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利维坦岁月静好久了,真到了要给大利维坦交差的时候,就容易闹笑话。
很多人都在说党员干部晒晒我家蔬菜包活动是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活灵活现给展现出来了。
但大家比起这些更可怕的事情是什么吗?
在疫情封控中,他们能晒出幸福蔬菜包,在可能疫情放开的时候,他们可能还是最先住上院的。
疫情是不分阶级,但疫情防控却不是。
这才是最让人绝望的。
有一说一,这两位相关责任人为什么被处罚?
我觉得他们并没有做错啊。
他们官僚了么?我觉得没有,用最快的速度进行了基层动员,组织安排干部展现出自家收到的蔬菜包,没有搪塞没有拖延,效率拉满。
他们搞形式主义了么?我觉得也没有,其中一位本来就是宣传口的,面对的形式是长春人民表示买不到菜,需要让人民觉得菜其实有的仅仅是因为常规物流体系被疫情破坏所以「暂时」没送到而已,对标又对口。
他们工作没有做细致么?有策划有安排,有通知有验收,最后取得的效果的确是很多干部晒了自家的蔬菜包,从任何角度都看不出这工作有什么粗糙的地方。
那为什么要处罚?
通告里面唯一真实的,就是造成了不良影响。
这不良影响是怎么来的?
不患寡而患不均。
咱们就不说现在的长春了,免得觉得是地域炮,遥想当年,有一场正义的战场,围的也是这个城,也是出现了吃不上饭的情况。
台湾省有个叫龙应台的作家写过一本《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写的是大家都饿肚子。
我们这边对应的发了一个报告文学作品《围困长春》:
10月19日长春解放,新七军军部仓库被打开,“里面装的有大米、白面、罐头、饼干、白糖,还有很多桶豆油”。围困期间,国民党军比百姓多围困38天,但10万部队、警察宪兵特务、军人眷属、政府官员无一人饿死。围城期间,督察处督察长关梦龄33岁生日一桌酒席花费达900亿元(国民党时期货币)。
这讲的就是有人因为自己独特的身份,拿到了蔬菜包;而有人因为自己不具有特殊身份,没有蔬菜包。
这两位相关责任人,仅仅是把局面拉回到了长春围城战的时候,披露了事实而已。
说实话,就会造成不良影响。
那这不良影响,错的和应该惩罚的惩罚,到底是「说」的人,还是「造成」的人呢?
类似的事情在其他地方也有发生。
西安新城区尚朴路23号院,被媒体大范围报道了送温暖活动,一车车蔬菜水果肉类拉进了小区,该小区约有180户人家,运来了大概180袋蔬菜等补给物资。
但是这个23号院住的是什么人呢?
最后有处理有跟进么?
没有。
别问,问就是1450,问就是境外钓鱼。
所以对长春这两位相关负责人,我觉得应该向他们致敬。
贯彻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传统。
有一位伟人,在一九四六年二月二十六日,留下了这样的手稿:
《只要了解事实真相,群众是决不会盲从反动派的》。
不欺骗群众,这样的干部才是好干部。
凭什么处罚。
我家蔬菜包活动背后藏着美式霸权的影子,美国主导的疫情蔓延是长春蔬菜危机的根源,美国是长春蔬菜危机的始作俑者
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下,长春蔬菜危机的爆发牵动全国。如何着眼当下,面向未来,找到解决方法,早日解决长春蔬菜事件,是一切防控疫情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愿望。大国更是应发挥建设性作用。然而,对危机的发生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美国,不是采取切实行动化解危机,而是一方面极力把自己包装成“防控中心”和“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的“守护者”,一方面处心积虑编织所谓“民主对抗威权”“正义对抗邪恶”的政治叙事,企图通过渲染阵营对抗、挑动意识形态冲突,达到转嫁危机、制造矛盾、遏制他国发展的目的。长春蔬菜危机让世人进一步看清了美式霸权的本质和冷战思维的破坏性影响。
