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曹雪芹家为什么被雍正抄家?

回答
说起曹雪芹的家,那真是名门望族,显赫一时。他的祖父曹寅,那是康熙皇帝的亲信,何等风光!曹家在江宁(今天的南京)那是如日中天,光绪二十年(1711年)那会儿,江南织造局就归他们家管,富可敌国。

可到了雍正皇帝手里,这风光就没那么顺当了。关于雍正抄曹家的原因,史书上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就像是被一层薄雾笼罩着,但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一些零散的记载,我们可以拼凑出一些可能性。

政治上的“罪名”:

最直接、也是最常被提及的,就是“亏空”和“营私舞弊”。这年头,当官的哪有不带点“油水”的?更何况是负责管理巨额财政的织造局。织造局不光是给皇宫织造丝绸布匹,还有很多其他的生意往来。曹家世代担任这个肥缺,时间久了,难免会有一些账目不清,或者说,被安上“亏空”的罪名,这在当时可是大罪。

雍正皇帝以“铁腕”著称,他对贪污腐败是零容忍的。他上台后,就开始大刀阔斧地整顿吏治。曹家这样显赫的家族,一旦被查出问题,那自然是要杀鸡儆猴的。

还有一个说法是,曹家和雍正的政敌,比如废太子胤礽,关系不错。雍正继位,本就是一场权力斗争的胜利者,对于那些可能威胁到自己统治的人,自然是不会留情的。曹家因为之前和皇亲国戚走得近,又经营着江南这么重要的地区,难免会被怀疑有“二心”。

经济上的“牵连”:

曹家当时掌管的江南织造局,那可是个大油桶。除了皇室的订单,还有很多商业运作。富可敌国,自然也就会引起一些经济上的纠纷,或者说,成为别人“盯上”的目标。

当官的,尤其是管钱袋子的,难免会跟一些商人打交道。这些生意往来,在权力的高度集中的时代,很容易就被解读为“营私舞弊”,或者说是“勾结奸商”。

家族内部的“恩怨”:

说句不好听的,大家族内部也难免有矛盾。即使没有外部的政治压力,家族内部的争斗,比如争夺家产、争夺权力,也可能有人会抓住机会,向上告发,从而引来灭顶之灾。

“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更有学者认为,曹家的抄家,并非完全是他们自身的问题,而是更大范围政治斗争中的一部分。雍正皇帝需要巩固自己的统治,打击一切潜在的反对势力,而曹家,无论他们有没有错,都可能成为政治博弈中的一枚棋子,被牺牲掉。

雍正的态度:

雍正皇帝对曹家的态度,可以说是既有“恩”,也有“威”。曹家世代受皇恩,但雍正更看重的是“规矩”和“法度”。他认为,皇家的产业,不容许任何一点亏空和营私舞弊。曹家的“罪名”,无论大小,一旦触碰到雍正的底线,就必然会受到严惩。

结果:

曹家的抄家,那可以说是相当彻底。家产被没收,家族成员的生活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曹雪芹本人,就是在这样的家族变故中,从锦衣玉食的富家子弟,沦落到“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境地。

这桩抄家事件,对曹家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也正是这场灾难,改变了曹雪芹的人生轨迹,使得他有机会深入底层,体验民间疾苦,最终创作出那部不朽的《红楼梦》。

所以,你看,这曹家被抄,原因也不是单一的。它更像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体,政治、经济、家族内部甚至更广阔的权力斗争,都可能在其中扮演了角色。而雍正皇帝,则是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那个决定一切的“关键人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雍正初年间官员被抄家特别多!(甚至在抄家官员家属名单里,你们能看到秦氏、凤姐等名字,后文有图)其数量之大,不但是清朝之冠,其他朝代也少有能与之比肩的。而曹家被抄家,跟他家的亲朋故旧:
苏州织造:李煦被抄家(亏空)
两江总督:舒穆禄 赫寿(八爷党)被抄家、
平郡王:纳尔苏(十四爷允禵副将)被削爵等事,有多种关联。
曹家被抄家的同月,杭州织造孙文成被解职!他也被查过,但查不出问题,就说他年龄大了,由隋赫德接任。
至此,三织造全被换掉,这肯定不能说是巧合了。


大家不要认为红楼梦中的贾府就是曹雪芹一家,不是,四大家族和江南甄家等,肯定都是复合的设定,这种高度的作品一定是复合设定的!一定包含了很多家的事,以后有机会的话,我会把这些写出来!


