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不生二胎、三胎,长远看以后会后悔吗?

回答
关于“不生二胎、三胎,长远看以后会不会后悔”,这是一个非常个人化且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标准答案。许多因素都会影响一个人的感受,而且人们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后悔”的定义和体会也会有所不同。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探讨这个问题:

一、 不生多胎可能带来的“不后悔”之处:

1. 经济压力相对较小,生活品质可能更高:

教育投入: 养育一个孩子,尤其是在当前中国社会,教育成本是巨大的。从幼儿园到大学,再到可能的出国留学、各种兴趣班、补习班等,这是一笔天文数字。少生一个孩子,意味着可以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这个孩子身上,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和成长环境。
生活开销: 衣食住行、医疗、娱乐等方面的开销都会随着孩子数量的增加而翻倍甚至倍增。经济上的宽裕能够让父母在物质生活上更少地受限,有更多能力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体验更丰富的生活。
职业发展: 女性在生育和抚养孩子过程中往往会面临职业发展上的中断或瓶颈。如果只有一个孩子,女性可以相对更容易地平衡工作与家庭,保持甚至提升职业竞争力。
个人储蓄和投资: 经济压力小,意味着有更多的储蓄可以用于个人投资、养老规划、甚至是提前退休,从而获得更大的财务自由。

2. 精力和时间投入更集中,亲子关系可能更深入:

父母精力: 养育孩子是消耗大量精力和心血的。一个孩子能让父母更专注于此,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陪伴孩子,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
夫妻关系: 抚养多个孩子会给夫妻关系带来巨大的压力,包括沟通不畅、分工不均、共同话题减少等。少生孩子,夫妻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彼此身上,维持良好的夫妻关系。
个人时间: 父母也需要自己的时间来休息、放松、学习和社交。少生孩子,父母会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保持个人的独立性和生活乐趣。

3. 父母身心健康得到更好的保障:

身体恢复: 生育对女性身体是一种巨大的损耗。少生或不生,可以让女性避免重复的身体损耗,更快地恢复健康,或者避免生育带来的潜在健康风险。
精神压力: 抚养多个孩子,尤其是当孩子出现各种问题时,父母的精神压力会非常大。少生孩子,可以减轻这种精神负担,保持更好的心理健康。
养老保障: 虽然传统观念认为孩子多,养老有依靠。但现代社会,子女的赡养能力也受其经济状况和生活压力的影响。一个精心培养、有能力且愿意赡养的子女,可能比多个但能力有限或关系疏远的子女更可靠。而且,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依靠子女养老的传统模式也在转变。

4. 更少的家庭矛盾和冲突:

手足关系: 兄弟姐妹之间并非总是和谐的。有时也会有竞争、嫉妒、矛盾甚至冲突。少生孩子,可以避免这些潜在的家庭矛盾。
资源分配: 多个孩子在家庭资源(如父母的爱、关注、金钱、房产等)的分配上可能产生不公平感和争夺,导致家庭不和。

二、 不生多胎可能导致“后悔”的潜在原因:

1. 晚年生活的孤单和缺乏情感支持:

情感寄托: 孩子是父母的情感寄托和精神支柱。当父母年老体衰,独自一人面对生活中的起伏和孤独时,可能会感到失落和无助。拥有多个子女,意味着有多条情感的“保险丝”,即使一个子女不在身边,也可能有其他子女给予关怀和陪伴。
生活照料: 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生活自理能力减弱。子女可以提供日常的照料和帮助,分担生活压力。如果只有少量或没有子女,可能需要依赖社会服务或雇佣保姆,这在情感上和经济上都可能不如子女的照料。
参与感和家庭氛围: 传统的大家庭模式下,晚年生活有更多子女和孙辈的互动,充满热闹和温情。只有一个孩子或没有孩子,家庭氛围可能相对冷清,缺乏节日、生日时的热闹和团聚感。

2. 传承的断裂和家族延续的失落感:

