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雍正和乾隆谁最厉害?

回答
雍正和乾隆是中国历史上两位极具影响力的皇帝,都以勤政、改革和开疆拓土而闻名。要判断谁“最厉害”,不能简单地从一个方面来衡量,而是要结合他们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贡献和成就来综合评价。

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对比雍正和乾隆的“厉害”之处:

一、 统治理念与政治改革:

雍正:铁腕改革家,巩固皇权,整顿吏治

核心理念: 雍正帝即位时,康熙朝后期出现了一些积弊,如吏治腐败、财政紧张、土地兼并严重等。他深受儒家“君临万民”的责任感驱动,以“朝乾夕惕”、“兢兢业业”的态度对待政务,将巩固皇权、整顿国家机器作为首要任务。他被认为是清朝最勤政的皇帝之一,每天批阅奏折至深夜。
政治改革亮点:
摊丁入亩: 废除人头税,将税收负担平均分摊到土地上,减轻了无地和少地农民的负担,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口增长的虚报现象,也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火耗归公: 规范了银两铸造过程中产生的“火耗”(熔铸费),将火耗作为官员的“养廉银”,有效地打击了“耗羡”被地方官员私自挪用和盘剥的情况,增加了官员的合法收入,减少了贪腐。
秘密立储制度: 继承了康熙的遗愿,并加以完善,将写有继承人名字的诏书封存在“正大光明”匾额后面,有效地避免了康熙朝中期九子夺嫡的激烈皇权斗争,维护了政治稳定。
设立军机处: 这是雍正朝最重要的政治制度创新。军机处是皇帝的最高决策机构,官员由皇帝亲自选拔,直接对皇帝负责,效率极高。它取代了议政王大臣会议,进一步加强了皇权,使得皇帝能够更直接、更快速地处理国家大事,尤其是在军事和政务效率上起到了关键作用。
整顿吏治,严惩贪腐: 雍正对贪官污吏毫不留情,严厉查处了年羹尧、隆科多等巨贪,大力推行“养廉银”制度,试图从根本上解决官员贪腐问题。他的改革虽然严厉,但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净化了吏治。
改土归流: 在西南地区废除土司制度,实行中央直接管理,将中央的法律和行政制度推广到边疆地区,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和管理。
“厉害”之处总结: 雍正是一个铁腕的改革家和制度的奠基者。他以雷霆手段解决康熙朝后期积累的各种弊端,以极高的效率和严厉的手段巩固了皇权,为乾隆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改革触及了深层次的政治和经济体制,其影响深远。

乾隆:巩固与扩张,盛世的辉煌与隐忧

核心理念: 乾隆帝继承了雍正打下的江山,他深受儒家文化熏陶,崇尚汉文化,但也保留了满洲贵族的统治特权。他的统治被认为是“康乾盛世”的顶峰,他追求“十全武功”,对内追求稳定和繁荣,对外渴望扩大清朝的国际影响力。
政治统治特点:
继承与发扬: 乾隆基本上继承了雍正的政治体制,如军机处等,并加以沿用和完善。他延续了“摊丁入亩”、“火耗归公”等政策,使得国家财政在前期十分充裕。
大兴文字狱: 这是乾隆朝政治上的一大污点。他出于维护统治和压制异议的需要,大肆搜捕因文字触犯皇权或涉及敏感话题的文人,导致大量书籍被禁毁,思想受到压制,不利于学术和文化的长远发展。
巩固边疆,对外扩张(十全武功): 乾隆时期是清朝对外征服的顶峰。他发动了对准噶尔、回部、大小金川、台湾、缅甸、安南、廓尔喀等多次战争,被称为“十全武功”。这些战争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清朝的疆域,扩大了对周边地区的控制力,提升了清朝的国际地位。但其中一些战争耗资巨大,也给国家财政带来压力。
文化建设(四库全书): 乾隆下令编纂《四库全书》,是历史上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官修丛书。这在整理和保存中国古代文献方面功不可没。但同时也伴随着大规模的焚书禁书,削弱了文化的活力。
盛世下的隐忧: 乾隆朝是清朝国力的顶峰,但也是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在他统治的后期,官场腐败再次抬头,财政也开始出现亏空。他好大喜功,生活奢侈,如六下江南,给国家财政带来了巨大负担。更重要的是,他未能及时应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错失了改革开放的机会。
“厉害”之处总结: 乾隆是一位卓越的守成者和扩张者。他继承了父辈的基业,将其推向了顶峰,使得清朝在疆域、人口和国力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是一位伟大的君主,但在政治清明、文化自由和长远发展方面,他留下了不少遗憾。

