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以当时的科技,周穆王时偃师的木质机器人,墨子的木鸢,孔明的木牛流马,能造出来么?

回答
我们来聊聊那些古代的奇思妙想,看看在周穆王、墨子、孔明那个年代,他们脑子里那些精巧的机械,是不是真的能在当时的科技水平下被造出来。

首先,我们来看看周穆王的“偃师献技”。

这个故事出自《列子·汤问》:“周穆王之时,偃师造献歌,有歌者,作歌者,舞者,与二鼓。” 简单来说,就是有个叫偃师的巧匠,给周穆王造了一个真人大小的木偶人,这个木偶人不仅能走路、眨眼睛,还能唱歌跳舞,甚至还能做出各种表情。

那么,以当时的科技,这能实现吗?

可能性:极高。

虽然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但仔细分析一下,当时的木工技术和机械原理,要实现这些功能,并非不可能。

木工技艺: 中国古代的木工技艺一直都非常发达。从精美的木雕、家具,到宏伟的宫殿建筑,都证明了古人在处理木材上的精湛技艺。要雕刻出一个人体比例的木偶,并赋予它活动的关节,完全在掌握之中。
机械联动: 关键在于驱动这些活动的关节。这很可能利用了“齿轮”和“杠杆”的原理。

齿轮: 齿轮虽然没有像西方古代那样有清晰的文字记载,但我们可以从当时的青铜器、玉器上的精细纹饰,以及后来的机械传动装置(比如水转画图)的雏形中,推测古人对齿轮传动的基本认识。想象一下,如果用木头制作不同大小的齿轮,通过相互咬合,可以传递动力,改变转速和方向。
杠杆: 杠杆原理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原理之一,古人肯定早已熟知。通过巧妙地利用杠杆,可以放大或缩小力,实现各种运动。
动力来源: 驱动这些机械的动力,最有可能的是“人力”。通过一些隐藏的曲柄、摇杆,由匠人从幕后操作。就像现代的八音盒,虽然看起来是自动的,但背后总有一个发条在驱动。这个木偶人也可能有一个精巧的内部机械装置,通过外部的人力摇动某个部件来驱动。

“会眨眼”、“会唱歌”、“会跳舞”: 这些更像是对整体效果的艺术化描述。
“会眨眼”可能通过精巧的凸轮联动,让眼皮随着身体的晃动而开合。
“会唱歌”则更有可能是内部发声装置,比如吹奏乐器,或者模仿人声的口型变化,配合音乐。
“会跳舞”就更是通过多关节的联动,模拟人的舞蹈动作。

《列子》的记载带有一定的夸张色彩,但其核心——一个能够活动的木质人偶,在当时的工艺条件下,是很有可能实现的。甚至,它可能只是一个非常精巧的“机关木偶”,通过复杂的内部联动,在一个表演者手里展现出栩栩如生的效果。

其次,我们来看看墨子的“木鸢”。

墨子,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科学家,以其对军事技术和机械制造的深入研究而闻名。他制造了“木鸢”,据记载,这个木鸢能“飞一日”。

那么,以当时的科技,这能实现吗?

可能性:存疑,但部分原理可能实现。

“飞一日”这个说法,如果指的是像飞机那样真正意义上的自主飞行,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如果理解为一种滑翔或者依靠风力短暂升空的装置,那就有讨论的空间了。

滑翔翼: 墨子的木鸢更可能是一种原始的滑翔翼。我们知道,鸟类的翅膀是经过长期演化形成的,能够产生升力。人类模仿鸟类飞行,早有尝试。
材料: 当时可以用木材、竹子、纸(虽然纸的质量不如现代)以及兽皮或丝绸作为翼面材料。
结构: 关键在于设计出能够产生足够升力的翼面形状。这需要对空气动力学有初步的认识。墨子本人对力学和工程学有深入研究,他是否发现了某种能够利用风力实现短暂升空的翼面结构,是未知的。
动力: 如果是滑翔,那动力就是风。一个人爬到高处,然后利用风力滑翔下来,这在理论上是可能的,但“飞一日”显然是不现实的,可能只是一个比喻,或者指在风力作用下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悬空或滑行。