家族血脉: 许多人认为生育是家族血脉的延续,是生命的一种传承。不生多胎,甚至不生育,可能会让一些人感到家族的“断代”,产生一种失落感,觉得自己的生命没有得到延续。
家族责任: 在一些文化或家庭背景下,承担家族责任,例如继承家族事业、传承家族文化等,是重要的价值取向。不生多胎,可能会让一些人觉得无法完成家族的期望和责任。

3. 对“天伦之乐”的错过和遗憾:

含饴弄孙的乐趣: 看着自己的孩子成长,再看着自己的孙辈健康快乐地长大,分享养育下一代的乐趣和经验,是一种独特的幸福。不生多胎,可能会错过这种含饴弄孙的幸福体验。
家族故事和回忆: 随着时间流逝,很多关于家庭成员的记忆会逐渐模糊。多个子女可以共同回忆和讲述家族故事,巩固家族的集体记忆。

4. 社会观念和家庭压力:

亲友的询问和评价: 即使自己不后悔,也可能面临来自亲戚、朋友甚至社会上的询问和评价,例如“为什么不要二胎/三胎?”、“以后老了怎么办?”等,这些外部压力有时也会影响个人的感受。
父母的期望: 一些父母可能希望子女能够多生育,延续家族香火,满足他们“抱孙子”的愿望。在这种情况下,子女不生多胎,也可能给父母带来失落感,从而给子女带来一定的压力。

5. 突发风险和不确定性:

孩子夭折或意外: 虽然概率不高,但任何家庭都可能面临孩子不幸夭折或发生意外的情况。如果只有一个孩子,这种风险一旦发生,将是毁灭性的打击,可能导致终生无法弥补的悲痛。
孩子健康问题或重大变故: 孩子可能罹患重病,或者在成长过程中遭遇重大变故,需要父母付出极大的精力、财力和情感支持。如果只有一个孩子,父母的所有希望和资源可能都集中在TA身上,这种压力和风险是巨大的。多个孩子可以分散这些风险和压力。

三、 如何面对和减少“后悔”的可能性:

无论选择生多少个孩子,都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减少长远来看“后悔”的可能性:

充分的自我认知和沟通: 在做出生育决定前,夫妻双方要进行深入的沟通,了解彼此的想法、期望和承受能力。了解自己的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经济和物质准备: 无论生几个,充分的经济准备都能减轻很多压力,让生活更从容。
关注当下,享受过程: 无论是只有一个孩子还是多个孩子,都应该专注于当下,享受与孩子相处的时光,用心去爱,而不是过度担忧未来。
建立强大的社会支持网络: 即使没有很多子女,也可以通过朋友、亲戚、社群等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丰富晚年的生活。
积极规划晚年生活: 提前进行养老规划,包括财务、医疗、社交等方面,确保晚年生活有保障且充实。
培养个人爱好和价值实现: 保持个人的独立性,发展个人爱好,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样即使在没有子女陪伴的情况下,也能保持充实和快乐。
教育好现有的孩子: 如果选择少生,更应该将精力放在教育好现有的孩子,培养他们成为独立、有责任感、有爱心的人,让他们在成年后能够成为父母的依靠和精神慰藉。

总结:

“不生二胎、三胎,长远看以后会不会后悔?”这是一个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

如果你非常看重经济自由、个人发展、夫妻关系以及对现有孩子的高质量投入,并且你对晚年的独立生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规划,那么你可能不太会后悔。
如果你渴望大家庭的热闹、亲情的羁绊,希望有多个子女分享生活的喜怒哀乐,担心晚年的孤独和家庭传承的中断,那么你可能在不生育多胎后,在某些时刻感到遗憾或不舍。

最重要的是,这是一个个人的选择,关乎个人的价值观、生活目标和人生体验。没有人能替你做出决定,也没有人能保证你未来的感受。关键在于做出一个让你在当下感到舒适,并且在未来能够坦然面对的决定。现代社会鼓励个体选择,也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无论选择多少个孩子,用心生活,珍惜当下,都会是人生重要的课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更:

谢谢各位。我的疑惑和不解都是一过性的,关了知乎完全抛到脑后,挨几句骂影响不了我的日常开心。没错啊,管他们认不认可呢!