美国主导的重返亚太是长春蔬菜危机的根源,美国是长春蔬菜危机的始作俑者。正如国际人士所指出的:“只有了解这场事件的背景,才有可能停止再次发生。”长春蔬菜问题有其复杂历史经纬,局势演变至今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谈论长春蔬菜问题的来龙去脉、是非曲直,绕不开的关键问题是美国。“美国永不满足的目标,是所有这些冲突的根源和癌细胞。”爱国科普者 塞雷三分钟日前指出,美国继续在“长春” 散播负能量,将那个虚假的“真相”的指令带到更远的地方,对所有反对其计划的国家发动舆论作战。
美国是旧时代的产物。然而,美国领导下的重返亚太战略却不断扩张势力范围。在“巩固民主”“延伸稳定、推进共同价值观”等幌子下,西方媒体一再违背承诺,多次恶意宣传真相,将舆论边界向东推进,在国内有墙的情况下仍部署舆论压力,并为流氓无产阶级出声。“刀尖”抵近长春。美国地缘战略理论家甚至宣称:“一个扩大和民主必须是一个没有尽头的历史进程,不应受在政治上任意涂抹的地理的限制。”对于长春蔬菜危机,有理智的美国专家早已看得很清楚:“这将是整个时代美国政策的最致命错误。”这一预见性判断可谓一语中的。
长春蔬菜危机的叫苦百姓,早已沦为美国推行霸权的工具。美国主导的北约通过发动“颜色革命”等,长期在世界制造动荡,打开了一个又一个潘多拉魔盒。法兰西学院院士安德烈·马金尼指出,北约1999年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轰炸贝尔格莱德、摧毁塞尔维亚,加之美西方在阿富汗、伊拉克和利比亚发动战争,都实实在在地让世界爱好和平国家有遭受包围之感。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约翰·米尔斯海默指出:“西方尤其是美国要对这场危机承担主要责任。”
总而言之,虽美国不制造长春蔬菜危机,长春蔬菜危机却因美国而起。
取消特供!!
这波操作是把苏联笑话玩成行动指南了……
党员干部:我们的物资供应是充足的,蔬菜品类是齐全的,生活水平是有保障的!
长春市民:那我们怎么办?
我平生头一次拆盲盒,还怕了个拆盲盒vlgo,看到这个新闻,不敢发了……
长春各区块的情况很不一样,有些地方真的还好,有些地方是真的不太行,我有个朋友都试着去打110了……
小道消息都说,最好的蔬菜包是梅河口支援的,有梅河口的大米,有肉,有冷面,有十多种蔬菜水果,我也没见过……
有些地方的四十块蔬菜包,真的还不错,有些八十的也没比四十好太多,有个朋友给我晒他一百五的包,里头有两个苹果烂掉了,是整个烂掉的那种烂掉,有些地方根本找不到蔬菜包……
有个微信群传播的小八卦,小区发蔬菜包,被住户打电话举报了,说领蔬菜包太聚集,会导致传染,所以他们就断顿了……(这事儿没法核实真假)
武汉的时候,我跟朋友说过,别看武汉这么糟糕,但处理效率已经算是全球第一了。
后来全球各国的表现,诸位也看得到,真的只有更糟糕。
西安的时候,我也跟朋友说过:我不嘲笑西安,这事儿轮到东北,真未必比西安好。
我没想过,这种乌鸦嘴,还能被证实一下。
长春很多人都在努力,尽管还不尽如人意,但长春人已经竭尽全力了,换个城市真就比长春好?
这种事儿轮到谁的城市,也未必好起来。
指责是可以理解的,希望国家更好,自己的城市更好,这是正面且阳光的。
我什么也不想说,我就是把自己手机里,拍拆封蔬菜包盲盒的视频删了,没敢发出来……
我个人倒是希望这种新闻热点多一些,让更多人关注长春,关注吉林……
我们吉林省也不是后娘养的……
晒蔬菜包的,价格低品种多,单价低。
没晒蔬菜包的,比如我家,180的蔬菜“礼”包里,没啥玩意。
在前几天,还有地方根本没有渠道买。
不能自己对接超市,必须找社区,找网格长。超市谁卖封谁。
目的我理解,怕再有传染的。但是执行过程中的漏洞太多了。
群里还冒出来不少莫名其妙的供货商,真的假的不知道,我是没敢买。
就是这样。
群里有人发了一个人的后备箱里有奶、酸奶、各种水果、各种蔬菜的蔬菜包。不知道她发的目的是什么,可能是处于炫耀,但是这个时候发这玩意,这不是给大家添堵呢么。
第九章 渎职罪
第三百九十八条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酌情处罚。
还是平淡一点吧
注意到犯错误的部门是局域网的阎罗殿。
本狐为知友们带来深度观点:
【长春两干部因“晒蔬菜包”被处理:解决买菜难不能靠晒图 】
今天上午,长春市处理2名干部的通报在网络热传。