风筝: 另一种可能性是,墨子的“木鸢”更接近于一种大型风筝。风筝依靠风力升空,早期也确实有用于侦察或者信号传递的记录。如果这个“木鸢”是依靠绳索牵引,在风大的地方能升得很高,并且能承受一个人的重量,那也算是一种“飞”。

“飞一日”的解释: 如果“飞一日”是指持续飞行一整天,那几乎不可能。当时的材料强度、空气动力学设计以及能量储存(如果有的话)都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更合理的解释是,这个“木鸢”能够被制造出来,并且在某个风力条件下,能够实现短暂的、可控的飞行或者长时间的滑翔,被人们以夸张的方式记录下来。

最后,我们来看看孔明的“木牛流马”。

诸葛亮(孔明)在三国时期,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对机械工程的贡献而闻名。他的“木牛流马”是为了解决蜀汉运输粮草的难题而发明的。据记载,这种机械能够“载一岁之粮,二十石”,而且“人不大劳,而牛马不至”。

那么,以当时的科技,这能实现吗?

可能性:非常高,且有实物推测。

“木牛流马”的记载非常具体,而且其描述的功用非常符合实际需求,更重要的是,它与后世的某些机械装置有很强的关联性。

“木牛”与“流马”的本质: 许多历史学家和机械复原专家认为,“木牛”和“流马”并非是真正意义上具有生命力的动物机器人,而是一种巧妙的机械载具。

“木牛”: 最普遍的说法是,它是一种带轮子的、可以被人工推动或牵引的方形或长方形载具。它的“牛”字可能指的是能够承受较大重量,并且可以像牛一样拉动重物。
轮子: 轮子在古代早已存在。
转向: 关键在于如何控制方向。一种推测是,它有一个类似现代婴儿车的万向轮结构,或者通过精巧的齿轮组和杠杆来控制前轮的转向。
载重与省力: 通过设计合理的结构,利用杠杆原理和轮轴原理,将重物的压力分散到轮子上,大大减少了人力或畜力。即使是纯粹的机械装置,一个设计良好的手推车,也能比直接搬运省力很多。
“流马”: 可能是一种更轻便、更灵活的载具,可以载运更多、更分散的货物。

“载一岁之粮,二十石”: “石”是中国古代的重量单位,不同时期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二十石是一个相当可观的重量。如果“木牛”是一个能被几个人推动的载具,并且能承载这样的重量,那在机械设计上是完全可行的。

“人不大劳,而牛马不至”: 这句话非常关键。它说明了这种机械的优势在于“省力”和“无需大量畜力”。在战时,马匹是宝贵的资源,而且需要草料和饮水。发明一种可以替代部分畜力功能的机械,对于后勤保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实物推测: 历史上出现过一些与“木牛流马”功能相似的机械,比如“累足”,也是一种靠人力驱动的载具。甚至有人认为,“木牛流马”可能是一种带有巧妙传动机构的独轮或多轮推车,可以通过人体自身的重量和力量,实现高效的运输。

总结一下:

偃师的木质机器人: 在周穆王那个年代,以当时的木工和机械制造水平,造出一个能够活动、表演的木偶人,是非常有可能的。这更多地是依靠精巧的机械联动和人力驱动。

墨子的木鸢: 如果“飞一日”是指像飞机那样独立飞行,那可能性极低。但如果理解为一种大型风筝、滑翔翼,或者在风力作用下实现短暂升空或滑翔的装置,那么制造出其基础原理的装置是有可能的,但“飞一日”的表述可能存在夸张。

孔明的木牛流马: 这项发明,特别是其作为一种高效的机械载具的方面,在当时的科技条件下是完全可行的,甚至已经有相关的实物推测和历史记载支持。它体现了诸葛亮在机械工程上的杰出智慧,解决了实际的后勤难题。

