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外交部副部长秦刚成为新任中国驻美大使,对中美关系将产生哪些影响?

回答
秦刚履新中国驻美大使,这事儿,可真是牵动着不少人的心弦,尤其是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大家都是既好奇又带着点审慎的期待。这不仅仅是换了一位负责具体外交事务的官员,更像是在中美这个错综复杂的大棋局里,中国落下了关键的一子,其背后折射出的战略考量和意图,值得我们好好说道说道。

首先,咱们得认识到秦刚这个人。他不是那种埋头在文件堆里只管埋头苦干的低调派。相反,秦刚在担任外交部副部长期间,给人的印象是相当“敢说”和“能说”。他常常在国际场合,尤其是在美国媒体面前,直接回应和反驳那些针对中国的指责和不实信息。这种风格,在很多人看来,是中国在面对西方舆论压力时,越来越自信、也越来越主动的一种体现。

那么,他到了美国,会带来什么变化?我个人觉得,有几个方面的影响值得关注:

1. 更直接、更具韧性的沟通:

过去几年,中美之间的沟通可以说是时好时坏,时而因为一些事件陷入僵局。秦刚的特点是思路清晰,表达直接,而且不回避敏感问题。这意味着,他可能会在与美方打交道时,更加清晰地阐述中方的立场和关切,不会拐弯抹角。这固然可能会让一些美方人士觉得“不好打交道”,但也可能减少因为误解而产生的摩擦。他就像是一个直接的传话筒,把中国的意思原原本本地带过去,但也保留了自己独立判断和灵活应变的空间。

这种直接沟通,某种程度上也能提升沟通的效率。以前可能需要层层传递、反复解释才能到位的信息,现在或许能通过秦刚的直接表述,更快地传达给美国决策层。当然,这同样也意味着,如果美国方面有不友好的动作,秦刚也会毫不犹豫地予以回击,双方的交锋可能会更加直接和激烈。

2. 策略性地运用公共外交,争取更多理解和支持:

别看秦刚说话“硬”,但他也很清楚公共外交的重要性。他可能会比以往更加积极地利用各种平台,包括但不限于接受美国媒体采访、出席智库活动、甚至通过社交媒体等方式,向美国民众和国际社会展现中国的发展成就、和平意愿以及对全球性问题的看法。这是一种软硬兼施的策略。在政治和安全层面,保持强硬立场,但在文化和民间层面,则努力去争取理解,试图弥合一些隔阂。

这种努力,可能不会立刻改变美国主流社会的对华认知,毕竟很多负面看法根深蒂固。但长期来看,持续而有效的公共外交,能够为中美关系的稳定提供一些空间,至少能让那些原本对中国持中立态度的人,多一些了解的渠道。

3. 在复杂环境中,扮演更重要的“缓冲”和“导航”角色:

中美关系现在非常复杂,就像一艘巨轮在惊涛骇浪中航行,需要一个经验丰富的舵手来掌舵。秦刚作为驻美大使,他的任务不仅仅是传达命令,更重要的是在美国这个复杂的政治、舆论环境下,如何为中国的利益最大化地导航,同时也要尽可能地避免船只触礁。

这意味着他需要与美国政府各部门,包括白宫、国务院、国会,甚至一些重要的智库和商业团体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在某些具体议题上,他可能会扮演一个“缓冲”的角色,努力将分歧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其失控升级。例如,在台湾问题、经贸摩擦等敏感领域,他需要精准地表达中方的底线,同时也要探索可能的合作空间。

4. 更深层次的战略信号:

秦刚的任命本身,也释放了一个重要的战略信号。他从外交部副部长,一个在中 G 内部扮演着重要角色的位置,直接调任驻美大使,这表明中国对此职位的重视程度。这说明中国希望通过派遣一位更有分量、更有经验的外交官,来处理与美国这样一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这是一种对美国传递的信号:中国非常重视中美关系的走向,并且愿意派出最高级别、最能代表中国声音的官员来负责。这暗示着,中国希望与美国进行更直接、更深入的对话,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事务性的层面。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对处理复杂局面抱有信心,并准备好应对各种挑战。