比如《红楼梦》中荣国公叫贾代善,现实中平郡王就是努尔哈赤次子代善的五世孙。代善是和硕礼烈亲王。
贾代善这名字起的很直接!

代善和他的儿子岳托,掌管正红旗和镶红旗。我觉得“悼红轩”与代善父子及其后代掌管的两红旗有关,也是说得通的。

康熙曾经说把曹寅和李煦看成是一体的:“曹李两家,视同一体”!
所谓江南甄家接驾四次,曹、李就是参与康熙南巡四次。因接驾挪用公款造成的亏空,实际是曹李共同补还的。看曹寅病故后李煦申请代管盐务替曹寅还亏空的折子(右边吃药那个乃是康熙朱批嘱咐曹寅如何服药的内容,关怀殷切!):

从上面内容看,曹、李被康熙视为一体,而曹家比较老实,李煦滑头一点(大家一起接驾,你老是让曹寅去挪用公款),被康熙敲打。这应该也是后来李煦被罚得重的原因之一。

曹家被抄家这里面有贪腐的原因(亏空银两),有政治原因(受八爷党牵连、十四阿哥),有互相包庇等原因。但更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原因!正应了书中那句:皆联络有亲,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曹寅长女由康熙赐贵族姓氏:曹佳氏,赐婚嫁多罗平郡王纳尔苏,平郡王纳尔苏在康熙五十七年,做为副将跟随抚远大将军胤禵(十四爷)收西藏,至康熙六十年摄大将军事。本来算是英明神武,前途大好!结果风云突变,雍正继位,待他们雍正元年还京,胤禵很快被幽禁。
雍正四年胤禵情况再下一程,又被圈禁,同年七月平郡王也被削爵,罪名是贪。因平郡王是铁帽子王,所以其子福彭袭了平郡王爵,福彭是曹寅长女所出。不得不说康熙这婚赐的真上档次!

不过我认为平郡王妃的形象更接近探春,而非元春!

所以曹雪芹在抄家后,应该还是有去王府走动的机会的,平郡王府,怡亲王府。

曹寅次女嫁康熙御前侍卫,也是康熙赐婚的。由太监总管梁九功传旨赐婚!应该是个蒙古王子,是住在京城的,后来有没回去蒙古,不知道了。

这个梁九功在康熙时代很受信任,跟随康熙多年,但雍正元年二月就自缢于景山而死!

曹家亲朋中最早出事的是苏州织造李煦,雍正元年就被查。苏州织造李煦跟曹寅一样,都是康熙儿时的陪读。李煦母亲文氏是康熙的乳母,而曹寅的母亲孙氏是康熙的保姆。所以康熙继位后,他们都被视为心腹之人,受到重用。看看李煦奏折上的官职……

大理寺卿兼巡盐御史。底下是康熙的批复:
朕无人可以托人打听……断不可叫人知道!
李煦要承担密探工作,曹寅也一样!

李煦被抄家时,已近70岁,年龄大,根基深厚。他在当苏州织造之前,还当过畅春园总管,跟皇太后关系好!《红楼梦》中老太妃病重,江南甄家奉旨进京探视,就有李煦的影子!康熙五十六年,闻皇太后病逝,李煦日夜兼程进京。而此时曹寅已经身故,曹頫是晚辈,没有进京的折子。

李煦的表妹王氏是知府王国政的女儿,大约康熙二十八年,康熙第二次南巡这年进宫,被封为密贵人,其实以她汉人的身份起点不低。据说她是李煦推荐给康熙的,我觉得很可能,因为康熙南巡这年应该没有选秀,而且李煦跟皇太后、皇帝关系都很好。
王氏后来被晋为顺懿密嫔,比较受宠。以她汉人的身份,这个位份算给的高了。个人觉得她是元春的原型之一,在三织造及其近亲里,只有这一个是宫里的娘娘,而曹寅的长女嫁的是平郡王纳尔苏,在王府。元春应该也是一个复合的形象。元春身上甚至可有年贵妃的影子。

