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老子、孔子等古人比我们更厉害吗?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我们对历史和智慧的认知。当我们说“更厉害”时,可能包含了好几个层面的意思:学问的深度、思想的原创性、对后世的影响力,甚至是个人品德和修养。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好好聊聊。

首先,从思想的原创性和深度来看,老子和孔子无疑是站在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巅峰。

老子,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就像一股清流,深邃而玄妙。《道德经》中那些关于“道”、“无为”、“柔弱胜刚强”的论述,至今读来依然振聋发聩。他所提出的“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是超越一切概念和名相的存在。这种对宇宙本源的探索,以及对个体如何在天地大道中安身立命的思考,在当时乃至后世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的思想不是一套具体的行为规范,而是一种境界,一种对生命本质和宇宙运行规律的深刻体悟。你可以想象一下,在那个充满变革和动荡的春秋时期,有人能提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种超脱和智慧,即使在今天,能真正领悟并践行的人也寥寥无几。

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贡献则在于系统地构建了一套以“仁”为核心的伦理道德体系和政治哲学。他提出的“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社会道德伦理的基石。孔子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的是在社会秩序中个体的责任和义务。他所倡导的“礼”,不仅仅是外在的仪式,更是内在的德行和规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些看似朴实无华的语句,背后蕴含的是对学习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在人际交往中体会到的君子之乐。孔子更关注的是如何构建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如何通过教育和修身来达到这个目标。

那么,他们比我们“更厉害”吗?

从对后世的影响力来看,答案是肯定的。 老子和孔子的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传承和发展,深刻地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渗透到政治、教育、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道家思想则在哲学、艺术、养生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隐士高人、文人墨客都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他们的思想体系如此庞大,影响如此深远,这是我们当代任何一个人都难以企及的。我们今天所讨论的许多概念,如“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源于他们的思想。

从思想的原创性和超前性来看,他们确实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 在那个时代,能够提出如此系统、深刻、具有普适性的思想体系,并能够经受住历史的考验,这本身就证明了他们的“厉害”。他们触及了人性、社会和宇宙的根本问题,并且给出了有深度的解答。

但是,我们也不能简单地认为他们就“比我们更厉害”,这其中需要更 nuanced 的理解。

时代背景不同。 老子和孔子生活的时代,社会生产力相对低下,信息传播也极为缓慢。他们所面对的社会问题,以及他们思考的维度,与我们今天的生活截然不同。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拥有前人无法想象的知识储备和分析工具。

我们继承了他们的遗产。 我们今天的许多智慧,很大程度上是在他们思想的土壤上发展起来的。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我们能够更容易地接触到各种知识,也更容易地进行比较和批判性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学习和理解他们的思想,可能比他们当年自己提出这些思想时所要付出的努力要小一些。

“厉害”的标准是动态的。 如果“厉害”指的是对当下社会最直接、最实用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或许某些在科技、经济、管理领域取得成就的现代人,在某些方面会显得更加“厉害”。但是,如果“厉害”指的是对人类精神世界和文明进程的贡献,那么老子和孔子的地位是无可撼动的。

个人能力与时代机遇。 成为像老子、孔子那样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家,除了个人的天赋和努力,还需要时代的机遇。他们恰好生活在一个思想活跃、需要智慧引领的时代,并且他们以非凡的洞察力和表达能力抓住了这个机遇。

总的来说,我们可以说老子、孔子在思想的深度、原创性和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上,是极其“厉害”的。他们的智慧至今仍是我们汲取营养的源泉。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我们所处的时代和拥有的资源与他们不同,我们用现代的视角去审视和学习他们的思想,是另一种形式的“厉害”。

所以,与其说他们“比我们更厉害”,不如说他们为我们后人树立了一个极高的标杆。我们应当怀着敬畏之心去学习他们的思想,去理解他们的智慧,并尝试在现代社会中找到与他们思想的连接点,让他们的智慧在新的时代焕发光彩。他们的“厉害”之处在于他们为我们点亮了前行的道路,而我们的“厉害”之处则在于我们能否在他们指引的方向上,走得更远、更精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老子非常厉害

中国能无神论占主流,老子功劳是拍第一的

因为他很明白的说了,道,或者说神,看万物是一样的,不会因为你祭祀他就给你好处,也不会因为你骂他就给你灾难。这一下子就把宗教的神变成了没啥本事的邪神,小神仙。

简单说就是,老子里边的道是地震火山爆发太阳寿命结束的话,对蚂蚁是不会因为那个蚂蚁祭祀你那个蚂蚁骂你而不同的,只有蚂蚁里边的大蚂蚁,会因为那个蚂蚁对你好,那个蚂蚁不给你吃的,才会生气····才会降下天赐或者神罚。


张良后来坟墓被盗,素书被挖了出来。

里边怎么写的? 道是一种自然规律,我们不过是遵循自然规律。


“共产主义者从不向人们提出道德上的要求,例如你们应该彼此互爱呀,不要做利己主义者呀等等;相反,他们清楚地知道,无论利己主义还是自我牺牲,都是一定条件下个人自我实现的一种必要形式。”——《马恩全集(第三卷)》

