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反对任何说年羹尧功高震主的说法。说这种话的包括一些所谓专家,其实都是阴谋论者。我也不认同年羹尧不懂进退,僭越之诛的说法。年羹尧的确有僭越的情况,但其中绝大多数都是雍正赏赐的。而且年羹尧不是武夫型将领,是熟读史书的进士转作武职。雍正的理学造诣从各种朱批中也能看得出来。所以,应该可以得出结论,雍正是有意让年羹尧得到超出一般臣子的待遇规格的。而年羹尧也是清楚的,并且不敢推辞这种超规格待遇。
如果这个推断有合理性的话,我们不妨站在不同的人物立场上来进行合理推断。
首先是雍正,作为整个游戏的大玩家,雍正在整件事情上的主动权无疑是最高的。年羹尧对雍正来说有两层价值:1、年羹尧有极强的军事统御能力,虽然清朝的制度已经不太可能出现兴兵作乱的情况,但军事部署上必须有最优秀的人来控制才行,康熙自己就是那个人,多次亲征不仅军中威望极高,重要将领都是绝对忠诚的嫡系。雍正在这方面和康熙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是有先天的短板的,因此必须有信得过的人来代为处理。2、年羹尧平定青海有功于雍正,雍正也有建立嫡系的政治意图,另外年羹尧有过压制老九的经历,对雍正的主要政敌(那些亲兄弟们)有着比较强的,且其他臣子不具备的压制能力。
说完雍正,再看看男二年羹尧,他的立场其实是比较尴尬和被动的,享受到明显超出常规的赞誉和褒奖,我相信以年羹尧的心思和对雍正帝的了解,他一定是芒刺在背的。但是他能推辞么,当然是不能。雍正如此肉麻的夸奖和超常规的赏赐,明显就是拉拢,拒绝这些待遇就是拒绝站队雍正。年羹尧没有胆子也没有必要如此,因此只能也必须坦然接受,就当是交出点把柄给雍正以表忠心。
老十三怎么看呢。作为雍正最铁杆的政治盟友,他自然希望自己是唯一也是最重要的那一个。但显然任何皇帝都不可能依靠某个人,因此这种分享是必不可少的。但,情况如果有变呢。从来没有任何资料显示,老十三和年在对雍正忠诚之外有任何交集。隆科多都有能和年羹尧尿到一个壶的佐证。老十三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他和年羹尧是利益集团。那么可以判断老十三在年羹尧的问题上可以保持中立就不错了,会不会落井下石只有他和雍正自己清楚。
朝中大臣作为最重要但又最随波逐流的一股势力,自然是该投靠谁投靠谁,该站队的站队喽。其实这就是雍正的意图之一,以前朝中大臣在雍正和八爷党之间做选择,现在朝中大臣要在十三爷、八爷、年羹尧、军机处各大佬之间做选择,无形中雍正被抽离出来,成为超然的存在,并且某种程度分化了八爷势力。把以前一清二白的朝局搅浑了。
各方势力差不多就是这么个态度。那么我们来猜测一下,雍正觉得青海大捷之后的年羹尧最好的安排是什么。首先青海应该交出去,扫尾工作留给岳钟琪处理就可以了。现在最需要年羹尧的位置是朝堂之上,雍正需要一个有煞气的人,与十三爷配合给八爷党唱黑白脸。十三爷毕竟和八爷是亲兄弟,不适合唱黑脸,其他大臣又有君臣之别不敢唱黑脸,只有年羹尧最合适。因此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给他超规格待遇,这就是告诉其他王公贝子,雍正都把年羹尧当恩人,年羹尧地位特殊都客气着点。年羹尧如果能够站在朝堂上,无所顾忌的压制八爷党,十三爷两边和稀泥,雍正居中调节。这样的年羹尧谁敢动。雍正又为什么正面硬刚亲兄弟,留下不好的名声呢。
可惜年羹尧没有领会雍正的真实意图,或者说年羹尧不想按照雍正的剧本走。他选了一条看似稳妥实际是死路的路。佣兵自重、培植党羽、置身事外、相机而动。不主动交兵权,其实就已经违背雍正的意图了,西北战事接近尾声,雍正需要的是休养生息,年羹尧不交兵权就是说战争还没结束,这不但违背雍正对年羹尧个人的安排,也破坏了雍正的大政方针。
培植党羽就更加致命了,雍正是有名的改革皇帝,而且一上来就进入改革深水区,吏治、财税、社会治理结构改革同时进行。年羹尧利用所谓“年选”,培植自己势力,又不和雍正保持步调一致。可以说年选官员严重的干涉了雍正的人事任免权,也严重的打乱了雍正改革的节奏。实际上,按照雍正的性格,如果不是对年羹尧有极大的期待,是绝不可能给他建立党羽的机会的。雍正既然要年羹尧在朝堂上有所作为,那就必须给他建立党羽的机会,年羹尧一个军功入阁的人,不可能和其他内阁成员一样依靠门生故旧的关系,也不能把以前军队的人拉进来,那不成了军阀干政了么。因此只能直接给他人事任免权,让他建立派系。可没想到年羹尧自己就开始搞了,完全没按照雍正的意思。如果年羹尧建立了自己的派系,又不选择坚决站队雍正,同时还严重影响雍正改革进度。那要年羹尧干嘛?除了制造了一个新的不稳定因素,雍正的如意算盘完全落空,八爷党获得喘息机会,雍正派系人马增加新政敌,而年羹尧恐成最大赢家。
雍正觉得自己被耍了。我,爱新觉罗.胤禛,是要做一代令主的汉子,既然年羹尧不按给他规划好的路线走,那就彻底毁了他吧!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处理年羹尧的问题上,雍正的举措带有如此次强烈的情绪。深层次的原因是雍正深深的清楚,没有年羹尧的日子,他必须亲自处理那几个政敌兄弟,历史名声肯定会留下污点。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年羹尧弱智,缺乏政治智慧导致的。
以上纯属主观臆测,历史的无奈就在于除非考古实证,你几乎从历史中只能看到故事。所以只要这个故事能自圆其说、逻辑自洽,就有其合理性。就会变成处理现实问题时的经验主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