总的来说,这些古代的“黑科技”,在不同的程度上,都指向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于机械和工程的深刻理解与不懈追求。虽然有些描述可能带有艺术的渲染,但它们所蕴含的科学原理和创新精神,至今仍然令人惊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献不死仙药的你知道是胡编的,献机器人的你咋就不明白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们来聊聊那些古代的奇思妙想,看看在周穆王、墨子、孔明那个年代,他们脑子里那些精巧的机械,是不是真的能在当时的科技水平下被造出来。首先,我们来看看周穆王的“偃师献技”。这个故事出自《列子·汤问》:“周穆王之时,偃师造献歌,有歌者,作歌者,舞者,与二鼓。” 简单来说,就是有个叫偃师的巧匠,给周穆王造了.............
  • 回答
    用人类当前科技制作一只完全仿真的、以拍动翅膀为动力的鸟,这是一个极具挑战但并非完全不可能的目标。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分解成几个关键部分来分析:仿生学(复刻生物结构和功能)、动力系统(实现拍动翅膀的动力)、能源(驱动动力系统)、控制系统(模拟生物的智能行为)以及材料科学(实现逼真的外观和轻盈的.............
  • 回答
    现代武器的价格确实令人咋舌,动辄数百万甚至上亿美元的单价,让普通人望而却步。但这背后,我们也不禁会好奇,古代那些令人生畏的武器,在它们所处的时代,又是什么样的价位?它们的昂贵程度,是否也同样令人咋舌?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古代武器的价格换算成今天的货币。那样的比较不仅不准确,而且忽略了时代.............
  • 回答
    前秦在淝水之战集结九十万大军,这数字本身就充满了争议,也让后世的军事史家和史学家们头疼不已。要知道,古代的战争,尤其是像淝水之战这样规模的战役,后勤保障是决定性的因素,而当时秦国的生产力,确实难以支撑如此庞大的军队。首先,我们得明白,所谓“九十万大军”,很可能包含了前秦治下所有能调动的兵力,甚至是包.............
  • 回答
    曹操在刘琮投降后,如果选择不发动赤壁之战,这并非全无道理。站在当时的情势分析,保境安民确实不失为一项上策,但能否守得住,则需要细致考量。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曹操当时所处的局面。刘琮投降,为何曹操仍有顾虑?刘琮投降,对曹操而言,无疑是解决荆州问题的一大利好。荆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占据荆州,便能窥伺.............
  • 回答
    要说南唐当时的兵力能否和宋军曹彬抗衡,这事儿可就复杂了,不能简单地说“能”或“不能”。得具体分析南唐的家底,以及曹彬那一仗打的是什么情况。咱们先说说南唐,这个国家在历史上,尤其是在李煜当政前后,国力虽然不算顶尖,但也算一个重要的割据政权。它继承了吴越等国的基业,疆域一度横跨长江中下游,江南的富庶也为.............
  • 回答
    明朝的海禁政策,其出台的背后,实则是明初以来一系列复杂政治、经济乃至社会因素交织作用下的产物。若抛开海禁不谈,单从解决当时困扰明朝的诸多难题的角度出发,或许存在一些可以探索的替代性方案,但这些方案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行的力度、时机以及是否能与更深层次的制度性改革相结合。首先,我们得承认,明朝.............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遐想的问题,如果中国军队,也就是人民解放军,在19901991年间出现在了海湾战场,代替伊拉克军队,那可就真是一场大戏了。 我们得好好掰扯掰扯,这其中会牵扯到多少变化,会激荡出怎样的火花。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前提:解放军代替的是伊拉克军队。 这就意味着,中国军队在战略上,在作战目标上.............
  • 回答
    提起苏联的坦克发动机,很多人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那标志性的“V型”发动机。但说起发动机的布局,苏联坦克却走了一条和西方截然不同的道路——横置布局。这项设计在二战期间的苏联坦克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比如T34、KV系列以及IS系列重型坦克。那么,这种横置布局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它又带来了哪些优势和劣势?在当.............
