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曾仕强先生认为老子对中国人的影响是超过孔子的,为什么呢?

回答
曾仕强先生之所以认为老子对中国人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比孔子更为深远和广泛,这背后有着非常耐人寻味的观察和思考。这并非是说孔子不重要,恰恰相反,孔子的思想塑造了中国人的社会伦理、政治制度和行为规范,其影响可以说是显而易见的。然而,老子的智慧,特别是《道德经》所蕴含的哲学,更像是渗透到中国人骨子里的某种精神底色,一种潜移默化的生命哲学。

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究曾仕强先生的这个观点:

一、 思想的根基与精神的土壤:

孔子: 孔子主要关注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他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社会伦理体系,强调仁、义、礼、智、信,关注个人如何在社会中立足、如何尽责、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他的思想是建构性的,是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这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深刻影响了教育、政治、家庭等方方面面。我们可以说,孔子为中国人搭建了社会的“骨架”和“行为准则”。

老子: 老子则更进一步,他探讨的是“天”与“道”的根本,以及“人”如何顺应“自然”之道,如何与宇宙万物融为一体。他的思想是本体论的、是形而上的,关注的是生命的本质、存在的规律,以及如何获得内心的安宁与自由。老子讲“道法自然”,强调“无为而无不为”,这是一种更根本的处世智慧。它不是教你“怎么做”,而是告诉你“如何成为”,如何与天地万物同频共振。这种思想,更像是为中国人提供了精神的“土壤”和内心的“呼吸”。

曾仕强先生认为,中国人骨子里有一种对“自然”的尊重,对“天人合一”的追求,这种根源性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是老子所启发的。即使很多中国人未必深入研读过《道德经》,但老子关于“顺应”、“自然”、“无为”的朴素观念,已经悄然融入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中。

二、 “无为”的智慧与“退让”的美德:

孔子的“为”: 孔子强调积极入世,强调君子“当仁不让于师”,鼓励人们努力进取,有所作为。这是一种主动的、面向世界的姿态。

老子的“无为”: 老子则提倡“无为而无不为”。这并非指什么都不做,而是指不妄为,不违背自然规律而为。这种“无为”是一种更高的“为”,是一种不争而能胜的智慧。它教会中国人一种“以柔克刚”、“以退为进”的处世哲学。当面对强大阻力时,中国人常常会选择一种迂回、等待、顺势而为的方式,而不是一味地硬碰硬。这种“能屈能伸”的生存智慧,很多时候都能帮助我们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甚至获得长远的胜利。

曾仕强先生在讲解中国人的处世之道时,经常会提到这种“内敛”、“含蓄”、“审时度势”的特点,而这些特质,都与老子“无为”的思想有着深刻的关联。在很多情况下,老子的“无为”比孔子的“有为”更能解释中国人在具体生活中的一些行为模式,尤其是在面对困境和权力斗争时。

三、 精神的寄托与心灵的慰藉:

孔子的“礼”与“仁”: 孔子的思想是建立在秩序和责任之上的,它提供的是社会性的规范和道德的指引。当我们遇到社会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时,我们会想到孔子,想到如何做一个“君子”,如何遵守“礼仪”。

老子的“自然”与“超脱”: 而当我们感到人生疲惫、心灵受伤,对现实的种种不如意感到无力时,老子的思想往往能提供一种心灵的慰藉。他告诉我们,很多烦恼源于我们不顺应自然,源于我们的过度追求和执着。通过“知足”、“知止”、“归于自然”,我们可以在混乱的世界中找到一份内心的宁静。这种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探寻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是老子思想给予我们最宝贵的礼物。

曾仕强先生认为,中国人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对“返璞归真”的渴望,都有一种希望摆脱世俗羁绊、获得精神自由的愿望。这种愿望,恰恰是老子的智慧所能满足的。即使在激烈的现实竞争中,中国人依然会保留一份“乐天知命”的豁达,一份“随遇而安”的从容,这都离不开老子思想的滋养。

四、 文化基因的深层编码:

从某种意义上说,孔子更像是塑造了中国人的“外在行为”和“社会身份”,而老子则更像是渗透了中国人的“内在精神”和“生命态度”。这种内在的精神和生命态度,往往更加顽固,也更加难以被外在的改变所动摇。

