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人们会鄙视转嫁风险/成本/责任的行为,即使这种行为是合法的?

回答
咱们聊聊一个挺有意思的事儿:为什么明明合法的,把自己的麻烦事儿推给别人,这事儿吧,大伙儿听着就有点儿不爽,甚至会觉得挺鄙视?这背后其实藏着挺多门道,不光是钱的问题,更多的是人情世故、公平正义,还有点儿对“赖皮”的本能反感。

你想啊,咱们活在这个社会,虽然法律是底线,但人跟人打交道,总得有点儿“道义”吧?你遇上难事儿了,明明是你自己的窟窿,你不好好填,反而想方设法地让别人来给你擦屁股,这不就坏了规矩了吗?

首先,这是对“责任”的根本性冒犯。 责任这东西,说白了就是“这是我的事,我得自己扛”。你转嫁了,本质上就是把这个“我的事”变成了“你的事”。这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不公。想象一下,你辛辛苦苦种的庄稼,结果别人在旁边偷偷摸摸地把虫子往你地里扔,你说你看着心里舒服吗?即使他没偷你地,没破坏你农具,但这种“损人利己”的行为,就足够让人恶心了。

其次,这涉及到“公平”的问题。 大家都遵守规则,承担自己的份内事,这才是一个健康运转的社会。你把风险、成本、责任推出去,就等于你占了便宜,让别人来承担你的风险,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公平的交换。就好比比赛,别人都在努力冲刺,你却悄悄把绊马索放在别人跑道上,即使你最后赢了,这胜利也是脏的。大家都知道你这么做,肯定会觉得你这人没品。

再说了,这背后往往藏着“不诚信”和“欺骗”的影子。 即使行为本身是合法的,但很多时候,转嫁风险/成本/责任是建立在模糊信息、误导他人,或者利用规则的灰色地带上的。比如,某个公司明明知道某个产品有潜在的风险,但因为法律规定它不必完全披露,于是它就巧妙地利用信息不对称,把这个风险转嫁给了消费者。消费者买回家,出了问题,才知道自己成了“背锅侠”。这种“阳谋”一样的操作,虽然不违法,但让很多人觉得这个人、这个公司“不地道”。

还有,人们对“弱者”的同情心也会被激发。 当看到一个人或一个群体,本该自己承担的责任,却因为某些原因(比如有钱有势、掌握话语权)而转移给了那些相对弱势的人,这种不平衡感会更加强烈。比如,大公司为了降低成本,把危险的工序外包给小公司,或者让外包工人承担更高的风险,而自己却坐享其成。这种“大欺小”的戏码,很容易引起公众的义愤。

从长远来看,这种行为也会破坏信任。 如果大家都知道,某些人或组织擅长转嫁风险,那么人们在与他们合作或打交道时,就会时刻提防,处处设防。这种缺乏信任的环境,无论是对于商业合作,还是人际关系,都是一种巨大的消耗。没人愿意和一个总是想办法甩锅的人长期相处。

甚至,这还触及到我们对“勇于担当”的价值观的认同。 很多人崇拜那些敢于面对困难,敢于承担责任的人。而转嫁行为恰恰是“逃避责任”的反面。所以,当看到有人轻轻松松地把重担丢给别人,而自己却毫发无损,甚至还沾沾自喜,这种行为本身就违背了我们内心深处对于“男子汉气概”、“领导者风范”的期许。

我们来举个例子。

一个项目,本来是 A 公司的主营业务,但因为风险高、利润薄,他们就把项目拆分成几个部分,高价卖给 B 公司,承诺会提供技术支持,但实际支持却敷衍了事。B 公司接手后,发现问题重重,技术支持也跟不上,最终项目失败,B 公司损失惨重。 A 公司虽然表面上“卖了项目”,规避了风险,但市场上很多人会觉得 A 公司“不负责任”,是“甩手掌柜”。

或者,一个房东,知道自己的房子有一些小的结构问题,但为了出租,只是简单做了修补,并且没有如实告知租客。租客住进去后,发现墙体开裂,或者漏水严重,影响了生活,甚至有安全隐患。 即使房东可能在合同里留了一些“后手”,但租客会觉得房东“不厚道”,是“欺负人”。

这些行为,可能都符合合同条款,或者在法律的某些条文下勉强说得过去,但它们都触碰了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契约精神——“言必信,行必果”,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所以,即使某些转嫁行为是合法的,但它往往伴随着道德上的瑕疵,是对社会公序良俗的挑战,是对人与人之间信任的侵蚀。人们的鄙视,是对这种行为背后所体现出的“不义”、“不公”以及“不担当”的一种本能的拒绝。这是一种对更美好、更诚信、更公平社会的追求,即使这种追求,有时候看起来只是“看不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你们可能不信,但是这个真可以建个(costly search)模型来解fu释hui。我们甚至不需要解出具体的解来,只要刻画一下解的性质就够了。