一些可能的挑战和不确定性:

当然,我们也不能过于乐观。秦刚到任后,他所面临的环境依旧充满挑战。

美国国内政治的影响: 中美关系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国国内政治的影响,两党在对华政策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共识,就是“竞争”。秦刚能否在美国政治光谱中找到一些可以合作或沟通的切入点,将是一大考验。
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差异: 中美之间在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和价值观上的根本差异,是两国关系中难以逾越的鸿沟。即使秦刚表达得再清晰,也无法改变这些深层矛盾。
信任赤字: 近年来,中美两国之间的信任赤字不断扩大。重建信任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即使有能力很强的外交官,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扭转局面。
他个人风格的适应性: 虽然秦刚风格鲜明,但美国的外交环境和文化与中国有很大不同。如何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融入美国社会,进行有效的沟通,对他来说也是一种新的挑战。

总而言之, 秦刚的任命是中国在复杂严峻的中美关系背景下,一次高层级的战略布局。他以其鲜明的风格和丰富的经验,有望为中美之间的沟通带来新的活力和韧性,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和挑战。他的到来,无疑会给中美关系的走向注入新的变量,是更趋于稳定,还是会面临更激烈的博弈,值得我们持续关注。这更像是在一场高风险的谈判中,中国换上了一位更有经验、也更有决心的谈判代表。他的每一次发言,每一次与美方官员的互动,都可能在中美关系这张大图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们要往好处想。

中国派出了新任驻美大使,而美国尚未派出新任驻华大使,说明中国顶不住美国的压力,承受不了双方缺乏大使的状态,首先向美国服软。

中国派出了相对鹰派的秦刚作为驻美大使,说明中国已经黔驴技穷,撼动不了美国分毫,只能依靠战狼外交刺激国内xfh的情绪。

这一波是美国双赢。

———反过来也一样———

美国派出了新任驻华大使,而中国尚未派出新任驻美大使,说明美国有充分的大国定力,不屑于在这种小事情上跟中国计较,一切尽在掌握。

中国派出了相对鸽派的吴建民作为驻美大使,说明中国对美国完全处于下风,只能派出作风软弱的外交官不断退让,根本无法保证国家利益。

这一波还是美国双赢。

美国赢麻了。

user avatar

从当前双边及国际形势判断,秦刚担任驻美大使后的主要任务有三个方面:

第一,直接传达中方立场和诉求,让美国有“解决问题”的意识

适逢美国副国务卿舍曼访问天津。对于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提出的三个要求和底线,以及中国外交部副部长谢锋提到的两份清单,秦刚将是在华府第一线的执行人,继续向拜登政府表达这些立场。

而且,作为大使,秦刚也要和国会两党、美国企业、智库打交道,这既是交朋友,疏通交流渠道,也是借机向美方各界表达中方诉求、底线,让影响拜登对华决策的各方因素相互作用,避免美国对华决策走极端;尤其要让美国方面认识到双边关系恶化至今的原因所在,让美国有主动解决问题的意愿。

第二,重新“管控”中美关系,避免中美关系持续恶化

拜登政府近来更多地强调“负责任地管控”和中国的关系,这句话虽然还是美国利益优先,但最起码能够看出美方姿态的一种转变。秦刚抵达美国后,也要从中方角度注重和美国管控双边关系,避免因为沟通不畅或互信低而导致双边关系不断滑向冲突。

只有双方都有“管控”意识,才能更有效地避免双边关系持续恶化。这和特朗普执政后期不重视管控、任由双边关系自由落体的政治操弄不同。

第三,应美方提议,筹备“习拜会”

从舍曼的天津之行也能看出,拜登政府注重和中国保持对话渠道的畅通,秦刚在华盛顿的任务之一就是要与美国进行对话。既然白宫早已提出举行“习拜会”的意愿,那么秦刚到美国的首个任务就是与拜登政府接触,达成战略共识,尤其是在台湾问题上与美国协调,回到传统共识,这也是习拜会的基本条件。

