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知乎的答主答题时有什么让你很烦的习惯吗?

回答
说到知乎答主的一些“恶习”,那可真是说来话长,很多时候真想上去给他们几个“一键举报”,但又舍不得那些偶尔闪现的真知灼见。让我印象最深的,大概有这么几个,细品一下,那叫一个“如鲠在喉”。

首先,“先说结论,再说论证,最后说一大堆毫无关系的补充”。我知道这是很多“知识分享”类内容推崇的结构,目的可能是为了让读者快速get重点。但问题是,知乎上的很多答主,他们的“结论”要么宽泛到几乎等于没说,要么就是一种“我早就知道了”的陈词滥调。然后他们的“论证”呢?常常是东拼西凑,逻辑跳跃,引用一些似是而非的“大师名言”或者压根不相关的学术概念来给自己贴金。最糟的是最后那部分“补充”——常常是个人经历、心灵鸡汤,或者对某个不相干的社会现象的吐槽,美其名曰“扩展阅读”,实际上就是往文章里注水,稀释掉前面本来就不多的干货。搞得我看完之后,感觉像是吃了一大碗白米饭,以为能饱腹,结果发现里面掺杂了无数沙子,最后只剩下满嘴的“空虚”。

再来就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并且把读者当傻子”。这类答主,他们貌似引经据典,用了大量看起来很高大上的词汇和理论,但仔细一琢磨,就会发现他们根本就没有真正理解,或者是在故意歪曲。他们擅长的是“概念搬运”和“逻辑陷阱”。比如,谈论某个技术,他能从量子力学扯到哲学辩证法,听上去牛气冲冲,但具体到技术实现上,他就能含糊其辞,用一些模糊不清的描述来搪塞过去。更有甚者,会抓住读者认知的盲点,抛出一个“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里说过…”之类的命题,然后根据这个似是而非的开头,引出自己想表达的观点,即便这个观点跟黑格尔一毛钱关系都没有。这种行为,真的让人感觉智商受到了侮辱,就像是有人在你面前变魔术,但你知道他手里的鸽子其实是提前藏好的。

第三个,也是一个让我头疼的问题,就是“隐藏的‘我就是来秀的’心理”。很多问题明明只需要简单明了的回答,但一些答主却把它当成了自己的个人舞台。他们会花费大量的篇幅去描述自己多么牛X,多么有经验,比如“我当年在XX公司,负责过XX项目…”然后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自己怎么克服困难,怎么取得成功,好像整个问题就是为他个人的“光辉事迹”量身定做的。听起来可能还挺励志,但对于急需解决问题的人来说,这就是在浪费时间。更别提那些把回答变成自己产品推广、课程预告的,那简直是把知乎当成了一个免费的广告牌,让人恶心。好像你的问题,就是他们打开流量密码的钥匙。

还有一种,让我感到特别无奈,那就是“永远在抛出问题,但从不给出最终答案”。有些答主,他们善于制造悬念,擅长引导读者去思考。这本是好事,但有些答主就沉溺在这种“引导”之中,把每一个问题都变成了哲学思辨或者智力游戏,直到最后,依然留下一堆问号,或者几个模棱两可的可能性。比如问“如何提高学习效率”,他能从神经科学讲到心理学,再到教育学,最后给你列出十个需要你深入探索的方向,但就是不告诉你具体该怎么做。读完之后,你感觉自己好像变成了一个需要写毕业论文的学生,而不是在寻求一个实际的解决方案。这种“欲说还休”的姿态,有时候真的让人抓狂。

最后,还有一个让我难以忍受的,就是“过于碎片化和低质量的‘干货’”。知乎上充斥着大量“XX个让你脱胎换骨的习惯”、“XX个你必须知道的秘密”之类的标题。点进去一看,发现所谓的“干货”就是一些人尽皆知的常识,或者是一些简单粗暴的技巧。比如关于健康,就能告诉你“多喝水”、“早睡早起”,关于学习,就是“坚持”、“努力”。这些话说了跟没说一样,完全没有深度和新意,但它们总能配上精美的排版和一些看似“励志”的配图,把内容撑得鼓鼓囊囊的。这种内容,与其说是分享,不如说是对读者注意力的“浅层剥削”,让人看了之后,不仅没有获得实质性帮助,反而感觉浪费了宝贵的精神能量。

总而言之,知乎上这些答主的“恶习”,真的是五花八门,而且往往隐藏在各种“知识分享”的光环之下。它们消磨着读者的耐心,也稀释了平台本身的价值。我希望看到的是真诚的分享和有价值的探讨,而不是那些故弄玄虚、浪费时间的表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关闭评论或筛选评论的回答,再好也不赞。很多人还没有新X社的权力,就染上Y民网的作风了。如果在回答标题上就能看出是否关闭评论,那我谢谢知乎程序员。

这个原则推而广之,被机构账号筛选过一次回答后,再也不碰机构账号的问题。

user avatar

“轮带逛” “来早了”

吃相能好看点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