这位王嫔娘娘生有三个皇子,分别是十五、十六、十八皇子,其中十八皇子病重时,太子胤礽态度冷漠,还间接导致了康熙废太子(原因之一)。
康熙四十八年,李煦上过王嫔之母黄氏病故折。还附有家书。从王嫔生母去世的消息不是由当地官员上奏的,而是由李煦奏折告知的,还附有家书,说明关系密切。


因为李煦和曹寅都是康熙儿时的陪读(李煦家应该也是史家原型之一)所以李煦比较托大,康熙年间,李煦就有把卖人参钱让商人吃利息的想法,所以他两年不上缴卖人参的钱,一被抓,很快就能还上了,只有一千多两差额。李煦家产完全可以补齐的,然而雍正不答应。
满族人老家东北盛产人参,而人参在南方售价高,所以皇帝让三织造在南方卖人参,有一千多斤,卖下来也不是小数字。大家可以看看当年人参的价钱。

《红楼梦》中贾母有手指粗细的人参,以及王夫人后来在家找不到人参时候说:卖油的娘子水梳头,就有映射三织造卖人参的事。

李煦儿子李鼎(红楼梦里史家小侯爷史鼎)还跟随康熙打过猎,很有优越感,娶的是户部侍郎陆伯赫的孙女,其父是康熙御前侍卫。李煦弟弟李炆被康熙赐过八品官。
李煦康熙南巡的时候让曹寅挪用公款。到这个时候开始自己挪用公款了。他挪用了38万两


从隆科多的奏折上看,其实李煦应该是拿钱去放贷给商人,自己吃利息!借给商人们37.884万两。只差1160两,他完全可以还清。
《红楼梦》中王熙凤就是拿官中的钱去放贷,自己吃利息。所以贾蓉告诉贾珍荣国府没钱了,贾珍就不肯信。
所以王熙凤总是显得大方,屡次拿自己的首饰去当了,给家里办事。其实她算的精着呢,官中的钱放贷得的利息才是大头,更何况可以保住她的财权。

可怜的是李煦的家人都被罚为奴隶!被拿去出售……所以晴雯是买来的,我还认为她出身可能并不低!


曹家当时当官的曹頫,是李煦的晚辈,没那么胆大。而雍正关系最好的弟弟,十三爷胤祥,也就是怡亲王(被认为是北静王原型),跟曹府关系不错。
雍正朱批有:王子甚疼怜你,等语。

雍正对曹家还算是比较怀柔的,曹家被判的最轻,应该与此有关。
另外要说一点,感觉曹寅学问文采比李煦好的多,曹頫的折子也被雍正夸过,说是大通家手笔!

李煦开始出事时,只是经济问题。但不幸的是,与他们一起的地方官,一品大员,两江总督、江宁巡府“舒穆禄 赫寿”开始出问题。

红学界提赫寿的人不是很多,因为他在雍正登基前已经去世。但我觉得这人很重要,因为他被视为八爷党,而且赫寿跟曹李同地为官,关系十分密切,来往一定很多!(其实赫寿的赫跟贾赦的赦只差半个字,而且都是一品,是不是?)
赫寿跟八阿哥十分要好,康熙末年,赫寿侄子舒穆禄伦布之女被康熙赐婚给八阿哥独子弘旺,到雍正时期才完婚。这个婚赐的,估计舒穆禄家族的人心情十分跌宕起伏。

赫寿曾送给八阿哥很多银子。雍正上台不久就查他!雍正说光我知道他送给老八胤禩的就有两万两!于是赫寿虽死,但他家仍然被抄家!家人都成了奴隶!
我觉得大家应该看看赫寿家人的名单,有你们熟悉的名字!