二、 经济与财政:

雍正:整顿财政,开源节流,为国库充实打下基础

主要贡献: 雍正帝继承了康熙朝后期国库空虚的局面,通过一系列改革,极大地充实了国库,为乾隆时期的“盛世”提供了财政支撑。
摊丁入亩、火耗归公: 直接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减轻了农民负担。
打击贪腐: 追缴了大量贪污的钱财,也减少了国家财政的损失。
鼓励商业: 在一定程度上松绑了部分商业限制,如允许民间在一定程度上经营盐业。
设立钱粮总汇: 集中管理全国的钱粮,加强了财政的统一管理。
评价: 雍正是一个精打细算的“理财家”,他的财政改革卓有成效,为后续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乾隆:国库充裕,但后期开始消耗和透支

主要成就: 继承了雍正积累的国库,在统治前期国家财政非常充裕。
问题:
“十全武功”的消耗: 连年的对外战争耗费巨大,消耗了大量国库储备。
生活奢侈: 六下江南等活动耗费民力财力。
官场腐败再起: 和珅等权臣的贪腐,以及整体官场风气的不严谨,导致财政收入的流失。
未能有效应对财政危机: 到了乾隆后期,财政已经出现紧张迹象,但他本人并未采取根本性措施,而是寄希望于“盛世”的惯性。
评价: 乾隆的统治初期是财政的巅峰,但后期则开始出现消耗和透支的迹象,为嘉庆朝的财政危机埋下了伏笔。

三、 军事与疆域:

雍正:巩固边疆,但大规模对外战争不多

主要贡献: 雍正时期虽然也对外用兵,但主要目的是巩固边疆,如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以及对付准噶尔汗国。他更注重内部的稳定和对新疆地区的经营。
加强对新疆的管理: 通过设立和发展伊犁、哈密等地,巩固了清朝对西域的控制。
相对谨慎的军事策略: 与乾隆不同,雍正更加注重内政,军事行动也相对保守,避免大规模、消耗巨大的战争。
评价: 雍正在军事上以“巩固”为主,为清朝奠定了稳定的边疆基础。

乾隆:开疆拓土,成就“十全武功”

主要贡献: 乾隆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马上天子”,他通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将清朝的版图扩张到了极点。
征服准噶尔和回部: 这是乾隆朝最重要的军事成就,消灭了准噶尔汗国,将新疆地区正式纳入清朝版图,奠定了现代中国西部疆域的基础。
平定大小金川: 耗时多年,但最终成功。
平定台湾林爽文起义: 加强了对台湾的统治。
征伐缅甸、安南、廓尔喀: 虽然这些战争的性质和意义与征服准噶尔有所不同,但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清朝在东南亚和中亚的影响力。
评价: 乾隆的军事成就毋庸置疑,他极大地拓展了清朝的疆域,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这些“武功”的背后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并且一些战争的性质和效果也存在争议。

四、 文化与思想:

雍正:推崇儒学,但对异端思想保持警惕

主要特点: 雍正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但作为皇帝,他极力推崇儒家思想作为统治的理论基础。
编纂《古今图书集成》: 延续了康熙朝的文化工程,是一部重要的百科全书。
推崇朱熹理学: 强调道德修养和等级秩序。
警惕思想异端: 对一些挑战官方思想体系的言论保持警惕,但与乾隆相比,文字狱的规模和严酷程度相对较低。
评价: 雍正在文化上更偏重于巩固统治秩序和推行官方意识形态,在文化思想的自由度上不如康熙,但也没有达到乾隆后期那么严酷。

乾隆:文化昌盛与思想压制并存

主要特点: 乾隆是历史上著名的“十全老人”,对文化艺术有很高的造诣和浓厚的兴趣。
编纂《四库全书》: 规模宏大,是文化遗产的宝库。
诗词歌赋,书画收藏: 乾隆本人热爱诗文创作,收藏了大量艺术珍品,推动了清朝的文化繁荣。
大兴文字狱: 这是乾隆朝文化上最负面的影响。他以压制异见、维护皇权为目的,导致思想文化受到严重禁锢,限制了知识分子的创造力。
评价: 乾隆朝的文化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特点,一方面是辉煌的文化成就,另一方面是严酷的思想压制。他既是文化的繁荣者,也是文化自由的扼杀者。

结论:谁更厉害?

