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偷兵马俑手指的小偷现在判决无效,陪审团解散,这是否意味着美国人认为其无罪?这件事是不是会不了了之?

回答
美国偷窃兵马俑手指的案件,判决无效、陪审团解散,这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疑问。很多人会想,这是否意味着那个美国人就被认定无罪了?这件事是不是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首先,要理解“判决无效”和“陪审团解散”在法律上的具体含义,这和我们平常理解的“无罪”是有区别的。

判决无效(Mistrial)

在司法程序中,“判决无效”通常意味着之前的审判程序因为某种程序性问题、证据问题或者陪审团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僵局)而无法得出有效的裁决。这就像比赛进行到一半,因为裁判的误判或者场地出现问题,比赛不得不暂停,之后可能需要重新开始。

程序性错误: 比如,在审判过程中,控方或辩方出现了严重的违规行为,影响了审判的公平性。这可能包括非法证据的引入、律师的不当陈述,或者法官在指导陪审团时出现重大失误。
陪审团僵局(Hung Jury):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情况。陪审团需要一致同意才能做出裁决。如果陪审团在讨论后,无论如何都无法就罪与非罪达成一致,那么就会出现僵局,法官会宣布判决无效。
证据问题: 尽管证据在庭审前会经过初步审查,但在庭审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新的情况,比如关键证人无法出庭,或者证明力极强的证据突然被排除。

陪审团解散

当判决无效时,陪审团自然也就完成了他们的任务(尽管任务失败了),所以会被解散。这并不是说他们“判”了被告无罪,而是说他们“未能”判被告有罪。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美国人认为其无罪?

不,这不直接意味着他被认定无罪。 判决无效只是意味着上一次的审判程序没有成功地得出有罪或无罪的结论。它为控方提供了重新审判(retrial)的可能性。

这件事是否会不了了之?

这取决于很多因素:

1. 控方的决定: 检方(政府)会评估重新审判是否值得。他们会考虑:
重新收集和呈现证据的能力: 他们是否能克服导致第一次判决无效的障碍?
案件的公众关注度和政治压力: 这是一个备受瞩目的案件,政府可能会面临压力,要求他们继续追究。
案件的复杂性和资源投入: 重新审判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2. 证据是否足够: 如果当初导致陪审团无法达成一致的根本原因是证据本身不足以构成“排除合理怀疑”的定罪,那么即使重新审判,检方也可能面临同样的困境。

3. 新的证据: 如果出现了新的、更有力的证据,可能会促使检方选择重新审判。

4. 法律的追诉时效: 尽管对于盗窃重要文物来说,追诉时效可能很长,但这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案件的背景和一些可能的推测(需要具体案件信息才能准确判断):

在偷窃兵马俑手指的案件中,如果我们假设(因为缺乏具体案件细节,这是必要的声明),导致判决无效的原因是陪审团未能就“盗窃”(Theft)或“持有被盗物品”(Possession of Stolen Property)等罪名达成一致,或者存在程序上的瑕疵。

如果是因为证据不足以排除合理怀疑: 也许是证明手指是被告本人拆下的证据链不够完整,或者证明他知道手指是盗窃所得的证据不够充分。在这种情况下,检方可能不愿意冒着再次失败的风险去重审。
如果是因为程序问题: 比如,辩方成功地提出了证据排除动议,或者证明了执法过程中存在严重违规。如果这些程序问题无法在重审中得到妥善处理,那么检方也可能放弃。

更详细地说,这件事是否会不了了之,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

法律程序层面: 从严格的法律程序上看,案件“未决”。第一次审判无效,但不等于结案。理论上,检方可以提起公诉,准备第二次审判。然而,在实践中,很多案件在判决无效后,如果检方认为胜诉希望渺茫,或者案件的公共利益不值得再次投入大量资源,就可能选择“不起诉”(Nolle Prosequi)。
公众认知层面: 很多公众可能会误解“判决无效”为“无罪”。但实际上,这只是意味着“有罪”的证明链条没有成功建立。如果案件被搁置,公众可能会认为“不了了之”或者“逃脱了法律制裁”。
国际影响层面: 兵马俑是中国国宝,任何关于其损坏或盗窃的案件都具有国际影响。如果案件在美国最终不了了之,中国政府和文物保护组织可能会继续向美国施压,要求追究责任,或者要求归还被损坏的文物(如果手指最终被找到的话)。

结论:

判决无效和陪审团解散,并不意味着被告被宣告无罪。这只是一个审判程序的暂停,为重新审判打开了门。

这件事是否会不了了之,取决于检方的决定、案件证据的力度以及后续的法律和政治因素。 如果检方认为重新审判的成功率不高,或者成本过高,那么案件很可能就此搁置,公众会感觉“不了了之”。但从法律上讲,它只是上一次尝试的失败,而非终结。