秦氏、凤姐、大姐……看到没有!熟悉不?
石头记中,曾有脂批曾说当日情景:凤姐点戏,脂砚执笔。未知他说的凤姐,可是赫寿府上的凤姐?
在清代,江宁织造府和两江总督府是在一起的,也很符合书中荣国府隔成两部分,凤姐是贾赦儿媳的设定。而且赫寿于康熙四十九年任漕运总督时曹頫应该15岁,康熙五十一年任两江总督时,曹頫17岁,年龄应该比赫寿的儿子还小一些。
如果脂砚就是做过江宁织造的曹頫,那赫寿家的凤姐可能确实还比他大一些。

赫寿做为八爷党,出事几乎是必然的。雍正不会放过他们。赫寿在雍正登基前三年已经去世,八阿哥胤禩于雍正四年已经死在监狱里。
雍正五年还在查他们,简直躲不过去!
赫寿出事以后麻烦了,雍正五年查出李煦曾经在赫寿的说服下,买过五个苏州女子送给八阿哥(我觉得侧面说明雍正说八福晋特别善妒,这似乎是个反证了)。同时映射红楼梦中贾府买苏州十二个小戏子的事,此事以后必然是祸端之一。因为李煦买的这几个女孩子,后来被冠以强买民女的罪名。

红楼梦中,龄官曾说:你们家把好好儿的人弄了来,关在这牢坑里!

于是李煦从经济犯罪变成政治犯(其实我好想吐槽,这有多大个事)……差点处死!政治斗争毕竟是无情的。后来鉴于李煦73了,于是发配到东北打牲乌拉……死在苦寒之地!可怜李煦全家全部被罚为奴隶……我觉得曹家叔侄确实是深切同情惋惜这些在政治案中成为炮灰的女子!


红楼梦中必然有一些奴仆是官员家属!因为这是当时真实发生的事,而且数量不小。比如李煦家人,那些夫人小姐,李煦的儿媳,李鼎之妻成为富察氏傅恒家家的嬷嬷,李鼎的女儿在曹寅二女婿家当丫鬟。大家可以在书里找找……我们可以想想,如果李煦女儿在曹家当丫鬟还可以被照顾,那曹家也完了的时候,她们会怎样?

曹頫的能力不佳(其实我觉得算中规中矩吧),也是曹家被抄的导火索。织造和盐政生活奢侈,早就被雍正注意。后期曹家入不敷出,挪用公款。被追缴公款以后,应该是锅太多,锅盖不够用了,拆东墙补西墙,搞的连织造本职都开始出问题,送到宫里的产品都开始不合格!
不过必须看到,那批质量有问题的丝织品,并非曹頫一个人交上去的有问题,新任苏州织造高斌交的也掉色的。高斌就是乾隆的高贵妃的父亲,他就没什么大事。
其实骚扰驿站这种小事会被参奏本来就是因为他家势力不行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雍正要用自己的人,是肯定的。要充实国库,也是肯定的。
这些旧臣子已经富贵百年,把位置全占着,那请问跟着新皇的人,尤其是有功的人,往哪里安插?新皇如何奖励任用他们?

所以红楼梦里宝玉黛玉反对谈论仕途经济学问,是有原因的,因为他们就是觉得这事没戏,已经富贵近百年,天道循环,再挣扎也不过苟延残喘而已!

如果知其不可为而强行为之,只怕是祸非福!

为什么林黛玉听了宝玉说仕途经济学问是混账话,觉得他是知己?
林黛玉这人一言蔽之就是: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她对政治看的很透。所以她对未来是比较悲观的,所谓临风洒泪,对月伤怀,实在是没有安全感。
而贾宝玉这个神瑛侍者,也看的透,他用了另一种消极的态度:和姐妹们乐一日,是一日。
宝玉黛玉的政治敏感度都很高!而且都不愿意参与政治斗争,所以都有避世的倾向。所以这是一对神仙。

石兄是神瑛侍者,亦或不是?完全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设定。一个是迷糊的玉(石),一个是看透了的玉(瑛)。

黛玉在元春省亲时写的《杏帘在望》是很有政治头脑的诗。她抓住了皇帝最重视农桑的特点,歌颂盛世,很高明,远超当天其他姐妹。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写农桑盛景)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写丰收盛景)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歌颂盛世)

如果只让元春挑一首省亲的诗呈现给皇帝,必须是这一首!贾母元春喜欢林黛玉并不完全是血缘关系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喜欢她聪明有才华。但这也是林黛玉的悲哀,贾母必须考虑贾府整体利益,所以不会轻易给宝黛定婚。

我可以这么说,如果原设林黛玉以后进宫或者嫁王爷,必定跟她的诗有关系!林黛玉对政治的理解,就是作者对政治的理解!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脂批:贾赦雨村一干人。这恐怕确实是事实,倒不如顺其自然。