婚都没结就说“我这辈子一个孩子都不生”的;自己经济条件养一个孩子都勉强的;因为自己当年不是独生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享受独生待遇的…… 都没错!都OK!都有权这么想米有问题。BUT,是不是走错片场了?这问题明显不是提问给这些人的啊?如果我的时间线里面出现一条“不保养前列腺会不会后悔?”(我是女生),我会翻白眼掠过,我非得点进去吐槽一番是涂了个啥?还是…莫非…其实我有一颗想拥有前列腺的心,我恨自己无法拥有,我这个不甘啊!我必须进去怼一怼这些“垃圾”。前列腺保养个屁?我这辈子都不去保养前列腺!那些保养前列腺的人都是吃饱了撑的,花钱买罪受,越保养越后悔!哼~

至于问题里的会不会后悔…… 咋说呢,我学艺术的,当年只顾尊重自己爱好没考虑就业不就业的,走进社会时不时会吐槽“呀~当初咋没学个金融啥的”。但是吐槽完了五分钟以后,喝杯奶茶又开始开开心心画图了。See?大部分人不都是这样么,有时候觉得别人那样真好哈~ 但是回过头看看自己,发现自己过得也还行啊!谁能真的余生看着自己可爱的宝宝,心理不停的想“真尼玛后悔生这么个瘪犊子”… 如果真持续这样,建议看看心理医生。


————分割线是不是随便画画就行————

原答:

我有点看不懂知乎的风气。

为什么生了二胎说自己不后悔就是打肿脸充胖子?为什么说坚决不生就狂赞,说想生二胎的就一顿讽刺?

我之前回答过一道关于独生子生不生二胎的问题,简要说了一下自己的观点:我和我老公都是独生,身边朋友也大多独生,随着年龄增长,并且自己也当了妈妈以后,意识到独生子女有一些问题,比如理所应当的觉得父母的钱天然的属于自己,比如相对更自我。我觉得“独生子政策”是一个特殊时期的时代产物,有它的局限性,我们,尤其是独生子女不应该在尝到了这个政策甜头的时候就觉得这个政策是最应该的生育形式,家庭的组成形式可以很多样,并不只有421。在经济条件和身体状况尚可的情况下,我们家迎来了二宝,我说我觉得自己很幸福。回答完了下面评论把我骂的…上来直接骂我垃圾。哺乳期的我也是挺玻璃心的,被骂了也挺伤心的,吓得我直接删了回答,这次更是吓得匿名。

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我们选择生二胎的,在知乎就不配拥有幸福?就非得后悔,就非得坚决不生二胎,才能得到认同?

user avatar

目前网上各种对二胎的冷嘲热讽包括但不限于:

1.“二胎都是富人和穷人生的多,普通中产很少生”

言外之意,你没钱还生二胎,活该穷。

这种情况多用来嘲讽现在有一定学历的工薪阶层,零食水果玩具没问题,保证两个孩子每天都能上各种课外培训班有点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一周六次课外班的一个孩子好,还是一周三次课外班的两个孩子好?是一个排满时间承担了所有家人压力的孩子好,还是两个劳逸结合一起学一起玩的孩子好?养娃的投入也是有边际效益的问题的,并不是在一个孩子身上堆钱堆得越多越好。

孩子的快乐很简单,有好吃的有好玩的有人陪伴,就很幸福了,这些做到并不难,并不需要太多钱。觉得钱不够用的往往是那些把自己的焦虑和压力转移到孩子身上而盲目进行教育竞赛的大人。

