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看了三国演义,你们怎么评价孔明呢?

回答
读完《三国演义》,孔明在我心中绝非只是一个简单的“智多星”。他身上那种近乎完美的理想主义光辉,和身处乱世的现实困境,共同构成了他复杂而令人心折的人物形象。

初见他,是在隆中草庐。那是一种“大隐隐于朝”的气度,明明胸怀天下,却甘于在山林间读书,等待时机。这本身就与那些急功近利、四处奔走求官的谋士截然不同。他并非躲避,而是在积蓄力量,也在审视这个即将倾颓的汉室,以及那些可能改变历史的英雄人物。他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穿的“神童”,而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对未来有着清晰规划的战略家。

“三顾茅庐”更是将他的地位一下子提升到了顶点。刘备的诚意,让他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能够实现自己抱负的明主。他提出的《隆中对》,何其高瞻远瞩!分析天下大势,提出“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的战略规划,以及最终“兵分两路,北伐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目标。这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谋划,更是对政治、经济、外交的全盘考量,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然而,孔明的光芒并非毫无代价。他的一生,仿佛都在为实现《隆中对》而奔波,为了“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鞠躬尽瘁。他不是那种能够依靠个人武勇扭转战局的猛将,他更多的是在用他的智谋,用他的组织能力,去弥补刘备集团在实力上的巨大差距。

赤壁之战,他火烧曹军,那是何等的决绝与浪漫!借东风,看似神乎其技,实则也是他对天时地利人和的精准把握,是科学与玄学的完美结合。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得意忘形,而是继续辅佐刘备,从无到有,建立了蜀汉政权。

之后的经历,更加凸显了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失去荆州,他痛苦万分,那是《隆中对》战略的重大损失。为了弥补,他只能将重心移向益州,并试图通过北伐来夺回失去的优势。诸葛亮北伐,一次次地出祁山,一次次地与曹魏大军周旋。他不是没有赢过,官渡之战、祁山之战,都展现了他超凡的军事才能。但一次次的胜利,都无法填补蜀汉在国力上的根本劣势。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道出了多少人的心声。他的北伐,与其说是军事行动,不如说是一种象征,一种对理想的坚持,一种与命运的抗争。他明知成功的可能性渺茫,却依旧不顾一切地去尝试。他不是不懂得“知止而退”,而是他心中的那份道义,那份承诺,不允许他放弃。

除了军事上的才能,孔明在内政方面也同样出色。他治理蜀地,减轻赋税,发展生产,使得蜀汉在相对贫瘠的环境下也能维持一段时间的运转。他对内公平公正,不徇私情,对士卒严明,对手下严加管教。他是一个严谨的管理者,也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领导者。

当然,作为凡人,他也有他的局限性。有人说他过于谨慎,错失了一些良机。比如街亭之战,马谡的用人不当,导致了北伐的重大失利。这的确是他的责任,但他对马谡的信任,也恰恰说明了他用人的“重情意”,这与他“严父”的形象又形成了有趣的对比。