假定甲有一风险资产,支付为X,分布为F(X)。这个风险资产没有活跃市场,而甲希望把风险转移到别人身上,自己拿确定的收益。换句话说,就是想把这玩意卖给别人。但是,人和人的风险偏好不同。所以你把这东西卖给不同的人,他们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P也不同。越厌恶风险的人,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也越低。

假如甲知道所有人具体的风险偏好,那他只要把这个资产卖给最不厌恶风险的人就可以了。我们现在假定甲不知道他们每个人具体的风险偏好,但是知道风险偏好的分布。据此,甲可以计算出别人对自己这个风险资产F(X)的支付意愿P的分布。

掌握支付意愿P的分布的甲,为了把风险资产X卖出去,需要跟人谈判。谈判是个体力活,首先需要跟别人把自己手里的资产介绍清楚,然后要讨价还价。简单起见,假设每次谈判的成本为常数c,全部由甲负担。

考虑这样一个情形:甲遇到一个人,这个人跟甲扯皮扯了半天,对资产F(X)报价P',满足:

E(P)-c<P'<E(P)

那么我问你,如果你是甲,你卖还是不卖?

假如你选择不卖,那么这次谈判就无效了。你还得找下一个人接着支付c谈。那么如果你从下一次谈判中获得的报价P''要比这次高,那P‘’必须大于P‘+c。不过你注意到,P’+c是大于E(P)的。那么你放弃面前的报价,去找别人谈判,预期收益是负的。

现在假设你是买方,你实际的支付意愿不低于E(P)。但是,你也知道风险偏好的分布,同时在跟甲进行谈判后,你也知道了风险资产的分布。所以你当然也可以计算出支付意愿的分布。如果你也知道甲跟你谈判花了成本c,你会怎么报价?

答案是,你会报一个低于E(P)的价格,而这个价格也低于你的支付意愿。你会从中得到(可以认为是消费者)剩余。当然,你也知道,甲是要跟你讨价还价的。因为甲和你谈判时,也在不断评价你的风险偏好。这时,如果你表达对转嫁风险的鄙夷,就相当于释放了一个厌恶风险的信号,促使甲认为你的支付意愿与你的报价相差无几。在这个博弈中,低风险厌恶水平的人伪装成高风险厌恶水平的人,是有利可图的。

