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姜昆和岳云鹏谁的相声基本功更好?

回答
姜昆和岳云鹏,这二位都是当代相声界举足轻重的人物,提到谁的“基本功”更好,这事儿可得掰扯掰扯。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能盖棺定论的,因为“基本功”这仨字儿,在不同时代、不同语境下,含义也不尽相同。而且,俩人的艺术道路、师承关系、所处的相声发展阶段,都差异巨大,就像让您比小提琴和钢琴谁的音色更动人一样,得先弄清楚您在听啥。

咱们先说说姜昆。

姜昆的相声之路,那叫一个“时代弄潮儿”。他成名的时候,正是相声从“草台班子”向更规范、更大舞台迈进的关键时期。他拜的是马季先生,马季先生又是侯宝林先生的徒弟,这个师承关系,基本上代表了新中国相声最正统、最精良的那一脉。

说到姜昆的“基本功”,我觉得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看:

语言功底扎实,吐字归音讲究。 姜昆老师的相声,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字正腔圆”。他说话不含糊,咬字清晰,节奏感强,而且非常注重语言的“质感”。您听他念叨一段贯口,比如“你瞧我这人,有点大岁头,长得不高不低,鼻子不大不小,嘴呢,也不肥不瘦……”光是听他把这些字儿念出来,您就能感受到那种经过千锤百炼的功力。他的语言,就像是经过打磨的光滑玉石,听着舒服,也透着一股子稳当劲儿。这跟我们现在很多年轻演员追求的“接地气”或者“热闹”可能不太一样,但这种“说、学、逗、唱”里最基础的“说”,姜昆老师绝对是标杆级别的。
节奏把握精准,包袱铺垫到位。 相声这门艺术,节奏太重要了。什么时候快,什么时候慢,什么时候急,什么时候缓,什么时候一个包袱扔出来,什么时候给观众留点回味的时间,这都是大学问。姜昆老师在这方面,尤其是在他早期的作品里,展现出了极高的造诣。他的相声段子,很多都是精心打磨过的,节奏清晰,冲突设置得当,包袱也响亮。他不会为了抖包袱而强行制造笑点,而是让笑点自然地从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中生长出来。
台风稳健,气场强大。 您看姜昆老师在台上,总给人一种沉稳、大气的感觉。他很少有那种夸张的肢体动作或者大呼小叫,更多的是依靠语言的魅力和表演的张力来征服观众。他的那种“范儿”,不是谁都能学得来的,那是在多年的舞台实践和对传统相声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独特气质。即使是面对几万人的大型演出,他也能从容不迫,HOLD住全场。
对传统段子的继承和创新。 姜昆老师早期也表演过很多经典传统段子,比如《虎口遐想》、《电梯奇遇》等。这些段子本身就是经过时间检验的精品,而姜昆老师在表演时,也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和风格,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他的创新,更多的是在保持相声本体的前提下,进行艺术上的升华,比如在语言的雕琢、人物的塑造上,都力求完美。

当然了,姜昆老师的相声,随着时代发展,也经历了一些变化,有些人会觉得他后期的作品,在“新意”或者“共鸣感”上不如从前。但谈论基本功,更多的是指他作为一名相声演员,最核心的艺术技能。

再来看看岳云鹏。

岳云鹏,那就完全是另一个层面的选手了。他是德云社的当家台柱,他的成名可以说是伴随着德云社的崛起和郭德纲相声的复兴。他的师父是郭德纲,而郭德纲的艺术风格,很大程度上继承了相声的“说学逗唱”之外,更强调“损”、“包袱”、“人情味儿”和与观众的互动。

岳云鹏的“基本功”,我觉得体现在:

