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林同学稍微写几句,希望能分享一些内地人的心理:
内地人一直不愿意把香港人当自己人,真正的原因是,你们大概不会和我们同喜同悲。
目前中国是有很多问题,你们想批判,这完全可以,我自己也批判。但中国这20年除了问题,也有进步。我请您扪心自问一下,当中国取得了一些成绩的时候,香港人有没有为此真正的高兴过?
你们能不能真的体会到:
- 中国从以前修不出一条铁路,到现在高铁技术领先全球的跨越?
- 歼15从辽宁号起飞时全国人民比划 “走你” 时候的心情?
- 中国人终于在自然科学领域获得诺贝尔奖时的兴奋?
以我认识的香港人而言,他们大多有一种很吊诡的潜意识,就是内地的利益和香港的利益是不一致的。内地发展得越快,中国的国力越强大,香港完蛋的越早。
即便听香港朋友讲述了各种各样的理论,我仍然完全无法认同这种理念。不过我切实地理解到,两地的种种误会,大多也因此而生。
话说,最近发生了一件很让我寒心的事情。那天和一个平时颇谈得来的香港朋友聊天,说到南海造岛的事情。他的反应是:“我听说了啊,但是这很危险哎,美国不会给你们这样造下去的吧?”
我其实很好奇,是在什么样的心态下,才会在这种语境中用出 “你们” 这个词语。
作为一个普通的内地人,我既会为这个国家恨其不争,也会为这个国家拍手叫好,对这个国家的情感是十分复杂的。我觉得吧,如果香港人无法切身感受到中国发展中的正能量,那两拨人就大概不是一伙的,很难玩儿到一起去。
所以说到底,很多内地人反感的是什么?是如果香港人不是真的把自己当作这个国家的一份子,那就不要站在道德高地来对一些老掉牙的事情评头论足。
有一句话叫做:“香港记者每天在微博上找20条热搜,然后挑3条最好卖的负面新闻发回去”
总之,愿意一起欢呼的人,才值得一起吐槽。
说句公道话。就我对当代香港年轻人的了解,一个85后香港人愿意在这样一个99%都是内地人的社交网站,试图用内地人能够理解的视角去讲述自己对香港的理解和看法,让两个群体相互增进了解,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甚至应该被感谢。
就像你不会去高登论坛发一篇文章讲中国年轻人怎样看待香港人,这如同独身一人站在城池下,手无寸铁的你只有手上的数据。我打赌你没有这样的勇气,但是林建建有,所以我很佩服他。
---更新分界线---
没想到这个答案被这么多人赞了,我也看到了评论里许多支持林建建的声音,很感动。同时也有很多人反驳,说拿高登类比知乎,是知乎史上被黑的最惨的一次。这个我承认,那为什么我这么举例呢?不是因为我类比不当,而是因为我在香港找不到像知乎这样总体还是比较理性的本土论坛,找了,真的没有。
既然开了头,那就多说一点。我在北京生活20年,毕业后到港中文读媒体,然后在港做了四年记者编辑,目前留在香港的创业公司。今年是我居港第五年,一路目击了陆港关系恶化的全过程。
2011年我来港时几乎还没有什么关于水客的轰炸报道,留港对于大部分研究生来讲困扰是语言和文化差异,最多是local觉得内地人有点土,游客随地大小便/插队没有素质(不过确实是),那时候的房价200万还能买套30平米的房;
2016年的当下,陈奕迅的歌曲已经夺得了金像奖最佳影片,苹果高登FB上“内地”几乎成了唯一的话题,房价也飙升到历史最高点,30平米的“上车”盘在400-500万港币之间,而毕业生薪水没有一点增长,反而被内地优秀的Master抢占了很多就业资源。期间最激烈的事件我就不说了,当时我也是全程跟报道的。
做记者四年,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永远不要看到事件就擅自发表个人的判断。
不同的观点之所以存在,并扎根对方的意识,必定也是反映了他们的教育背景、价值认同和喜好偏向。我们需要探求的,需要追问的,不是他们应不应该这样想,这样想这样做对不对,而是他们现在的客观处境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观点和做法?背后的需求是什么?
林建建一直在做的,就是把这三点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说给你听。
再解释一下,为什么香港没有知乎,只有高登。我想是因为香港年轻人有局限性——在焦虑的状况下已经不能够去听不一样的说法和想法,因为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
当一艘世世代代在上面生活了一百五十年的熟悉的船,被迫要靠岸的时候,大家心里更多是对陆地的恐惧和抗拒——我们在海上很自由很好,虽然挤了一些,但是我们可以生活,也满意自己的生活,这是我们仅有的安全和自由的空间,请不要上来更多的人,也不要逼我们去不熟悉的陆地。请让我们在熟悉的环境下终老,哪怕陆地发展的再好,我们真的不想要那些繁荣。
当孤独的人们对陆地发出一次次呐喊却没有回音,也无法阻挡大船靠岸的时候,他们的孤独变成了愤怒。即使所有岸上的人都知道,船上的人更应该思考的,也许是如何与陆地上的人协作和融合。
作为陆地上出生的人,这艘船对于我来说更像是一次旅行,所以我既能够生长于海上,又知晓陆地的路径,我的心情是轻松的。但是船上的人从未踏及过土地,他们不知道。
就像《海上钢琴师》,出生于海上的1900,最终选择和船一起被炸成灰烬。说实话,香港的年轻人是我见过很单纯和理想主义的一群年轻人,我不希望他们成为1900。
那么如何让1900了解陆地也不是全无希望的领域,而让1900愿意尝试去到陆地施展自己钢琴的惊世才华?我想一定不会是陆地的人用高音喇叭对对方喊话——你们这群生活在船上的人都特么活该,不想上岸就特么去死。
最起码,当船上的有个勇敢的小伙子愿意划着小船过来,给大家送来一些想法和资料的时候,不要一脚把人家的船踹翻,再骂个万劫不复。
最后一句,真诚的希望不要让知乎变成高登,全仰仗大家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