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三十万魏军,你是说赤壁?还是说上方谷?
咱这儿先不计较魏军这个名词,赤壁曹军在演义里是八十三万,历史上二十万。上方谷演义里差不多是20-30万,可问题是一场大雨把火浇灭了没烧死几个
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赤壁之战曹军都没全军覆没,水军战船团灭,陆军分批跑路了而已,曹操自己的直属部队比较惨,九死一生逃回曹仁驻地,但总的来看有生力量损失有限,不然曹操哪来的本钱之后有组织多次南征?
而且就小说来讲,赤壁之战真正烧死的怕是也不多,船只倾覆后淹死的,被联军步战杀死的才是大头。
“此正是:三江水战,赤壁鏖兵。曹军着枪中箭、火焚水溺者,不计其数。”
看见没,火焚只是一部分,后面还明确写着老曹杀出一阵后就有三千完整建制的北地军马
“徐晃出问,乃是袁绍手下降将马延、张凯,有三千北地军马,列寨在彼;当夜见满天火起,未敢转动,恰好接着曹操。”
可见陆军其实被火烧着的不多,大部分是在突围时损失或跑散,嗯对,还有一部分是被老曹自己的骑兵踩死的
然后放火主谋是周瑜,他36岁死了,纵火的是黄盖,被张辽射了一箭,虽然被韩当救起来但之后杀青了,砍人的是韩当周泰甘宁赵云张飞,这都属于正常战争行为,老曹让骑兵踩自己人属实人间之屑至少折他十年寿命……诸葛亮就改个风向撑死也就是个从犯关他啥事
火烧南蛮,这个书里说的很明白了,一场大火把人乌戈国烧绝种了,而且死状及其惨烈,基本全部是烧死,属于虐杀。
然后主谋是诸葛亮,指挥放火的是诸葛亮,他还现场观摩……他就折寿了
山谷里火烧藤甲兵产生了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和可吸入颗粒物,孔明站在山谷上难免吸入这些有毒有害致癌气体,所以说“必损阳寿”。
而火烧曹军则是在广阔的江面上,借东风,孔明站在上风口,有毒有害气体不会扩散到孔明那里,所以基本不会有事。
这就是为什么火烧曹军孔明没有说什么,而火烧藤甲兵时说必损阳寿。毕竟那时候防毒面具还没有被发明出来不是吗?大家还是要讲科学的嘛……
后文诸葛亮自己做了个解释:
蛮兵如此顽皮,非火攻安能取胜?使乌戈国之人不留种类者,是吾之大罪也!
杀人,和灭门,罪过是不一样的。
因为火烧藤甲兵原本是不必要的杀戮
火烧藤甲兵之前孟获已经被抓几次了?
藤甲兵的出战是诸葛亮自己放任的结果,现在很难推测诸葛亮一次次放孟获主要是为了让孟获心服口服,还是一次次让孟获回去带援兵来战以达到一次出兵能整体削弱西南部族的目的。杀了孟获,隔几年换个头领换个部族再反,又要出兵,不如放孟获回去,让他把能打的部族都喊来。可想而知,后面几次西南部族被孟获抽调兵力都抽得山穷水尽了。
就像项羽不肯过江东,一方面是无颜见江东父老,另一方面也是不想江东子弟再被征发作战死伤过多了,而诸葛亮一次次让孟获过江东抽子弟兵来战,从其内心来说,可不见得就像他说的那样使人“心服口服”那么道义。七擒孟获以后,西南部族兵力民力全部耗尽,孟获再也无法调集起能与蜀国一战的军队了,这才投降了。既达到了削弱西南部族的目的,又把其部族的仇恨转移给了孟获,当地部族肯定因为死伤过大而怨恨孟获为何不早早投降,进一步平息了西南部族反蜀之心。
在此计划下,再用上了火烧藤甲兵这种酷烈的,使人亡族灭种的手段,诸葛亮自然觉得有伤天和,折寿了。
一个人说话,是需要听众的。
我在这里写这个回答,是和网友们交流。为了避免被杠,还要合理化情节,理顺逻辑,力求尽善尽美。
一个政治人物发表言论,是有着明确的目的性。
赤壁之战,不管诸葛亮是不是统帅,当然他也不是。这一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是孙刘联军的一次伟大胜利,深刻地改变了当时的政治格局,有着积极的正面的意义,提高了诸葛亮的个人威望,实现了《隆中对》的战略构想,是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
在此基础上,无需自责。
而诸葛亮征讨西南土司,是为了稳定大后方,让自己的后背有一个稳定的局面,让这里的人民归顺,不再起兵反叛。
采用的方式就是历史书上经常写到的:剿抚并举。
何谓剿?