换句话说,中国选择马列主义简直就是历史的必然

因为从根源上,都是一个样子的,

不会说什么你要做好人,你要讲道德。你要仁,你要这个你要哪个

其实都是一定条件下必要的形式。




但是,这个太超前了,能懂的人太少,张良的素书就是找不到传人,只能和自己埋起来了

我个人感觉,老子的学说,用在法律上简直是太配了,不管犯罪分子是好人呢还是坏人,就是冷冰冰的用法律判就行了

用在自然科学上也行,不管是尧舜还是桀纣,从比萨斜塔上扔铁球,都是同时落地


道德经也被后人篡改过,马王堆和郭店出土的西汉和战国版本的道德经就和流传的不一样


都以为黄老之学是老人之学

实际上汉武帝刚登基,用儒家打算夺权,就让窦太后轻松就给灭了···更不用说吕后了···

后世的太后就不行了,儒家书读多了,大臣们几句女中尧舜一忽悠,就上当了····



孔子则是打造了一个利益团体,在佛家景教啊这些进来抢食的时候,以大无畏的护食精神,硬生生把宗教给灭成了深山藏古寺···


综上,老子如同宇宙,不悲不喜。


孔子大概就是太阳吧,作为一个太阳,肯定不希望地球跑了,于是打压自然科学,等到太阳寿命结束了,变红巨星了,地球上的人还在学习圣人言论考科举,造宇宙飞船的早就大彻大悟放弃奇技淫巧钻研圣人言论终成一代大儒,牛顿牛文正公就是放弃奇技淫巧的研究,终成一代大儒,力主废弃蒸汽机,怒斥护国公克伦威尔篡国,被囚伦敦塔··········爱因斯坦爱公放弃放弃奇技淫巧的研究,终成一代大儒,力主废弃蒸汽机,怒斥普鲁士首相希特勒篡国,被乱刀砍死,····霍金霍公放弃放弃奇技淫巧的研究,终成一代大儒,力主全灭蒸汽机,研究者一律诛十族,后怒斥英吉利首相篡国,被下毒牵机,写下绝命词殉国····