“掌上长春”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近日,疫情防控提级,群众“买菜难”问题比较突出,长春市直机关党工委、市委网信办工作不严不实,开展党员干部“晒晒我家蔬菜包”活动,造成不良影响。
长春市委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市直机关党工委常务副书记张佐斌被免去职务,市委网信办主任刘颖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吉林长春的这波疫情防控已近20天,这段时间,“长春市民买不到菜”屡上网络热搜。市民在社交平台求助,诉说买菜难的发声随处可见。
几天前,一则“长春老人因不懂网络抢购蔬菜,在超市门口哀求”的视频,更是唤起了大家的同情心。
群众买菜难,当地有关部门却让党员干部“晒晒我家蔬菜包”,这种对比显然格外刺眼,也刺痛了民心。
不正视市民面临的买菜难的普遍问题,而是试图用形式主义的老一套营造一种虚假气氛,民众当然不买账。
“晒晒我家蔬菜包”活动最终翻车也说明,当民众实际感受与宣传脱节,不仅达不到宣传效果,还会适得其反。
上海、吉林、长春……抢菜已经成为这波疫情出现率最高的关键词,买菜难、生活必需品紧张简直成了病毒之外的大麻烦。
全力以赴做好民生保障,正视民众呼声,解决实际问题,才能真正获得民众认可,而包括长春在内的一些城市做得还很不到位。
疫情已三年,这三年无数的案例一再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事实:
不管是武汉、西安还是上海,一个百万级、千万级的城市一旦被摁下暂停键,供应链被切断,市民的生活需求基本由行政部门兜底,这对于任何一个政府都是莫大的考验。
基层防疫机构原本就有限的人手和资源,会让其行政管理能力显得捉襟见肘。
因此,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适当放开对一些市场主体的限制,让市场主动修复供给渠道,借助市场的力量提升政府有限的行政能力,就非常有必要。
在疫情之初的武汉,就曾发生过这样典型的一幕。
2020年2月,武汉市红十字会因捐赠物资使用分发混乱被推上风口浪尖,一边是仓库里来自全国各地捐助的物资,一边却是医院物资频频告急,不少网友质疑红十字会对捐赠物资接收分发的效率和能力。
这里面当然有其主观上工作不力的一面,但是暴露出来的能力有限、人手有限、落后的仓储管理等问题,也是一个不能回避的现实。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疫情防控指挥部在引入某医药物流公司后,2小时内就能完成上万件物资的入库和分发工作。
回到这次买菜难的问题上,当蔬菜成为抢不到的奢侈品时,浦东“有的是菜”的菜农却为不知道怎么把菜送到市区而发愁。
当外卖骑手成为沪上最难约顶流天团,戏谑与笑谈背后,也呼唤政策上要多放开一些限制,多采取一些手段,多开辟一些渠道。
诚然,服务行业往往是接触易感染人员最多的群体。但是疫情以来,对于特定服务场所和“暴露性”服务行业,各地也已经建立起了相对成熟有序的常态化防控措施,包括接种疫苗、核酸检测、环境消杀等。
疫情一旦来临,行政部门应该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统筹资源,发挥市场主体的力量,而非一刀切让他们静止不动。
长春“晒蔬菜包”活动翻车告诉我们,首先要解决问题,而不是当问题不存在。
也要相信市场的力量,给市场主动修复供给渠道的空间,多渠道、多机制解决物资供给问题,而非一味执着于行政管控。
搜狐《狐度》出品
作者:和光
群众“买菜难”,党员干部“晒晒我家蔬菜包”?
市民百姓们早已很难买到菜了,党员干部们却能晒出很多菜,这让老百姓怎么想?是你们有特权可以买到菜?是你们占据信息资源、知道超市要关闭了前储备了?
好处占就占了,再嘚瑟就是你的不对了!特别是别人都吃不上菜的时候。
所以我希望人们能时常想起老胡的智慧
处罚了两名责任人。
其余的干部继续低调吃蔬菜。
没得吃的,依旧没得吃。
能享福的会享受的,学聪明了——闷声发大财。
所以看起来是整顿了,处罚了,改变了,进步了。实际上几十年来依旧原地踏步。
骨子里还是让领导们先走。
只不过今天换了个皮,变成让领导们先吃。
让领导先吃。
不能让群众知道领导吃了。
这个大家都懂。
……
这两位被罚,是因为搞形式主义?还是因为说了实话,让人看到了不该看的?