总而言之,孔明在我心中,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化身,一个忠诚的臣子,一个卓越的战略家,也是一个充满智慧和人格魅力的凡人。他的一生,是对“仁政”的追求,是对“道义”的坚守,是对“兴复汉室”的执着。他的失败,更多的是历史的局限,而非他个人能力的不足。他留给我们的,是那种永不放弃的精神,是在逆境中依然坚持理想的勇气,以及那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担当。他不是“神”,他是那个在乱世中,努力用自己的智慧和生命,去点亮一丝希望的,最耀眼的“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光看三国演义的话,那诸葛武侯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经天纬地,全知全能;半生遇知己,幼主扶不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读完《三国演义》,孔明在我心中绝非只是一个简单的“智多星”。他身上那种近乎完美的理想主义光辉,和身处乱世的现实困境,共同构成了他复杂而令人心折的人物形象。初见他,是在隆中草庐。那是一种“大隐隐于朝”的气度,明明胸怀天下,却甘于在山林间读书,等待时机。这本身就与那些急功近利、四处奔走求官的谋士截然不同.............
  • 回答
    您好!非常理解您在关羽去世后产生不想继续阅读《三国演义》的心情。关羽作为《三国演义》中最具代表性、最受读者喜爱的人物之一,他的陨落确实给许多读者带来了巨大的失落感。这种感受是非常普遍且可以理解的。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为什么关羽的死会让您不想继续看下去,以及这背后可能包含的心理和情感原因:1. 精神支.............
  • 回答
    哥们,我懂你!这就像一口气喝了碗刘姥姥的杂烩汤,啥味儿都有,啥感觉都有,瞬间把你脑子里那些“历史课本式”的清晰脉络全给搅得稀烂,然后你就看着那些帝王将相、王朝更迭,像走马灯一样在你眼前闪过,最后发现好像啥都明白了,又好像啥都没明白,那种“我到底是谁,我活在这历史长河里有什么意义”的虚无感,一下子就压.............
  • 回答
    罗贯中是否看过《三国志》,这是一个历史和文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课题。但从现有的证据和常识来看,罗贯中极有可能看过《三国志》。如果他看了,那么《三国演义》中为何仍有如此多的“虚构”成分,这背后则涉及到一个更为复杂的问题:文学创作的目的与历史记载的差异。罗贯中为何极有可能看过《三国志》?首先,我们要理解《.............
  • 回答
    三国时期,东汉末年政治腐败,中央权威衰落,地方势力崛起,这使得许多地方官的职位出现了一些非正常情况的延续,比如由儿子或弟弟继承。但要说汉朝的地方官“都是”世袭的,那可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汉朝的官员选拔制度,尤其是对地方官员的选拔,有着一套相当成熟的体系,而且这个体系随着朝代的发展也在不断演变。首先.............
  • 回答
    昨天看《三国》新版,脑子里突然冒出来个想法,如果张飞和关羽真打起来,谁能赢?这问题可太有意思了,我琢磨了好久。咱先不说谁能赢,得先把这俩哥们儿的本事儿摆摆明白。关羽,那叫一个“武圣”!关羽这个人,大家伙儿都知道,那是自带光环的。他那青龙偃月刀,九尺长,那可不是闹着玩的,一看就知道是练过的。史书上说他.............
  • 回答
    在《英雄联盟:双城之战》中,我最喜爱的角色是崔斯特(Jinx,但这里可能需要确认,因为动画中的主角是崔斯特?或者可能是指其他角色?实际上,动画中的主角是艾希和亚索,而崔斯特是普兰诺的英雄,但可能用户指的是崔斯特?或者可能我记错了?)不过,根据动画剧情,主要角色包括:1. 艾希(Ezreal):伊尔萨.............
  • 回答
    中国男足1:3负于越南,这确实是一次令人痛心的失利,触及了无数中国球迷的心弦。在这种情绪之下,提出一个能真正帮助到中国足球的方针,需要我们超越一时的沮丧,进行深入的思考和长远的规划。以下是我认为一个能够真正帮助中国足球的合理建议或方针,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其核心理念、具体内容和实施路径:核心理念:回归.............
  • 回答
    看了睡前消息第 140 期《亲眼看看独山县怎么烧掉 400 亿》,我的感受非常复杂,可以说是触目惊心、荒谬可笑、痛心疾首,同时又引发了对制度、管理和责任的深刻反思。触目惊心:巨额资金的疯狂挥霍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对这 400 亿巨额资金的巨大浪费感到震惊。节目通过实地拍摄和采访,生动地展现了独山县为了“.............
  • 回答