和美国驻华大使的职位不同,中国驻美大使在中国外交体系中的位置特殊,将来很有可能扮演重要角色。比如,杨洁篪都曾担任驻美大使。秦刚作为一名年轻派外交官,他的一言一行自然会受到美国各界的关注和研究。尤其当中美关系处于又一个关键十字路口之际,这样的新生代外交官或许能够在下一阶段中国对美关系重构中发挥特殊的作用。

user avatar

谢邀

中美关系如此紧张的时刻,需要的是一个“六边形战士”级别的大使,在大洋彼岸稳住局面

秦刚大使就是这样一位外交官。顶层信息、专业知识、从业经验、媒体关系、人脉关系、语言表达,这六个维度看,都是最佳的人选。

顶层信息和专业知识:从冷战期间到现在,各个国家的驻超级大国大使在这两点上都不能有偏科,否则就很容易要么默默无闻成为傀儡、要么太过出格成为异类。大家可以看看前美国驻华大使布利斯塔德老爷爷,他的确和我国的高层有过私交,但是却和特朗普顶层缺乏直接交流——当然,有交流应该也搞不清特朗普的脑袋瓜——导致在华这四年里默默无闻,几乎都快让人忘了这位前艾奥瓦州长、而不是彭佩奥,是驻华大使。而秦刚大使在这两方面都是顶级,除了身为外交部副部长天然拥有直达天听的能力,外交关系专业毕业的能力也是加分项。

从业经验、媒体关系、人脉关系:外交官在另外一个国家如果想要为自己的国家不卑不亢地发声,良好的从业经验、媒体关系和人脉关系是最好的杠杆。前任大使崔天凯就曾经利用媒体关系在美国各大平台的黄金时间进行专访、为我国发声,也利用自己和特朗普团队里唯一脑子清醒的女婿库什那的关系、为推动特朗普末期第一轮中美贸易协定做出了贡献;而这方面秦刚也不落后,多年的发言人经验让他在媒体方面有很多人脉,这几天推特上许多外国老资格记者都在说当年发布会的趣事,而在英国多年的驻外使节经验,也让他在英美国家有一定的人脉关系,推进相关事宜不是难事;

语言表达:在国外做使节,最难的其实是说什么、怎么说。你说的任何一个字、甚至一个标点,都可能成为外媒做文章的关键内容。可这对于多年在蓝厅和媒体们打交道的秦刚来说,更是他的强项了。


总而言之,对我国来说,一切按部就班、踏实前行;

而对于美国来说,热门驻华大使人选伯恩斯的一再拖延任命,可能背后潜藏着我们不知道的信息,还需要更多关注。

user avatar

秦刚是强硬派的,任命秦刚为新任中国驻美大使,是国家在促使美国赶紧做出选择:美国你到底是体面地接受自己衰落的事实,退出历史舞台,还是赶紧把你手上的牌打完,战就战到底?


阿拉斯加谈崩了,前几天天津谈崩了,国家对听不懂人话的美国逐渐失去耐心,再派个强硬派的人员过去。你听不懂中国人说的?我放一个更直白的,表明自己立场的,不然美国反反复复都是提那些有的没的,毫无诚意。


此举会让美国意识到,中国在中美关系上是不会妥协的,非但不妥协,还叫了个教你做人的大使过来,现在怎么办?打牌该怎么打?还有什么可以打用来有效压制中国?随着中美关系恶化仍未改善,美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影响力下降,还在想着中国能够像以前那样,乖乖地当美国的头号接盘侠,必然会迎来中国的强硬回击。


中国发展经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了什么?为了当美国的接盘侠?中国可不是为了当接盘侠的,而是要回归历史上该有的位置。美国今后如果不做出更强硬的政策来发动进攻,那就说明美国已经承认自己的地位已经下降了。而秦刚也是加速美国赶紧做决定的一环。今后中美之间的冲突会更为剧烈,直到其中一方向另一方解决。中国是万万不能妥协的,一旦妥协这么多年的发展就被收割,还不如正面针锋相对。