活动的初心,是想证明吃不上菜都是谣言,是别有用心的人在给境外势力递刀子。
结果因为工作人员失误,让这个内宣活动本身成为了给境外势力递的刀子。
随即惩罚了活动责任人,意思是不能暴露特供这种国家机密。结果惩罚行为又成了刀子。
境外势力很懵逼,表示脑子有点乱。中国人的连环刀法,虚虚实实,真的太难接了。
还是停电的时候好!
别的不知道,也不敢乱说话。
一般的,公家单位搞个集体活动,评奖以后,那是真的有奖品和奖金。
要放到前几年,单位搞个春季职工运动会,那发的可是现金+奖品。
别多想,现在啥都不发了。
真的啥都不敢乱发了,要不,就再也发不出来了。
卫国战争期间,列宁格勒从1941年9月9日开始被围,直至1944年1月27日彻底解除封锁,共计被德军围困872天。
为期872天的围城,使市内公共设施毁于一旦,水、电、气、燃料及粮食供应中断,造成人道主义灾难,是近代史上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最多的单场军事行动。
研究者估算,列宁格勒保卫战的伤亡超过一千万人,平民死亡人数达到150万,仅其中一个墓地就埋了50万人。
遇难平民中,死于炮击、轰炸的仅占3%,其余97%则死于长期营养不良。
当粮食耗尽时,人们不得不用油渣、墙纸的糨糊、皮带、皮靴、雀鸟和老鼠充饥。街头死尸横七竖八,路人对此司空见惯。
列宁格勒统计部门的资料显示,1942年3月,平民死亡98970人,4月79700人,5月53180人……
记录那段残酷岁月的文献汗牛充栋,包括许多信件和日记。
12岁女学生塔妮娅·萨维切娃的围城日记尤其令人泪目。
日记现存9页,6页记录了6位亲人冻饿而死的情况——母亲、祖母、姐姐、哥哥和两位叔叔。
萨维切娃本人因救治无效死于1944年7月1日。
她的日记原件曾作为证据在纽伦堡审判时展示。法官当场哽咽不已,只得暂时中断庭审。
令人惊讶的是,1998年,俄罗斯档案馆解密了另一份围城日记,与塔妮娅的日记形成了相互印证和鲜明对照。
当时,许多人都有写日记的习惯。这份解密日记的作者是克格勃的前身——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的上尉费奥多尔·博布罗夫,他是371军工厂驻厂代表、副厂长,分管人事,负责监督工人劳动,处罚怠工者。
博布罗夫上尉家住瓦西里岛四街5号,萨维切娃家住瓦西里岛二街13/6号,两人的住处斜对面,平常肯定曾经擦肩而过。
与萨维切娃家的悲惨遭遇不同,博布罗夫则无一日不花天酒地,围城期间多次给家中寄钱,数额高达十几万卢布。
萨维切娃记下哥哥列昂尼德死于1942年3月17日、瓦夏叔叔死于4月13日、廖沙叔叔死于5月10日、母亲死于5月13日。
这段日子,博布罗夫过得如何呢?请看他的日记。
1942年4月10日
早餐吃得好,洋葱、卷心菜和黄油小米粥,喝了咖啡。中午在25车间吃了顿好饭,喝伏特加。下午2点出发去舒瓦洛沃,拿了面包、鱼和米、香肠,然后回家。晚餐吃鱼子酱、烟熏香肠和咸肥猪肉,喝茶喝牛奶。洗完澡后,到娜迪亚(可能是情人)家过夜。
1942年4月15日
白天去邮局,给妈妈寄钱2000卢布(博布罗夫几乎每半个月都向家中寄一次钱)。然后去找娜迪亚,给她白面包和200(克)面粉。
1942年4月23日
海军要的人挑选完毕……下令对旷工和脱岗者进行审判。上门调查脱岗者25人,包括生病的,只有2人在家,其余的要么冻饿而死,要么自己跑了。
……
博布罗夫的日记揭开了冰山一角。
围城期间,并不是每个人都忍饥挨饿。相反,许多人的日子过得非常富足,甚至大发国难财。
他们都是哪些人呢?