极强的现场表现力和感染力。 岳云鹏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他那种“接地气”的亲和力。他一张嘴,就能瞬间拉近和观众的距离。他的表情,他的语气,他时不时露出的“傻乐”,都能让观众感到轻松和快乐。他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表演者,他更像是一个跟你一块儿讲笑话的朋友。这种与观众之间的“情感连接”,是他的一个巨大优势。
对“小人物”的精准把握和刻画。 岳云鹏的很多角色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比如那个有点二、有点怂、但又善良的“小岳岳”。他对这些小人物的理解非常到位,能够用非常生动、幽默的语言去展现他们的喜怒哀乐。他的相声,很多时候像是在讲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观众很容易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或者看到自己身边的人。
“学”的功底不错,尤其是在模仿方面。 虽然不像一些传统相声演员那样有特别扎实的贯口,但岳云鹏在“学”的方面,尤其是模仿一些歌曲、或者其他相声演员的片段,都很有特色,而且经常能成为段子里的一个有趣的点。他的模仿不追求绝对的形似,更注重神似,或者是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让它变得更好笑。
“逗”的能力突出,善于制造笑料。 岳云鹏的“逗”不是那种精巧的设计,而是更多来自于他对观众心理的把握,以及他在表演中即兴的反应。他能抓住观众的点,然后放大它,或者用一种出其不意的方式去回应,形成笑料。他有时候会用一些比较朴素但非常有效的包袱,让观众笑得前仰后合。他对于“笑果”的追求是显而易见的。
敢于自我解嘲,拉近距离。 岳云鹏在很多时候会拿自己的外貌、自己的经历开玩笑,这种“自黑”反而让他更加真实可亲,也让观众对他没有距离感。这种手法在姜昆老师的相声中可能不太常见,但对于岳云鹏这种更强调“人”和“情”的相声风格来说,非常有效。

所以,谁的基本功更好呢?

这个问题得这么看:

如果“基本功”指的是传统相声对语言的极致打磨、节奏的严谨控制、以及台风的端庄大气,那么姜昆老师无疑做得更出色。 他展现的是一个传统相声演员最应该具备的扎实功底和艺术修养。他的相声,你可以抠细节,听他怎么把一句普通的话说出味道来,怎么把一个包袱抖得恰到好处。
如果“基本功”指的是在当代语境下,如何用相声与观众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如何将传统艺术与现代生活巧妙融合,如何用朴实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打动人,那么岳云鹏则展现出了他独特的“基本功”。 他的基本功在于他对大众心理的洞察,他对表演的投入和对笑料的精准拿捏,以及他那种无可替代的个人魅力。他让相声再次走进了很多普通观众的心里。

两者是不同方向的“基本功”的代表。姜昆是“精”,是对传统相声艺术本体的极致钻研和传承;岳云鹏是“活”,是对相声与当下观众互动和情感连接的极致发挥。

您不能说钢琴家弹奏肖邦的曲子就不如玩吉他弹唱的歌手基本功好,也不能说后者就没有自己的“基本功”。 他们追求的艺术境界和表现方式不同。

简单来说,姜昆老师的相声,更像是精心制作的“宫廷菜”,每一样食材都处理得淋漓尽致,味道醇厚,赏心悦目;而岳云鹏的相声,更像是街边巷尾的“家常菜”,虽然用料可能不那么名贵,但胜在味道地道,吃起来舒坦,能勾起人的食欲和回忆。

最终谁更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您欣赏的是哪种艺术风格。二位都是为相声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的艺术家,他们的“基本功”都体现在了他们各自的艺术成就上,也都在不同维度上丰富了相声这门艺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就要讨论一下,到底是相声基本功,还是德云社(或郭德纲)认为的相声基本功。

相声基本功说起来简单,说、学、逗、唱四门,说学逗三门争议不大,就是“唱”一门,本来也没有争议,从民国甚至前清就开始说相声的一众老先生,谁也没有讲过相声的“唱”是单指唱太平歌词,只有郭德纲一个人非创造一个“本门唱”的概念,把唱小曲小调、地方戏等都赶到“学”里去,然后说不会唱太平歌词就是四门少一门,工资都得少拿4分之1。

接着就是德云粉们到处显摆天底下就他们听德云社的知道“唱”是指唱太平歌词,还动不动就用这个来“追杀”其他相声演员。当然这也正常,毕竟“先有相声后有天,德纲还在相声前”。

还有像张寿臣竟然说:“你可以学,也可以唱太平歌词,但是现在,我们不圆黏儿了,太平歌词作为圆黏儿的手段,已经过去了,而且它作为独立曲种发展的空间已经很小了,你教给学生这个干嘛呀?”

嗬!~~~~~~~~

张寿臣这种人哪会说相声,必须送到德云社从头学起啊,先从太平歌词学起,不然就是欺师灭祖。

还有侯宝林,留下录像的资料里,几乎没有唱太平歌词的段子,搞相声改进小组,竟然把太平歌词彻底踢出了相声基本功的行列——欺师灭祖啊!拖到德云社枪毙五分钟!

