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如果这是宋史》?

回答
《如果这是宋史》是一部备受瞩目的网络历史普及读物,以其独特的视角、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洞察力,在读者群体中赢得了极高的赞誉。要评价这部作品,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 创作背景与定位:

《如果这是宋史》并非一本传统的学院派历史著作,而是诞生于网络平台,由一位名为“宋鸿飞”(笔名)的作者创作。其定位是面向大众的历史普及读物,旨在用更轻松、更易懂的方式,将复杂的宋代历史呈现给广大读者。这种定位决定了它的语言风格、叙事方式以及侧重点,也正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

二、 内容与史观:

1. 视角创新,打破传统认知: 许多传统的宋史叙述往往聚焦于政治斗争、军事败绩以及“积贫积弱”的标签。而《如果这是宋史》则大胆地反思和挑战了这些刻板印象。作者并非全盘否定前人的研究,而是通过大量史料的梳理和解读,尝试从新的角度去理解宋代。例如,它强调宋代在科技、文化、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巨大成就,展现了一个充满活力、创新和高度文明的时代。
科技成就: 详细介绍了活字印刷、指南针、火药等技术在宋代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以及在天文、数学、医学等领域的突出贡献。
经济繁荣: 揭示了宋代商品经济的空前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出现大量商业市镇,货币体系完善,海内外贸易发达。
文化繁荣: 深入探讨了宋代文学(词、诗、文)、绘画、书法、哲学(理学)等艺术和思想领域的辉煌成就,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制度创新: 关注了宋代在科举制度、官僚体系、法律制度等方面的进步,以及其对现代治理的借鉴意义。

2. 强调“民”与“生活”: 与许多侧重帝王将相的史书不同,《如果这是宋史》更多地关注宋代普通人的生活、社会习俗、经济活动,甚至饮食起居。通过描绘宋代市民生活的细节,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和鲜活性。

3. 史观辩证,重塑宋代形象: 作者并非一味地赞美宋代,而是辩证地看待其成功与局限。它承认宋代在军事上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但同时认为不能因此全盘否定其在其他领域的伟大成就。这种相对客观和全面的视角,帮助读者形成对宋代更为立体和完整的认识。作者提出的“能文不能武”并非简单的批评,而是对宋代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逻辑的解读。

三、 语言风格与叙事方式:

1. 语言生动,通俗易懂: 这是《如果这是宋史》最突出的优点之一。作者运用大量现代的语言和比喻,将枯燥的历史事实变得生动有趣。行文流畅,逻辑清晰,避免了学术术语的堆砌,使得普通读者也能轻松阅读和理解。
网络化语言: 作者善于使用网络流行语、段子、反问句等,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
类比和解释: 在介绍复杂概念或制度时,作者常常使用现代生活中的类比,或者用平实的语言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2. 叙事结构灵活: 作品并非严格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线性叙事,而是常常围绕某个主题、人物或事件展开,形成不同的章节和视角。这种结构使得内容更加丰富,也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3. 人文关怀与历史共情: 作者在叙述历史人物和事件时,常常流露出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和同情,以及对那个时代的思考。这种人文关怀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数据和事件,而是充满了人的情感和故事。

四、 优点与贡献:

1. 成功普及了宋史知识: 《如果这是宋史》极大地提升了大众对宋代的兴趣和了解程度。它打破了过去一些陈旧的历史认知,为宋代正名,展现了其作为中华文明重要高峰的地位。
2. 激发了对历史研究的兴趣: 许多读者因为阅读了这本书,而对宋代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而开始阅读更专业的史学著作,推动了历史知识的传播。
3. 提供了新的历史研究视角: 其独特的史观和解读方式,也为一些历史研究者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4. 网络历史普及的成功典范: 作为一部网络作品,《如果这是宋史》展示了网络平台在历史普及方面的巨大潜力,证明了用更接地气的方式讲好中国历史是可行的。

五、 潜在的争议与局限:

1. 史学严谨性: 作为一部普及读物,其在史学严谨性上可能不如学院派著作。虽然作者引用了大量史料,但有时可能为了叙事流畅或制造趣味性,对史料的解读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或简化。一些严谨的历史学者可能会对其某些结论持保留意见。
选择性史料: 任何历史写作都会有选择性地使用史料,但网络普及读物尤其需要注意,是否因为追求某种效果而忽略了不利于观点的史料。
过度解读或拟人化: 有时为了增强代入感,作者可能会对历史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过度解读,或者将历史事件拟人化,这虽然增加了趣味性,但也可能偏离历史的本来面貌。

