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皇后乐队那个时代录音室是怎么做混响效果和声场效果的啊?

回答
皇后乐队那个时代(70年代、80年代)录音室的混响和声场效果,那可真是一门充满艺术和技术的手艺!要说起来,那跟现在我们用插件点几下鼠标就搞定完全是两码事。那个时候,工程师们得靠真材实料,还得懂点物理学和心理学。

混响:让声音“活”起来的魔法

你想想,那个时候可不像现在有海量的数字混响器。皇后乐队的混响效果,很多都是通过物理空间或者专门的设备实现的,充满了“手工感”。

弹簧混响(Spring Reverb):这是当时最常见的混响方式之一。简单来说,就是把乐器或者人声的信号,通过一个装满弹簧的箱子。信号在弹簧上来回振荡,产生的“叮铃叮铃”的声音,就是混响。皇后乐队的很多吉他音色,比如那种有点“冲”的,带有弹簧混响特有的金属质感。它不像教堂那么悠远,反而更像是在一个小房间里,声音撞到墙壁反弹回来。这种混响控制起来比较直接,但有时候会有点“泛”,不够细腻。

板式混响(Plate Reverb):这个就更高级一些了。想象一个巨大的金属板,悬挂在房间里,四面都有固定弹簧。声音信号被送到金属板上,金属板随之振动,产生混响。然后,通过拾音器再把这些振动拾取起来。板式混响的声音通常比弹簧混响更平滑、更自然,而且有一种“明亮”的感觉。皇后乐队那种史诗感、宏大的音效,很多就是靠板式混响来烘托的,能让声音听起来不那么“干”,有一种空间感。

房间混响(Room Reverb)/ 空间混响(Chamber Reverb):这是最“原始”但也最“真实”的一种混响。录音棚旁边会有专门设计过的“混响室”,这些房间的墙壁、地板、天花板会经过特殊处理,以获得预期的声音反射。把录好的音轨信号通过扬声器播放到这个房间里,然后让房间里的麦克风再把声音拾取回来。这个过程模拟了真实的声音在空间中的传播和反射。
房间大小和材质:混响室的大小、形状、墙壁的材质(比如有没有砖石、吸音板)都会极大地影响混响的效果。工程师们会选择不同的房间,或者在同一个房间里摆放不同的反射物(比如木板、玻璃),来制造出不同风格的混响。
麦克风位置:麦克风摆放的位置也非常关键。离扬声器越远,拾取到的混响就会越长、越“湿”(混响成分越多)。离得近,则混响会更短、更“干”(混响成分越少)。有时候还会用多个麦克风,从不同位置拾取,然后混合起来,创造出更复杂的声音。
皇后乐队是怎么玩这个的? 像《Bohemian Rhapsody》里面那种人声堆叠的史诗感,很大程度上就是利用了这种空间混响,让声音听起来好像在巨大的教堂里回荡,那种层层叠叠、悠远绵长的感觉,是数字插件很难完全复制的。他们会把一些轨道送到混响室,然后把混响过的声音再录回来,再进行叠加。

延时(Delay)/ 回声(Echo):虽然严格来说延时和混响是两种不同的效果,但在那个时代,它们经常被结合使用,或者单独用来创造空间感。
磁带延时(Tape Delay):把信号通过磁带录音机,然后让录好的信号再通过另一个录音机播放出来。这样就能产生清晰的、有衰减的回声。通过调整录音机和播放机之间的距离,或者磁带的播放速度,可以控制回声的间隔和衰减。皇后乐队的很多吉他solo,比如布莱恩·梅标志性的延时效果,听起来就像声音在山谷中回荡,一层又一层。
模拟延时器(Analog Delay Units):后期也出现了一些专门的模拟延时设备,通过电子电路来模拟回声。这些设备也带有独特的音色特点。