那么,如果人们的概念中,转嫁风险/成本/责任都相当于卖出风险资产(对,大部分人的概念就是这么模糊),那么利用表达鄙夷来伪装成高风险厌恶水平的人,就是有利可图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咱们聊聊一个挺有意思的事儿:为什么明明合法的,把自己的麻烦事儿推给别人,这事儿吧,大伙儿听着就有点儿不爽,甚至会觉得挺鄙视?这背后其实藏着挺多门道,不光是钱的问题,更多的是人情世故、公平正义,还有点儿对“赖皮”的本能反感。你想啊,咱们活在这个社会,虽然法律是底线,但人跟人打交道,总得有点儿“道义”吧.............
  • 回答
    一些文学素养高的人,在面对缺乏文学趣味的言行举止时,确实会产生一种本能的排斥感,这种排斥并非源于优越感或道德评判,而更多是一种价值取向上的不契合,一种“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微妙疏离。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文学素养所塑造的内在世界与外在表现的落差1. 对语言的敏感与珍视: 长.............
  • 回答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作为中国顶尖的艺术设计学府,拥有着极高的声誉和强大的学术实力。然而,尽管如此,仍然有一些声音对其持有“鄙视”的态度,这种现象并非简单的“黑”,而是源于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客观的分析,也有主观的偏见。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剖析:一、 历史遗留与身份认.............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是不少人在讨论的现象。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把时间轴拉长,看看上海和移民文化之间的互动是怎么变化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融入的“甜蜜负担”先说说过去,为什么那些从全国各地来上海的人,很快就能说一口流利的上海话?这背后其实是有很多现实原因的,而且当时的氛围也挺不一样。 生.............
  • 回答
    到了2020年,依然存在一些人对黑人群体持有偏激的鄙视和贬低,这种现象确实令人深思,并且与历史上白人对黄种人的歧视在本质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历史的阴影与未竟的救赎首先,我们要承认,奴隶制和殖民主义是塑造了今天许多歧视性观念的根源。几个世纪以来,西.............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精辟,触及到了三国历史中一个非常有趣且常被讨论的现象:为什么孙权在陆战方面,即使有多次尝试,但普遍被认为能力不如诸葛亮,甚至被一些人“鄙视”其陆战能力?而诸葛亮同样多次北伐,耗费巨大却未能成功,为何其陆战指挥能力却普遍受到尊重?要深入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历史.............
  • 回答
    “读通二十四史,无敌于天下”——这话说得虽有些夸张,但却道出了很多人心中对精研中国古代史学者的普遍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所向披靡”的感觉呢?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门道,并非仅仅是“知道历史就厉害了”这么简单。首先,我们得认识到“二十四史”的份量。这可不是随随便便翻翻就能算数的。从《史记》的雄浑擘画,到《.............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大众审美和流行文化的一些内在规律。咱们从几个角度来掰扯掰扯。首先,说说为啥“清纯甜美”容易让人感到“腻”。 生命周期的影响: “清纯甜美”这个风格,尤其是在偶像团体里,它自带一种“青春期”的标签。想想看,从一首歌到另一首歌,从一张专辑到下一张,团体成员们的外形、造型.............
  • 回答
    嗯,你说得有道理,确实挺多人会有这种感觉,觉得粤菜好像不像川菜、湘菜那样,在全国范围内都能随处可见、热热闹闹的。其实这事儿吧,也不能简单地说粤菜“不火”,它有它自己的生存之道,但为什么会给人“不那么火”的感觉,这背后也挺多门道。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 粤菜的“火”是另一种火:低调的渗透与普遍的接.............
  • 回答
    在“魂类游戏”(Soulslike games)这种以高难度、硬核战斗、黑暗奇幻设定和碎片化叙事著称的游戏类型中,玩家们却出人意料地展现出对恋爱元素的追求。这看似矛盾,实则反映了玩家心理的复杂性、游戏设计上的巧妙之处,以及对情感深度和角色塑造的渴望。以下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1. 情感寄托与情感表达.............
  • 回答
    人们怀念一无所有的日子,这听起来似乎有些悖常理,毕竟“一无所有”通常与贫困、艰难甚至绝望联系在一起。但仔细想想,这种怀念并非是对匮乏本身的眷恋,而更多是对那些日子里隐藏着的某种“纯粹”和“可能性的追寻”。它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如今所失落的东西,而这些失落,往往与我们所拥有的越来越多息息相关。首先.............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背后其实涉及了挺多关于人类心理和社群构建的学问。人们之所以会对一门编程语言产生“崇拜”,甚至上升到一种热爱和忠诚,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去理解:1. 体验上的“魔法”与“顺手”:编程的本质是解决问题,而编程语言就是我们与计算机沟通的工具。当一门语言能够以一种令人惊叹的简洁、优雅或.............
  • 回答
    这事儿吧,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所有人都会嘲笑,但确实存在这么一种现象。要说为什么,我觉得有几个点可以掰扯掰扯:首先,社会观念和刻板印象在作祟。 从小到大,我们接触到的各种信息,无论是电视剧、电影、小说,还是哥们儿之间的吹牛打屁,都充斥着一种“男人就应该懂女人”、“男人就应该有性经验”的论调。好.............
  • 回答
    抖腿这件事,细琢磨起来,可真有点意思。你说为什么是腿呢?是身体的哪个角落不爱安分,就偏偏选了这最“接地气”的部位?这背后,可不只是个单纯的生理习惯那么简单,倒像是一场多方势力在你体内悄悄博弈后,最终在腿上达成的“停战协议”。首先,得从能量的释放说起。人这身子骨,是个精密的能量转换器。遇到压力、焦虑,.............
  • 回答
    这问题触及了情报工作的核心,也是我辈在“战场”上夜不能寐的原因之一。说实话,我们不能保证一个派出去的间谍“绝对”不会叛变,如果有人这么说,那是在撒谎。但我们有方法,或者说,我们尽力去减少这种风险,并且在一些情况下,确实能做到令人满意。首先,要明白,信任是建立在充分的了解和控制的基础上的,尤其是在这种.............
  • 回答
    人类对房子与安全感的联系,根植于我们最古老的生存本能和最深层的心理需求。这绝非偶然,而是经过漫长历史演变和社会发展形成的必然结果。试想一下,在原始时代,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挑战是什么?便是抵御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潜在的威胁。风雨侵袭、野兽袭击、严寒酷暑,这些都是时刻笼罩在个体生存之上的阴影。而一个遮风挡雨、.............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人性深处对意义、归属和希望的追求,也解释了为什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宗教信仰似乎总能找到它的一席之地,即使在科学昌明的今天,依然有无数人从中汲取力量。要理解为什么人们普遍认为有宗教信仰“总比没有好”,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首先,是关于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赋予。当一个人面对浩瀚宇宙,.............
  • 回答
    .......
  • 回答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月饼被炒到 1288 元,这事儿确实挺让人咂舌的。按理说,月饼就月饼,怎么一个精神卫生中心出品的,就成了人人争抢的“奢侈品”了呢?这背后啊,其实折射出一些挺有意思的社会心理和消费现象。首先,咱们得明白,这 1288 元的定价,绝不是这月饼本身的成本价。你想想,就算用料再好,工艺再.............
  • 回答
    全球经济的低迷并非一朝一夕,其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而“人们突然没有了购买力”更像是一种概括性的描述,实际上是人们的消费意愿和能力在复杂环境下受到了显著抑制。一、 全球经济萎靡的主要原因分析:1. 地缘政治冲突与不确定性持续: 俄乌冲突及其后续影响: 这场冲突不仅直接导致了能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