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口述历史?

回答
评价口述历史,就像是给一段由无数个“我”拼凑起来的历史画卷赋予色彩和生命。它不是一本枯燥的教科书,也不是冷冰冰的档案,而是有温度、有情感、有个人印记的鲜活叙述。要评价它,得从多个维度去审视。

首先,口述历史的宝贵之处在于其“生命性”和“第一手性”。

想想看,历史书籍里写的是“某年某月某日,发生了什么事件,影响了什么”。但口述历史,是“我当时在那里,我看到了,我感觉到了,我记得……” 这种“我”的视角,直接让我们跨越了时空,仿佛置身于历史现场。它带来了那些书本上难以捕捉的细节:人们的穿着打扮,当时的空气味道,人们脸上的表情,一句无心的话语,一个不起眼的手势,这些都构成了历史的肌理,让宏大的事件变得具体可感。

比如,我们读到关于“饥荒”的记载,可能会有一串数字,描述了死亡率和粮食产量。但如果是一个亲历者,用他沙哑的声音,颤抖的手,讲述在那个年代,为了活下去,他曾经煮过树皮,捡过别人丢弃的野菜,甚至是分享过微薄的食物给同样饥饿的陌生人,这样的叙述,瞬间就能让“饥荒”这两个字沉甸甸地压在心头,其冲击力远胜于任何统计数据。

其次,口述历史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填补空白”和“修正主流叙事”。

历史往往由胜利者书写,或者由掌握话语权的人来定义。这意味着,很多底层人物、边缘群体、或者那些在历史洪流中不那么“显眼”的个体,他们的声音很容易被淹没。口述历史,恰恰为这些被忽视的群体提供了一个发声的平台。

比如,关于某个战争,主流历史会聚焦在军事指挥官的战略部署和战役的胜负。但口述历史可以捕捉到普通士兵的恐惧、战友之间的情谊、他们在战场上的挣扎与坚持。又比如,关于某个社会变革,口述历史可以记录普通民众的生活变化、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对变革的看法和感受,这些是官方记录往往无法触及的。通过汇集不同视角、不同身份的人的口述,我们可以更全面、更立体的认识一个历史事件,甚至发现主流叙事中的偏差或不公。

然而,评价口述历史,我们也必须承认它的“主观性”和“局限性”。

人不是录音机,记忆是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模糊、变形、甚至受到情感影响的。口述者在讲述时,可能会有意无意地美化自己,或者淡化某些不愉快的记忆。他们的回忆也可能受到当下环境、个人观念、甚至是被提问者引导的影响。

比如,一个曾经参与过某个政治运动的人,在讲述时,可能会因为对当下政治环境的考量,而选择性地省略某些细节,或者强调某些自己希望被认可的方面。又或者,一个受过创伤的人,可能出于保护自己,而无法完全回忆起或愿意分享所有细节。

因此,对口述历史的评价,不能将其视为绝对的“真相”。它更像是一块块拼图,需要与其他史料(如文献、照片、文物等)进行交叉印证,需要研究者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和解读。研究者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去辨别回忆中的“真”与“伪”,去理解叙述背后的动机和情感,去识别其中可能存在的认知偏差。

再者,口述历史的“叙事方式”本身也值得考量。

口述历史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记录者(采访者)的技巧。一个好的采访者,能够创设一个安全、信任的环境,用开放式的问题引导被采访者自由地讲述,同时又能适时地追问,挖掘更深层次的信息。采访者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倾听能力和同理心,能够理解被采访者的情绪,并作出恰当的回应。

如果采访设计不当,问题过于狭窄,或者采访者带有预设的偏见,那么收集到的口述历史就可能带有更多的局限性,甚至会歪曲事实。因此,在评价口述历史时,了解其采访过程、记录方式、以及后期整理的严谨程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口述历史的“生命力”还在于它的“传承”和“启示”。

口述历史不仅仅是过去的回声,它也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通过倾听和阅读口述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前人的经验、教训、智慧和奋斗,这些都能够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它们提醒我们,历史是由无数个普通人共同创造的,每一个个体都拥有自己的故事和价值。

