消防、医疗、公安等单位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处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