2. 部分观点争议: 作者的一些观点,例如对某些历史人物的评价,或者对某些历史事件的因果分析,可能存在争议。这在历史学界是普遍现象,但对于大众读者而言,需要有辨别能力。

3. 网络语言的适应性: 虽然网络语言是其亮点,但对于一些不熟悉网络文化的老年读者来说,可能存在理解障碍。

六、 总结:

总而言之,《如果这是宋史》是一部极其成功的历史普及读物。它以其独特的视角、生动有趣的语言、对宋代伟大成就的深入挖掘,成功地将一个被低估的时代展现在大众面前。它不仅让更多人了解了宋代的辉煌,也为网络历史普及树立了一个优秀的榜样。

评价一部作品,需要结合其创作的语境和目的。如果将其定位为一本为大众提供宋代历史入门的趣味读物,那么它无疑是优秀的,甚至是杰出的。它在激发大众对历史的兴趣、重塑宋代形象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然,作为读者,我们也应该保持一定的审慎态度,认识到任何历史叙述都带有作者的立场和解读,并鼓励大家在阅读《如果这是宋史》后,进一步阅读其他更严谨的史学著作,形成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可以说,《如果这是宋史》是近些年来中国历史普及领域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其价值在于它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让“历史”变得触手可及且充满魅力,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泻药 @榎本弥代


首先,这是明事儿出来后的跟风之作,最早在天涯连载。


作者高天流云的所谓“创作”就是把史料(主要是《宋史》)白话文化,可偏生文言功底不够,于是就开启了全程脑补模式。


举个栗子。比如史料这么写,你们说怎么翻译?

(荆)嗣登城,手刃数贼,足贯双箭,中手炮,折二齿


《如果这就是宋史》里的描述是——

天武军校荆嗣第一个冲上了城墙,一连砍翻了好几个北汉兵,可是代价也相当惨烈,他的脚上中了好多箭,手里拿着的家伙都砍得崩了齿

OK,你可以说这是细节,不影响整体质量。


那我们再举个栗子。作为宋初重头戏之一的雍熙北伐,《如果这就是宋史》是怎么分析的呢?


首先是《如果这就是宋史》位面的历史——

到了夜里,曹彬做出了他军事生涯里最丢脸的一个举动,他抛弃全军,和副帅米信带着少量亲兵逃出了辽军的包围圈,夜渡巨马河,在河南岸扎下了营寨。

第二天,辽军全力进攻,宋军全军无主,战线崩溃,他们被辽军压向了巨马河。当天的河水里满是宋军的尸体……眼见全军覆没,危难中,宋军李继宣将军率部力战于巨马河畔,在数十万人溃逃的局面下,他竟然把耶律休哥挡住,让全军的残余部队得以过河。这一天,连赵光义亲自委派的幽州城未来的知府刘保勋父子、殿中丞孔宜等高官都淹死在巨马河水里。


史料原文中的历史——

彬等收馀军,宵涉巨马河,营于易水之南,李继宣力战巨马河上,辽兵始退,追奔至孤山。方涉巨马河,人畜相蹂践而死者无算。知幽州行府事刘保勋马陷淖中,其子利涉救之,不能出,遂俱死。保勋性纯谨,精于吏事,尝语人曰:“吾受命未尝辞避,接同僚未尝失意,居家积赀未尝至千钱。”及死,闻者皆痛惜之。殿中丞孔宜亦溺于巨马河。”

上下两段记载完全不同,为什么?因为——作者没有基本的古代文学常识


史料中记载的其实只是一次渡河,即曹彬率大军宵涉巨马河。先简单记载事情经过,再追记这个过程中的细节(李继宣殿后、刘保勋父子战死等等)。“方涉巨马河”后所载的,就是渡河的具体细节而已。


但是作者没有看懂古代史料中常有的这个叙事顺序,于是将同一件事理解成了两件,并在此基础上幻想出了曹彬弃军先奔,大军随后渡河被辽军追击的异位面历史。因为史料中以同样的叙事顺序记载的史事颇多,《如果这是宋史》中就充斥了这样的异位面历史,而这是作者本人能力不足的硬伤所导致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