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做题家线性思维害人之处就在于:
1.试图用内卷的方法论解决任何问题,但从不研究问题本身,相信大力蛮干出奇迹,认为只要投入无限的精力做到A,就一定会得到B。具体表现为:大学阶段无脑刷GPA,工作后主动献身996,从来没研究过如何用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
2.试图把所有人置于同一维度的竞争体系中,别人换赛道会让他感到异常不适,指责别人投机取巧,不走正路。具体表现为:对艺术生进名校不屑,对收入高于他但学历不如他的人不屑(比如某985硕士提问为何自己收入不如二本毕业做网红的表妹)。
应试教育,定语是应试,看懂了吗?所有的“学习”围绕的目标是通过考试,你掌握知识那只是副产品,中考、高考、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皆是如此。
只不过到了大学这个阶段,教学不再像高中那么功利了,但是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依旧执行的是应试模式。
中国应试教育的规则其实非常简单,用升学考试的分数衡量一个学生是否能够继续深造,该进入什么层次的学校。至于他平时考试考多少分,在学校每天几点起床,周末是打游戏还是看书,who cares?你考高分你就是英雄,你分数低你就什么都不是。每年都有平时不上不下结果高考超常发挥考入985高校的,也有高中三年年年优秀最后发挥失常只能去双非的,这种事你找谁说理去?
基于这个考查标准,其实我们只要把中考、高考、考研、公务员考试这几个关键环节的考试考好就行了,至于什么平时分、GPA、校园活动、实习经历、奖学金、发论文之类的都可以扔一边去了。就像你高中选了文科,你还学习物理化学干什么?高考考吗?你说要具备综合素质?我上岸了再学不可以吗?饭碗都没有你和我谈琴棋书画?您是晋惠帝吗?
参与内卷也要先选对方向,方向不对再怎么努力,也是白费力气,南辕北辙。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思考上的懒惰,方向不对的努力除了自我感动没有任何作用。
哪怕你平时专业课都考满分,行测申论没及格,就算你跪在组织部门口,告诉他们你在大学时期如何努力,GPA全系第一,发表过多少论文,参与过多少次学生会活动,拿过多少奖学金,公务员考试依旧不予录取。
同理,你想读博士,结果一篇像样的论文都没发过,专业素养差得一塌糊涂,研究生三年只学了行测申论,你拿出公务员考试分数表示你是千里挑一的中央部委上岸考生,教授也没办法收你当博士,只会请你赶紧去机关单位入职报到,别耽误大好前途。
人家招聘需要一个会游泳的,某些一根筋的做题家一个劲练习跑步、跳绳、跳高、跳远,唯独不练习游泳,还愤愤不平指责为什么不录取他,他综合素质这么优秀,而另一个人除了游泳什么都不会。你不满足人家的需求,自然不录取你了。
本文并非嘲讽批判做题家,经历过高考的学生谁不是通过做题进入大学的呢?只不过在中学时代,做题家眼前只有一条赛道,只要闷头跑步全力冲刺就能到达终点,而进入大学后,突然多出了很多条路,有的路一路平坦很快会到达目的地,有的路不但拥挤而且充满荆棘。做题家按照惯性思维:越难的东西就是越好的,于是继续闷头在坎坷的路上一去不复返。
出发前首先选好方向,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言归正传,请问公务员考几门课?行测、申论和面试。请问公务员考试最低门槛是什么?大学毕业,专业对口,政审合格。
请问这三门课和你本科/研究生阶段任何一门课程有交集吗?没有。
请问公务员考试关心你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吗?不关心,能毕业就行。
那你一个劲苦学本科/研究生课程干什么?公务员考试考吗?不考吧。
你只看到别人玩了三年,不研究专业所学,却没看到别人花心思研究公务员考试规则。
很多人抱怨大学内卷:室友A的GPA全系第一,室友B发表了多篇论文,室友C每天在自习室研究行测申论,室友D到处实习。
ABCD四个人有四个不同的选择,唯独他看到A想保研刷绩点他也跟着刷,看到B准备读博发论文他也跟着写,看到C准备考公务员他也买行测书,看到D想进企业他也跟着实习。这一天天下来不累才怪,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只是盲目胡乱内卷一气。
你如果想读博士,那就认真学好专业课程,多发表学术论文,多和导师学习,少参加点学生会活动。
你如果想就业,那就多去实习,积累实习工作经验,多研究行业特点,少去学术研讨会上刷存在感。
你如果想考公务员,那就多刷行测写申论看新闻联播,少把2000字的课后作业写成毕业论文,确保毕业。
你如果想跨专业考研,那就多研究目标院校专业课命题规律,少掺和本科专业的事情,确保毕业。
你如果想以后靠专业技能吃饭,那就专门研究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证书,少在各类社团里忙来忙去。
有同学会反驳我:我看到毕业典礼在主席台上台发言的学长学姐,人家又是去参加联合国实习项目,又是发表了顶尖论文,又是拿了国家奖学金,又是签约了好单位,人家怎么一个不落呢?