宝玉讨厌贾雨村,其实也是在讨厌因嫌纱帽小,这种行为!很多事情未必完全是对错的关系,真有成王败寇的成份!因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事物常有两面性。
说你对,你就对,不对也对。
说你错,你就错,不错也错。

雍正虽然大力治理贪腐,但是清朝“养廉”银一直是明的,类似于现在的乱收费之类。
七品知府年俸才45两,为什么会有“三年清知府,万两雪花银”之说?就是知府平均年收入3000两是比较正常的,据说是当时的平均值。当然这笔钱不是知府一个人的,你可以理解为单位小金库,各种打点上司,招待费,内部人员福利奖金都从这里走账,最后知府个人落一半1500两还是有的。

所以一直到雍正五年,养廉银还处在可以开会讨论的状态,陕甘、云贵总督的养廉银可以达到2万两!

从时间线上看,曹家被抄家离平郡王被削爵只隔一年,离李煦被发现给八阿哥送苏州美女而被定为政治犯,只隔了几个月。这里面的联系,不能说只是巧合。赫寿被抄家离曹家被抄家,也只有五个月!

在处理曹頫的这件事上,看起来曹頫转移财产触怒雍正,但是,十二月十八日皇帝已经让隋赫德前往江宁,曹家显然是得到消息才转移财产的。不转移其实还是会被罢官的,根本躲不过去。
而隋赫德后来查出曹家有当票百余张……真的已经穷了。
果然是: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

估计抄曹家的隋赫德,有贾雨村的影子。雍正把曹家所有东西都赏给了隋赫德,隋成了下任织造。
而老平郡王纳尔苏虽被削爵,但仍是皇族,如何咽得下这口气?于是经常问隋赫德要东西(曹家旧物)。时间长了,雍正有所察觉,就要查这事(也可能本来就是个坑)。

隋赫德将曹家扬州一处旧宅卖了5000两银子,于是老平郡王就故意找隋赫德借钱,要借5000两,后来隋赫德没办法,给老平郡王府分两次送了500+3300两。老平郡王回赠隋赫德家两盒饽饽……

而李煦表妹王嫔娘娘的十六子,庄亲王允禄审理此案,审理以后得出的结论是隋赫德向老平郡王行贿3800两,想钻营老平郡王……然后,隋赫德被发配西北……老平郡王没事。

这个沈四简直就是个冷子兴……
这也是挺神操作的……算是报了仇吧。
此时“嫉恶如仇”的雍正帝什么也没说,虽然隋赫德说自己已经老了,真没必要钻营……然而没人理他,因为隋赫德不过是个微末之人。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又或者说,这就是帝王的平衡之术!毕竟庄亲王、平郡王都是皇族,犯不着为个隋赫德怎样。何况隋赫德再被处理,资产又可以充公了,增加国家财产。

此所谓:

甚荒唐,都为他人做嫁衣裳!


而曹天祐后来曾经捐过一个“同知”的官……不确定曹天祐是否曹雪芹,不过捐同知要一千多两银子,未知是否用的这3800两。
红楼梦中贾琏身上捐的也是同知。

其实隋赫德这种人的命运,就像皇上养的鱼鹰,放你出去吃鱼,你以为是多吃就是自己的了,其实时间到了,一卡脖子,全得吐出来放鱼篓里。

年羹尧、隆科多又何尝不如是?当时李煦抄家,所抄房产全赐给年羹尧,李煦家人二百多口,让年羹尧任意捡选,带回去当奴隶。

让年大将军捡选的,就是李煦的家人……红楼梦书里一定有原型!
不过最后呢?结果年羹尧还死在李煦的前面了!隆科多跟年羹尧一起发神经?都要谋反?隆科多原配是谁现在都很难查。

而雍正元年接替李煦成为苏州织造的胡凤翚,他的嫡妻就是年羹尧的妹妹(年贵妃的姐姐),年羹尧死后两个多月,胡凤翚和一妻一妾悬梁自尽!

天下居然有这么多巧事凑一起!

