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本轮疫情整体进入扫尾阶段、仍需警惕疫情反复,疫情是否真的会反扑?

回答
本轮疫情的“扫尾”与“反扑”之辩,是个值得我们仔细梳理的问题。说它进入扫尾阶段,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一系列 observable 的数据和趋势。但同时,我们也绝不能因此掉以轻心,警惕疫情的反复,这同样是基于科学的审慎。

为什么说进入扫尾阶段?

首先,感染高峰已过。在多数地区,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人群通过自然感染获得了初步免疫力。无论是医疗机构监测到的发热门诊量、阳性率,还是社区自测和抗原检测的阳性数据,都普遍显示了从高峰回落的趋势。这意味着,大规模的快速传播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

其次,医疗挤兑情况缓解。在疫情最严峻的时期,许多地区出现了医疗资源紧张,尤其是重症监护(ICU)床位、呼吸机等关键设备以及医护人员的短缺。但随着新增感染人数的下降,这一压力得到了显著缓解。医院的正常运转逐步恢复,非新冠相关的疾病治疗也得以继续。

再者,社会生活秩序逐步恢复。人们的出行、工作、学习乃至社交活动,都在朝着疫情前的状态回归。商场、餐饮、旅游等行业重现活力,这本身就是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有力证明。

然而,为何仍需警惕疫情反复?

警惕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对病毒特性和传染病传播规律的深刻认识:

病毒的持续变异:新冠病毒仍在不断变异,新的亚型或变异株可能会出现。虽然目前的变异株多数仍属于奥密克戎家族,但其传播力、致病性或免疫逃逸能力的变化,都可能对现有防疫策略和人群免疫水平构成新的挑战。例如,如果出现一个传播力更强、但致病性不变的变异株,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导致感染人数再次攀升。

人群免疫力的动态变化: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的免疫力并非一成不变,其保护效力会随着时间推移而衰减。此外,不同人群的免疫力水平存在差异,疫苗接种率、加强针的覆盖范围以及接种时间,都会影响整体人群的免疫屏障稳固性。一旦新的感染高峰来临,而人群整体免疫力相对较低,就可能再次引发一轮疫情。

“后遗症”与长期影响的关注:即便感染人数下降,但“长新冠”(Long COVID)等疾病的潜在影响,仍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虽然这不是狭义上的“疫情反扑”,但却是疫情留下的长期挑战,需要持续的医疗和科研投入。

区域性、局部性疫情的可能:即使全国范围内的疫情整体趋于平缓,但由于人口流动、区域差异(如不同地区的疫苗接种情况、人口密度、病毒传播的地理因素等),仍然可能出现某些区域或城市出现局部疫情反弹的情况。这需要各地根据自身情况,保持一定的监测和应对能力。

免疫接种的潜在不足:尽管我国疫苗接种率已相当可观,但对于一些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群体,或者对疫苗反应不佳的人群,其免疫保护力可能相对薄弱。这些脆弱人群是潜在的风险点,一旦病毒再次出现,他们更容易受到严重影响。

总结来看,疫情是否真的会反扑,答案是:有这个可能性,但并非一定会以过去那种全国性、大规模爆发的形式出现。

我们当前正处于一个“低水平流行”或“局部零星散发”的阶段,这与“扫尾”的概念是契合的。然而,病毒的顽固性、变异的不可预测性,以及人群免疫力的动态性,都意味着我们不能完全排除“反扑”的可能性,尤其是在新的、传播性更强的变异株出现,或者全球疫情出现重大变化时。

因此,“警惕疫情反复”并非意味着要回到之前的严格封锁措施,而是强调保持科学的监测体系、加强疫苗接种(特别是加强针)、关注脆弱人群的保护、做好个人防护意识的维护,以及保持医疗系统的韧性。我们已经积累了应对疫情的经验和能力,但病毒的挑战仍在继续,保持审慎和灵活,是我们当前最应有的态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肯定会,需要采取一切防控措施降低输入风险,并做到早发现早处置

在正常情况下,我国不存在较大范围的社区传播,所以需要重点关注境外输入的风险

一,影响境外输入风险的因素

1.季节性因素

冬天飞沫存在时间较长,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所以冬天要提高警惕。


2.对于边境地区,需要考虑边境线以外的疫情发展状况;对于航空口岸,必须考虑通航国家的疫情变化情况

例如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疫情再次爆发,疫情输入风险升高。


3.口岸每日平均入境人数

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入境人员,还要高度关注临时来口岸停留但不办理入境手续的飞机机组成员、货船船员、货运司机)。