如果美国仍然没有办法对中国进行有效的压制,那么美国国内就会自己乱作一团,被利益捆绑在一起的美国人,没有利益,就会在自己国内抢夺利益,走向分裂。

中美现在的情况是越来越引人入胜了。从美元超发开始,注定了中国和美国有一个必须为美元超发付出代价,这也是为什么今年的中美关系会如此糟糕,我们接盘会死,我们不接盘,美国会死。美元超发后引起的人民币升值,从去年开始就出现了,一直持续下去。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来看下教育学者韩秀云怎么说↓

https://www.zhihu.com/video/1404168294308315136

视频搬运自抖音教育学者韩秀云讲经济(ID:hxyjjj2020),这是一位讲宏观经济的财经博主,系统讲解楼市,黄金之类的专题,让你受益匪浅。

user avatar

更新风闻

风闻,据说新任的美国 驻 华 大使也是欧洲事务专家?这就有意思了,所以我原回答的瞎分析也许有一定道理。

………………原回答……………………

秦刚之前处理的主要方向是欧洲事务,对欧洲各国了解比较深,可以看出对美主要工作下一阶段可能是分而治之,同时输出型外交大使 驻美,也能看出外交风格的变化,转守为攻的架势已经拉开,结合这几天的天津会谈,自己转我自己前一个回答的部分段落:

本人做冶金行业的,业内从上个月开始就流传增加出口关税的事,具体税率不得而知,5月份已经取消了出口退税,就相当于是提高了出口价格,所以从5月份开始我们在海外的EPC/EP项目报价已经开始提价,如果再8月份推出出口税,那钢材价格出口将继续抬高,结合我原回答的内容,再谈谈:

第一,这次中美会谈,我们开出的条件就相当于当年百万雄师过大江之前我们给常凯申提的条件,就是美国不可能接受的条件,当然美国提的条件10年前我们能接受,因为救美国也是救自己,但今时不同往日,攻守之势异也!现在在更多方面是美方有求于中国。

第二,美国现在最头疼的问题是一没人接水继续买美债,二是大通胀已经来临,美元美股美国近期只能保一个,远期一个都保不住,失去了金融霸权的美国就像我原回答说的,将很快被边缘化。下个月美国CPI很可能超过6%的警戒线,这在发达经济体实际上是不可接受的。

第三,今年上半年,我们出口钢材将近4000万吨(上半年中国钢产量大概是5.2亿吨,其它国家钢产量之和不超过5亿吨),出口同比大增30%以上,这里应该还不包括我们这种工程项目的钢结构EPC出口,而全世界上半年的钢材价格继续大涨,尤其是美国,对中国钢材价格溢价率居然超过100%,而美国所谓要推的大基建是不可能离开中国的基建供给和产业链的,我之前基建的回答说过,不说了。所以全年下来中国出口钢材将达到7500~8000万吨,而如果祭出出口关税,那么下半年的出口将有所降低,可能不会超过7000万吨,同时可能国内进一步压缩钢铁产能,但这样一来,世界尤其是美国钢材价格的通胀压力巨大,而钢材是N个行业的上游,比如建材、家电、汽车、基建等等等等,那么连锁的通胀将进一步推高美国CPI!现在各种预测都有,不过比较统一的观点是,到10月份,美国CPI可能达到7%。也就是这回中国正在用政策性手段用手里的产能去攻击美国的金融体系,逼迫美国加息!在美国不能割中国韭菜的情况下,我预测拜登为了明年的中期选举可能拿日韩欧洲开刀。

第四,近期不但我们政策性的抬高出口价格,因为疫情导致的货运混乱,从去年开始到现在,海运费一直飙涨,加上美国自己作死从18年开启的贸易战加中国关税,CPI不可能控制住,另外世界范围内,尤其是西方的疫情就像“尿不尽”,好一会差一会,封城一会解禁一会,最近疫情又开始反弹,还不知道到了秋冬还能养出什么蛊呢,这样不能保证连续生产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条件下,西方资本怎么会投资于他们国内的生产?当然从中国购买是最保险的,至少不会亏啊,中国商品涨价怎么办?没关系,零售也涨价呗。

