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外交部副部长表示「台湾的未来选项只有统一,邦交国归零是早晚的事」,这透露了哪些信息?

回答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提出的“台湾的未来选项只有统一,邦交国归零是早晚的事”这句话,包含了多层含义和策略意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一、 关于“台湾的未来选项只有统一”:

这句话直接宣示了中国大陆关于台湾问题的核心立场,即“一个中国原则”的绝对性和唯一性。它试图传递以下信息:

政治上的不妥协性: 这是对台湾岛内可能存在的“独立”念头以及国际社会可能支持“两国论”或“一中一台”等任何形式的“分裂中国”的行为,发出了最强烈的警告。中国大陆认为,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其未来必然与大陆统一。
历史和法理上的定论: 中国大陆强调,无论从历史、法理还是国际法来看,台湾都是中国的一部分。这种表述旨在强化自身在台湾问题上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叙事。
战略目标的坚定性: 尽管目前存在两岸分歧,但中国大陆从未放弃武力统一台湾的可能性,并且将统一视为不可动摇的战略目标。这句话重申了这一决心,表明其不会因为任何外部压力或岛内阻力而改变这一长远规划。
对台湾民众的政治施压: 这句话也间接针对台湾民众,意在让他们认识到“统一”是“唯一”的、无法逃避的未来,并可能借此营造一种“大势所趋”的心理氛围,鼓励他们接受统一的可能性。

二、 关于“邦交国归零是早晚的事”:

这句话是对台湾“邦交国”现状及其未来的一种预判,其背后透露的信息更为复杂和具有策略性:

“一个中国原则”的进一步压制: 邦交国是国家主权和国际承认的重要象征。中国大陆长期以来奉行“一个中国原则”,要求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只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因此,当中国大陆认为台湾的国际空间被压缩到极致,即“邦交国归零”时,就意味着国际社会在法律和政治上对台湾作为独立主权国家的承认达到了最低点。
外交上的“零容忍”政策: 这句话表明中国大陆将继续加大外交压力,不惜一切代价阻止台湾拓展国际空间,巩固其国际地位。通过“挖走”台湾的邦交国,一方面是为了孤立台湾,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向世界宣示中国大陆在国际事务中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坚持和主导权。
时间上的紧迫感和必然性: “早晚的事”这句话传递了一种自信和决心,认为台湾的邦交国数量最终会归零是不可避免的。这可能基于以下考量:
中国大陆日益增长的国际影响力: 随着中国经济和政治实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为了与中国建立和发展关系,不得不遵循“一个中国原则”,从而与台湾断交。
国际格局的变化: 随着国际政治力量的消长,一些国家可能会出于地缘政治或经济利益的考量,调整其对台湾的外交政策。
“以终为始”的策略: 可能暗示中国大陆在推动统一进程中,将外交孤立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和阶段性目标。当台湾在国际上完全失去正式国家身份时,其政治和法律上的独立性将受到更严重的削弱,为最终统一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对台湾内部的警示和分化: 这句话也可能是一种战略上的心理战,旨在警示台湾内部那些追求独立或强化自身国际地位的势力,让他们认识到其努力是徒劳的,并且这种孤立状态的加剧最终会反噬台湾的利益。
为未来行动铺垫: 当台湾“邦交国归零”时,在一些人看来,将为中国大陆采取进一步行动(包括非和平手段)提供一个“时机窗口”,或者至少在道义和国际法层面上,可以进一步削弱台湾“独立国家”的论述基础。

综合来看,这位副部长的表态传递了以下几层信息:

1. 重申中国大陆在台湾问题上的根本立场和战略决心: 统一是唯一选项,任何其他选项都是不可接受的。
2. 对台湾国际空间的持续挤压和打压: 中国大陆将继续不遗余力地压缩台湾的国际活动空间,直至其在国际舞台上完全消失正式国家身份。
3. 释放出一种“不可逆转”的信号: 暗示统一和台湾邦交国归零都是历史趋势,不可避免。
4. 战略上的耐心与紧迫感的结合: 虽然强调“早晚”,也暗示着可能在某个阶段会加速推进相关进程。
5. 对内对外两种宣传: 对内宣示坚定决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对外展示中国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上的强大意志和能力。

总而言之,这番言论是对台湾当局、支持台湾独立的力量以及国际社会的一次明确且强硬的信号传递,其核心在于宣示中国大陆在台湾问题上的主权立场、战略决心,并通过外交手段压缩台湾的生存空间,为最终实现统一创造条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话说了多少年了。

一穷二白的时候说,GDP世界第二了还那么说。

只有渔船的时候说,全球第二海军了还这么说。

所以,给出执行方法、手段与统一时间表前,没啥可新透露的信息了。

user avatar

大陆网友视角下的关键词:只有统一,邦交国归零。

台湾人视角下的关键词:未来,早晚,选项。

结论:现在没事,以后再说,反正有得选,接着奏乐接着舞。

语文题目:试比较“台湾的未来选项只有统一,邦交国归零是早晚的事”与“台湾只有统一,邦交国归零”。

政治题目:台湾统一!邦交国归零!