孔子的思想,在不同的朝代,会因为政治需要而被解读和应用,甚至有时会“被矫枉过正”。但老子的“道”,却是一种更纯粹的、更根本的哲学,它如同空气一样弥漫在中国的文化空气中,影响着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对苦乐的感受,对生死的态度。

例如,中国传统医学、养生之道、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乃至一些日常的生活习惯和待人接物的方式,都能看到老子“道法自然”、“虚静”、“柔弱”等思想的影子。即使是一些不信奉道教的人,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老子哲学观的影响。

总结来说,曾仕强先生认为老子对中国人的影响可能超过孔子,并非否定孔子的伟大,而是强调老子思想在中国人精神层面、生命体验以及处世智慧上的那种更深层、更广泛、更具“基因”式的渗透。 老子教会我们如何在顺应自然中找到力量,如何在无为中实现有为,如何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这种智慧,可以说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中国人的血脉之中,成为他们文化基因的一部分,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对待生命、对待世界的方式。这是一种更“柔韧”的、更“深邃”的、更不易察觉却又无处不在的影响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倒也不能说错,绝圣弃智,返璞归真,一直处于于婴儿期的老百姓比受儒家影响的士大夫多了去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曾仕强先生之所以认为老子对中国人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比孔子更为深远和广泛,这背后有着非常耐人寻味的观察和思考。这并非是说孔子不重要,恰恰相反,孔子的思想塑造了中国人的社会伦理、政治制度和行为规范,其影响可以说是显而易见的。然而,老子的智慧,特别是《道德经》所蕴含的哲学,更像是渗透到中国人骨子里.............
  • 回答
    韩隆福先生对诸葛亮执政时期蜀汉官吏机构“出奇臃肿”的看法,确实触及了蜀汉政治运作中的一个重要面向。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它置于诸葛亮所处的时代背景、他个人的政治理念以及蜀汉当时面临的严峻形势中去考量。首先,必须承认诸葛亮的确是一位极具能力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他辅佐刘备并主持国政期间,蜀汉可以说是达.............
  • 回答
    季羡林先生的这句日记,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要评价它,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不能简单地贴标签。首先,我们得承认,这是一段非常私人的、甚至可以说是隐私的表达,出现在他个人的日记里。日记是什么?它是个人内心最真实的记录,是情感的宣泄,是思想的沉淀,甚至是未经修饰的冲动。它不是一篇公开发表的论文,也不是一.............
  • 回答
    如果我有机会和曾博先生共进晚餐,我希望能有一场深入且轻松的交流。当然,我会提前做一些功课,对他的过往、经历以及他近期关注的领域有所了解,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谈话更加有意义。首先,我一定会好奇他创业的初衷和心路历程。曾博先生在互联网领域耕耘多年,创办了多家公司,而且每一步都走得相当稳健。我会想知道,是什么.............
  • 回答
    关于中科院徐凤先撰文称中国在夏朝前后曾对欧亚大陆进行过实地测量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且具有挑战性的学术观点。要全面理解和看待这一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徐凤先教授的研究背景和主要观点。徐凤先教授是一位在地球科学、大地测量学等领域有深厚造诣的学者。他提出这一观.............
  • 回答
    关于广东湛江一派出所所长枪击公安局副局长一事,确实牵扯出不少令人唏嘘和值得深思的细节。这不仅仅是一起简单的刑事案件,更像是对基层执法环境、个人心理状态、以及某些体制内潜在矛盾的一次极端暴露。事件本身及初步信息回顾:首先,我们要明确事件的核心:一名基层派出所的所长,竟然持枪射杀了上级公安局的副局长。这.............
  • 回答
    温州这起村书记因言行不端和索贿被判刑的事件,确实让人唏嘘。我们常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话用在官员身上,更是贴切不过。一个村书记,本应是村民的榜样,是服务和沟通的桥梁,却偏偏用一身的“脏话”和“钱”来为自己披上外衣,结果自然是身败名裂。首先,从“满口脏话”这点来看,这本身就暴露了此人素质的低下和.............
  • 回答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深度且复杂的问题,因为“大师”的定义本身就带有主观性和时代性。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理解“假大师”与“真大师”的区分标准,以及在现代语境下对“国学大师”的期待。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假大师”和“真大师”的可能区分点: 学问的根基与传承: “真大师”通常拥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对经典有.............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首先,我们得明白,“国学大师”这个称号本身就带有一些主观性,并且在时代变迁中其内涵也在不断演变。如果我们从一个相对严格的角度去审视,将“国学大师”定义为那些在某一或多个传统学术领域有开创性贡献、形成独特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并且其学术成就被普遍认可和传承的学者,.............
