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雍正为何最后选择让乾隆继位?

回答
雍正皇帝选择乾隆继位,这桩决定在清朝皇室继承史上,是一个相当值得玩味且充满故事的事件。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雍正皇帝深思熟虑、细致培养,以及一系列政治考量的结果。要理解雍正为何最终将大位传给了乾隆,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去深入剖析。

一、 乾隆的先天优势:皇子中的佼佼者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乾隆在雍正的所有儿子中,本身就具备了非同寻常的“硬件条件”。

出身显赫,龙脉正统: 乾隆的生母是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这是雍正即位后,在众多侧福晋中地位最高的一位,也是唯一被册封为皇后的。这意味着乾隆是雍正的嫡子(或最接近嫡子的身份),在继承顺序上具有天然的合法性和正统性。古代皇位继承,血统纯正、嫡长子继承制是重要的考量,虽然清朝并非严格的嫡长子继承,但嫡出或最受宠的妃子所生之子,往往能获得更多关注和资源。
聪慧早慧,天赋异禀: 关于乾隆的生母和出生地,历史上有“秘密立储”的种种说法,但这更多是为了巩固其正统性的政治操作。抛开这些传说,乾隆自幼便表现出超乎寻常的聪慧。他不仅读书快,而且记忆力惊人,对诗词、书法、绘画、历史等都有浓厚的兴趣和极高的造诣。据史书记载,雍正初年,乾隆(当时名弘历)甚至能背诵大量的典籍。这种天赋在需要处理政务、研究学问的皇帝来说,是极为宝贵的财富。
相貌英武,气质不凡: 史料中常提到乾隆的相貌“英武”、“丰姿端庄”。一个帝王,除了能力,其外在形象和气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臣民的观感和敬畏感。乾隆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神采奕奕、气度不凡,这无疑也是他获得雍正青睐的原因之一。

二、 雍正的精心培养与“秘密立储”的策略

如果说乾隆的自身条件是“硬件”,那么雍正的培养和选拔机制,则是为他量身打造的“软件升级”。雍正皇帝以其严苛和务实著称,他对待皇子,尤其是潜在的继承人,有着一套极为严格的培养体系。

破格的待遇与严酷的考察: 雍正帝不像他的父亲康熙那样,大张旗鼓地册立太子,然后又因太子行为不端而废黜。雍正采取的是“秘密立储”制度。他将写有继位者名字的谕旨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待自己驾崩后由顾命大臣取出公布。这种制度避免了皇子之间因争夺储位而产生的内耗和党争,也迫使每一个皇子都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和努力,以求获得父皇的认可。
乾隆是雍正亲自教导的重点对象: 雍正帝非常重视对皇子的教育,而弘历(乾隆)无疑是其中最受器重的一个。他不仅为弘历延请了顶尖的老师,还亲自督导他的学习。我们可以想象,在乾清宫的书房里,雍正会如何考察弘历的学业,如何考校他对政事的见解。雍正还会带着弘历参加各种朝会、祭祀活动,让他耳濡目染帝王职责,熟悉朝廷运作。
历练与实战的锤炼: 雍正并非仅仅让弘历“纸上谈兵”,而是给予了他大量的实践机会。
巡狩游览与接触民间: 雍正曾多次带弘历北巡、南巡,让他有机会接触不同地域的民情风俗,了解地方官员的施政情况。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治国实践。
参与政务与监国: 雍正在关键时刻,甚至会授权弘历参与部分政务,或者让他代理监国。例如,在雍正三年(1725年),弘历就曾奉命代表雍正祭祀太庙。到了雍正七年(1729年),更是让弘历在自己外出巡狩时留京监国,处理日常政务。这对于一个年轻的皇子来说,是极其重要的锻炼,既是对他能力的信任,也是对他政治智慧的考察。通过监国,弘历可以学习如何处理奏折、如何做出决策、如何应对突发事件,这些都是未来成为皇帝所必须具备的技能。
军事才能的展露: 雍正在位期间,西北用兵,平定西北的罗卜藏丹津叛乱。虽然弘历当时年纪尚小,但据史书记载,他参与了相关的军事讨论,并且表现出对军事的兴趣和一定的见解。后来的乾隆时期,也确实展现了他在这方面的才能。

三、 雍正的政治考量与权衡

除了对乾隆个人能力的认可,雍正做出最终决定,背后也必然有深远的政治考量。

子嗣凋零的现实: 雍正的儿子不多,而且早夭的也不少。在弘历之前,他还有过几位皇子,但都未能成年。弘时,作为雍正的嫡长子,最初似乎也是有继承希望的,但他性格乖张,且在雍正晚年因与年羹尧党羽勾结等原因被雍正疏远,甚至被雍正勒令出继给允禧。这种父子关系的破裂,彻底断绝了弘时继承皇位的可能。而弘历不仅身体健康,而且在雍正的精心培养下,各方面都显得成熟可靠。
避免政治风险与巩固统治: 秘密立储本就是一种规避储位空悬可能带来的政治动荡的手段。雍正皇帝本身就是通过激烈的九子夺嫡中胜出,他深知皇位继承的复杂性和潜在的危险。选择一位在他生前就已经被大家认可、且本身能力出众的继承人,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权力真空期可能出现的政治纷争。乾隆的优秀表现,也让他能够获得朝中大臣的普遍支持,这对于新皇的顺利登基至关重要。
对康熙晚年政治局面的反思: 康熙晚年,储位之争确实给朝政带来了一些混乱。雍正吸取了父亲的教训,更加谨慎。他选择一位在他眼中“德才兼备”的继承人,并且提前进行“磨合”,确保权力平稳过渡。乾隆的稳重和勤政,恰好能满足雍正对继承人的期望。
文化与政治的融合: 乾隆不仅在政治上表现出色,更是一位极具文化修养的皇帝。雍正本人也推崇汉文化,他看到了弘历在汉文化方面的造诣,以及他能够与汉族文人大臣有效沟通的能力。这对于一个以满族为统治阶层的清朝来说,是一种重要的“软实力”。一个能够更好地融合满汉文化的皇帝,才能更好地统治整个国家。