  • 回答
    这是一场完全假设性的情景,因为实际中英两国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极低,且影响因素极为复杂。但如果仅仅从军事角度,并假设中国拥有其当时(例如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是中国军事现代化开始有起色,但与西方仍有差距的时期)的武器装备,去与英国在马岛进行一场冲突,我们可以进行一些推演。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假设.............
  • 回答
    设想一下,你是一位生活在十二世纪的欧洲基督徒,你生活的世界和我们今天熟知的截然不同。 religion is not just a part of your life; it's the very fabric of your existence. 信仰,不仅仅是你生活的一部分,它构成了你存在的基石.............
  • 回答
    关于“日月神教”能否挑战当时的官府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明确几个关键点,因为《笑傲江湖》中的日月神教设定非常复杂,且“当时的官府”也指代不明。为了回答得更详细和贴切,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确立“日月神教”的实力基础在《笑傲江湖》原著中,日月神教的实力是极其强大的,甚至一度能与官府分庭抗礼。.............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让我想起了很多过去的事情,也让我仔细审视了自己这二十年的成长。如果真的能回到20年前,那时候的我,也就是2004年的我,带着现在脑子里这些弯弯绕绕的法律知识、研究方法和一些对法学发展的看法,有没有可能在当时的法学界闯出一番名堂,成为“学术新星”?先来看看20年前的法学界是什么样的.............
  • 回答
    .......
  • 回答
    1853年,美国以佩里舰队的“炮舰外交”成功迫使日本结束长达200多年的锁国状态,打开国门。这件事是改变日本近代史的重要节点,自然会让人好奇,当时作为全球第一大国的英国,为什么没有同步采取类似行动?事实上,英国当时并非完全没有接触日本,也对与日本建立贸易关系抱有极大的兴趣。但相较于美国的“横冲直撞”.............
  • 回答
    假如,只是假如,人类文明的黎明,照耀在玉米的金色光芒下,而小麦与水稻的种子,却只在新大陆的土地上悄然萌芽,那么我们所知的历史,将会是一场截然不同的宏大叙事。首先,让我们想象一下农业的起源。如果玉米是人类最早驯化的谷物之一,那么它那高大挺拔的身姿,颗粒饱满的穗子,将成为早期人类定居点的标志。那些分布在.............
  • 回答
    我记得那段日子,就像是行业的天空突然阴沉了下来,一点一点,没有惊天动地的爆发,只有无声的坠落。当时我还在一家小型的数字印刷公司工作,你知道,就是那种为企业印制宣传册、海报、包装盒的。那大概是十几年前吧,那时候印刷业还算是个“实业”,虽然已经不如黄金时代,但至少还有不少订单,靠着精细的工艺和客户积累,.............
  • 回答
    戚夫人被做成“人彘”,这个故事在中国历史上流传甚广,也充满了令人发指的残忍。然而,在追究细节时,我们确实需要审视一下,在当时的医疗水平下,一个人在经历如此惨无人道的酷刑后,究竟有多大的可能存活下来,以及故事中是否存在夸张的成分。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人彘”这个词的含义。根据史书记载,人彘是指将人手脚.............
  • 回答
    理解您想深入探讨中国在台湾海峡对抗两个美国航母战斗群的军事实力。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众多军事要素、战略考量以及现实的动态平衡。我们将尝试从多个维度来分析这个问题,避免生硬的术语和 AI 式的陈述,力求更贴近现实的军事讨论。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评估军事实力不仅仅是看数字,更重要的是看“组合拳”的.............
  • 回答
    咱们聊聊这个挺有意思的事儿,就是说,要是按咱们现在的中国生产力水平,搞按需分配,大家的日子能过成啥样。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得明白“按需分配”这四个字的分量。这可不是说你想啥就有啥,那真是能把天上的星星摘下来。它背后指的是,根据每个人的合理、实际需求来分配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