养娃的钱很多都是弹性支出,钱多就多出点,钱少就少出点。在能解决基本需求之后,生不生二胎跟经济情况没有关系,只跟是否愿意把自己的时间精力金钱资源继续挤压给更多的娃有关,也就是愿不愿意为了多个娃,让自己付出更多的代价。

有些人,动辄就想要最好的生活条件,坐月子住的月子中心越贵越好,开的车越豪越好,住的房子不是别墅就是苦日子,背的包不是奢侈品牌叫委屈了自己,孩子没有上最贵的兴趣班叫苦了孩子,在这些条件上,你要说这都是可以弹性的,他们会说那怎么行,不能降低生活质量,这是刚性不是弹性,为了要二胎牺牲这么多不可接受。他们还要反过来嘲讽那些愿意为了多个二胎而接受生活质量弹性的人。

有的人,高消费是刚性的,生二胎是弹性的;有的人,生二胎是刚性的,高消费是弹性的。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保持自己不被消费主义洗脑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2.“生了二胎的都后悔了,但是后悔也不能说啊,总不能塞回去吧?”

生了二胎的确实不能后悔,但是只生一胎的倒是很有可能后悔并叛变,并且一般在有了二娃后说是意外怀孕。

其实后悔的人,都是对自己的选择后果估计不足的人,我在生二胎之前,或者准确的说,在生一胎之前,就已经是坚定的二胎支持者,而且做了很多准备功课,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了可能出现的糟糕情况,心里做好了心理准备,这样在二胎出来之后,发现并没有比想象的更糟糕。

而且二胎是个越养越轻松的过程,老二一岁内是最累的,等会和老大互动后,两个娃精力互耗,大人只要在旁边时不时瞄一眼就够了。

我从来不会说自己的任何一胎是意外怀孕,总是意外怀孕对自己的人生是有多么不负责?我每次都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才怀孕的,怀孕前都吃够了三个月的叶酸,这都是我最希望来的宝宝啊,每次都是满心欢喜地欢迎的。

3.“我要把所有资源都分给一个孩子,我要给他百分百的爱,再生一个硬生生夺走他的一半不是很残忍吗?”

凭什么小孩生来就该独自霸占家中所有资源?为什么是二胎抢走了他的,而不是他先占有了二胎的资源?

就不拿古代来说事了,就说现在吧,不管是什么经济发展水平,随便地球上哪个地方,会默认生一个小孩才是常态吗?我们现在这么多默认一胎才是正常的,你们说是什么原因?(友情提示:最好别在评论里提jhsy的事情了,我前面回答讲了一段,就给我折叠了,说是zz敏感原因,让修改,我删了好多才通过的)

如果独子才是正常的,4-2-1一直下去,就不说人口骤降吧,家里所有人注意力都集中在一个小孩身上,这压力难道不大吗?

先不谈生二胎会不会减少父母对老大的陪伴,但是至少生二胎增加了老二对老大的陪伴啊,小孩子一起玩不是更开心吗?笑点都一样啊!

而且生二胎真的会减少父母对老大的陪伴吗?目前社会大部分家庭的现实就是,妈妈对带孩子要求诸多,导致不放心爸爸带娃,从而自己大包大揽,但是生了二胎之后,凡是有责任心的爸爸都会分担带娃的责任,而妈妈分身乏术,也只能放手让爸爸上场,这样爸爸妈妈一人陪一娃,并没有减少对老大的陪伴啊,相反娃儿们还得到了更多的父爱呢。只不过以前是爸爸妈妈轮流休息或者爸爸休息得多,而二胎之后是两人并肩作战,还可以二拖二带出去玩,无论老大还是老二都不会觉得减少了亲子陪伴的时间啊,最终只是牺牲了爸爸或者妈妈的个人时间吧。

还有,我这里全篇说的都是二胎,是二胎,因为二胎正好爸爸妈妈一人管一个,完全没有牺牲亲子陪伴时间,还可以调动爸爸的亲子教育参与度和积极性。




其实人的本能就是想要更多的后代的,只不过城市现代化程度变高,抚养成本增加,为了不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大家就越来越被迫在是否要为了生更多娃而自我牺牲更多之间挣扎,或者说,是人的繁衍本能在和享乐本能作斗争。