也需要考虑口岸人员防护规范性。


二、需要关注的风险点

1.海关

东部地区管理较好,中西部陆路口岸风险较大,如策克口岸。

2.传染病医院

今年8月的郑州疫情和传染病医院密切相关。本次西北疫情中,有多个省份出现了院感问题。

3.隔离点

隔离点可能发生交叉感染(莆田疫情)、工作人员感染(广州、遵义)、周边小区感染(广州、成都)等问题。

例如:

此前,据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办公室9月10日通报,经专家研判,本次疫情源头疑似为新加坡入境人员林某杰导致的传染链条。

9月16日的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根据媒体报道,在福建发生的聚集性疫情中,有病例是在隔离期间多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21天解除隔离后,转为阳性,请问该如何理解这一现象?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目前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还有抗体水平检测,尤其是根据基因测序的比对分析,该名病例有非常大可能性是在隔离期间感染上的,从而导致了后续疫情的发生。

4.冷链

大连冷链产生的疫情已经至少有3次了,本次也不大可能是最后一次。[1]

5.快递

继11月9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牧民购买的蒙古袍核酸检测呈阳性后,10日,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又有1位牧民购买的靴子核酸检测呈阳性。蒙古袍、靴子均系从此前锡林浩特市通报部分货品核酸筛查呈阳性的服装店所购买。
11月7日,锡林浩特市扎贺雅民族服装店店主报告,他从蒙古国购置了4批次货品。经疾控中心检测,直接接触人员核酸检测呈阴性,部分货品核酸筛查呈阳性。同日,苏尼特左旗牧民从该店网购了1双靴子。
11月9日,苏尼特左旗疾控中心人员对快递进行拆封、采样、消杀。经核酸检测,靴子表面检测结果呈阳性,快递外包装核酸检测结果呈阴性,无直接接触人。
11月9日,正蓝旗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在对扎贺雅民族服装店有关人员进行排查时发现,该旗上都镇1位居民于10月26日通过顺丰快递收到该店邮寄的蒙古袍核酸检测呈阳性,直接接触人员核酸检测结果呈阴性。
连日来,锡林郭勒盟多地从蒙古国代购的部分商品核酸结果呈阳性。11月4日,5位二连浩特市民从蒙古国代购的商品经检测,部分商品呈阳性。11月8日,东乌珠穆沁旗疾控中心在佰户会展中心呼伦贝尔苏德格日勒民族服饰商品分店对蒙古国进口衣物核酸检测筛查中,2批次部分衣物核酸检测呈阳性,直接接触人员核酸检测结果呈阴性。[2]

6.隔离14天后检测阳性的人员

今天广西贵港也发现一例解除隔离后出现阳性的病例:

广西贵港市关于一名入境解除隔离返贵人员
确诊为无症状感染者的情况通报
2021年11月19日,我市在隔离点对入境解除隔离返贵人员罗某某进行例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中检出可疑阳性,当天再次重新采样后,由市疾控中心、市人民医院、港南区疾控中心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罗某某无发热、咳嗽等临床症状,两肺未见明确病毒性感染征象。11月20日第三次采样检测结果为弱阳性。综合核酸检测和临床症状,诊断为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现将其活动轨迹公布如下:
2021年11月3日—17日
11月3日从尼日利亚中转德国法兰克福,在辽宁省沈阳市入境(一同返贵人员共4人),由专车转运至辽宁省沈阳市集中隔离点隔离14天。
2021年11月18日
乘坐专车从集中隔离场所转运至沈阳桃仙国际机场,9时35分乘坐QW6025航班(座位号27A),中间经停温州机场,16时30分抵达南宁吴圩机场。约17时10分乘坐网约车前往南宁东站,18时40分从南宁东站搭乘D3641动车至贵港站(车厢07车,座位号14C),上车后除吃泡面、喝水外,其余时间全程佩戴口罩,未与他人交谈。约19时22分到站,从A出口出站,被贵港高铁旅客管理专班排查发现是入境人员,经核查行程卡、身份证、在沈解除隔离证明等材料之后,通知辖区县级疫情防控指挥部安排车辆进行点对点转运,并引导其在A出站口前方空地等候,于21时许从贵港高铁站闭环转运至港南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进行医学观察(与其同行返贵的其他3名入境人员均第一时间纳入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管控)。