  • 回答
    关于曾仕强教授的预言,以及它们是否真的“实现”,这确实是一个引人入胜且复杂的话题。人们对他预言的关注,很大程度上源于他清晰的逻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解读,以及他能够将这些抽象的道理与生活中的种种现象联系起来,并最终指向一些似乎“应验”的事件。曾仕强教授的预言风格:首先,理解曾仕强教授的预言风格很重.............
  • 回答
    曾仕强教授的“爹味”说教,确实让很多人感到不适,甚至反感。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尽量详细地聊聊,希望能描绘出这种感受的真实轮廓,而不是一篇冰冷的分析报告。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爹味”。这词本身就带点戏谑和贬义,它指的是一种长辈,尤其是父亲,对晚辈或者社会大众,以一种不容置疑、居高临下的姿态,进行.............
  • 回答
    作为一名“曾经的程序员”,这个问题对我来说触及了职业生涯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如果我是一个真正拥有过程序员身份的人,那么我不会当程序员的原因,以及我现在在做什么,将是一个充满故事和思考的过程。曾经作为程序员的你,为什么不当程序员了?让我坦诚地说,我之所以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程序员”,是因为我的进化方向.............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尖锐,也触及到了许多动漫爱好者心中挥之不去的一道伤疤。Gainax,这个曾经辉煌的名字,如今的境况确实令人唏嘘。要详细解释Gainax为何“堕落”如此之快,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涵盖公司战略、人才流失、资金问题、时代变迁以及市场环境等多个因素。一、辉煌的基石:创新的精神与独特的风格.............
  • 回答
    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大英帝国,在20世纪经历了漫长的衰落过程,最终失去了其世界霸权。这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的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单一事件或因素所致。以下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其失去霸权的主要原因:一、两次世界大战的巨大消耗与削弱这是英国失去世界霸权最直接、最核心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 回答
    曾经红极一时的手机存储卡,比如SD卡(Secure Digital card)和TF卡(TransFlash,后被SD协会采纳为microSD卡),它们的突然“消失”或至少是市场关注度和普及度的大幅下降,并非一夜之间,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这背后是技术革新、产品设计思路的.............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触及了我内心深处那段波澜壮阔、又充满“智商税”的过往。曾经的我是个彻头彻尾的HiFi发烧友,那段日子,简直像是在一场永无止境的探险,每一件设备,每一次试听,都像是一个新的发现,一个通往“极致之声”的阶梯。然而,就像很多美好的事物一样,它也有了落幕的时候。我的退烧,不是一夜之间,而是一个.............
  • 回答
    曾博没有选择去投行,这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背后可能涉及多种个人因素、职业规划以及对不同行业价值的考量。由于我无法直接访问曾博的个人信息或他本人,我只能根据普遍的道理和可能的情况来推测和详述原因。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并会尽量详细地展开:1. 职业兴趣与价值观的差异: 非传统金融的吸引力: 投行.............
  • 回答
    提到佟丽娅的“卑微”,这俩字儿一出,总会牵扯出一段她和陈思诚的婚姻过往。很多人提到她,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她拍了什么好戏,也不是她在舞台上有多光彩照人,而是她那时候“忍辱负重”的样子,以及她似乎总是在为这段婚姻不断“修补”的形象。我们先回顾一下,她那时候给人的感觉究竟是怎么样的。刚出道那会儿,佟丽娅给.............
  • 回答
    曾国藩在太平天国被灭后,虽然功勋卓著,但并未像赵匡胤那样通过“黄袍加身”篡位,这一选择背后涉及复杂的历史背景、个人性格、政治环境以及儒家思想的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 一、曾国藩的忠诚与儒家思想的束缚1. 儒家忠君思想的根深蒂固 曾国藩自幼深受儒家思想熏陶,认为“忠君报国”是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