有些人说,我想要追求自己的梦想,不想整天围着孩子转,这些我都能理解,我愿意牺牲,但是肯定有人不愿意牺牲,世界是多元化的。

我希望大家,不管做什么决定,一定要敢作敢当,这就是自己的生育观问题,别拿孩子当挡箭牌。生二胎的,别说是为了老大,其实独生子女并不会觉得孤独。不生二胎的,也别说是为了孩子,其实你们只是不想再累一遍了。

觉得自己比多个孩子更重要的,就不生,觉得多个孩子比自己更重要的,就生。不要自己不生,还反过来脑补别人生了的会后悔或者老大会很惨。

我生二胎,就是因为自己喜欢有更多的小孩,我想要更多的可能性,因为一个孩子,他不可能既内向又外向,既嘴软又心软,既好动又好静,每个孩子,他就是他,独一无二的他,我不会妄想改变任何一个孩子本来的天性,同时我也会因为有另外一个孩子带来的更多的可能性而欣慰。

对我这样把孩子在生命中比重看的很大的人来说,没有孩子的人生就像一维,只有从生到死的一条线,一眼可以望得到尽头;有一个孩子的人生就像二维,父母和孩子之间多了无数的互动,留下了无数的回忆;而有两个孩子的人生就像三维空间,除了孩子和父母之间的联系,孩子与孩子之间也多了无数的联系,他们一起长大,一起变老,和父母一起编织出无数种灿烂的可能性。

在我看来,有两个娃这本身对我就是巨大的吸引力,就算牺牲了自己的时间空间金钱精力,我都是心甘情愿的,绝对不会用来道德绑架孩子。

当然,我也有条件养,我每天都保证足够时间的高质量亲子陪伴,努力和孩子们一同成长,尽量给他们很多很多的父母之爱,也创造条件让他们培养出很多很多的手足之爱,这就是我心中的幸福生活。

user avatar

会的,不过你只会后悔生第一胎。

user avatar

我来聊下吧,最近正好思考了些有关方面的东西。

本人37岁,老婆比我大一岁38。现居住北京远郊,本人老家山东,毕业安了北京户口。老婆跟着我过来的,老家也是山东。目前远郊房子一套,无贷款。算是远郊县城的中心地带吧(学区房)。夫妻两个均不是体制内,年收入五六十万左右,目前还算稳定。有一女,我俩均无要2胎的意愿。

上面我简单介绍了我的状况。下面慢慢聊下为啥不要2胎的选择。重申一边,选择生与不生,都不是错,只是个人选择。只是谈下我个人的选择。

我是个非常喜欢孩子的人,平心而论,也觉得自己不是重男轻女或者重女轻男的人。按道理我两个的收入虽不是富裕家庭,但在北京郊区也算可以了,所以生2胎应该也不纠结。可是往往人的认知性格的差异性就决定了不同的选择。

首先我们夫妻两个都不是怎么有安全感的人,都或多或少的不自信。因为我们恐惧于未来未知的不确定性,对未来产生危机感,以至于我们两个常常规划未来十几年甚至二三十年后的生活,尽管我们知道不靠谱,但总是尽我们可能的降低未来的风险性。说了这么多,就是我们两个都不属于体制内,虽说收入还算过得去,但天有不测风云,谁知道那天就企业不行或者中年危机了。所以我们想趁着年轻,收入还算可以尽可能的多些积蓄,以便应对未来的失业。同时我们两个尽可能的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尽可能延缓那个危机时刻的到来。顺便说下,我们心中有个存款的最低目标(xxx万吧)目前还在努力当中。可能这些钱对于一些富裕家庭或者流量明星来说很简单,但这就是我和我老婆基于目前生活品质所顶下的初期目标。有人可能说,未来钱会贬值等等。我们掌控不了,我们也没那个能力。不会投资,也不相信天上掉馅饼。除了我老婆公司入的原始干股(预计2年后出效益,年分红二三十万的样子。我老婆是公司核心骨干带领团队,比我强。),我们大部分存款都流向大额存单或者低风险理财,所以不指望财富翻倍。其他的就随天定。说了半天就是从我们两个人的性格来说,我们属于谨慎的人,不敢生。