如果以“改革的魄力”、“制度的创新”和“为后世奠定基础的能力”来衡量,雍正更厉害。 他像一位精明的建筑师,在国家政治经济的根基上进行了深刻的改造,解决了康熙朝后期的弊病,为乾隆盛世的到来扫清了障碍。他的勤政和铁腕手段是无可比拟的。

如果以“王朝的疆域的扩张”、“国力的鼎盛时期”和“对中华文明的继承与发展”来衡量,乾隆更厉害。 他将清朝的版图推向了历史的顶峰,使得中华文明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影响。他的统治时期是清朝的“黄金时代”,其文化成就也十分辉煌。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他们各自的局限性:

雍正的“厉害”在于其锐意改革,但也因为过于严苛,使得他本人在民间和士大夫中的口碑不如康熙和乾隆。 他的改革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和权力意志,一旦失去他这样的君主,其改革的持续性就受到考验。
乾隆的“厉害”在于其守成和扩张,但他也因为享乐、好大喜功和思想压制,导致了盛世下的隐忧和为后来王朝的衰落埋下伏笔。 他未能及时认识到时代的变化,错失了重要的改革机遇。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从政治改革和制度建设的角度看,雍正是更为杰出的君主。
从国家疆域的开拓和王朝气象的辉煌看,乾隆无疑是更为成功的君主。

两者都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他们各自的“厉害”之处体现在不同的方面。雍正是“打基础”的高手,乾隆是“建高楼”的大师。没有雍正的改革,就没有乾隆的盛世;而乾隆的盛世,也未能真正解决时代发展带来的根本性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从一些正史数据来看,我以为康熙和雍正时的内政状况确实有些被过于夸张了。

在《清史稿》记载的饥荒数量中,康熙一朝大饥记载29次,其中人相食记载5次,一共61年,平均2.1年大饥荒一次。

雍正一朝大饥记载7次,无人相食,但雍正朝一共才13年,平均1.9年就大饥荒一次。

乾隆一朝大饥记载18次,其中人相食记载2次(1785、1786两年),一共60年,平均3.3年大饥荒一次。

如此看来,乾隆朝农业自给自足的程度确实是明显优于另外两帝。很多人第一次看《清史稿》灾异志时,看到康熙年间一大版霸屏的饥荒纪录印象极深,其实就频率而言,雍正时甚至还不如康熙,尤其还要考虑到康熙后期的饥荒情况本已有所缓和(四十四年之后甚至只有两次大饥了)。

而乾隆时代不但饥荒相对较少,还要考虑到乾隆年间人口急速增长,说明乾隆前期甚至产出了远远满足当时人口需要的粮食(在整个农业国历史上,似乎也只有英国统治后的印度出现了这样的人口暴增的景象,从1亿增长到近4亿)。虽然说乾隆的确占了一些小冰期结束和高产番薯作物引进的便宜,不过康熙、雍正时如此糟糕的农业数据总不能说他们干得很好吧。


户籍人口方面(某些方面可以等同于政府控制力的标准),参考:历代人口的官方统计数_国学导航 清朝历年的中国人口数值统计 中国古代人口略表

康熙年间,记载人丁数为2462万;

乾隆六年时口数为1亿4341万(可作为雍正末年参考),最终数据是3亿148万;

顺便说一句,此前中原王朝在籍口数的最高纪录是明成祖时的6659万。

三方面对比,也是乾隆明显优于康熙和雍正。这也是为什么上面有人说乾隆的国库存银完胜康熙和雍正(康熙存银3200万两,雍正存银3400万两,乾隆巅峰时存银7390万两),其实很简单,乾隆朝实际控制的人、丁远远多于前朝(甚至历朝历代),税都收上来了,国库当然随便就盈余了!

军事方面:上面也已经有人说了,康熙大败准噶尔,雍正大败于准噶尔,乾隆荡平准噶尔,但准部相对于全盛期已经大大削弱。

总得来说,其实清朝真的有点像有些人对李唐的评价,康熙(贞观)强而不盛,乾隆(开元+天宝)盛而不强。康熙平三藩、三征准噶尔,军事上确实有很多亮点,中央集权也有所加强。康熙末年,口数有可能已经突破了明成祖“远迈汉唐”的最高纪录,可能这也是康熙在统治阶层中所谓千古圣君的风评来源。但是确实不能掩盖康熙连年兴师动众(发动全国国力直扑蒙古高原,背后需要的是惊人的后勤量),治下大部分年份民生都十分凋敝的事实,虽然有小冰期尚存的因素,但康熙年间连部分江南省份如庐州、湖州、嘉兴都能大饥,这就有点厉害了(晚年似乎和汉武唐宗一样有所自省,提出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相比之下,乾隆前期清朝确实空前繁荣,连续刷爆了一连串人口财政数据(2次人相食记载都出现在五十到五十一年的后期),最富余的时候甚至可以五次全免天下钱粮,但军事和科技上别说距离西方越来越远,八旗军本身都不复昔日之勇,几次与东南亚国家交战暴露了清军已逐渐腐败。