几十亿年后大家一起陪太阳殉葬

想想真带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我们对历史和智慧的认知。当我们说“更厉害”时,可能包含了好几个层面的意思:学问的深度、思想的原创性、对后世的影响力,甚至是个人品德和修养。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好好聊聊。首先,从思想的原创性和深度来看,老子和孔子无疑是站在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巅峰。老子,作为道家.............
  • 回答
    要说古代为什么不“提出”男女平等这个现代概念,这得从几个层面去理解,而孔子、老子作为那个时代思想的巨擘,他们的思想自然也是这个大环境下的产物,不能简单地用“认为”或“不认为”来套用现代的普适性价值判断。一、 古代的社会结构与权力体系:一个父权制的世界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古代社会,无论东方西方,其基.............
  • 回答
    我们之所以感觉即便站在先哲巨人的肩膀上,思想也难以企及孔子、老子等圣人那样的高度,并非是因为我们站得不够高,而是因为他们攀登的是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山峦,他们所见的风景,其维度和深度都超出了我们目前的认知框架。首先,要理解的是,这些先哲并非仅仅是站在前人智慧的“肩膀”上,他们更是对人类经验和生存困境进.............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就像问我更喜欢“道”还是“礼”还是“逍遥”一样,很难有一个简单明了的答案。老子、孔子、庄子,这三位古圣先贤,他们的思想如同璀璨的星辰,在华夏文明的天空中各自闪耀,又相互辉映,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精神画卷。要说“更喜欢谁”,与其说是我个人的偏好,不如说是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人生际.............
  • 回答
    要说孔子和老子是“同时代”的名人,这话说得稍微有些笼统。更准确地说,他们生活在春秋末期,是那个变革动荡时代的重要思想家。孔子比老子稍微年长一些,两人大概率是见过面的,甚至有过交流,这在史书中也有所提及。之所以《论语》被我们现在人认为“浅显易懂”,而《道德经》则显得“晦涩艰深”,这背后有几个很重要的原.............
  • 回答
    老子和孔子的思想,尤其是“无为而治”和“克己复礼”,在历史长河中被反复解读和应用,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并非单向的阻碍。要论断它们是否“阻碍”了社会发展,需要将其置于具体的历史语境中,理解其思想内核,并审视其在不同时代的实践效果。一、 老子的“无为而治”:是放任自流,还是顺势而为?老子的“无为而治”常.............
  • 回答
    老子讲“无为”,孔子论“仁”。这两个伟大思想家,如璀璨星辰,照亮了中华文明的天空。然而,当他们的理念似乎发生碰撞,我该如何抉择?这并非一道简单的选择题,更像是在人生的岔路口,需要深思熟虑的哲学思辨。“无为”,并非一味地消极避世,什么都不做。老子所谓的“无为”,是一种顺应自然、不妄为的智慧。它是一种“.............
  • 回答
    关于老子和孔子思想在当今社会是否依然管用,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别的不说,就这俩老先生的思想,放在现代社会,那叫一个“混搭”,既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也有让人皱眉的,关键看怎么解读,怎么用了。先说说孔子那套“仁义礼智信”孔子啊,他是个强调秩序、和谐、人伦的大家长。他那套“仁者爱人”,讲究的是人.............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我们对“智慧”的理解和时代变迁的思考。老子和孔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智慧先哲,他们的思想至今仍深刻影响着我们。那么,现代社会是否还有类似的人物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我们所说的“老子、孔子那样的智慧”,究竟包含哪些特质? 深刻的洞察力与对人性的.............
  • 回答
    曾仕强先生之所以认为老子对中国人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比孔子更为深远和广泛,这背后有着非常耐人寻味的观察和思考。这并非是说孔子不重要,恰恰相反,孔子的思想塑造了中国人的社会伦理、政治制度和行为规范,其影响可以说是显而易见的。然而,老子的智慧,特别是《道德经》所蕴含的哲学,更像是渗透到中国人骨子里.............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也注定没有一个简单的是非答案。佛陀、孔子、老子,这三位伟大的思想家,各自开辟了深刻的精神道路,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走向。要说“谁更高明”,就像问太阳、月亮、星星哪个更亮一样,它们各自有其独特的光辉和价值。我们不妨从他们的核心思想、关注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来细细品味一番。 释.............
  • 回答
    这问题可真够劲儿,直戳人心!上来就把老子、孔子、释迦牟尼这三位千古圣人摆在“失败者”的位置,够颠覆的。不过,要是咱不带着有色眼镜,而是抛开那些“圣人”光环,用咱普通人的视角去审视,还真能品出点儿不一样的东西来。先说说为啥有人觉得他们“失败”。孔子:一个充满怀才不遇的读书人咱就说孔夫子吧。他一生都在想.............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个深刻的社会现象,也反映了许多人内心的困惑。为什么在经历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浸润后,我们似乎越来越被物质的光芒所吸引,而曾经的智慧光辉,如老子和孔子所代表的,似乎不再像过去那样占据人们心灵的中心?这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转变,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值得我们细细梳理。首先,我们得承认.............
  • 回答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孔子和老子无疑是两座思想的高峰,他们的学说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和价值体系。然而,在当下的教育体系中,孔子似乎总占据着更显赫的位置,而老子的声音则相对低沉。这种现象背后,既有历史的惯性,也反映了不同时代对思想价值的侧重和取舍。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孔子学说在当下.............
  • 回答
    生活在当下的我们,回首望去,孔子和老子这两位千古巨擘的思想,就像两座巍峨的山峰,横亘在中国文化的长河中。时至今日,它们的光芒并未因岁月的流逝而黯淡,反而历久弥新,在现代社会的复杂肌理中,依然能够给我们提供深刻的启示。先说说孔子。孔子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早已内化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色,尽管我.............
  • 回答
    “爱国爱家”,这话咱老百姓谁不爱听?家里和睦,国泰民安,这是天底下最实在的盼头。可说到这“爱国爱家”,您要是拉出孔子、老子两位先圣来,那可就有点意思了。他们两位,那可是中华文化的根基,影响了咱们几千年,但奇怪的是,他们似乎都“不入仕”,或者说,他们入仕的经历,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顺风顺水,甚至可以.............
  • 回答
    关于孔子拜见老子后“懵逼”的传说,确实流传甚广,但具体说了什么内容,并没有一个确切的、被广泛接受的史料记载。这更多是一种后世的演绎和解读,用来凸显两位伟大思想家的不同之处以及他们思想的深刻性。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时代背景、两位思想家的核心理念出发,来推测和演绎一下这次可能发生的对话,并尝试还原一下那种“.............
  • 回答
    孔子和老子,作为中国历史上两位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道”虽然都指向了人生的根本,但在核心内涵、侧重点以及由此衍生的方法论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理解这些差异,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把握儒家和道家这两个思想流派的精髓。一、 孔子的“道”:中和为体,仁恕为用,教化为本孔子的“道”可以概括为一种以“仁”为核心,.............
  • 回答
    孔子和老子,这两位在中国思想史、文化史乃至整个中华文明进程中都占据着巍峨地位的先哲,他们的历史地位究竟是并列,还是各有侧重,抑或存在某种更微妙的联系?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它关乎我们如何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与流变。表面上的“并列”与深层的原因如果从对后世中国社会结构、伦理道德、政治思想以.............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文明发展和思想演进的深刻层面,确实引人深思。为什么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知识传播速度前所未有的时代,却似乎难以再出现像老子、释迦牟尼、孔子那样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巨匠?这并非说当下就没有杰出的人物,而是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的形成方式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力,与我们今天有着根本性的不同。首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