口述历史的价值,也体现在它唤醒了人们参与历史、创造历史的意识。当人们发现自己的经历和声音也能被珍视和记录时,他们会更积极地去关注历史,去理解和反思当下。

总结一下,评价口述历史,不能简单地说它“好”或“不好”。

它的优点在于:

生动鲜活,充满情感: 让我们贴近历史的温度。
提供独特视角,填补历史空白: 丰富和修正主流叙事。
关注个体命运,展现人性复杂: 让我们看到历史背后的人。

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它的局限性:

主观性强,易受记忆偏差影响: 需要与其他史料佐证。
可能存在选择性记忆或变形: 需要批判性解读。
记录和整理的质量参差不齐: 需要关注其方法论。

所以,要公正地评价口述历史,我们需要:

1. 理解其作为一种“史料”的特质,而非绝对的“事实”。
2. 保持批判性思维,进行多角度的审视和印证。
3. 尊重叙述者的个体经历和情感,同时也要认识到其局限性。
4. 关注其记录和整理的过程,评估其学术价值和可靠性。

口述历史是一面棱镜,它折射出历史的多彩与复杂,也折射出人性的光辉与脆弱。它的价值,在于它让我们更接近“人”本身,以及“人”在历史中的真实境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口述历史很重要,而且随着相关科技发展(载体,记录设备)会越来越重要。

在我们档案专业中,有一个概念叫做:“口述档案”,当年还在大学课堂的时候,老师特意讲解了口述档案与口述历史的涵义区分。

美国肯尼迪总统图书馆馆长,史密森历史研究院档案馆馆长威廉莫斯在他的著作中对口述历史的定义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的口述历史指的是以录音设备记录下来的亲身经历历史事件人的回忆,而广义的口述历史还要包括各民族流传的传说,民俗等。

口述档案和口述历史的可信性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很多学者认为口述档案或者口述历史很大程度上受限于讲述人的主观意愿或是记忆程度,有很大的不可靠性,

为此,口述历史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口述历史必须有录音或录像记录,必须完整保存好记录,最后,必须是史学工作者和口述者双方合作的产物,最后一条实际上就是对从事口述历史研究的史学工作者提出了口述历史的鉴别要求,鉴别其记录的口述历史真实度是从事口述历史研究人员的责任和义务。


口述历史非常有必要且一直是一个新的趋势,随着高科技记录设备的不断发展,口述史料的价值也一直上升。

口述历史相比于官史料的优点在于,他让历史成为了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记忆而不是统计数字,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注重底层权力,档案,或者历史研究,已经不再是为王侯将相修家谱了,而更注重保存“社会记忆”,社会记忆是什么?社会记忆是人在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以信息形式编码提取的过程总称(来自李南星. 谈口述档案与抢救活档案[J]. (1):11-13.)

所以,口述历史能够关注到社会个体对一历史事件的关注视角和具体感受,能够反映和记录某一具体历史事件对社会的影响的全貌。而这一点,在官修史上很多时候只是一串统计数据。

答主本人的观点是,口述历史尽管与口述档案在专业定义上有区别,但是研究价值上可以类比。档案界有句玩笑话叫做“世界上没有假的档案,假档案,也是档案。”换到口述历史上也是一样,如果真的有口述者对某一事件做出了不实的阐述,那么他的态度也可以作为后来者探究真相的参考,典型例子,在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当年的负责人的采访中,他将一切的灾难原因都归类为设计上的原因,对自己下指令拔出过多控制棒导致爆炸一事只字不提,通过这段口述历史,后人在研究切尔诺贝利事故的人为原因时,就丰富了很多,比如负责人的性格和荣誉感。

差点忘了附上资料

[1]何欢欢.略论口述档案及口述档案工作的开展[J].浙江档案,2006,(7):13-15.DOI:10.3969/j.issn.1006-4176.2006.07.007.