你听过一个词叫幸存者偏差吗?你们大学一届毕业生几千人,也就TA一个人做到这样才有资格去主席台发言,扪心自问一下,你能和TA一样吗?你要是能和TA一样就不会来看这个问题了。你如果觉得自己资质平平,趁早别有这个想法,选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努力,其他与目标无明显关系的事情通通当成包袱扔掉。
几个领域同时取得成功的我没见过几个,盲目乱卷一气最后全部翻车的我倒是见了不少。
有些人盲目内卷背后的原因是患得患失,比如选择了考公务员,转念一想:录取比例很低,要不再考个教师资格证作为备份选项,于是一边忙着公考,一边准备教资考试,最后两边都没上岸。然后抱怨一句:大学怎么这么内卷?!
我本科准备考研的时候就从来没把国考、就业作为备份选项,考不上再来一年(当年全国仅录取1人),研究生准备考公的时候,也没把就业作为备份选项。每次都是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在准备。另外,由于不住校,所以外界对我的干扰要少很多,不会觉得焦虑。
别人入学时就研究了公务员考试的游戏规则,直接针对公务员考试开始准备了,你只看到他玩了四年,没看到他对规则的研究而已。
个人经验:
我本科就读于211院校,所学专业是学校里的弱势学科,我入学后半学期内就仔细分析了历届本科毕业生出路:
1.保研:往年最佳成绩的去向是华东师范大学,且需要非常高的GPA,还有各类综测分数等,十分麻烦,选择这条路意味着读高四、高五、高六,成本收益不成正比,直接放弃。
2.就业:该专业就业去向非常一般,且本人不喜欢民营企业。
3.考公:往年上岸人数不多,主要由于考公竞争比较大,但是考公门槛非常低,只要能够顺利毕业就行。
4.考研:多数女生依旧沿着本专业考研,录取院校多为末流985院校,本人对该专业十分不喜欢,除非跨考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思想政治教育之类的专业。
于是,综合四个选项分析,根据我一贯的“只能占便宜不能吃亏,最小成本获取最大收益,出门不捡钱就算丢,如果60分和90分一样毕业,绝不多考一分”的思维方式,直接锁定目标准备考公务员。别人参加社团、参加比赛、刷GPA,而我每天拿着行测申论研究,学院班级里的事情一概不参与,因为对专业不喜欢,所以经常挂科,专业课成绩稀烂。辅导员多次谈话:你要上上心,好歹学一点,成绩这么差以后毕业了怎么办。我直接表明:我对我自己的要求就是刚好能满足毕业最低要求,其他的一概不问,公务员考试又不关注我的本科成绩,也不考我们专业所学。
后来省直、市直机关的公务员考试门槛逐步提高到研究生了,于是立刻改变方向跨考政治学研究生,以GPA全院倒数第一,考研第一名的身份考入985。
身边同学疯狂内卷只为保研,大一到大三战战兢兢,一节课都不敢不去。而我直接躺平,去不去上课纯粹看心情,GPA年级倒数第三(其它两位直接无法毕业)。
毕业的时候升学去向光荣榜,我作为南京大学研究生荣登学院榜首,卷了三年的同学去向基本都是华东师大,南京师大,就这他们还酸:不学习还能进南大,一点都不公平。
我:excuse me?我跨考研究生和我本科专业有什么关系吗?