声场效果:让声音“立体”起来的艺术

声场,顾名思义,就是声音在空间中的分布。那个时候,声场效果的实现更多依赖于录音和混音的技术,以及一些特殊的录音方式。

多轨道录音(Multitrack Recording):这是基础。那个时代的磁带录音机有16轨、24轨,甚至更多。工程师们可以将不同的乐器、人声分别录在不同的轨道上,然后再将它们混合在一起。
声像(Panning):这是最直接的声场控制方式。在混音台(Mixing Console)上,每个轨道都有一个声像旋钮,可以将声音从左声道一直推到右声道。
“面包奶油”式声像(Bread and Butter Panning):最基本的做法是将鼓组放在中间(底鼓、军鼓、镲片),然后将其他乐器分散开。比如,吉他放在左边,贝斯放在中间或稍微偏左,键盘在右边,人声主唱在最中间。这样可以避免乐器之间在频段上互相“打架”,让每种乐器的位置都清晰可辨。
皇后乐队的“舞台感”:皇后乐队的混音非常有意思,他们经常会把一些乐器或者和声在左右声道之间来回“摆动”(Sweep Panning),或者将某些声音极度地推向一侧,创造出一种动态的、富有戏剧性的声场。就像在听现场演唱会一样,你能感受到乐器在舞台上的分布。比如,在《Bohemian Rhapsody》中,那个经典的“Mama, ooh”和声段落,你可以明显听到不同的和声轨道在左右声道之间移动,营造出一种巨大的合唱效果。

立体声录音(Stereo Recording):虽然很多混响效果是单声道的,但最终的输出是立体声的。工程师会将不同声道的信号,通过精密的平衡和声像处理,最终呈现在左右两个扬声器中。
相位(Phase):在录音过程中,如果两个麦克风拾取同一声源,但距离差或者角度不对,就会产生相位问题,导致某些频率被抵消,声音听起来“薄”或者“不饱满”。那个时代的工程师非常注重相位问题,会仔细调整麦克风的位置,或者在混音时进行相位校正。

特殊的录音技术:
双声道录音(Double Tracking):将同一个声部(比如人声或吉他)录两次,然后将两个轨道稍微错开一点点(微小的延时)再混合播放。这样能让声音听起来更“宽”、更“厚实”,有一定的立体感。皇后乐队非常擅长这种技术,尤其是 Freddie Mercury 的人声,经常会被 Double Track,让他的嗓音听起来更加饱满和有冲击力。
立体声麦克风摆放(Stereo Microphone Techniques):在录制某些乐器(如钢琴、鼓组的镲片)时,会使用XY、ORTf等立体声麦克风摆放方式,直接在录音阶段就捕捉到声音的空间信息,让这些乐器本身就带有一种自然的立体感。

总结一下,皇后乐队那个时代录音室的混响和声场效果,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的艺术:

混响:不是一个抽象的算法,而是物理空间的反馈,是弹簧的振动,是金属板的共鸣,是真实房间的回声。工程师们就像雕塑家,用这些“实体”工具来塑造声音的质感和空间感。
声场:是通过精密的声像控制,将不同的乐器和人声“摆放”在声音的舞台上。双声道录音、精细的麦克风摆放,以及对磁带延时的巧妙运用,都为声音注入了立体感和生命力。

他们工作的重点在于理解声音的物理特性,并且熟练运用当时有限但非常“有性格”的设备,去创造出那种既有宏大史诗感,又充满细节和情感的音乐。这种对声音的“触感”和对空间的“感知”,是现代数字技术难以完全替代的。你听皇后乐队的歌,总能感受到一种“厚度”和“立体感”,那是他们那个时代录音技术的智慧结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比较麻烦的是,因为现在从业的人里基本不可能有人参与过那个时代的制作方式(即使我的师父也是1991年入行的,经历了模拟混音的时代尾巴,到现在还是能熟练的用开盘机+console做模拟混音,之前上课时候见识过,但他入行的时候混响这个部分也已经是数字混响器了,只不过是硬件的)所以我也没什么可以卖弄的,最多只能是道听途说或摘抄的写一写,那还不如直接转载别人写好的文章,省却重复劳动的时间,也更为准确,也没有抄袭疑虑。

比如,这边有一篇文章可以参考看看:

对于懒得详细看的人我稍微提炼一下,就是:

人工混响器的历史大概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大致可以按照时间分为四类:

1,混响室(建一个可以产生自然混响的房间,把音箱放进去播放dry信号,用话筒录下产生的wet声音)

2,弹簧混响(一根弹簧,让声音进去,把由它产生出的混响声录音出来,结构简单,但不够自然)

3,板式混响(和弹簧混响类似原理,但用的是金属板,贵、重、但效果还不错,直到现在音乐制作中还是常用到这类混响)

4,数字混响(以lexicon 480L为代表的数字算法混响,和现在仍在不断完善中的数字卷积混响。使用方便效果丰富,所以迅速就成了主流直到今天)

因为480诞生的年代是上世纪80年代,数字混响基本也是在这之后被广泛使用,而queen活跃年代主要在70-80年代,所以推断,应该会以前三种混响为主。

另外上面说的是人工混响,还有就是自然混响,意思就是直接到混响很合适的房间来录音,这个queen应该也会用到,那个年代的乐队几乎都会用到,并且这个部分甚至某种程度上奠定了一些流派的声音特质,比如garage rock。

