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观察者网王骁Albert说美国没有华裔?

回答
关于观察者网的王骁Albert(以下简称王骁)声称“美国没有华裔”的言论,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令人不解且与事实相悖的说法。要详细地看待和分析这个观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王骁的言论本身及其潜在意图:

直接字面意思的荒谬性: “美国没有华裔”这句话本身是绝对错误的。美国拥有悠久且庞大的华裔移民历史,华裔是美国社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族裔群体,在各个领域都有着显著的贡献和存在。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到普通民众的生活,华裔美国人无处不在。
可能的语境和解读: 如果王骁的言论不是字面上的“在美国生活着的所有族裔里,不存在叫做华裔的群体”,那么他可能是在用一种极具争议的方式来表达某个特定的观点,而这个观点可能与以下几方面有关:
“归属感”或“身份认同”的讨论: 他可能想探讨的是,在美国的华裔是否能够完全获得美国社会普遍意义上的“美国人”身份认同,或者他们是否在某些方面仍然被视为“外来者”。这种解读会将问题引向更复杂的社会文化议题,即身份认同的边界和族裔融入问题。
“文化同化”的论调: 他可能是在强调,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在美国出生的华裔可能在文化上已经高度美国化,与中国大陆的文化联系减弱,以至于从某种文化定义的角度来看,他们“不像”传统的中国人。这是一种关于文化传承与同化的讨论。
地缘政治叙事的表达: 在某些宣传或论述中,为了强调中国的影响力或美国社会的分裂,可能会有将某些族裔群体边缘化或标签化的倾向。例如,将在美国的华裔描绘成一个整体的、受到美国社会压迫的群体,或者反之,将他们描绘成已经完全融入美国、不再与中国有联系的群体,都可能服务于特定的叙事目的。
哗众取宠或制造话题: 作为一个在媒体上活跃的人物,不排除他为了吸引眼球、制造话题而发表一些极端或有争议的言论。

2. 事实的驳斥:

要理解为什么王骁的说法是错误的,我们需要回顾美国华裔的历史和现状:

历史渊源: 华裔是美国最早的亚裔移民群体之一,最早的华人劳工在19世纪中叶来到美国参与淘金、修建铁路等,并逐渐形成了社区,如旧金山的唐人街。
人口规模与分布: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华裔在美国是一个庞大的族裔群体,其人口数量在美国的亚裔族群中位居前列。他们分布在全美各地,尤其是在加州、纽约、夏威夷等州。
社会贡献与影响力: 华裔美国人在科技(如许多硅谷的工程师和创业者)、金融、学术、艺术、体育、政治等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参与和贡献。例如,许多知名的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政治家都是华裔。
文化多样性与认同: 华裔美国人的身份认同是复杂且多元的。既有保持着浓厚中国文化传统、说着中文的群体,也有在美国出生长大、语言和文化高度美国化的群体。许多华裔同时拥有双重文化身份,既是美国人,也保留着与中华文化的情感联系。

3. 王骁言论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无论王骁的真实意图是什么,这种说法都可能产生以下负面影响:

误导公众认知: 使得不了解美国社会实际情况的人对美国华裔群体产生错误的认知,认为他们不存在或不重要。
加剧族裔隔阂或对立: 如果被解读为一种“非我族类”的论调,可能会加剧不同族裔群体之间的隔阂。
忽视华裔的真实存在与贡献: 掩盖了华裔群体在美国的长期历史、多元文化以及他们在各个领域做出的贡献。
引起华裔群体的反感: 对于在美国生活、工作和贡献的华裔群体来说,这种说法是对他们身份和存在的一种否定,无疑会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和反感。

4. 如何看待这类言论:

保持批判性思维: 面对任何信息,尤其是来自媒体的观点,都应保持警惕和批判性思维。不应轻易接受未经证实或明显与事实相悖的说法。
核实信息来源和背景: 了解信息传播者的背景、动机以及其所处的语境,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其言论。
区分事实与观点: 王骁的言论属于一种极端的观点,而非客观事实。我们需要区分事实陈述和个人(或其代表的机构)的观点表达。
尊重事实和多元化: 在讨论族裔和身份问题时,应尊重事实,承认和尊重族裔群体的多元化,避免使用简单化、标签化或否定性的语言。

总结来说,王骁Albert声称“美国没有华裔”的说法,从事实层面来看是完全错误的,并且可能带有某种特定的宣传或解读意图。一个负责任的媒体人或评论员,在讨论涉及特定族裔群体时,应以尊重事实、尊重个体为基础,避免发表可能引起误解、误导甚至歧视的言论。

如果你能提供王骁发表此言论的具体时间和场合,或许可以对其意图进行更精准的分析。但无论如何,从普遍的认知和事实来看,这个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个黄皮肤黑眼睛的人站在你面前,不会说中文、不会说日语、不会说朝鲜话,只会说英语、只懂美国历史。

区分他/她是华裔、日裔、韩裔有什么意义吗?就凭他/她爸妈来自海对面一个遥远的国家,就把他/她划入某个族群,即使他/她在世界地图上连那个国家都找不到?