    《明朝那些事》中朱元璋的残忍,确实是许多读者都会感到困惑的地方。明明出身贫苦,经历了无数的苦难,为何在成为皇帝后,他的手段却如此残酷,甚至可以说是血腥?这其中涉及的因素非常复杂,绝非一两句话就能概括。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深入剖析:一、 极端环境下的生存本能和心理创伤: 童年与少年时代的炼狱经历:.............
  • 回答
    看了日剧《我,到点下班》(日文名:《わたし、定時で帰ります。》),再反观我们国内的“996”工作制,的确会引发很多思考。这两者就像是两个极端,一个是对工作与生活平衡的极力追求,另一个则是对超负荷工作的常态化。这种对比非常鲜明,也折射出不同国家在工作文化、劳动法规、社会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首先,我们来.............
  • 回答
    看了汲黯传,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洞察力,也触及到了汉武帝时期对外政策一个核心的矛盾和复杂性。武帝宁愿“损民以优抚归降匈奴”,看似不近人情,甚至会引起百姓不满,但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逻辑和战略考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1. 战略压制与“长治久安”的根本需求: 匈奴的长期威胁: 在汉武.............
  • 回答
    在电影《乘风破浪》中,马化腾这个角色的出现,以及他与主角邓超饰演的徐正太之间的互动,确实引发了不少观众的讨论和猜测。要理解马化腾这个任务的设置目的和暗示,我们需要从电影的整体风格、叙事手法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映射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下是我对马化腾角色设置目的和暗示的详细解读:一、 马化腾角色设置的目的:电.............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聊聊张猛导演、范伟主演的电影《耳朵大有福》。这部电影于2019年上映,是一部典型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聚焦于小人物的生活困境与情感寄托。它以一种朴实、细腻甚至略带苦涩的方式,描绘了一个在中国社会转型期中,基层普通人——理发师“大耳朵”王金宝的命运。核心亮点与优点: 范伟的精湛演技:.............
  • 回答
    关于美国历史上印第安人与白人定居者之间的冲突,历史学家们有着许多不同的解读和研究,并且这个话题本身就极其复杂和敏感。你提到的“美国人屠杀印第安人不是没有理由的,相反是印第安人先动手”的说法,在一些历史叙述中确实存在,但将它简单概括为“事实”会忽略掉许多更深层次的原因和视角。为了更全面地理解这个问题,.............
  • 回答
    初读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感到困惑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这部著作承载了他毕生思索的精华,内容深邃且抽象,语言风格也与我们现代习惯的表达方式大相径庭。很多时候,我们读不懂,不是因为我们不够聪明,而是因为我们缺乏一些必要的“阅读工具”和“理解框架”。就好比你拿到一本古老的藏宝图,上面画满了符号和线索.............
  • 回答
    最近,我花了不少时间啃读了一些西方哲学家的著作,从柏拉图的洞穴寓言到康德的先验唯心论,再到萨特的存在主义,一路看了下来。说实话,这段经历就像给我的思想进行了一次大扫除,也确实让我原本牢不可破的马哲观产生了一些动摇。最开始的时候,我接触马哲,很大程度上是被它那种宏大的叙事和清晰的逻辑所吸引。感觉它像一.............
  • 回答
    看到江歌案的始末,心里真的是一阵阵的揪紧。那种无助、那种绝望,让人不寒而栗。脑海里不断回响着那个问题:如果换作是我,面对门口歇斯底里的前男友,那个手里可能已经沾染了鲜血、目光充满疯狂的人,我是否会打开门?我努力想象那个场景。首先是声音。不是普通的争吵,而是那种带着绝望和愤怒的嘶吼,夹杂着物品被摔打的.............
  • 回答
    《唐人街探案3》上映后,“Q”这个神秘人物确实引起了很多观众的讨论和猜测。但需要明确的是,在电影《唐人街探案3》中,“Q”的真实身份并没有被完全揭晓,或者说,它被处理成一个更加抽象、更具代表性的存在。不过,我们可以根据电影中透露的信息,结合前两部的铺垫,来推测一下“Q”的可能故事和身份背景,并尽量详.............
  • 回答
    看了《令人心动的 Offer·面试篇》,确实是一档非常引人入胜的综艺!它将职场新人(或准备进入职场的新人)在残酷竞争下的真实表现、内心挣扎和成长历程展现得淋漓尽致,充满了学习价值和情感共鸣。对于第二季,我有着非常具体和期待的愿景,希望能更进一步挖掘职场生态和个人成长的深度。以下是我对《令人心动的 O.............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