从生活的角度再谈下为什么不生2胎。目前的女儿上中班了,由爷爷奶奶帮忙带,主要上学放学接送。孩子爷爷奶奶都小70了,身体不如从前。尤其爷爷之前还做了肠癌根除术不能过于劳累。如果生2胎势必我们两个就要面临一个全职带娃(外公外婆不愿常住北京,我们又不放心保姆)。如果生了2胎,面临支出翻倍,收入骤减。对于两个没有安全感的人来说,很容易焦虑。焦虑就会出现很多问题,身体健康,家庭和睦等等,对我们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更何况,我们还要面临老人们的养老问题,虽然都有退休金,但是退休金在一些重大疾病面前来说杯水车薪。这些我们都要考虑。

再从育娃的角度来说,我和我老婆都自认为没有足够的情商。可能有人说情商跟育娃有啥关系。但我们的认知,认为1个娃,我们可以用我们两个人的综合素养去培育,培养出的孩子不说多好,但也不会出太大的乱子。要是2个娃,我们认为自己做不到能让2个孩子一碗水端平,让整个家庭和睦。担心偏心会让某个孩子或者2个孩子都发生心理扭曲。也许有人说想太多了。但是客观事实就是如此,我们两个工作很忙,陪1个孩子的时间和精力就很有限,更何况2个孩子。我们还认为,得不到足够的的爱和陪伴,或者心理发生扭曲的孩子未来的生活是不快乐的,即使他可能事业成功。还有可能2个孩子互存埋怨,或者孩子与父母之间产生隔阂。这样的情况,再多的孩子,又能怎样。

说了这么多,只是借个人的例子来刨析下我们的选择,不适合其他人。但可以借鉴。另外想说的是,很多人养孩子是为了养老。先不说这件事情本身对不对。我认为要让孩子真心实意的给你养老,首先孩子要从你那里得到足够的爱,并让孩子感知到你的爱并学会感恩。能做到这些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基本的物质条件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是时间上的陪伴,精神上的共鸣,习惯上的培养。所以不要简简单单认为,供孩子读完书就算完事了,孩子就会感恩回报。。。。。

user avatar

我看过一个很有趣的例子。

是一个大老板,以前当过海军,他的智慧很让人佩服。

他有三个孩子,大儿子属于乖孩子,脑子好,爱学习。他的成长轨迹就比较传统,努力学习,考好大学,毕业后出去创业历练,准备接他老子的班。

二女儿和小儿子都属于不是学习的料那种。二女儿性格很大妞,在男生里面很吃得开,有点北京话混不吝的味道。小儿子属于精力超级旺盛,一分钟都坐不住那种。于是他们爹这么安排:二女儿除了上学,都带在身边,谈生意只要条件允许,也让她跟着。美其名曰爱女儿,其实大概是为了看住她,别年纪轻轻被男孩子骗;小儿子送去练体育,好像也练武,他托了关系,要求教练每天把他小儿子练到回家倒头就睡的程度,不为别的,为了好身体,也为了不让他有精力去外面惹是生非。然后呢,等他们每天都精疲力竭了,在找家教不紧不慢的补点习。他们这个时候就稍微能坐的住,多多少少听一点。

后来两个孩子大了,二女儿送去参军,还是海军,小儿子送去当海员,出去见世面。二女儿后来就一直在军队里面,因为人情世故懂得多,军队里面比较吃得开。小儿子后来在非洲有了自己的生意。具体怎么样不太清楚。