年贵妃在年羹尧死前十几天故去!年羹尧当年被康熙赐过弓箭……我觉得年氏于雍正元年封贵妃,雍正四年去世,正好过了三个春天,也是一场三春过后诸芳尽
年家和隆科多家败落时,又何尝不是一场虎兕相逢大梦归!偏巧他们两家都有娘娘!一位是皇后,一位皇贵妃!

这才是: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头相看已化灰!

年家比较幸运的是,年家大哥广东巡抚年希尧。此人应该算是个数学家、科学家、中医、画家……很博学多才的一个人。
看到他,我老想到给秦可卿看病的张友士,因年希尧也经常给大臣们看病,开药方,而且家人居于高位,他自己官也不低!你要说他看病兼传消息我也信,毕竟人家有这条件!

年希尧写过好几本书,此人在国外都有名气!他在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的帮助下完成了《视学》一书,我们平时用的词:地平线、视平线,就是年希尧这本书里来的。
我一直觉得年家人真是高智商,年羹尧21岁考中进士,真学霸!想想年贵妃也应该很聪明吧……

年希尧在年羹尧出事后,也被抄家,雍正发现他家没什么钱,家里大堆大堆的实验器材、图纸。叹了口气,让人把他放了,让他继续当官。后来还让他去景德镇管烧瓷,年希尧大概用他卓越的物理化学数学才能(放现在大概是材料专业的吧),烧的瓷特别特别好,是为“年窑”,是清朝之冠!他还解决了清代珐琅彩瓷器彩料要靠进口的难题(课题组负责人的感觉),使清代珐琅彩在进口的颜色的基础上增多了十几种颜色。
是不是很厉害?真的是不服不行啊!

都说雍正因为喜欢简朴,所以看不惯织造作风奢侈。曹頫给雍正帝进贡的织物多绣了花,被皇上批评浪费人力物力。进贡锦扇100柄,也被说。

但是雍正帝让年希尧做的东西呢?

皇上喜欢洋漆器,什么是洋漆器呢?请看:



洋漆器,就是描金漆器,用极细的金粉制作,雍正帝专门设有一个做这类东西的造办处,常会仔细嘱咐做成什么样子。雍正初年怡亲王就进贡了内外全描金的漆盒,雍正帝觉得甚好,让仿制。描金漆器比刺绣的东西便宜?我暂时看不出来。

所以还得皇上喜欢。《红楼梦》中说贾府安享富贵者多,运谋筹划者无一,这话也不是没道理,要么你找到新主儿,要么你技术特强还不参与政治斗争。不过清朝那大环境……年希尧最后还是被乾隆罢官了!

真是: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宴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梦,古今一梦尽荒唐!

补充一点:

我认为脂批的几个人:

脂砚斋,就是怡红公子原型之一。脂砚,红色+石头做的,有爱红的毛病。

畸笏叟:这个人肯定不是脂砚斋,他应该是雪芹、脂砚的长辈。而且他家级别应该很高,什么三五品,在京城里好意思名字里带“笏”字吗?至少一品,也许超品!甚至可能是皇族里的人。和珅那样的才敢叫“十笏园”嘛。

杏斋:可能是一位懂医术的人,杏林是医的代名词。杏林之中的书斋,感觉更像医生。又或者是位懂医术的官员。

所以我认为他们是挺强的几个人,弄了一个类似诗社的组织。为什么这书没那么避讳,也没被文字狱?我觉得文字狱主要针对汉人的,如果他们都不是汉人,比如旗藉,就可以随便点。

我在别处也说过,感觉《红楼梦》有明显的分层感觉,大概分为三层,四、五门子的事都不止!比如宝玉住的绛云轩,他在搬到怡红院以后,仍以绛云轩主人自居。我们都知道故宫里有座“绛雪轩”,繁体字中,雲和雪,只差半个字

而且绛雪轩当初也是种有数株海棠,花落时缤纷如雪坠,故名绛雪轩!

宝玉的院子里也是多次被提及种有海棠,书中着意描写了宝玉写了“绛雲轩”三个字,晴雯去贴的。宝玉还说海棠死了半边,是晴雯要死了!