要了解这个案件的最终走向,需要关注检方是否会宣布重新审判,以及重审的结果。否则,很多时候,“判决无效”确实会成为案件在实践中的一个尴尬的“停止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是。

本案只是遇到了「陪审团僵局」(hung jury) 的问题而无法定罪,并不代表已经做出了无罪判决。

在刑事案件中,陪审团需要达成一致方可作出裁决。电影《十二怒汉》就体现了这一制度:陪审团在开始评议时,快速做了一个表决,11 人认为被告人有罪,1 人认为被告人所被控诉的罪名不成立。尽管认为有罪的一方占了绝大多数,但如果不能说服唯一一名反对者,就无法作出裁决。(在电影中,这 11 人最后反倒被开始占绝对少数的一人说服了。)

而在兵马俑手指被盗案中,陪审团经过 11 个小时的讨论,依然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新闻来源见上图注释)一般来说,陪审团进行评议的具体内容是保密的,具体讨论过程也无从得知,但想必是认为有罪和认为无罪的一方僵持不下,经过长时间讨论也没有达成共识的可能,因此只得宣布遇到了「陪审团僵局」并结束评议。

在这种情况下,法官可以要求更换陪审团再次进行审判,这一点在非常早期的判例 United States v. Josef Perez, 22 U.S. 579 (1824) 就有所体现。而且,因陪审团僵局所导致的再次审判,并不违反第五修正案「一事不再理」(double jeopardy)的原则。