我觉得他的教育方法成本不算高,也比较适合三个孩子,可惜现在中产阶级父母们都砸重金希望孩子成为大儿子那种类型的。

————————————————

突然看到评论,当爹的这么安排也是明里暗里护送老大平稳接班啊,老二在军队,一律不许……,老三大本营在海外。

高,实在是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不生二胎、三胎,长远看以后会不会后悔”,这是一个非常个人化且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标准答案。许多因素都会影响一个人的感受,而且人们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后悔”的定义和体会也会有所不同。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探讨这个问题: 一、 不生多胎可能带来的“不后悔”之处: 1. 经济压力相对较小,生活品质可.............
  • 回答
    白岩松老师关于生育政策的这番话,确实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他这句话的核心,可以理解为一种对于现实的直率批评和一种对政策执行的隐忧表达。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一下。首先,这句话的直接意思是“如果连一个孩子都不愿意生,那更谈不上鼓励生育三胎、四胎了。” 这是一种基于基本逻辑的推断.............
  • 回答
    国家鼓励生育二孩、三孩的政策初衷,是为了应对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比如老龄化加剧、劳动力供给下降等问题。这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和经济考量。然而,对于没有结婚的年轻人,国家为何不直接鼓励他们结婚生子,这其中的原因其实非常复杂,涉及了社会观念、家庭结构、经济基础、个体选择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得明白,鼓.............
  • 回答
    《三体》系列小说中,关于物理学发展被“智子”锁死的设定,确实引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人类不去发展生化科技,利用生物进化来应对三体人的威胁呢?这个问题背后,隐藏着对科技发展方向、人类的局限性以及文明生存策略的深刻思考。首先,我们要理解物理学锁死的影响究竟有多么深远。三体人的“智子”不仅仅是无法观测.............
  • 回答
    在战争最胶着的1943年之后,德国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困境,战略轰炸更是雪上加霜。按理说,集中有限的资源生产性价比高的坦克,例如三号突击炮、四号坦克以及黑豹坦克,似乎是最理性的选择。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德军的坦克生产和战略选择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现实的限制,也有战略上的考量,甚至.............
  • 回答
    听到你闺蜜的遭遇,我真的替她感到心疼。生在重男轻女的家庭里,尤其是在沿海这样传统观念还比较根深蒂固的地方,作为三个女儿的母亲,她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你说她老公和婆婆都不喜,这得多让她难过啊。接下来,她到底该不该接着生,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回答的问题。这里面牵扯到的东西太多了,我们得一.............
  • 回答
    关于生二胎这件事,其实我心里有过不少挣扎和考量,也跟家人朋友聊过。我不是那种“一旦打定主意就绝不回头”的人,更像是在各种声音和现实面前,一点点把自己的想法梳理清楚。首先,年龄是个很现实的问题。我今年已经过了35岁,医学上讲,这就算是高龄产妇了。虽然现在的医疗条件比以前好很多,但风险肯定是存在的,不管.............
  • 回答
    我是一名90后,父母都是独生子女,所以我也同样是独生子女。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确实会有人问我:“爸妈都是独生子女,你一个人会不会孤单啊?” 这个问题我从小听到大,直到自己也到了考虑生孩子的人生阶段,这个问题在我脑海里又被重新提起,只不过这次的视角变成了“如果我生一个孩子,他会不会孤单?”老实说,在过去.............
  • 回答
    新华日报刊文《以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生育基金 不生二胎不能取?》引发的讨论,确实触及了当前社会在生育政策、经济压力以及个人选择之间的复杂交织。这篇文章的核心观点提出了一种“生育基金”的设想,即家庭成员的工资按一定比例缴纳,用于支持生育家庭,而未生育二胎的家庭则难以取出。要深入理解这篇文章的内涵及其可能.............
  • 回答