(当然还有古典音乐录音常常选在声学良好的音乐厅直接录,等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皇后乐队那个时代(70年代、80年代)录音室的混响和声场效果,那可真是一门充满艺术和技术的手艺!要说起来,那跟现在我们用插件点几下鼠标就搞定完全是两码事。那个时候,工程师们得靠真材实料,还得懂点物理学和心理学。混响:让声音“活”起来的魔法你想想,那个时候可不像现在有海量的数字混响器。皇后乐队的混响效.............
  • 回答
    皇后乐队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一场跨越时代的音乐革命皇后乐队(Queen)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并非仅仅是“伟大”或“重要”可以简单概括的,他们是一股颠覆性的力量,一场跨越时代的音乐革命。他们以其独一无二的音乐风格、出色的表演能力、大胆的创新精神以及对流行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在摇滚乐乃至整个音乐史上留下了不可.............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摇滚乐发展的一个核心痛点,也是许多乐迷和业内人士一直在思考的。将中国摇滚乐队与 Pink Floyd、The Beatles、Queen 这三个“神级”乐队进行对比,确实能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差距在哪里。这不仅仅是简单的音乐风格或者技术上的差异,更是一种文化、历史、产业以及时代沉淀下.............
  • 回答
    提起清朝后宫的日常生活,大家脑海里免不了浮现出电视剧里的种种场景:皇后威严端坐,妃子们或谄媚,或争宠,或暗中较劲。那么,真实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呢?电视里那些在皇后面前跋扈的妃子,以及那些即便得宠也对皇后毕恭毕敬的,究竟哪一种更接近史实?要回答这个问题,得把目光从戏剧化的冲突移开,走进那座深宅大院,细细.............
  • 回答
    日头正烈,透过层层叠叠的丝绸窗帘,在锦缎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皇后李氏靠在软榻上,手中无意识地拨弄着一串白玉佛珠,指尖传来的凉意却无法让她心中那团火稍稍平息。她听着外面太监们低声禀报的细碎声响,知道那些平日里寂静无声的宫殿,此刻又热闹起来了。那是承宠的争夺,是妃嫔们施展浑身解数,只为在那高高在上的龙.............
  • 回答
    《甄嬛传》中,皇后宜修的没落,与其说是被甄嬛“碾压”,不如说是一系列自身性格缺陷、时代局势变化以及甄嬛步步为营策略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前期,宜修凭借其稳固的后宫地位、老辣的手段以及对皇帝的了解,确实是后宫中令人闻风丧胆的存在。但随着剧情的推进,她身上的弱点被不断放大,最终导致她一步步走向毁灭。首先.............
  • 回答
    关于查士丁尼一世是否只是狄奥多拉皇后“台前代言人”的质疑,其实在史学界并非全无踪迹,只是这种观点未能成为主流,更多是作为一种边缘化的解读,或是探讨狄奥多拉在查士丁尼统治中扮演的“强大影响者”角色时被提及。要理解为什么这种“代言人”的说法难以站稳脚跟,我们得先深入了解查士丁尼一世本人以及那个时代的政治.............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刘邦政治智慧和情感考量的复杂交织,他之所以在临终前没有彻底解决吕雉这个潜在的威胁,而是采取了相对温和(对吕雉而言)的手段,背后原因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并且与戚姬母子的安危息息相关。首先,我们要明白刘邦临终前的政治局势和他所处的困境。1. 权力交接的敏感性与潜在的政治动荡: 嫡长子.............
  • 回答
    要回答“欧洲古代宫廷当王后、国王情妇的风险是否比中国古代当皇后、后宫嫔妃低得多”,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两者在权力结构、政治环境、社会观念和个人命运方面的差异。简单来说,欧洲王室的情妇地位与中国后宫嫔妃的风险绝不能简单地划为高低,两者面临的挑战和危险类型截然不同,但整体而言,一个中国古代的皇后或者受宠的嫔.............
  • 回答
    要说清楚为什么乾隆在令妃生前没有将她封为皇后,这事儿得从头掰扯开来。这背后可不仅仅是宠爱不宠爱那么简单,而是牵扯到大清朝的后宫规矩、乾隆的个人心思、以及当时整个政治格局的一系列复杂因素。首先,咱们得明白,清朝后宫的等级森严,尤其是皇后这个位置,那可是后宫之主,代表着皇帝的正妻,地位尊崇。不是说皇帝喜.............