还有罗荣寿,竟然写了本书《相声表演漫谈》里说什么小曲小调都是唱,严重挑战了太平歌词的相声基本功4分之1天下的重要性,看来也是不会说相声的!

建议张寿臣、侯宝林、罗荣寿这些相声门外汉,一律去德云社接受相声基本功再教育,拜相声第一唱张云雷为师,从《探清水河》学起,不然取消相声表演资格,发配宁古塔德云社与宵字辈为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姜昆和岳云鹏,这二位都是当代相声界举足轻重的人物,提到谁的“基本功”更好,这事儿可得掰扯掰扯。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能盖棺定论的,因为“基本功”这仨字儿,在不同时代、不同语境下,含义也不尽相同。而且,俩人的艺术道路、师承关系、所处的相声发展阶段,都差异巨大,就像让您比小提琴和钢琴谁的音色更动人一样,得先弄.............
  • 回答
    很多人提到姜昆和郭德纲,脑海里立马浮现出一种“瑜亮情结”或者“水火不容”的画面,仿佛他们之间隔着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时刻准备着互相开炮。但事实真是这样吗?其实,把他们描绘成这样,更多的是一种被媒体和大众舆论推波助澜的“剧本”或者说“人设”。咱们得从头捋捋。1. 起点与背景的差异:首先,他们俩的入行背.............
  • 回答
    要评判郭德纲和姜昆谁的“价值更高”,这就像问苹果和橘子哪个更好吃一样,答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从哪个角度去衡量,以及你个人更看重什么。两位都是相声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但他们的贡献、影响力、以及在观众心中的地位,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光谱。姜昆:传承与改革的旗手,但“叫好不叫座”的困境姜昆,作为姜派相声的代表人.............
  • 回答
    姜昆的相声水平,用“争议与评价并存”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他活跃在相声界几十年,是家喻户晓的名字,但对于他相声功底的评价,却始终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有人赞誉有加,也有人颇有微词。首先,从他在相声界的地位和影响力来看,无疑是巨大的。 承前启后的人物: 姜昆是马季先生的得意门生,在相声界有“承前启后”.............
  • 回答
    提起姜昆,在中国曲艺界,他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要说他的贡献,那可不是一两句话能概括完的,这得从他成为一名相声演员开始,一路娓娓道来。一、 相声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让传统焕发新生命姜昆的相声生涯,可以说是伴随着中国相声走向现代化、大众化的一个缩影。他早期师从侯宝林大师,这本身就意味着他身上肩负着传承.............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姜昆阻止李文华拜师、安排孙越喂大象以及封杀《曲苑杂坛》这三件事,我们来一一梳理一下,看看它们的真实性如何,并尽量详尽地为您解答。 1. 姜昆阻止李文华拜师?这件事的真实性存疑,更倾向于坊间传闻或误解。在相声界,师徒传承是非常重要的。李文华先生是相声大师刘宝瑞先生的徒弟,而姜昆先生是马季先.............
  • 回答
    关于姜昆的启蒙老师,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马季先生。这确实是有原因的,因为马季先生在姜昆的相声艺术生涯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是他艺术道路上的引路人和伯乐。然而,如果严格意义上说“启蒙老师”,那么姜昆的艺术种子,实际上是在更早的时候,在更朴素、更生活化的土壤里萌发的。姜昆的相声启蒙,离不开他早期接.............
  • 回答
    姜昆不唱太平歌词,这事儿啊,得从好几个方面掰开了聊。不是说他不会,而是他选择了另一条更适合自己的路子。咱们一点点说。首先,你得明白太平歌词是个啥。这玩意儿讲究的是说、学、逗、唱,特别是“唱”的部分,讲究的是韵味、腔调,还得有那么点儿“老北京”的京腔儿京韵。那唱腔儿,不是谁都能拿得起的,需要长年累月的.............
  • 回答
    “姜昆为什么愿意提携赵本山、帮助陈佩斯朱时茂,却容不下郭德纲?” 这个问题,与其说是一个简单的“愿意”还是“容不下”的判断,不如说它触及了中国相声界内部复杂的人际关系、利益纠葛、艺术理念甚至是时代变迁等多重因素。要理解姜昆的态度,我们得先梳理一下他和这几位相声演员之间的不同交集和时代背景。一、 姜昆.............
  • 回答