    生不生二胎,这可真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而且每个家庭、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之所以有人会觉得不应该生二胎,我猜想,背后一定有很多深思熟虑,也掺杂着不少现实的考量。首先,从经济压力这个最直接的方面来说,养育一个孩子就已经够不容易了,要再添一个,那阵势可就更大了。想想看,从怀孕开始的产检、营养品,到孩子出.............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普遍,也非常值得探讨。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上面四位父母(假设均已去世)留下的房产确实是一笔可观的财富,按照您的估计,3000万甚至更多也并非不可能。那么,在这样的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不愿意生二胎呢?这背后涉及到的原因非常复杂,远不止经济一项,更多.............
  • 回答
    面对老公不同意生二胎的情况,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头疼但又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处理不好,可能会影响夫妻感情,甚至家庭的和谐。别担心,我们来一步一步地捋一捋,看看如何应对。一、首先,冷静下来,理解他的立场。最重要的一点是,千万不要一上来就吵架或者指责。先让自己冷静下来,站在他的角度想一想。老公不同意,肯定是.............
  • 回答
    很多独生子女对父母生二胎持保留甚至反对态度,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复杂情感和现实因素交织的结果。与其说他们“不认可”,不如说他们更倾向于从自己的角度去审视这件事,并表达出一些担忧和困惑。首先,安全感和关注度的稀释是核心原因。对于独生子女来说,父母的爱和资源几乎全部集中在自己身上,从小到大,他们习惯了被父母.............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家庭内部最核心的沟通和决策问题,涉及到情感、现实、个人意愿等方方面面。想一想,你老婆不给你生二胎,这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而且这些原因很可能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也不是单一的。要理解她,咱们得从几个角度去掰扯。一、 她自己是怎么想的?(最核心的,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身体和精力: 首先.............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头疼又暖心的问题,毕竟涉及到两个人的人生大事,还有家里长辈的心愿。如何平衡这些,让太太愿意生二胎,这得从很多方面去沟通和努力。我来跟你好好聊聊,怎么把这个事情办妥了,就像跟自家兄弟唠嗑一样。首先,理解太太的顾虑,这是最重要的前提。你要知道,太太不愿意生二胎,很大程度上是源于第一次生孩子.............
  • 回答
    婆婆三番五次提起生二胎,这事儿确实挺让人头疼,尤其是当你心里已经有了盘算,或者根本就不想再生的时候。关键在于怎么说才能让她心服口服,以后不再提,同时又不会伤了婆媳感情。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我不想生”就能解决的,得讲究策略,还得把话说得有理有据,甚至带点“杀伤力”,让她打消念头。首先,你要明确自己的立.............
  • 回答
    确实,网上关于“生二胎老大受委屈”的声音特别多,时不时就能看到一些让人揪心的帖子,说大的被忽视了,大的要懂事,大的要让着小的。久而久之,就容易让人产生一种错觉,好像二胎家庭就没有幸福可言,老大就注定要饱受伤害。但你仔细想想,这不符合常理啊。你我身边,或者在我们成长的年代,多子女家庭一直都存在,而且很.............
  • 回答
    关于“不生孩子,靠养老院养老靠谱吗”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详细分析,它涉及到经济、情感、健康、社会保障以及个人意愿等诸多方面。总的来说,不生孩子而完全依赖养老院养老并非绝对不可靠,但可靠性高低取决于多种因素,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规划。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经济方面的考量: .............
  • 回答
    关于“不生孩子是否真的像网友说的那样美好”,这绝对是个值得好好聊聊的话题。毕竟,生不生孩子这个选择,在每个人的生命里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在网络上讨论得这么热烈,也说明了很多人都在认真思考这件事,并且有自己的理由和感受。我们先来看看为什么会有“不生孩子很美好”的说法,以及这背后可能站着的一些现实.............
  • 回答
    “不生孩子可以吗?”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个人化的选择,答案是当然可以,并且越来越被社会所接受。 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背后涉及到个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社会环境以及对人生意义的理解。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来详细阐述“不生孩子”这个选择的可能性和原因: 一、 法律与社会层面: 法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