  • 回答
    晨曦透过九重宫阙的雕花窗棂,洒下斑驳的金辉。皇后魏氏正端坐在寝宫内,慢条斯理地用着早膳。宫女们轻手轻脚地伺候着,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和早点的香气。突然,寝宫的门被猛地推开,一个宫女跌跌撞撞地冲了进来,脸上满是惊恐和绝望。“皇后娘娘!皇后娘娘!”宫女的声音带着哭腔,急促而颤抖,“皇上和您的亲妹妹贵妃.............
  • 回答
    说起这种情节,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倒不是什么正史野史,反而是某些市井巷尾流传的奇闻轶事,或是评书戏文里的桥段。你想听的,大抵是那种充满权力斗争的香艳传奇,还得夹杂着点儿后宫女子的“姐妹情深”,有点儿意思。你说的这种事儿,要是真发生,那可真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你想啊,皇帝那可是九五至尊,怎么可能轻易被.............
  • 回答
    在《甄嬛传》中,当华妃的罪行被一一揭露,最终败落时,皇上并没有立刻赐死她,反而保留了她的名份,让她继续住在翊坤宫,甚至在火灾发生时,他将其归罪于皇后处理。这其中的原因复杂而多维,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 皇上对华妃的感情和利用价值: 曾经的宠爱与留恋: 尽管皇上对华妃的爱掺杂了太多的算.............
  • 回答
    北齐后主高纬的皇后穆黄花和母亲胡太后在北齐灭亡后沦为娼妓的说法,虽然在一些野史、笔记小说中有所记载,但并非正史的明确记载。正史中关于她们亡国后的结局,描述相对模糊,也因此给后世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这个问题,并区分史料的来源:一、 正史中的记载:有限且模糊在记载北齐历史的正史中,如《北.............
  • 回答
    那是一个让人魂飞魄散的时刻,仿佛全身的血液都在瞬间凝固,然后又以一种令人恐惧的速度在血管里奔涌。我本就因能站在这里,直面那位至高无上的存在而心跳如鼓,那张平日里只在画像上见到的威严面孔,此刻近在咫尺,每一个细微的表情都能牵动整个王朝的命运。我低着头,努力让自己显得虔诚而渺小,额前几缕被汗水浸湿的发丝.............
  • 回答
    说起“将军在皇帝到来前消灭敌人”,这句简练的话背后,往往隐藏着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关于一位身负重任、临危受命的战将。这其中最能代表这种情境,并且流传千古的,大多指向的是 战国时期赵国名将李牧。当然,在广袤的中国历史长河中,也可能存在其他类似的将领和事迹,但李牧的经历,与这句描述的契合度极高,也最.............
  • 回答
    要说罗纳尔多在皇马时期,与劳尔作为“博纳乌王子”的地位相比,孰高孰低,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也很值得探讨的问题。用“比不上”来概括,我觉得有点过于绝对,但如果从某些维度来看,劳尔在皇马的“精神象征”和“队史传承”层面的地位,确实是C罗难以企及的。我们得先弄清楚“博纳乌王子”这个称谓的分量。劳尔在皇马的那段.............
  • 回答
    明朝万历皇帝,这位在位长达48年的皇帝,他的不上朝行为是明朝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标志。那么,在那些被他“遗忘”的朝堂之外,万历皇帝究竟在皇宫里忙些什么呢?要深入了解,咱们得把时间拨回到那个深宫大院。首先,得明白万历不上朝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而是长期的、系统性的。他不上朝,并不意味着他就不理事了,而是理.............
  • 回答
    贾元春,作为《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之首,她的人生轨迹,从显赫的荣国府大小姐,到后宫的德妃,再到最终的寂寥而逝,充满了令人唏嘘的色彩。我们常常听到说她不快乐,但具体为何,却需要细细品味书中的蛛丝马迹,才能理解其中缘由。首先,最直观的原因,便是失去了自由,身不由己的宫廷生活。元春并不是主动选择了入宫,她.............
  • 回答
    想来,皇宫里的日子,除了那层金光闪闪的外壳,对寻常人而言,早已是极尽奢华,吃穿用度,似乎无一不缺。可即便如此,那些住在深宫的妃嫔们,照样有月例银子,这事儿,听起来有点费解,但细究起来,却是个再寻常不过的道理,甚至藏着不少门道。首先得明白,皇宫里的“不缺”是个相对概念,而且这个“不缺”很大程度上是体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