到了研究生阶段,继续沿着“如果60分和100分一样毕业,绝不多考一分”的方式,课程又开始随便应付,反正只要能毕业就行。选了校领导做导师,他每天公务繁忙,一年见面3次,根本没空管我,我就彻底开始放飞自我。
我在研究生阶段就干了三件事:价值投资美股和A股、买房和准备公务员考试。以专业课倒数第一的成绩从985毕业了。
毕业时候带着几套不动产进了体制,又躺平了,因为我对升迁没兴趣。
我从来没觉得大学内卷,因为我早就研究了规则。别人在那里七绕八拐走弯路,我已经在终点了。
注:
1.本人的经验只适合于文学类、政治学类、历史类、马克思主义类等“万金油”类专业的考生,因为此类专业毕业非常容易,且研究生期间没有科研任务,更不用去实验室,专业对口岗位招录的公务员不需要太多的专业技能。比如办公厅综合部门招录一个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生负责综合事务处理,你古汉语学得再精通,诗词歌赋研究得再透彻对你协调各类事务没什么实质性帮助。但如果你是法律类、金融类、财务会计类专业,还是要认真对待专业所学的。否则比如你在法院检察院工作,法律条文都搞不清楚会闹笑话乃至犯错误的。
2.有人问我2017年至今投资了哪些标的,公布一下:A股: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山西汾酒(已清仓),港股:腾讯控股(已清仓)、美团(已清仓),美股:苹果、微软。我的投资理念是和巴菲特学习的,做优秀企业的长期股东。我的投资偏好和资本市场偏好一致,只选择确定性最高的领域,如A股的白酒、美股的高科技企业。
3.评论区里理科生别抬杠了,文科教育和你们理工科有本质不同,你们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你们中学时代没见到过那种明明啥也不会,或者只会一点点,却能把试卷写满的文科生吗……
4.评论区某些人别装外宾了,在那里大谈特谈大学教育初衷云云,多数人来到大学最终目的是就业,没您那么崇高的科研理想和为人类社会奉献的情怀。世人慌慌张张,不过是图银碎几两,偏偏这银碎几两,能解世间万种慌张。就像你和一个备战高考的高三理科考生说“你不要只做高考题,只学理科,只准备高考,你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学历史、学政治、学音乐,学美术,学体育”。你信不信人家家长把你轰出来,典型的何不食肉糜!首先你要上岸(通过高考、考研、公务员考试),再谈那些理想情怀,饭都吃不饱,空谈有何用?!
5.评论区问我有没有高人指点,这个真没有。我从小生活在江苏三线城市一个只有70平老破小的家庭里,从小受巴菲特的影响,坚信选择大于努力。我做任何一件事前会仔细核算成本收益,选择最优道路,如果付出的成本明显高于收益,我会果断放弃。比如考研和保研的选择,一方面我对本科专业不是很喜欢,另一方面,我本科专业在我本科学校属于弱势专业,往年保研去向最好的是华东师范大学,我与其使劲内卷三年刷GPA争取保研名额,不如自己选一个喜欢的专业考研,毕竟考研只考四门课,也只需要准备9个月而已。
6.有人问我大学和研究生什么都不学真不影响现在的工作吗?其实你只是看到我随便应付学校安排的某些专业课而已,你真当我每天打游戏度日么?我本科不喜欢自己专业,可我每天都在看中共党史,我研究生期间应付课程论文,可我给考生上课要备课。你看我平时不学无术,哪像个985研究生,可我在校团委办公室负责日常行政事务,几乎就是半个办公室主任,大到领导讲话起草,小到各类杂事处理。另外,你知道做好跨境投资要了解多少国际政治形势么……你只是看我专业课考得稀烂,觉得我不学无术,可我也在自主学习。借用弗兰克扬的安排定律:如果大学四年里,你被学校安排得明明白白的,那么毕业后你迟早也会被这个社会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7.“原来我国公务员招录的都是大学里不学无术只会利用规则突击考试的人”,公务员考录规则和考试科目是组织部门制定的,你如果觉得有什么不妥之处,可以致信组织部门建议增加大学专业课测试,我们也只是遵守规则而已,我们既没有考试舞弊,也没有人情关系,本科/研究生阶段也符合毕业最低要求。你的专业课学得好,GPA高应该去保研,然后读博士走科研路线,何必来酸考公务员的同学?人家抱着只求毕业的态度不反而给你读博士让出位置吗?如果你高中同学高考超常发挥考进985你会不会心态不平衡?如果你同事买彩票中奖你会不会心态不平衡?如果你朋友继承家庭千万资产你会不会心态不平衡?真以为高考/专业课GPA分数高,人生就一帆风顺赢到老,一切资源分配顺着你的成绩来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