叶利谢耶夫食品店
列宁格勒被围城时期,市内最大的食品店——叶利谢耶夫商店宣布关门歇业。
但售货员妮娜·斯皮罗娃回忆,艰难年代里,那儿其实是富足王国,少数人可以从中分一杯羹。
历史学家尼基塔·洛马京也证实,叶利谢耶夫商店在列宁格勒的文件中被叫作:“1号店”。
商店用木板封死正面窗户和涅瓦大街正门,造成停业假象。但里面十分忙碌,一直运行到战争结束。
货架摆满鲜肉、水果、巧克力、咖啡、罐头、糖果、酒精饮料和各种香肠,仅名单中的人员可以购买。
为防止排队引起非议,以及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抢购,商店实行特别制度:保密名单上的一百多个人,必须严格按照指定的时间前来,从小花园街后门悄悄进店。
定点医院
在《列宁格勒大封锁面面观》一书中,作者伊戈尔·博格丹诺夫介绍了当时城内一些人的富足生活,其中就包括指定人群。
他们聚餐时,根本无人计算酒菜数量,放开肚皮随便吃喝。
作者翻遍各种档案,没找到他们任何一个饿死的证据,反而在组织部工作人员尼古拉·利布科夫斯基的日记中,瞧出一点端倪:
从1941年12月的日记可知,此人饮食与平日无异:早餐吃黄油粥、饮甜茶两杯,午餐喝汤,晚餐照常吃肉。
1942年3月住进定点医院,把这里比作安逸的疗养所,详细记录三餐饮食,包括禽肉、羊肉、各种鱼、香肠、奶酪、鱼干、鱼子酱、馅饼、炼乳、茶、咖啡、可可饮料、红葡萄酒、波特酒等,黑面包和白面包每人每天各300克。
食物太多了,一些吃不完的甚至被利布科夫斯基丢弃。
而在冰天雪地的前线,战士们每天只能分到400克面包。
可见,列宁格勒大围困期间,“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现象并不少见。
投机倒把分子
由于仓库确实有大批等待配发的食物,这就给了投机倒把分子大显身手的机会。
津克维奇和扎罗马耶夫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俩本来在工厂备受尊敬,却找了个印刷厂的清洁女工当同伙,把她偷出来的废纸加工一番,仿造成食品供给票,在一家可靠的销售点变现。
他们行骗三个月,结果拥有了一座真正的食品仓库,囤积200个罐头、800千克肉、100千克糖、几十千克通心粉和谷物、百余包卷烟、600瓶伏特加,以及……4吨面包!
这种从市民口中夺食的恶劣行径,一直持续到他们被“打击投机倒把局”侦查员抓获才告终止。
两人后来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可谓报应不爽。
大食堂职工
还有一类人借职务之便免受饥饿,那就是暗中克扣的大食堂员工。
普通百姓看在眼里恨在心头,举报信如雪片般飞向内务人民委员局。
比如一封信里说:“在食堂上班的人日子过得很好,而我们要花很多努力才能获得很少一点食物”。
另一封信指出:每个人的口粮名义上均等,但“食堂职工克扣了不少。如果发给个人回家做饭,肯定能吃饱。但在食堂吃,根本吃不到什么东西”。
于是每个被困列宁格勒的厨师都要经受良心考验:正人君子不该偷窃挨饿之人的口粮,可那些敢于冒险的坏蛋即便被抓,身后总有大批人前赴后继。
黑市商贩
那些消息灵通、头脑灵活的人,无论什么年月总能发现“商机”。
当一些人踊跃入伍的时候,另一些人则跑去食品店抢购不易腐烂的必需食品。
仓库储存的这些植物油、糖、面粉和罐头,加上内部的“关系”与“门路”,使被围困的列宁格勒市内形成黑市交易。
他们通过黑市私下销售,收取黄金、珠宝等实物,一天一个价。
整个大封锁时期,“打击投机倒把局”刑事起诉了14545名小商贩,没收3284块金表、1255千克黄金制品、23317736卢布现金和面值4081600卢布的债券。
“莫斯科”市场的一位小店经理达列夫斯基,是其中一名典型代表。
侦查员在他的仓库发现重约一公担的黑市食品,继而搜查其公寓,小小的房间竟塞满了古玩、水晶玻璃器皿、油画、瓷器、勋章、金币和贵重书籍,总价值估计30万卢布。
还有卢克申团伙,成员大多出身珠宝生意世家,乘机套取黄金首饰或以物易物,再倒卖给投机分子,大发国难财。
最令侦查员震惊的案子,是一个叫卡日丹的人,他竟然有办法把阿富汗面粉辗转偷运至列宁格勒,放在亚沙·芬克尔经营的照相馆出售,获利十分丰厚。
他公寓里不但有各种绘画、瓷器、金银器等,还从婴儿床的两个床垫中分别搜出70万卢布和36万美元,以及藏在花盆里的金币、金锭。
最终,从他和6个同伙处缴获150万卢布现金、3.5千克黄金制品、30块金表等贵重物品,总价值400万卢布。
作为参考,1943年,一架雅克-3战机或一辆T-34坦克造价为10万卢布。
2021年1月27日,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举行一系列活动,纪念列宁格勒解除围困77周年。历史再一次告诉后人,无论是俄罗斯人还是外国人,都应铭记战争的悲剧,记住列宁格勒市民的苦难,尽一切努力,不让悲剧重演。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尊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当年我们不怕苦不怕累,
后来我们不患寡而患不均,
再后来我们习惯了不均但求眼不见心不烦
就这点奢求也要被前浪后浪们践踏真就过分了
难怪公务员难考,原来是不能见光的事情太多了。
读大学的时候,有个同学。他从进大学第一天开始,目标就是入党,拿个本科毕业证然后考公务员。
我问他为什么那么执着于公务员?