雍正除了摊丁入亩、军机处等一些制度设置影响深远之外,文治(农业、财政等数据)武功比起康熙乾隆都没有太大亮点,雍正作为一个政治人物被无限拔高,实在有太多小说家言宣传的因素。

user avatar

清朝雍正皇帝胤禛,在他死后上百年来,一直在民间传说被黑为杀父篡位的暴君,近年来随着《雍正皇帝》电视剧把他美化成一个为国家鞠躬尽瘁的好皇帝,二十年来不断被美化。

【数英雄,论成败,古今谁能说明白?千秋功罪任评说,海雨天风独往来。一心要江山图治垂青史,也难说身后骂名滚滚来,有道是人间万苦人最苦,终不悔九死落尘埃。】——《雍正皇帝》主题曲

有许多人因此看不上此前名气甚大的康熙帝和乾隆帝,却对雍正帝颇为认可,相信他何等勤政爱民,竟是为百姓而日夜操劳政务,活活累死的“满清唯一好皇帝”。甚至清朝所谓“康乾盛世”,平稳统治中国一百三十多年的功劳,也都被雍正帝这么一个在位只有十三年的人领了。

此外,雍正帝更成为清朝言情小说的“万人迷”角色,和那些言情女主角各种谈恋爱,被改编成许多热门电视剧,《甄嬛传》《步步惊心》《宫锁心玉》《宫锁珠帘》等等,收视率都颇为可观。

如果说雍正帝的艺术审美,确实比乾隆帝那种土财主、农家乐式口味高明。论雍正帝作诗的才能,比这方面才能欠缺,却定要强行做几万首打油诗的乾隆也强上许多。

然而,真正比做为皇帝的本职工作,作为皇帝的政绩和对后世的功劳贡献。客观而论,乾隆帝实在是大大胜过了他的老子。这里就仔细“扒一扒雍正的皮”,谈谈他执政时期的诸多缺失。

如果说康熙时期签订的《尼布楚条约》,是否当真是割让了原属中国的贝加尔湖以东数十万平方公里土地,长期以来还有不同争议。国际史学家大都认为是清俄瓜分远东地区无主荒地的平等条约,俄国史学家甚至认为是沙俄战败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康熙帝最应当被批评的,就是这仗打得太差,几千八旗精兵打几百俄国流浪汉,如此艰难方得取胜; 目光过于短浅,原本康熙帝态度强硬的话,不止是尼布楚,而且整个勒拿河以东的东西伯利亚几百万平方公里土地,全可以拿下来,沙俄方面虚张声势,其实已经有大幅度退让的打算了。

——然而定要批评康熙帝打了胜仗还非要“割地”,如何丧权辱国,就有强行黑不够客观的嫌疑了。

雍正五年签订的《恰克图条约》,则是确凿无疑的割地条约,将贝加尔湖之南及西南,约10万平方公里国土割让给沙俄,并且出让了大量贸易、宗教等项利益。沙皇俄国不但获得了之前未完全控制的色楞格河下游地区,更取得了在北京和恰克图的自由贸易权利,取得了在北京建造东正教堂的权利,达成了他们自康熙年间一直以来的夙愿。

《恰克图条约》割让土地:绿色部分左半段,今俄联邦布里亚特共和国西南部地区,

这和满清末年和列强签订的各个割地、传教、通商的不平等条约,并没有什么本质差别。所以雍正帝此举,也不过就是他后世那些不肖子孙所效仿的榜样而已。
而雍正帝不惜如此丧权辱国,所得到的好处,仅仅就是俄国承诺不再支持此时和满清交战、控制中亚和西域的准噶尔汗国。

准噶尔汗国的葛尔丹,在康熙年间侵吞外蒙古,并侵入内蒙,被康熙帝三次亲征击败,葛尔丹败死。后来准噶尔军又侵入西藏,被康熙帝派遣第十四子胤祯(后改名允禵)击败。

雍正九年,因雍正帝遣将不当,战略失策,清军在和通泊之战惨败,上万八旗精兵几乎全军覆没,多名满洲亲贵大员战没,也是从明末努尔哈赤起兵辽东以来,八旗军百年战史最大的惨败之一。