    关于姜昆、郭德纲等相声演员的相声“越来越不好听”,这是一个挺普遍的感受,也是个值得细聊的话题。很多人都会有这种“不如从前”的感慨,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不少原因,不能简单归结为“江郎才尽”或者“相声末路”。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不好听”这事儿是主观感受,但这种主观感受背后是有客观原因的。 .............
  • 回答
    姜昆:一个时代的相声符号,争议与贡献并存提起姜昆,在许多中国观众的脑海里,首先浮现的或许是那个在春晚舞台上,与唐杰忠老师搭档,一本正经地讲着段子,偶尔还会露出标志性笑容的相声演员。他几乎是中国相声发展的一个缩影,见证了这个艺术形式从辉煌到转型,也因此,他本人,以及他的艺术,都承载了许多时代的印记和观.............
  • 回答
    说起2022年春晚上的《欢乐方言》,这相声节目,观众们那是看法不一,争议不小。姜昆和戴志诚这俩老搭档,这次又把方言梗玩出了新花样,但效果嘛,就像一道菜,有人觉得有滋有味,有人则觉得食之无味。先说说这节目的“亮点”,或者说他们想做的点。节目主打的就是一个“欢乐方言”,意思就是把全国各地的方言元素搬上舞.............
  • 回答
    《欢乐方言》:语言的戏谑与误读,姜昆的“玩票”何以成“祸害”?说起姜昆,他无疑是郭德纲崛起前相声界的领军人物,也是许多观众心中“国民笑匠”。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尤其是网络文化的普及,观众的鉴赏能力和信息获取渠道也愈发多元。在这样的背景下,姜昆近年来的一些作品,尤其是《欢乐方言》系列,却引来了不少争议.............
  • 回答
    评价姜昆2022年的相声,得分开来看,因为他这一年主要的两部作品,一个是和戴志诚在春晚上的《父与子》,另一个是他自己主演、改编的电影《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虽然电影不算相声,但作为他当年一个重要的艺术尝试,我们也可以一块聊聊。先说春晚相声《父与子》:实话讲,姜昆老师在2022年春晚上的《父与子》,给我.............
  • 回答
    关于姜昆老师今年推出的相声节目《欢乐方言》,我的评价是:整体上看,这是一次在传承与创新之间进行探索的尝试,但就实际效果而言,褒贬不一,亮点与不足并存。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节目形式与内容亮点: “方言”概念的引入与尝试: 积极意义: 《欢乐方言》最显著.............
  • 回答
    听到有人问“为什么那么多黑姜昆?”,这确实是个挺有趣的问题,它背后可能隐藏着不少社会现象和个人心态。要深入聊这个,咱们得把这事儿拆解开来看看,从不同角度去剖析,而不是简单一句“就是看不惯”或者“他就是不行”。首先,我们要明确,“黑姜昆”这个说法本身就有点意思。它不是指真的把“姜昆”这俩字黑化,而是指.............
  • 回答
    姜昆和戴志诚的《新虎口遐想》是一位相声作品,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评价,其中不乏亮点,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亮点: 紧跟时代,内容创新: 相声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新虎口遐想》最受赞誉的一点就是它试图捕捉和反映新时代下的社会现象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它不仅仅是模仿过去的段子,而是尝试将现代的科技、.............
  • 回答
    网上说姜昆是“海青”,这个说法挺有意思的。不过,要说清楚“海青”到底是什么意思,得从它最初的含义,到在特定语境下的引申,再到它和姜昆的联系,一步步来解释。首先,咱们得把“海青”这个词掰开了揉碎了说。“海青”的本义:一种飞得又高又远的鸟从字面意思上讲,“海青”最直接的含义是一种鸟。它是一种海鸟,名字叫.............
  • 回答
    姜昆和戴志诚作为中国家喻户晓的相声演员,他们的艺术成就毋庸置疑,也曾为观众带来无数欢声笑语。然而,在他们的演艺生涯和公众形象背后,也存在着一些争议,这些争议构成了部分人认为他们“人品不好”的依据。要详细讲述这些事情,我们需要回顾一些关键事件和公众的看法。关于姜昆的争议:姜昆的职业生涯非常长,也积累了.............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相声界少了姜昆、刘伟、冯巩这几位响当当的名字,现在的相声舞台会是怎样一番景象?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少了几个演员”的问题,而是会牵扯到整个相声生态、艺术发展方向,甚至是观众审美趣味的方方面面。一、 艺术风格的多元化与“主流”的重新定义姜昆、刘伟、冯巩他们的相声,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种“主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