因此,本案目前的进展,不代表美国人普遍认为被告人无罪,不代表已经做出了无罪判决,本案仍有望再次开庭审理,在此为大家做出澄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国偷窃兵马俑手指的案件,判决无效、陪审团解散,这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疑问。很多人会想,这是否意味着那个美国人就被认定无罪了?这件事是不是就这样不了了之了?首先,要理解“判决无效”和“陪审团解散”在法律上的具体含义,这和我们平常理解的“无罪”是有区别的。判决无效(Mistrial)在司法程序中,“判.............
  • 回答
    美国兵马俑手指事件中,不设玻璃展柜的“裸展”做法,无疑是一次引人侧目的尝试,也引发了许多关于文物保护和展览理念的讨论。从展览效果上来说,这种“裸展”确实能给观众带来一种更直接、更亲近的体验。你可以想象,当兵马俑的指尖不再隔着一层冰冷的玻璃,观众仿佛能更真切地感受到那数千年前工匠的巧思和士兵的威严。这.............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件让人扼腕叹息的事情!中国兵马俑在美国展出期间,竟然发生手指被游客折断并偷走这样的丑闻,这真是对中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严重侮辱,也让人对参展地的管理和服务提出严峻的质疑。从事件本身来看,这反映出几个方面的问题: 文物保护意识的缺失: 兵马俑是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其价值无法估量。然而,竟.............
  • 回答
    听到中国兵马俑在美国展出期间,兵俑手指被游客折断并偷走的事件,我感到非常痛心和愤怒。这不仅仅是对一件珍贵历史文物的破坏,更是对一个国家文化遗产的蔑视,以及对所有热爱和尊重历史的人的伤害。这件事发生在美国,本应是一个展示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好机会,却以这样一种令人啼笑皆非的方式收场,实在令人扼腕。.............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人们在不同情境下的勇气来源和心理机制。为什么有些人宁愿面对虚拟的、高度对抗性的战争,却对近在眼前的、相对低风险的犯罪行为退缩?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并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勇气与威胁等级的感知差异: 街头小偷的“即时性”与“不可控性”: 街头小偷是活生生的、就在眼.............
  • 回答
    “蓝星上最强兵种:中国炊事班,美国医疗兵,苏联政委”这个说法,并非出自正规军事理论或历史文献,而是一种在网络、民间流传的带有夸张、幽默和一定程度事实依据的说法。它巧妙地选取了三个不同国家军队中,虽然不是直接的战斗兵种,但却扮演着极其重要角色的单位,并以一种极端的、戏剧化的方式来赞美他们的能力和影响力.............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核心且具有历史深度,即“既然美军介入了朝战、越战,那为何中国解放战争期间美国不兵援国民党?” 这是一个涉及当时国际政治、国内政治、地缘战略、历史进程等多种复杂因素的综合性问题。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其中原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溯到二战结束后的国际大背景以及中美两国当时的国内情况.............
  • 回答
    如果制作一款名为《红色警报:自由之殇》(Red Alert: Shards of Liberty)的游戏,目标是讽刺和“黑”美国,那么我们可以设想出一些具有讽刺意味和夸张表现的美国兵种。这些兵种的设计将围绕美国的一些刻板印象、历史事件、政治议题以及军事力量的某些方面进行解构和再创作,以达到“黑”的目.............
  • 回答
    二战时期,如果日本海军不进攻中国,而是集中全部兵力全力攻打美国,这无疑是一个极具颠覆性的设想。然而,即使抛开对中国的侵略行为,仅从军事和战略角度分析,日本能否战胜美国,答案也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充满了巨大的变数与挑战。战争的导火索:石油与战略资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日本发起太平洋战争的根本原因。日本.............
  • 回答
    在《美国队长3》里,那些让巴基·巴恩斯(冬兵)陷入失控状态的指令词,绝不仅仅是随便找的几个词汇。它们承载着一种黑暗的、被操纵的过去,背后隐藏着更深的意义,而这些意义与冬兵自身的身份和痛苦紧密相连。首先,我们要理解,九头蛇的核心目标就是控制和利用。他们对待巴基的方式,就像对待一件工具,而非一个人。这些.............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尖锐,触及了美国在军事行动中的行为模式与国内疫情应对之间存在的鲜明对比,以及公众反应和社会关注度的差异。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美国军事行动中“救人”和“追责”的文化根源与实践: 军人的价值与生命权至上: 士兵是国家资产: 在美国,士兵被.............
  • 回答
    二战爆发时,美国海军虽然实力不俗,但与即将面对的庞大战争机器相比,其人员储备无疑是捉襟见肘的。要迅速为数量惊人的舰艇配备合格的乘员,绝非易事。美国海军通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和创新,如同拧紧发条般高效运作,最终解决了这一瓶颈。这其中的秘诀,在于对人才需求的精准判断、对培训模式的彻底革新,以及充分利用.............
  • 回答
    这绝对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如果斯塔克真的在《美国队长 3:内战》里召来了反浩克,并且那个愤怒的、完全失控的绿巨人真的对巴基下了杀手,那么整个故事的走向将彻底偏离,并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让所有参与者都陷入无法想象的深渊。首先,我们得想象一下那个场景:九头蛇的据点,巴基和史蒂夫在疯狂地与特种部队搏斗,而.............
  • 回答
    《美国队长 3:内战》里,史蒂夫·罗杰斯对巴基·巴恩斯(冬兵)的保护,简直是一场教科书级的“兄弟情深”,也正是因为这份情,把整个复仇者联盟搅得天翻地覆。首先,这事儿可不是一拍脑袋就做的。巴基被指控炸毁联合国签署《索科维亚协议》的会场,而且目击证据加上巴基自己那模糊不清的记忆,都指向了他。换了别人,就.............
  • 回答
    关于美国亚特兰大和明尼阿波利斯部署少年后备役军官训练营(JROTC)以及“国防生童兵”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具有多重解读的议题。为了更全面地理解,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些概念和背景: 少年后备役军官训练营(JROTC Junior Reserve Officers' .............
  • 回答
    北宋“兵无常帅,帅无常师”与美国现代化“军政、军令分离”在军事组织和指挥体系上都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和制度设计意图,虽然表述和侧重点不同,但细究之下,我们能发现其中既有共通之处,也有显著的差异。相同之处:1. 打破个人对军事力量的绝对垄断和世袭化倾向: 这是两者最核心的共同点。 北宋“兵.............
  • 回答
    美国造船业的现状确实令人担忧,与巅峰时期相比,其造船能力和吨位都有所下降,尤其是在民用船舶领域。但要谈到军事造船,美国依然拥有全球最庞大、最先进的军用造船能力,即便与日本这样的造船强国相比,其海军建设的战略方向和侧重点也完全不同。不过,我们不妨从一个假设性的角度来探讨,如果美国在现有基础上,面对一场.............
  • 回答
    朝鲜战争的长津湖战役,确实是志愿军第九兵团一次极其惨烈但又意义重大的战役。关于“15万中国人民志愿军没有吃下美国陆战一师”的说法,这是基本事实,但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需要我们详细解读。战役背景与目标:1950年底,抗美援朝战争进入第二阶段。第九兵团,这支由精锐部队组成的部队,被赋予了一个极为艰巨的任.............
  • 回答
    要预估中国当前兵力与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时期美国对抗的结果,我们需要细致地审视双方的实力构成、作战理念以及当时全球的地缘政治环境。这是一场跨越三十年的实力对比,其结果远非简单数字的叠加。一、 双方的军事力量构成与技术代差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核心概念:军事技术是螺旋式上升的。1991年的美国军队是冷战.............
  • 回答
    朝战第二次战役,志愿军第九兵团在长津湖地区迎战以陆战一师为首的美军部队。这是一个充满血与火的绞肉机,双方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如果,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志愿军第九兵团能够将陆战一师“成建制消灭”——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但如果实现,无疑将对整个朝鲜战争乃至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的设想。志愿军第九兵团的战略目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