宝玉写的那三个字便是绛雲轩。

而乾隆有一副亲题的绛雪轩对联:

花初经雨红犹浅,树欲成荫绿渐稠。

红楼梦中,宝玉第一次游大观园时曾做一副对联:

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荼靡梦亦香

这两幅对联简直是兄弟联,相似度太高。

贾政说宝玉这是套用“书成蕉叶文犹绿,吟到梅花句亦香”,不足为奇。

凭心而论,乾隆的对联,跟书成蕉叶文犹绿的原联更接近,如果考虑《红楼梦》流传于乾隆时期,还被诸贵族王爷大臣收藏传阅,甚至被乾隆帝本人看过,那写书人胆子太肥,或者乾隆太宽容了,为什么?

user avatar

主要是两个原因:无能,亏空。

首先,关于曹頫站错队的问题,学界讨论繁多,但是我认为曹家虽失宠,然并没有致命的错误,仅仅是新皇不喜其人而已。雍正这个人务实,不比康熙仁慈。故遇到笨笨的曹頫,气不打一处来。

看这几个折子。


巡视两淮盐课噶尔泰奏折

雍正五年(1727)正月十八日

两淮巡盐噶尔泰奏曰:访得曹頫年少无才(雍正朱批:原不成器),遇事畏缩,织造事务交与管家丁汉臣料理。臣在京见过数次,人亦平常(雍正朱批:岂止平常而已)。


内务府奏御用褂面落色请将曹頫等罚俸一年折

雍正五年六月二十四日

  总管内务府谨奏:为遵旨查覆事。
  雍正五年闰三月二十九日,奏事员外郎张文彬等传旨:朕穿的石青褂落色,此缎系何处织造?是何官员、太监挑选?库内许多缎疋,如何挑选落色缎疋做褂,现在库内所有缎疋,若皆落色,即是织造官员织得不好,倘库内缎疋有不落色者,便是挑选缎疋人等,有意挑选落色缎疋,陷害织造官员,亦未可定。将此交与内务府总管等严查。钦此钦遵。
  查石青缎疋,每年系苏州、江宁织送,做皇上服用褂面,俱用江宁织送之石青缎疋。今将现在库内所有石青缎疋,交与派出查广储司库之郎中鄂善、员外郎立住等,逐一查看,俱皆落色。江宁织造、员外郎曹頫等,系专司织造人员,织造上用石青缎疋,理宜敬谨将丝纰染造纯洁,不致落色,乃并不敬谨,以致缎疋落色不合。应将江宁织造·员外郎曹頫、司库八十五,各罚俸一年,将库使张保住,俟进送缎疋等物来京之时,鞭责五十,笔帖式巴图、库使四格,系新补,及病故之笔帖式雅尔泰,均毋庸议。再,苏州织造·郎中高斌等织进石青缎疋,虽不供御服之用,现今织送石青缎疋,俱致落色,亦属不合。应将郎中高斌、司库那尔泰,各罚俸六个月;将笔帖式常德、衣拉气、库使麻色、常泰,各鞭责三十。其织造处织送石青缎疋,俱各落色,应将挑选缎疋之衣库官、四执事、执事侍及针线头目妇人等,均毋庸议。为此谨奏请旨。
  总管内务府事务·和硕庄亲王臣允禄、署理兵部尚书印务·内务府总管查弼纳、内务府总管李延禧,散秩大臣·委署内务府总管常明、茶饭房总管·包衣护军统领兼副都统,委署内务府总管永福。
  奉旨:依议。钦此。


这两段史料,很好的表现了曹頫的无能,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采买,织布),当然得不到皇帝的赏识,办你也是应该的。


上谕织造差员勒索驿站著交部严审

雍正五年十二月初四日

  山东巡抚塞楞额奏,杭州等三处织造运送龙衣,经过长清县等处,于勘内外,多索夫马、程仪、骡价等项银两,请旨禁查一折。
  奉谕旨:朕屡降谕旨,不许钦差官员、人役骚扰驿处。今三处织造差人井京,俱于勘合之外,多加夫马,苛索繁费,苦累驿站,甚属可恶!塞楞额毫不瞻狥,据实参奏,深知联心,实为可嘉!若大臣等皆能如此,则众人咸知儆惕,孰敢背公营私?塞楞额着议叙具奏。织造人员既在山东如此需索,其他经过地方,自必照此应付!该督抚何以不据实奏闻?着该部一一察议具奏。织造差员现在京师,着内务府、吏部,将塞楞额所参各项,严审定拟具奏。