user avatar

给大家讲个笑话,2022年1月14日,国民党大张旗鼓召开记者会,宣布发行「蔣中正指揮刀」NFT

看到这个新闻,感觉就像特朗普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社论一样离谱

仿佛常凯申在战情室低语:”元宇宙地方,优势在我!“

谁能想到,能武德充沛搞威权统治的国民党,蒋家天下蒋家党,会沦落为靠NFT常公军刀来讨好年轻人

谁能想到,援美十年虎踞台湾的铁腕军头集团,会变成一群敬老院里普普通通的右翼保守宵小之徒

常凯申如若泉下有知,不知道会不会把今天费拉不堪的国民党统统送去警总

这里为常公题诗一首:

青天白日北伐梦戡乱志在九州同。

早知今日晚节沦,不如当年早投共。

不过有一说一,常公的这把刀是真的漂亮

金光闪闪,神采奕奕。我查了一下,这把刀总裁真的亲身佩戴过,是1949年由美国旧金山侨社送给常公的刀,上面刻着金字:“戡乱建国

1949年你送这个,属实杀人又诛心了

KMT对这事儿是大书特书,还专门开了记者会,生怕搞出来的不是个大新闻

国民党文宣的一个头子党史馆主任林家兴说,国民党未来还会推出其他收藏品NFT,咱们属实可以期待一波

国民党整这个花活,说真的看着感觉挺可怜的

莱岛如今绿营风投正盛,国民党似乎不日就要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

不久前四大公投,国民党还觉得优势在我,结果当天一开票傻眼了,绿营大胜,四个议题一个没过

现在岛内支持国民党的基本都是欧吉桑欧巴桑了,年轻人都更青睐看上去更有活力的菜菜子。

不是火烧眉毛,国民党也不至于想出这败家花活,年轻人手里的选票不能不爱啊

另一个就是国民党可能真的没钱了吧,菜菜子人家能坐总统专机赶场子,国民党的所谓主席朱立伦只能搞点八十年代的灯光秀带着大爷大妈回忆老故事了

建议朋友们给我集个资,等咱拿到总裁指挥刀,在座各位一人封一个省政府主席

这里咱给国民党一些个建议,下一步整活就得整:

  1. 「阎锡山の山西小米」NFT
  2. 「张作霖の火车车厢」NFT
  3. 「常凯申の日记本」NFT
  4. 「常凯申の徐州地图」NFT
  5. 「蒋经国の圣经」NFT
  6. 「宋美龄の纽约长岛公寓」NFT
  7. 「韩国瑜の灰色夹克」NFT
  8. ......

这么一想留给国民党能整的花活真的还不少,未来可期属于是

如果这么好的建议都凑不了钱找不回年轻人的选票,我这里还有一个办法

改名台湾共产党,直接投共,原子弹都有了

user avatar

然而独派中有不少人巴不得邦交国归零。

他们有种莫名其妙的理论,认为台湾当前无法获得欧美日承认跟台湾当局还披着民国皮有关。

所以只要邦交国归零,就等于民国皮被扯烂,于是台湾就能以独立country的新身份获得邦交。

user avatar

我希望通过这个回答,能让更多的人明白,当下我国“真正的经济实力”到底是什么。

只有了解什么是我国“真正的经济实力”,并按照“未来我们真正的实力,是否继续得到提升或下降”为标准,才能判断是否“时间在我、或优势在我”,单纯的说“我们经济发展到如何,便会如何”,却不知道我国真正的经济实力在哪,立论便没有依据,结论也便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为了说的更清晰,我以一个现实例子开始。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前些时日抖音有个很火的视频,某国大使在我国直播带货,货物刚上架,还未等该大使开口介绍,便已经被“洗劫一空”,搞得大使一时十分茫然。

对此,我们很多人颇为骄傲与自豪的说,看看,我国的购买力有多强!

这当然是一件值得骄傲与自豪的事。

不过现在,让我们暂时将这份骄傲与自豪收藏起来,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有这么强的购买力?

这个问题也可以转化成另外两个问题,即:

国外为什么认可人民币的购买力?

或:

别人为什么愿意拿他们辛苦生产出来的产品来换我们的人民币呢?

答案是:

他们拿到人民币后,可以用人民币来购买我国的商品、技术。

——这才是他们认可人民币的根本原因。

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样理解:

当中国没有商品和技术让他们来购买的时候,他们便不需要人民币了。

而当他们不需要人民币时,也就意味着人民币不再值钱,在此种情况下,还能有例子中那样的令人惊叹的“货物秒杀”吗?