准噶尔军趁势攻入外蒙古,幸亏外蒙喀尔喀部首领策棱,指挥蒙古军马在光显寺之战反杀,歼灭准尔噶军万人,迫使其撤军,这才稳定了蒙古局面。于是双方历时多轮谈判,罢兵议和,至乾隆初年使达成和议。

后来乾隆帝趁准尔噶汗国内乱,将其一举攻灭,从此尽收西域和中亚超过二百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疆土,命名曰“新疆”。虽然在清朝末年,国势衰弱,被沙俄趁火打劫,割走五十五万平方公里,但主体一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还是永久留在了中国。这也是乾隆帝对后世的最大一桩贡献。

准噶尔灭亡前夕疆域

综上,雍正帝在位期打出了数十年清准战争中,清军最大的惨败,论战果是远不及其父康熙帝、其子乾隆帝的。以武功而论,更可以说是满清中前期众帝的倒数第一,不论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帝(多尔衮)、康熙帝、乾隆帝,他一个都比不上,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依仗年羹尧岳钟琪平定了青海叛乱。

雍正帝在位期间,大兴文字狱,鼓吹儒家理教,钳制思想,并严格海禁,闭关锁国,鼓吹重农抑商,对近代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的罪责,一点也不比他儿子乾隆帝小。

雍正帝那个为了给自己辩护,深入揭秘皇室内辛、强迫全国推广学习的《大义觉迷录》,更是让世人传为笑柄,让满清皇室世代蒙羞的奇葩举动,足见此人不具备起码的帝王心术,甚至连基本的自知之明都没有。难怪乾隆帝一上台,就急急忙忙把这破书给查禁了。

乾隆帝上台后急忙做的另一件事,就是驱逐了雍正帝在皇宫豢养的大批道士,这些人炼制丹药供给雍正,名为“长生”,实为“(心照不宣)不可说”,足见雍正帝也根本没有他一直自称的那般勤政和不好女色。

不管乾隆帝的艺术品味和作诗才能如何不及雍正帝,他攻灭准噶尔,收取新疆的开疆拓土功绩,并强化对西藏控制,建立至今仍在延续的“金瓶掣签”仪式,而乾隆帝治下60年,最高峰7000多万两国库存银,并屡屡减免钱粮,赈灾济荒,令中国人口增加1个亿的政绩,那就是雍正怕马也赶不上了。

乾隆时期清朝疆域:1310万平方公里

所谓雍正帝如何填补了康熙帝留下的空空如野的国库,又给乾隆帝留下了如何丰厚可供挥霍的国库,更是由《雍正皇帝》原小说作者二月河最早发明的一段历史,在互联网时代四处传播,实为经典的网络造神。

而事实上,清朝国库存银有明确记载:康熙60年,存银为3262万两;雍正13年,存银为3453万两,雍正只不过净赚了不到200万两,而乾隆20年,国库存银就突破4200万两,乾隆29年,突破5400万两,乾隆30年,突破6300万两,乾隆39年,达到最高峰7390万两。所以,如果说乾隆帝是败家子,败的那也是他自己挣的家底,与雍正帝何干?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订的文章《康雍乾户部银库历年存银数》

雍正帝最大的政绩是制度建设,把康熙年间就已经在一些省份试行的“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耗羡归公”等新政推广到全国,养廉银制度暂时缓解了官吏的贪腐,解放贱民也是一项善政,然而这些新政原本就是康熙帝已经开始推行试点的,同时乾隆帝继位后,也在继续坚定执行。

雍正帝整肃贪腐的“新政”,乾隆帝执行得更变本加厉。雍正朝对贪贿的封疆大吏,处罚大抵以抄家、流放为主。而乾隆帝在位的前四十年里,因为贪污贿赂、徇私枉法罪名,就以砍了几十个极品大员的脑袋。

包括兵部尚书兼九门提督鄂善,仅仅因贪污银千两就被杀;云贵总督恒文、山东巡抚国泰、陕甘总督勒尔谨、浙江巡抚王亶望,都因贪腐被处死。甚至其宠妃高佳氏之兄、两淮盐政高恒,贪赃论斩。高恒之子、左副都御史高朴,也因贪赃被杀。

只是到了他在位的后二十年,年老倦政,对和珅等亲信官员的贪贿行径不能约束,由此上行下效,官场风气才为之大坏。

因此光凭制度建设这个长处,雍正帝既压不倒他老子康熙帝,也压不过他儿子乾隆帝。 若非要吹成”满清唯一好皇帝“,不免太矫枉过正,纯粹是网络造神产物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