火烧藤甲兵,以暴力和残忍令人胆寒,从而产生恐惧心理,不得不服从蜀汉政权的统治。
何谓抚?
对大头领孟获七擒七纵,好心规劝,许以利益,收复土司贵族,让这些地区领导人积极争取合作。
对老百姓说:“乌戈国的军人太强悍了,藤甲坚固,我用其他办法根本打不败,只好用火攻的办法。由于杀的人太多了,很有可能让乌戈国亡族灭种,这件事我做错了,是一个大罪过,老天会折我的阳寿。”
折阳寿这种说法,如果是别人说,多半是一种诅咒;如果是自己说,就是指自己会得到报应。
报应这个东西,折阳寿这种说法,就是典型的迷信。
一般人没什么文化,当然会信。
但是诸葛亮借东风,那些经过气象研究,参考了赤壁地区的历史水文气候资料,经过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在一定的条件下,刮东风的时间点是存在的。
包括草船借箭,就是准确地预估到江面大雾产生和消失的时间过程。
诸葛亮是军事科学家。
迷信是诸葛亮最常使用的手段,是用来提振士气,迷惑敌人用的。
也就是说,诸葛亮根本不相信什么报应,折阳寿这些奇怪的说法。
但是,愚昧落后的西南少数民族信这些。
言下之意就是:我确实做得不对,上天会惩罚我,损我的阳寿。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为了和平,我看大家伙就散了吧,我们继续相亲相爱地生活在一起,共建美好家园。
这种话一说出口,老百姓怎么想?
蜀国的兵确实厉害,这个领导也是没办法,再说又是自己最先起兵谋反,都打输,还能怎么办?
乌戈国位于蜀国的版图南中附近(今缅甸中北部疆土),当时的国王是兀突骨。
而兀突骨是个宝器,他是应孟获的要求,起兵去救援孟获。
结果
被诸葛亮埋伏,以火攻反击之,兀突骨及其三万部下全部战死。
兀突骨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也就是说,乌戈国的人死光了,也就是死光了。和诸葛亮想要收服的孟获部族并没有多大关系。
所谓的血海深仇,那是指自己的部族血仇。
另外的部族灭亡了,谁愿意去报这个仇。
所谓杀鸡儆猴,正是因为这不是孟获的部族,诸葛亮才下死手。
就问你们怕不怕?
还有谁敢来救援孟获。
这些道理,谁都懂。
几万人烧成黑炭,连王都灭了 。谁还敢上?吓都吓死了。
这件事情发生在六擒孟获时期,后来孟获就顶不住了,不敢打了。
实现了诸葛亮稳定后方的战略规划,并起到了将西南地区收归中国版图的作用,甚至于延伸到了缅甸境内。
如果不是北伐战争,诸葛亮说不定还可以一统中南半岛。
但是没办法,中国的当时除了统一战争,还有北方边患,始终腾不出手来征伐中南半岛,使得中国的版图扩张止步在了中南半岛的丛山峻岭之前。
这场战争,意义十分重大,开疆拓土,而且最后形成的局面十分稳定。我们要牢记诸葛亮所做出的历史贡献,这是大大的一片疆土。所谓彩云之南,多彩贵州,凭什么是咱中国的?
得着好处,有人就开始骂娘了,说起诸葛亮的风凉话,俏皮话个顶个的油嘴滑舌。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诸葛亮一生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是一个为中华民族做出过伟大贡献的人。
可恨今日还有反贼在继续干着打倒中华英雄人物的勾当。
这种贼人,老子必痛骂之。
这就叫“屁股决定脑袋”。
孔明还是东亚做题家思维,烧了魏军,没什么感觉,那是因为魏国乃是窃汉之贼,那是敌我矛盾,对敌人不能手软;但是西南土著不是敌人,那是人民内部矛盾,可以团结的“大汉子民”,火烧藤甲军灭了人家一族,心痛不已,感觉自己犯了种族灭绝的大罪。
所以,在孔明看来,灭人家土著一族,比杀魏军反动派是更反人类的事情。
我们来看北美奴隶主匪帮的历史,灭了印第安人一族几百万人,没什么感觉,好的印第安人就是死了的印第安人……三角贸易害死了近1亿黑人,他们觉得有点愧疚,于是就有了政治正确,有了黑命贵……打了个内战,死了几十万美国人,于是要深刻反思,把内战中的南方奴隶主将军们雕像都竖起来……
所以,在北美奴隶主匪帮哪里,印第安人不算人,黑人算半个人,盎格鲁撒克逊人,才算完人。
但是,2020年遇到个新冠,不防不控,死了21万美国人,又不算人了……美国资本家、统治阶级、白宫政客才算人……
所以,对方是不是人,主要看自己的立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