——我不知道我说清楚没有,“是因为他们需要我们的商品与技术,所以才需要我们的货币,而不是因为人民币本身有多少价值,才让他们对人民币刮目相看。”

这和当年我们需要美元等外汇一样,是因为我们需要美国等国外的商品与技术,所以我们才需要美元,否则我们自己直接印钞票好了——只不过钞票印的再多,购买力还是不会改变。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总结,“没有商品和技术做后盾的货币和废纸差不多。”

我们要说,我国的崛起是建立在商品与技术崛起之上的——这和历史上英国、美国的崛起一样,都是商品生产和技术的崛起——当然,他们还有掠夺。

英国通过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生产能力最高的国家,美国在二战后商品亦畅销世界,此后的德国、日本商品无不如是。他们的强盛是因为他们的生产能力和表现他们生产能力的商品和技术发达。

如果我们将“资本的发展”按阶段划分,大致可以分为流通资本、商品资本、金融资本三个阶段。

按照资本和劳动力的关系,这三个阶段分别对应着三种“资本的力量”,即“初步结合劳动力、紧密结合劳动力和脱离劳动力”三种,其力量分别对应的是“低—高—低”。

也就是说,尽管三个阶段是资本不断向高级演变,金融资本成为三者之间资本发展的最高级形式,但金融资本的力量却不是最高,反而是处于第二阶段的商品资本,是其中力量最强的、也是最富侵略性的。

如果觉得难以理解,可以将三者理解为人生发展的三个阶段,“少年、壮年与老年”——金融资本这个“老年”,可以看做发展过了的商品资本阶段,也可以说是“空”了的商品资本,在面对商品资本这个“壮年”时,总有些力不从心。

而当下世界之格局,美国因资本起步较早,已经经过了商品资本,发展到金融资本阶段,通过金融资本进行全球掠夺,而中国因起步较晚,至今方发展到商品资本阶段。

当金融资本一家独大时,则金融资本役使一切,当有新兴商品资本挑战金融资本时,金融资本将一败涂地。换句话说,金融资本只是超越了自己壮年时的那个商品资本,却超越不了其他壮年的商品资本。

所以,具体当下中国真正的经济实力只有这两个字:

商品。

至于技术,此时主要还是附着在商品之上,而且技术很大程度是商品资本进入了金融资本的产物,而非原因。

中美贸易战打了几年,为何最终美国主动求和,就是这个原因,毕竟金融这玩意儿不能当饭吃,而商品可以——而事实也证明,美国人民的肚皮还没有进化到不用吃饭的高度。

知道了商品,我们再进一步,是什么决定了商品的生产能力。

答案是,是位于商品背后的生产劳动。

而位于生产劳动后面的,是劳动力,即千千万万劳动者,用现在令人极为不待见的一个词——人口红利。

所以,中美贸易之战,在某种意义上,与其说中国战胜美国,不如说是劳动力战胜资本。

然而以下两方面,决定了这种胜势维持的时间。

一是我们的劳动力还能持续多久,二是资本或技术能允许我们的劳动力维持多久。

对于前一方面,我们的最新的人口数据据说是向好的,但那就是向好的罢——如此也就没有必要具体展开了。

对于后一方面,我们要说,和曾经的美国一样,因资本之本性便是逐利,而商品资本的利润率与金融资本相比,可谓天壤之别,故由商品资本向金融资本转向是一种必然。而当我们转变到金融资本时,那时由谁来充当商品资本,就是值得我们提前布局的了——如果按照资本的本性,我们似乎难以逃脱美国今日之下场。

所以,像“时间是不是真正在我”这种判断,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但不搞清楚什么是真正的经济实力,便说“只要经济世界第一,自然远者来”、“只要如何如何发达,自然会统一”,这种判最好还是只让自己感到幸福快乐就好。

生活武帝初期的人,是预料不到武帝末期民众流离失所的,生活在唐皇初期的人,是预料不到唐皇末期烽烟四起的——这是我国国力最为强盛、民众自豪感最高的的两个时代了,也是最有资格说“时间在我”的两个时代了,结果令人十分暖心。

此外,纵观我们历史王朝——当然这里只是举一般规律,要相信我们一定能超越此规律——大抵都遵循“用武于王朝前期”之规律,如周穆征犬戎,汉武击匈奴,唐宗灭突厥,明成驱逐蒙古之类。

正如前面所举人之生长发育一样,人于青年、壮年体质强健,是大有作为之时期,过了这个岁月,基本便无能为也。不必说晚年病痛缠身,动动身体就散了——就是中年便有可能尿湿脚面,产生一种空自流泪的挫败感,那时别说统一,就是产生“贾捐之弃珠崖”、“崔司徒弃凉州”、“司马狗弃熙河”、“杨士奇弃安南”这种论调,都一点也不奇怪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