在美国华裔只是一个历史名词,是唐人街里的活化石,唐人街外面只有一代华人移民和美国亚裔。

user avatar

认不认同小王的说法是在座各位的自由,

我个人是认同的。

我可不想在某一天与美帝在战场相见,

对面华裔喊,别开枪,我是中国人,

我高高兴兴的放下枪,

正想来个拥抱,

对面突然狞笑着一顿扫射把我放倒,

临了还要对我的尸体啐上一口,

得意的说:看,这就是sb!

user avatar

这话有什么事实性错误吗?我不懂你们在批判什么。

一个清朝移民过去的华人、一个台湾移民过去的华人、一个改革开放后移民过去大陆人,他们有共同语言吗?有身份认同吗?华裔母语都是千差万别没有统一的,怎么可能自认为是一家人?

高等华人费劲力气抹掉身上的原生印记,拼了老命要得到白人上层社会的认同,甚至不惜做反华急先锋,不惜在政策上打压华裔同胞,不是事实吗?骆家辉、赵小兰、杨安泽、支持亚裔细分的三个华裔议员,不都是这么做的吗?

不是我们不爱华裔,是把我们当同胞当亲人的“华裔”,就是个“想象的共同体”啊。

是的,在国家危亡、山河破碎的时候,一些华裔捐过钱、出过力。这些人大家都记着呢,名字都在凌烟阁先贤祠呢,没有人敢忘。

但讲句真心化,对于大多数中生代、新生代华裔来说,中国还是不崛起比较好,还是继续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比较好,那样他们就可以证明自己选择的正确性,证明自己作为美国人的优越性。

就好比美国黑人,他们没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但他们可以过得很好,美国文化反而会对他们宽容。

美国本土黑人,也瞧不起那些留在非洲大地上的同胞。

user avatar

北美未来会出现「亚太人」(Pacific Asians)这个新族群,华裔这样的概念会弱化,就跟「德裔/英裔」一样。至于为什么会产生亚太人,看聚居区就知道了,

注:温哥华3郊镇指的是Burnaby, Richmond, Coquitlam;

硅谷10镇指的是Millbrae, Hillsborough, Foster City, Los Altos, Palo Alto, Cupertino, Saratoga, Sunnyvale, Milpitas, Fremont;

圣盖博谷14镇指的是West Covina, Alhambra, Monterey Park, Arcadia, Diamond Bar, Hacienda Heights, Rowland Heights, San Gabriel, Temple City, Walnut, South Pasadena, East San Gabriel, San Marino, Chino Hills。


不论各种复杂来源的东亚人多么讨厌彼此,他们还是会为了学区和饮食住在一起,然后各自下一代的孩子被迫在学校互相成为同学&好友,长大之后交往、通婚,然后老黄历就翻过去了。

东方移民在北美西海岸的主要聚居区:

user avatar

老有人是这类观点










这叫什么?这叫一厢情愿,这叫不讲理。

别人打到你脸上了,他不说话

你反抗把别人打跑了,他出来说你们应该搁置这些争论,大家是利益共同体。

大哥啊,你早怎么不说呢?你这么能,你应该让对方不要动手啊

我们也想搁置,我们也想建设,美国不让啊,我们不反抗,难道还要跪下磕头吗?

说回华裔,大哥,我们也想和他们统一战线,而且过去的中国人就是这么做的,结果呢?人家不理你呀,还整天要骑你头上

他侮辱国人的时候,他说空气香甜的时候,你怎么不给他们说利益共同体呢?



以前海外华裔出点问题,国内反应多大你们看不见?

后来又是什么情况你们不知道?

现在国内好不容易分清了状况,明白了这些人压根就不是你的朋友

你现在又出来说咱们窝里斗?

我坚决反对此类观点。

将某一方的不愿意团结以及因此而导致的现状算在两方头上,我觉得这很不合理。

我坚持认为,只有他们把我们当友军,他们才是我们的友军,我们才能联合

他们比外国人还仇视我们的时候,他们就是地地道道的外国人,和我们没有半点关系。

user avatar

1.这问题真不是王骁自己提的吗?

2.评论之前先扫一眼视频吧,至少看一下这句话的前后一分钟

3.推特上骂中国骂的最狠的,往往用的都是汉字

user avatar

大家都很有理有据的反驳了王晓,我觉得吧,你们有点理论脱离实践了。翻墙出去看看,反中国最狠的,华裔跳的最高,人家为了证明自己是世界灯塔的自由公民,为了证明自己已经和血缘断绝了关系,莫不是用最狠毒的方式对付着我们。

就说我的堂姐一家4口在美国,老公和两个孩子都是美籍她拿绿卡,聊起新冠美国的应对和黑命贵骚乱,总感觉她的态度有些怪异,后来伯母无意中说了我姐的心里话:“我的两个孩子都是美国人,你说现在国内这种言论,我能说什么呢?

听到这句话我就明白了,我的两个外甥,以后是美国人,屁股都和我坐不到一块,美国统治全球压榨我们对于他们才是有利的,他们为何会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成全我们?