四、 历史的必然与个人的选择

总而言之,雍正选择乾隆继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乾隆自身的天赋和禀赋是他获得青睐的 根本原因。他就像一块未经雕琢却光彩夺目的璞玉,具备成为一代明君的潜质。

其次,雍正皇帝的 卓越眼光和培养能力 是关键的“催化剂”。他没有放任自流,而是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去发掘、塑造和考验弘历,为他铺就了通往皇位的道路。这是一种极其负责任且富有远见的治国策略。

最后, 政治环境的考量和对大清江山社稷的责任感,也促使雍正做出了这个在他看来最稳妥、最有利的选择。他是在为大清王朝的未来布局,希望能够找到一位能够承继他的事业,并且能够将大清推向更辉煌的时代的人。

可以说,乾隆的继位,既是历史洪流中一个家族的幸运,也是雍正皇帝深思熟虑、精心运作的结果。他看到了乾隆身上那种“继往开来”的气质,也相信这位皇子能够延续他的勤政理念,守护好大清江山。而乾隆也确实不负众望,在位期间将清朝推向了又一个盛世的高峰,尽管盛极而衰的种子也已悄然埋下。但这都是后话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乾隆的继位诏书是雍正元年八月立的。继承人问题从一开始就没考虑过别人。

来看看雍正给弘历配置的豪华教师团:史学家朱轼、两朝帝师徐元梦、书法家张照、政治家张廷玉、大学士嵇曾筠、教育家蔡世远、军机处重臣鄂尔泰。教弘历练习火器使用和弓马骑射的是允禄,允禧。为了培养弘历的政治才能,年仅18岁就被指派参与处理平定准噶尔叛乱,以及平定贵州苗民起义等重要政治军务。经常派他以钦差的身份体察下情。雍正二年,年仅13岁的弘历就被老爹派去景陵祭祀。在雍正朝,像祭孔、祭太庙、祭天地、祭太岁等等这些一般都要皇帝完成的祭祀,雍正都懒得去,全部是由弘历代替,这神圣光环从小就加满了。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弘历全部参与过,说是秘密立储,但弘历就是隐形太子这件事,满朝大臣都心照不宣。

再看看雍正给儿子们的封号:

弘历的封号是“宝”(宝亲王),皇帝登基叫“荣登大宝”,帝王的印信为“宝”,是皇权的象征。“宝王”还是佛陀的尊称(雍正崇尚佛教),还有“宝贝”的意思,这个封号你纵观历史也找不出第二个。弘历的嫡子,雍正亲自命名为“永琏”,琏是古代祭祀的器皿,琏有着宗庙传承重器的寓意。

弘昼的封号为“和”(和亲王),为附和、跟随之意,也有平和之意,雍正希望弘昼附庸弘历“以和为贵”。弘昼也很聪明,立马明白爸爸的意思,成了历史上著名的荒唐王爷,做了一辈子富贵闲人。

弘时,断绝父子关系,扫地出门。

福惠,都说是雍正最宠爱的儿子,常常带在身边,但更多的是心疼他年幼丧母,这就是一个正常父亲对小儿子的宠溺,雍正也不是那种宠爱谁就把皇位传给谁的无道昏君,何况福惠八岁就死了。

弘瞻,在雍正驾崩时才两岁。


雍正登基之初,弘历住的是前太子的寝宫“毓庆宫”,雍正五年,弘历成婚后才搬到“重华宫”。一般皇子成婚后,老皇帝会在紫禁城附近圈一块地给儿子修建府邸,而弘历24岁了都还住在宫中,雍正压根没打算给他修建王府,反正他也坐不了几年王爷。


在雍正登基之前,弘时就已经失宠了。

我们都知道,雍正登基之前做了十几年的“雍亲王”,但他始终没有一个儿子受封“世子”(康熙的儿子有三位被封亲王的,老三诚亲王和老五恒亲王,都有儿子被封为"世子")。是弘时庶出不配吗?但是老五的儿子也是侧福晋生的庶子,一样被封为世子。

康熙有百多个皇孙,能见到祖父的屈指可数。而康熙六十年,雍亲王在圆明园宴请康熙时,随他伴架的,不是已经17岁的弘时,而是年仅10岁的弘历。



说真的,雍正都偏心成这样了,居然还有人昧着良心说他不喜欢弘历……,看看真正被雍正嫌弃的弘时是什么下场吧。

我们都知道乾隆这人好大喜功,特别爱吹牛,他经常吹爷爷喜欢他,其实他也没少吹爸爸多爱他。不是乾隆自吹自擂,我们也不知道雍正居然可以这么宅……




辟谣一下,雍正和乾隆并没有政见不合。

现在很多拿雍正去踩乾隆的就很莫名其妙,乾隆是雍正自己培养的继承人,也是雍正改革政策的推行者。


乾隆并没有废除雍正的新政。具体在另一个答案里↓

乾隆本人对雍正和康熙内心评价可能是怎么的? - 妹妹抱着洋娃娃的回答 - 知乎 zhihu.com/question/4583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