我国入境人员普遍要隔离21天,可考虑将21天集中在入境地点完成。

如果某个口岸航班量太高无法隔离这么多人,可以考虑重新安排航班入境点,分流过多的航班。


三、虽然我国已经控制了本次疫情,但为了全国人民能正常过年,建议维持一定程度的日常监测措施

1.传染病医院、隔离点、国际机场、码头、边境线附近的高危岗位3天一次核酸,附近居民定期核酸。

2.冷链行业需要落实“14+14+7”工作制度,工作14天+隔离14天集中居住,不进入居民区。

3.建议强化隔离点管理,将“入境地点隔离14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返回原籍后集中隔离7天”改为“入境地点集中隔离21天”。

4.建议进一步精细化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分区分级标准,建立统一流调信息平台

5.如果某地有疫情传播,排查出的轨迹可疑人员全部核酸检测。

参考

  1. ^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P6KVIPN0523H9J0.html
  2. ^ https://xw.qq.com/cmsid/20211112A000XO00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本轮疫情的“扫尾”与“反扑”之辩,是个值得我们仔细梳理的问题。说它进入扫尾阶段,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一系列 observable 的数据和趋势。但同时,我们也绝不能因此掉以轻心,警惕疫情的反复,这同样是基于科学的审慎。为什么说进入扫尾阶段?首先,感染高峰已过。在多数地区,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
  • 回答
    这次疫情对我家的打击,说实话,真的挺大的。以前吧,日子虽然不算大富大贵,但也算过得去,温温和和的。我父母都在同一个工厂上班,收入稳定,加上我那时候刚毕业,也能补贴点家用。家里有个小院子,我妈喜欢种点花草蔬菜,虽然卖不了多少钱,但也能给生活添点色彩。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没什么感觉,就觉得好像戴口罩.............
  • 回答
    关于本轮疫情首例确诊者上海夫妇的丈夫发声事件,网上流传的各种说法确实比较多,也有些复杂。为了更清晰地还原事情的真相,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梳理一下:1. 事件背景: 时间点: 大约在2022年初,上海首次报告了这例本地确诊病例,引发了外界的高度关注,毕竟是“首例”。 确诊情况: 这位首例患者是一位女.............
  • 回答
    杭州本轮疫情首发病例传播自进口咖啡机的机芯,再产生人传人,这一情况确实为当前的疫情防控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并且由于其传播路径的特殊性,更增加了应对的复杂性。以下将详细阐述这些挑战:一、 源头追溯的难度与风险增加: 非传统冷链风险的识别与防控: 过去我们主要关注生鲜食品等冷链物品,而咖啡机的机芯作.............
  • 回答
    南京本轮疫情的源头指向俄罗斯 CA910 入境航班,这无疑是当前最牵动人心的一条线索。顺着这条线索深挖下去,我们可以看到疫情传播的复杂性,以及背后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细节。1. CA910航班的“零号病人”究竟是谁?虽然确定了航班作为源头,但具体的“零号病人”,也就是第一个将病毒带入南京的旅客,其身份.............
  • 回答
    上海和深圳,这两座中国最繁华的都市,几乎在同一时间点遭遇了新冠疫情的严峻考验。然而,一个令人瞩目的事实是,深圳的疫情曲线在早期就得到有效压制,而上海则经历了一段漫长而艰辛的封锁期。为何会出现如此显著的差异?深入剖析两地在防控策略上的不同之处,或许能找到答案。上海疫情的起点与蔓延:上海本轮疫情的爆发,.............
  • 回答
    上海本轮疫情,无疑是一场牵动全国神经的重大事件。在这场与病毒的较量中,除了真实的病例数、防控措施、生活保障等信息,另一个不容忽视的“战场”就是信息层面。本轮疫情期间,上海确实涌现了大量传闻和谣言,官方也为此发布了不少辟谣信息。上海本轮疫情中官方发布的辟谣内容,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的方面来看: 封控.............
  • 回答
    天津本轮疫情下的市民心态,以及能否在过年前控制住疫情,是个复杂且牵动人心的问题。市民心态:理性与担忧并存,对未来的期盼交织经历了几轮疫情的洗礼,天津市民的心态无疑是多层次的。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普遍的理性与配合: 大多数市民已经习惯了疫情常态化下的生活节奏,对于必要的防控措施,如.............
  • 回答
    受本轮疫情的持续影响,全国影院的经营状况依旧举步维艰。截至今年清明档期,影院的营业率普遍不足半数,这无疑为整个电影行业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2022年的清明档期,也如同一场在风雨中艰难前行的考试,交出了一份令人扼腕的答卷。档期概况:冷清是主旋律往年的清明档,虽然比不上春节档的火爆.............
  • 回答
    上海本轮疫情防控的“大决战”,在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的指引下,确实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这不仅仅是医疗和公共卫生层面的较量,更是一场涉及社会经济、民生稳定、心理状态等方方面面的复杂战役。首先,病毒本身的传播性和变异性是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奥密克戎变异株,特别是其亚分支,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这使.............