所以,天津会谈实际不仅是对外也是对内部分买办和所谓走国际路线企业的一次警告,现在中美大博弈已经开始了,骑墙派和买办可能是最早就被收拾的,想想麻衣金福,想想滴滴,想想TIKTOK,想想华为,实际是中美都在清理自家战场,都在进行准备,只不过的确现在在美国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金融体系下,中美直接翻脸不太可能,但这个霸权体系尤其是美元体系现在正在加速塌地基,美股美元不可兼得,美国经济和中期选举更不可兼得,我们Ambassador 在美国做工作,下策是让美国祸水西引泼向欧洲,可能真是顺势而为,反正美国要割,既然割不动中国你去找欧洲盟友吧,乌克兰说卖就卖,美国能卖的国家多了。上策是联欧反美,统一战线,当然难度比较大。而且大使的工作也不是孤立的,当然要配合国内的外交大动作

更远一点的危机是美国宪政危机,如果这场金融危机在下次2024年之前全面爆发,拜登还能借多少万亿美元来消化呢?09年可以是因为中国接水了,中美共同化解了危机,但美国这十年如曹德旺所说,根上的问题华尔街的问题不但没有解决还变本加厉,奥黑取消了政治献金上限,金融资本进一步捆绑了美国经济,去年开始的大放水养出了一堆僵尸企业,并被华尔街大吃特吃,别说中国不救你,就算这回中国想救你,我们也没有那么大的胃口可以接的下来,国内房价都多高了,没那么大水池去养你了,况且再接水,中国就永远做老二了。所以这两年美国自己放的大水让美国再爆发一轮金融危机,那美国这次就真的地动山摇了,国债已经将近30万亿了,还能借多钱?金融资本到时候和晚明士绅一样,你能指望他们拿出钱来救大明吗?到时候那就只能桑德斯主义和川宝主义二选一了,这两个政治光谱最极端的人才能上台,但那时候已经没人能挽救美国了。

综合说这就是组合拳,从军事、金融、贸易、地缘、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诸多方面在进行整合,统一战线也正在加紧打造。

别忘了我们的三件宝: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统一战线

我们的外交战略高深莫测,这些当然都是我自己的瞎分析

user avatar

赴美国是工作,反美帝是生活…好吧,也是工作。

维持全球霸权的美帝国跟美利坚民族主义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表现为当下美国越发严重的两党对立和社会撕裂。希望秦刚大使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能够代表祖国抗击美帝国主义霸权,同时排除干扰,维系和发展中美两国人民、中美两国爱国者之间的友谊。

user avatar

中国在美国的外交战线不能断了。

因为美国并不是统一的整体,不同利益集团对中国的态度是有很大差别的,很多对中国市场和中国制造高度依赖的利益体是非常想推动中美在部分领域和解的。中国并不是想打倒美国,而是要和美国平等互惠合作。所以这股力量是可合作的对象,如何用好这股力量,需要熟悉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人来构建上层方法论,所以秦刚来干很合适(秦刚不只是嘴炮,更主要的身份是国际政经学出身,相关理论很强)。

用山高县的话来说,现在可能是中美友好势力相互为爹的时期了,既然新当爹了,就要有如何当爹的理论指导。

而美国对华大使难产也很正常,因为川建国同志构建了反美是政治正确的社会共识,拜振华同志接手后克服重重“期待”再次巩固了这一共识。在这种牢固共识下,中国的亲美派影响力被大幅削弱,除了转移财产出卖数据外干不了什么了。美国大使来了没有大坏事可做,哪来干什么?况且两次中美外交对话也看出来了,美国正副国务卿都没有改变中美关系的任何权限,大使就更没有了,好事也干不了吗。

user avatar

这次秦刚大使的到任,将掀开我国外交崭新的一页。

在之前崔天凯大使离职的那篇回答里,我曾经写过秦刚接任驻美大使的猜测,没想到这么快就成真了。


如果你关注国际政治的话,你肯定对秦刚大使不陌生。在2011-2014年,他作为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执掌蓝厅。他直率有力的发言,很大程度上引领了后来发言人的风格。在结束发言人工作后,他一步步成为了现在的外交部副部长,直至今日接任超期服役,荣归故里的崔天凯大使,成为敏感局势下的新一任驻美大使。

