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招惹饶毅教授风险最小收益最大。
差不多得了,你们这些不依不饶的网友是什么意思?
难道要观网让拜登给你们磕个头?
虽然道歉了大家也未必原谅。但我觉得这态度还是比某些360度打滚不认错的媒体强那么一点点。
这是某网背后控制人的个人信息,已入籍美利坚,由卡内基基金会赞助,妥妥的洋镰刀。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知道,这个媒体本质上是洋镰刀打着“我们【】的金钟罩,铁布衫真是太厉害啦”来收割当代义【】团韭菜的下【】玩意。正是因为读者群体是义【】团式的下【】群体,所以他们自然而然地把揭短的饶老师当成公知去攻击以迎合义【】团们的偏好。只不过这回玩脱了,毕竟知乎虽然下沉得厉害,但读书人比重还是蛮大的,基本的礼义廉耻还是懂的。
他们这个解释吧,我将信将疑,
按全信了回答的话:跨界害死人
按不信了回答:老观察者网了
建议呢,还是继续去不需要用脑只需要屁股的地方玩颠倒黑白,像这种需要带脑子的内容,可以不参与
说实话,观察者网干什么事情我都不会惊讶。
我只想请知乎,千万不要给我推荐任何这个网站提出的问题。
癞蛤蟆爬脚背上,不咬人膈养人。
道歉了总归是好事。
但作为B站观视频工作室的粉丝,我清晰地记得在大概三周前第218期视频版《睡前消息》中,督工在讨论清华学姐事件时,对“如何量化名誉和社会影响”刚刚给出了非常精彩的方案,当时看完之后立刻拍案叫绝。
这个方案转眼儿就可以用到观察者网身上,督工真是未雨绸缪。
“在市场化媒体时代,名誉和社会影响是一种很容易量化计算的指标。清华学姐到处散布对同学不利的言论,制造了全国性的舆情事件。我们起码要保证80%看过错误信息的人有渠道、也有时间看到辟谣消息。所以应该去找第三方机构做一个调查,估算一下当初有多少人得到了错误信息,然后再计算一下在全国各个媒体和社交平台上投放辟谣公益广告,用多少钱可以用正确信息覆盖当初80%的受众。在各大平台明码标价出售推广位的情况下,这个计算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统计学问题。只要想算,一定能算清楚。比如说如果最后算出来的数字是一千万,故意散布错误信息的一方拿出2000万给对方,无论对方是不是拿这笔钱去弥补自己的舆论损失,这事情都算了结了。”
对网络质疑我司(观察者网编剧社)以标题春秋笔法故意抹黑饶教授一事,经调查未发现故意,但发现较多编剧存在阅读能力不达标,标题误用情形,反映编剧室管理不严谨。
好家伙,简直是行为艺术。
中国最杰出的讽刺喜剧演员竟在我身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