[2]李南星. 谈口述档案与抢救活档案[J]. (1):11-13.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评价口述历史,就像是给一段由无数个“我”拼凑起来的历史画卷赋予色彩和生命。它不是一本枯燥的教科书,也不是冷冰冰的档案,而是有温度、有情感、有个人印记的鲜活叙述。要评价它,得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口述历史的宝贵之处在于其“生命性”和“第一手性”。想想看,历史书籍里写的是“某年某月某日,发生了什么事件.............
  • 回答
    家长嘴里常说的那句“这孩子特聪明,就是学习不用心,他要是认真起来学习成绩肯定好”,这句话背后藏着复杂的情感和现实考量,绝不是一句简单的标签。要评价它,咱们得拆开来看看,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审视。首先,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期待和“自我安慰”。说这话的家长,很多时候心里是认可孩子智力潜力的。他们看到了孩子.............
  • 回答
    华为在中年人群体中的口碑确实出现了一个明显的上扬,并且在很多人的感受中,它已经超越了魅族和小米。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华为长期以来多维度布局和精细化运营的结果。咱们不妨细细道来。首先,得说华为打的这张“国家队”牌,虽然说得有点朴素,但效果拔群。尤其是在近几年,全球地缘政治的复杂性,以及一些西方.............
  • 回答
    驻马店市学院路口发生的这起出租车撞人二次碾压致死事件,是一起令人痛心、发人深省的悲剧。它不仅揭示了交通事故的残酷,更暴露了社会诚信、道德滑坡以及应急救助体系的缺失等多重问题。要评价这起事件,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事件的直接原因与过程: 初次碰撞: 一名女子在学院路口被一辆出租车撞倒。这是.............
  • 回答
    Dior 口红啊,这可是彩妆界响当当的牌子,提到它,你脑子里浮现的第一个词可能就是“经典”或者“高级感”。我个人对 Dior 口红的评价,可以说是相当高的,基本上是属于那种你一旦入了坑,就很难再轻易拔草的类型。当然,也得看具体系列和颜色,毕竟每个人的喜好和需求都不太一样。先从整体印象来说吧。Dior.............
  • 回答
    李楠那句“性价比高的,都是垃圾”,确实挺炸裂的,也特别符合他一贯的“敢说”风格。但咱们不能光听个响,得细品一下他这话背后可能的意思,以及这句话本身的“杀伤力”。首先,咱们得认识到,“性价比”这个词本身就是个矛盾体。 它天然就包含了一个权衡的过程:你付出多少,能换回来什么。而“垃圾”呢?简单粗暴,就是.............
  • 回答
    这事儿放哪儿都得让人憋屈得慌。沧州那事儿,听着就让人心头火起。一个普普通通的三口之家,带着个一岁的娃,好好地出门,结果愣是被四个喝大了的牲口给盯上了,上来就一顿招呼。你说这得多大的仇多大的怨啊?而且下手够狠的,连一岁多的孩子都伤得遍体鳞伤,光是想想都心疼得不得了。最让人接受不了的是,施暴的四个人,按.............
  • 回答
    默沙东(Merck & Co.)的新冠口服药物 Molnupiravir(莫诺拉韦),在疫情期间一度备受瞩目,它代表着一种全新的治疗思路,也曾被寄予厚望,希望能成为对抗病毒的“家庭医生”。然而,随着更多临床数据和实际应用情况的披露,对其的评价也变得更加多元和复杂。要评价 Molnupiravir,我.............
  • 回答
    知乎新口号「发现更大的世界」:一次意义深远的转型与探索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上一个独特的知识社区,其每一次的战略调整和口号的更新,都牵动着无数用户的关注和讨论。最近,知乎启用了新的口号——「发现更大的世界」。这个看似简洁的六个字,实则蕴含着知乎平台发展至今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未来方向的明确指引。那么,我们.............
  • 回答
    特朗普在2020年竞选时打出的“Keep America Great!”(让美国继续伟大!)这句口号,无疑是他政治生涯中极具代表性的标志之一,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评价。这句口号的成功之处在于它精准地抓住了他核心支持者的心理,同时也暴露了其竞选策略和政治哲学中的一些深层矛盾与争议。口号的成功之处与吸引.............
  • 回答