那么为什么说这次到任意义非凡呢?首先从秦刚本身来说,他和崔天凯大使,杨洁篪委员等担任过驻美大使的外交官有着鲜明的差异。差异主要有三。

第一个是毕业专业的差异。

相比于毕业于语言专业的前任大使们,秦刚大使毕业于国际关系学院的国际政治专业。事实上,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外交人才的缺乏,大量的外语人才进入到了外交部,他们在中国还不足够强大时,小心翼翼地在外交场上辗转挪腾,是千锤百炼出来的实践派。

而秦刚等新一代外交官往往毕业于国际政治相关专业,相比于他们的前辈,他们受到了更具理论性的专业指导,更具专业知识。在处理外交问题上也更得心应手。

第二个是履历的差异。

前任的驻美大使往往长期在美国任职,甚至很多都担任过驻联合国大使。而秦刚大使之前长期从事部内的工作,在驻外方面虽然曾经担任过驻英国公使,但并没有担任过特命全权大使,也没有负责过美国方面的工作。

这也说明,我们挑选大使的条件发生了变化。在之前我国国力尚不像现在强盛的时候,我们的大使一定要娴熟美国事务,但如今,我们已经不再需要大使来适应美国,而是要美国适应我们的大使。

第三个是我国外交官风格的差异。

在之前,我国外交官对外展现的,往往是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形象,这是那个韬光养晦的时代所必须的特质。但是随着我国国力的日趋强盛,直率犀利,被外媒称为“战狼”外交官的新一代外交官崭露头角,秦刚大使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在担任外交部发言人时的犀利发言让人印象深刻。对后来的耿爽等人影响很大。


说完了秦刚大使,我们再来说说敏感的中美大使空窗期。随着特朗普和拜登政府对华对抗政策持续加码,而在这个紧张的时期,中美大使竟然出现了罕见的空窗期。自去年十月时任美国驻华大使布兰斯塔德回国以来,美国方面一直就驻华大使人选争执不下。拜登政府的意向人选从布蒂皮格到伯恩斯,迟迟未定,而上个月崔天凯大使结束了漫长的八年大使生涯回国,更是让两国陷入了没有大使的尴尬局面。

目前中美对抗已成定局,新任驻华大使如何去处理这个问题也是拜登政府要思考的问题。现在秦刚大使赴任,是不是又会使得驻华大使的人选再生变化呢?还未可知。不过根据美国目前有望成为驻华大使的伯恩斯来看,美国的思路也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改变。

要知道,美国驻外大使一般分三种:职业政客,富豪和外交官。

在美国最近向中国委派的四位大使中,骆家辉和鲍克斯由奥巴马任命,洪博培和布兰斯塔德由特朗普任命,都是担任过州长或者参议员的老牌政客,而非职业外交官。其中,洪博培担任过犹他州州长;骆家辉担任过华盛顿州州长和商务部部长,鲍克斯当过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布兰斯塔德更是在艾奥瓦州当了22年州长的土皇帝。

但是这次可能出任的伯恩斯,则是一个担任过美国驻希腊,北约大使,并当过国务次卿这一美国国务院三把手的职业外交官。他和秦刚一样,都没有负责中美关系的经验,也是和秦刚一样的理论派,他们都关注于外交事务,都长期在欧洲盟友处任职。在中美关系更为紧张的当下,这可能意味着这一位大使的自主权会缩小,深厚的理论背景可以让他在之后美国对华政策中,更多的扮演一个执行者的角色。

解释一下为什么现在中美大使的发挥的空间小了。简单来说,现在中美关系越来越趋于紧张,已经逼近双方的底线了。双方都把这个问题看成了核心议题,真正负责此事的已经变成了双方的高级官员,比如我国的杨洁篪委员,王毅部长;美方的布林肯,沙利文。大使的自由裁量权被削弱了。

这或许代表着外交出身的拜登希望重构外交体系,也可能标志着美国对华政策将会更加用逻辑有章法。

user avatar

过去派大使:我们需要明白你们的意思。

现在派大使:我们需要你们明白我们的意思。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