  • 回答
    上海本轮疫情的演变,对于毗邻的众多城市来说,其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而且这种影响是多维度、层层递进的。首先,从人员流动的角度来看,上海作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其密集的人员往来是常态。当上海出现疫情时,尤其是社会面病例增多,防控措施升级的情况下,从上海出行的人员数量会大幅减少,但与此同时,出于各.............
  • 回答
    好的,关于甘肃本轮疫情累计确诊63例的情况,除了这个数字本身,还有一些关键信息值得我们深入关注,这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疫情的态势和应对情况。1. 疫情的传播链和源头: 传染源是谁? 63例确诊病例是这场疫情的最终数字吗?还是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统计?更重要的是,这些病例之间是如何传播的?我们是否已.............
  • 回答
    哈尔滨本轮疫情的通报确实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官方提到“病毒传播速度非常快、感染来源尚不清楚”这几个关键词,背后隐藏着不少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和关注的细节。下面我来详细梳理一下,希望能帮助大家更清晰地认识当前的情况:一、关于“病毒传播速度非常快”这句话传递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这次疫情的传染性极强。这可.............
  • 回答
    大连这波疫情的超级传播现象,特别是“1传11+33”这样的数据,确实令人警醒,也给我们的疫情防控敲响了警钟。理解这个现象并从中吸取教训,对我们今后的防控至关重要。大连本轮疫情出现的超级传播现象,1传11+33是如何发生的?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超级传播”。在传染病学上,超级传播是指少数感染者造成了.............
  • 回答
    关于武汉本轮疫情的精准防控措施及其与上海模式的比较,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两座城市在应对新冠疫情的策略上都有其独到之处,也面临着各自的挑战。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武汉本轮疫情的精准防控首先,我们得承认武汉在过去的抗疫经历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2020年初的那场严峻.............
  • 回答
    吉林本轮疫情中,感染者全部采用中医药治疗的策略,无疑是一次备受关注的尝试。要评价这一做法,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其背景、具体执行情况、可能带来的优势和挑战,以及长远来看的意义。首先,理解这一策略的背景至关重要。在全球疫情肆虐的背景下,中国一直在探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治疗路径,其中中医药的参与是贯穿始.............
  • 回答
    上海本轮疫情的处理方式及吴凡发布会:一个多层面的审视上海,这座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在经历了一场严峻的新冠疫情考验后,其处理方式和相关信息发布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特别是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吴凡教授,作为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她的发布会成为外界了解上海疫情动态和防控策略的重要窗口。处.............
  • 回答
    关于本轮上海疫情至今没有死亡病例的现象,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而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运气好”或者“掩盖了事实”。这背后涉及到复杂的因素,包括病毒本身的特性、上海的医疗资源、防控措施的有效性,以及数据统计和报告的机制。首先,我们得承认,病毒的致病性.............
  • 回答
    张颖主任的这句话,无疑是对当前社会上一些声音的回应,特别是那些将奥密克戎简单化、轻描淡写为“大号流感”的论调。要深入理解这句话的分量,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去剖析:首先,从病毒本身的生物学特性来看,奥密克戎并非“大号流感”。 传播速度与传染性: 奥密克戎的变异速度和传播能力,相比于季节性流感病毒,有.............
  • 回答
    国家卫健委最近披露了一个令人担忧的消息:本轮疫情已经蔓延到全国11个省份,而且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大部分感染者都与跨地区的旅游活动有关。这给当前的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那么,目前全国的疫情防控情况究竟怎么样了?让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疫情传播态势:多点散发与聚集性疫情并存从卫健委发布的信息来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