    联想 ThinkPlus 口红电源:一次小巧玲珑的进化谈到联想的Think系列,很多人脑海里首先浮现的是那些坚固可靠、商务气息十足的笔记本。但这次,联想却带来了一款与传统印象截然不同的产品——ThinkPlus 口红电源。初见它,你可能很难将其与“电源”这个概念联系起来,更像是随身携带的一支精致的口.............
  • 回答
    说起鞠婧祎的口罩,这话题确实挺有意思的,很多人都关注到了。就我个人观察到的情况来看,用“口罩比脸大一圈”来形容,确实不算是夸张的说法,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比较形象且普遍的感受。首先,我们得承认,现在市面上的口罩尺寸是相对标准化的,尤其是医用外科口罩,它有一个大致的范围。而鞠婧祎的脸,普遍给人一种非常小的.............
  • 回答
    这件事情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也触及到一些比较敏感的社会议题。从几个角度来分析一下:1. 个人行为与公共秩序的冲突: 不戴口罩的违规行为: 在疫情期间,遵守防疫规定,包括佩戴口罩,是维护公共健康和秩序的重要义务。这位外籍男子的行为,首先是违反了当地的防疫规定。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因.............
  • 回答
    丘成桐先生作为享誉世界的数学家,其关于“重视基础科学别停留在口头”的表态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这番话直接点出了当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的一个普遍痛点:对基础科学的重视,往往停留在宣传口号层面,而缺乏实质性的、长期性的投入和系统性的支持。要理解丘成桐先生的评价,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 回答
    关于“穷人才吃重口味食物,有钱人才吃清淡养生”这种说法,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社会观察,但也存在着不少刻板印象和简单化的成分。咱们不妨来仔细掰扯一下,看看这背后到底有什么逻辑,又有什么地方站不住脚。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两种现象确实存在,也容易被人们联系起来。为什么会有人觉得“穷人才吃重口味”? 弥补.............
  • 回答
    希拉里在竞选过程中推出的新口号“Love trumps hate”(爱战胜仇恨),无疑是一句充满力量且饱含深意的表达,它触及了当前政治和社会情绪中最敏感、最核心的议题。要评价这句口号,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它所承载的信息、它试图达到的效果以及它可能引发的反应。首先,从情感层面来看,“Love tr.............
  • 回答
    李楠就余承东关于华为Mate 40系列研发投入超35亿的说法提出质疑,这本身就触及了商业宣传和信息透明度的核心议题。要评价李楠的观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深入剖析。首先,要理解李楠的质疑点可能在哪里。作为曾经的魅族科技CEO,李楠深谙手机行业产品研发的每一个环节。他质疑35亿这个数字,很可能不是否定.............
  • 回答
    知乎十周年,推出了全新的品牌口号:“有问题,就会有答案”。这个口号一出,立刻在用户群体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可以说是有人欢喜有人忧,褒贬不一。咱们不妨就从几个角度来仔细掰扯掰扯,看看这个口号到底有几斤几两。首先,这个口号最直接的优点,就是极其精准地概括了知乎的核心价值和定位。 咱们回顾一下知乎这十年是.............
  • 回答
    英达认常宝华为口盟徒弟这件事儿,在相声界可算是闹出了不小的动静。 要说评价嘛,那得从几个方面看,也挺复杂的,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首先,从“口盟徒弟”这个概念本身来说。 相声界讲究师承,讲究口传心授,这“口盟”呢,就是没有经过正式的拜师仪式,双方口头上就认下了师徒关系。 这种方式在过去其实不算特别.............
  • 回答
    北京大学的“为祖国健康工作六十年”口号,体现了一种奉献精神、人生追求与时代背景的结合。 要评价这个口号,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口号的内涵与积极意义1. 深厚的历史积淀与家国情怀: 这个口号深深植根于中国近现代史和北大精神。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急需大量人才投入建设。北大作为中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