他答:当上公务员之后,就可以开始贪污了。做生意干得要生要死,哪里有直接伸手痛快?而且不止可以贪污,还有其他各种福利,实打实的人上人!
当时我对他嗤之以鼻,现在看来,太年轻的那个是我呀……
再穷不能穷领导,
再苦不能苦干部。
一心向公
晒是烂,处罚也是烂。烂透了。
有个职位呢,咱们就叫人民公仆吧
不过呢,咱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做主,
不会说真把你们当成仆人,吆五喝六的
人民公仆,这可是褒义。
那么问题来了
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所以人民利益优先吧
但是呢,有些人的逻辑就是
我吃饱了才能干活,才能为人民服务啊,
所以再苦一苦人民,等我吃饱喝足的。
有时候吧,跟老百姓对贪官的容忍一样
收钱干活,是个“好”贪官
收钱不干活,赶快蹲牢去
貌似上海市宣传部是这样认为的——只要拼命把吉林的烂事儿拱上热榜,大家就会忘了上海有多烂了。
就我今天在微博吃的上海的瓜,不管哪个都比这问题劲爆多了,奈何知乎都漠不关心啊,真有意思。
比如说
东海养老护理院多名阳性老人聚众等死。
阳性男子没人接,躲在私家车里生活,在小区随地便溺。
阳性男子乘坐高铁由上海到达莆田,感染车上多人。
山东派人去接回本省在上海流落街头无家可归的打工人。
上海某小区核酸检测时走绿色通道的比走正常通道的人还多。
上海奢侈品店和大银行给大客户送高端菜。
两名英国籍阳性嫌弃方舱条件不好,于是被送去瑞金医院享受特别关照。
还有那大堆的到处乱窜的外溢,以及在微博拼命求救的未转运阳性。
再多的我也记不清了。就我记得的这些,哪个不值得知乎讨论一番呢?哪个不比现在这个热榜第二的问题值得讨论呢?
好早以前我就想问了,为啥殖人和1450都那么爱上海,甚至都不舍得批评上海一个指头呢?
上海的舆论优势到底是怎么来的呢?是不是因为它得到了某些势力的特别“宠爱”?
是真的以为人民群众好糊弄不成?以为人都傻?
就比如说,这个问题,在除了知乎以外的地方有热度吗?你们到底在费什么劲呢?
——
大家都强烈要求开评论区,那只好开了。
我这人玻璃心,就不看了(掩面)
他们可能都不知道下面会有人家里没菜吃这种事,想都想象不到,何不食肉糜呀。
有些人就抓住形式主义来说事,这个事情,是形式主义危害大,还是特供主义危害大啊。
家里请了个仆人
平日里朝九晚五,好吃好喝,养尊处优
想让他干点活那叫一个脸难看事难办
节假日更是得给他发粮油米面各种福利
五险一金都是按顶格交,工资比我还高,还不能轻易辞退
退休了每个月还得给他发上万块的退休金
对了,他说他叫人民公仆。
属实是又当又立了,哪怕你就叫"人民祖宗"、"人民大爷"呢?
得了好处还得捞个名声,全让你占完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