人家美国的国内政治,你们非要伸手参合,干涉人家国内政治,真以为人家念你的好?还有高赞举例东南亚的同胞,摆脱实际点,人家所在国是小国,我们强大了当然有利于他们,他们的利益和我们是半捆绑状态的,人家当然认同血缘关系了。

所以,别把书生气带到现实中,团结可团结的不是让你无底线团结,做好我们自己的事,少抱有幻想。

以上

user avatar

前面的背景原因大抵同意,结尾为了迎合国内观众,说得非常狭隘,这种风气在国内大行其道。现在国内各个平台就是这种风气,看到国外华裔就说关我们屁事,华裔被抢劫就是活该。看看B站最前面的评论,看看知乎类似问题的高赞就知道了。

先说下华裔成分,确实很复杂,有的是老移民与偷渡过去的,有的是改革开放后的移民,还有的是2000年后通过职业、投资移民过去的,还有华裔子女。在美国讨论zz很少有国籍的说法,美国讨论的是race,这些人全部是Chinese American(翻译为华裔,或者华人,但是华人作为统称可以包括未取得国籍的人)或者Asian American.

我想问一下,用国籍彻底区分开来,难道这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划分?关起门来只团结自己国家的人难道不就是美式舆论希望我们做的吗?

我们国家在非洲做那么多建设,甚至称呼他们中的部分人为非洲黑人兄弟,为什么要对我们中国人的后代如此冷血?天生就带有这么大的原罪?如果非洲出现一场灾难,你是会同情,还是会说一句关我屁事?如果是华裔呢?

说起来我能想到两个原因:

一个是刻意抹黑中国的那一批人,那一批人不用说,我们大家都讨厌,我们经常说这一批人天天抹黑中国,所以国际舆论疏远中国,那我们不也是一样因此疏远海外的所有人吗?我们总说国外华裔更反华,你调查过吗?有多少比例?Chinatown里秉承中国传统,不关心政治的人怎么想你知道吗?接受精英教育,希望有一番事业,甚至考虑和国内有商贸往来的第二代华裔怎么想你知道吗?还是因为反华的那批人声音太大,所以你以为都反华?

一个是他们有国外的国籍,说他们是叛国者,说起国籍就说如果打仗了他们支持谁。我想问下,现在打仗了吗?那是不是应该把我们国内的外国人都赶走,毕竟他们也是拥有外国国籍?那当初南洋华人几十年复一日的支持中国呢?

不管是在哪个国家,关心并参与到政治的人都是少部分,大部分人都只是在生活而已。华裔本来是注重家庭与文化传承的,本来天然比其他族裔更容易团结的,很多华裔不了解中国所以自然有很多误解(我不觉得这能苛责到他们,疯狂的美式舆论与中国如此大的变化,普通人很难没有误解),华裔本来是可以和国内有很多共通点的。总z理说的是求同存异,求同存异是要去团结可能团结的人,而不是大搞身份,天天盯着差异,把所有人都区分开来,然后把和自己不同身份的人全部推开。

当然也不是说把华裔当自己人,在国外各种各样观点的人见识多了,有认可我们国家zf治理的华裔,有喜欢中华文化的东南亚华裔,甚至也有以中国身份为耻的中国人。你觉得前面这些人看到全平台对华裔的态度,看到香蕉人,会怎么想?华裔有自己的国家,爱自己国家不是很应当的吗?这和亲中国不矛盾。我们不应该按照身份来划分,比如可以通过不同程度的共通点来划分?不同层次的共通点对应不同程度的友好即可,然后争取更多华裔的友好。

我们国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中国的强大当然会吸引更多认可中国的人,这是好事,而不应该仅仅从利益角度揣测别人,因为繁荣可以是向心力的结果,也可以是向心力的来源。王孟源也说,”我们也只能把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寄托在大陆的身上了”,我认可这种说法,所以我始终认为尽管美国华裔参差不齐,但最终希望一定是亲中国的新世纪移民,因为随着时间流逝,过去的移民一定是在中国完成基础教育,越来越亲中国的新一代人。难道我们也要把这群人全部推开?难道我们要永远对华人做减法?难道我们要一直抱着这种大国小民的心态?

另外,国内很多人不理解移民国家,移民国家拼的就是人数与势力。抛开中美利益的天然纠纷,如果在美国的华裔足够多,亲中国的华裔势力足够强大,凭什么美国就一定要和中国敌对?在美国根基远不如华裔的印度势力明显超出了华裔,不就是一代一代印度人接力到美国,连S386这种会危害到美国自身利益的法案,也可以在人数、资本与势力的游说中一次次讨论乃至几乎通过。我们天天吐槽内卷,难道我们要一直这样内卷下去吗?

冷静想想,对待海外华裔,从国家利益出发,从华人族群角度出发,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与观点?

最后,我只庆幸有一个当下的ZF,否则这种一直计较差异的态度,恶化下去,不消国外,我们国内的差异都可以让我们内斗起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