上谕著李秉忠绥赫德接管孙文成曹頫织造事务
雍正五年十二月十五日
  内阁奉上谕:(上略)杭州织造孙文成年已老迈,李秉忠著以按察司衔管理杭州事务。江宁织造曹頫审案未结,著绥赫德以内务府郎中职衔管理江宁织造事务。

上谕著江南总督范时绎查封曹頫家产
雍正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奉旨:江宁织造曹頫,行为不端,织造款项亏空甚多。朕屡次施恩宽限,令其赔补。伊倘感激朕成全之恩,理应尽心效力,然伊不但不感恩图报,反而将家中财物暗移他处,企图隐蔽,有违朕恩,甚属可恶!著行文江南总督范时绎,将曹頫家中财物,固封看守,并将重要家人,立即严拿;家人之财产,亦著固封看守,俟新任织造官员绥赫德到彼之后办理。伊闻知织造官员易人时,说不定要暗派家人到江南送信,转移家财。倘有差遣之人到被处,著范时绎严拿,审问该人前去的缘故,不得怠忽!钦此。


可见,曹家获罪,直接导火索是骚扰驿站,亏空巨多,并且疑似转移财产。最根本的原因是雍正朝整顿吏治,曹家仗着旧臣的身份,不知收敛,而且织造本职的工作并没有做好。雍正务实,不会容忍这样一个没用的人。自曹頫北上,织造府抄家,史书上就没有曹家的消息了。

曹家的亏空,一方面来自于自己的挥霍,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略曹家的几次接驾。就像书中所写。银子花起来像水一样。这些接驾的银子从哪儿来?康熙是知道的。所以即使曹家亏空,康熙依然信任曹家,并且让李煦利用盐政收入代补。本来一切正常的过下去也罢了。然而随着康熙的死去,新皇登基,曹家不合时宜的做了些碍眼的事,以致家道中落。呜呼哀哉。


另外,新索隐派的诸多观点,比如书中写甄家带箱子来贾府以此暗指曹家转移家产云云,看之即可,实无根据。按曹頫骚扰驿站获罪北上,而后抄家时曹頫还在狱中,转移家产很难说和他有关系,并且即使想转移家产,也不可能转移到千里之外的北方去,至多于南方运作。

再另外补充一个细节。当朝很多皇子去曹家要过零花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曹雪芹的家,那真是名门望族,显赫一时。他的祖父曹寅,那是康熙皇帝的亲信,何等风光!曹家在江宁(今天的南京)那是如日中天,光绪二十年(1711年)那会儿,江南织造局就归他们家管,富可敌国。可到了雍正皇帝手里,这风光就没那么顺当了。关于雍正抄曹家的原因,史书上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就像是被一层薄雾笼.............
  • 回答
    关于曹雪芹在曹家被抄家时年仅15岁的考证,以及学术界为何仍坚定地认为《红楼梦》出自他之手,这背后其实是一段充满细节和推断的历史探究过程。这并非简单一句“他就是作者”就能解释的,而是建立在一系列文本证据、家族史料、时代背景等多方面考量之上的。首先,我们要明确,曹雪芹并非“少年天才”式的创作,他的《红楼.............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历史评价中一个非常核心且复杂的议题:忠诚与野心,以及我们如何理解和衡量这些概念,特别是当它们被套用到历史人物身上时。咱们先聊聊钟会。你说他反的是司马家,明明是大魏的忠臣,却被说是野心家。这其中确实有我们今天回顾历史时,视角上的差异,也有当时局势的复杂性。钟会这个人,出身名门.............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好,就像你在打拼一个大家庭,到最后发现这家庭的主心骨换了姓,而跟着一起干活的人,这时候大多已经到了人生的一个阶段,或者说,他们自身的“奋斗”也进入了尾声。话说曹魏从曹操开始,那真是披荆斩棘,打江山的过程。曹操时期,那些出生入死的猛将谋臣,像是夏侯惇、曹仁、张辽、徐晃,还有郭嘉、荀彧、贾诩这.............
  • 回答
    司马家篡夺曹魏政权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曹操的老臣后代之所以大多未能站出来保卫曹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涉及到权力结构、政治环境、利益考量以及历史的必然性等诸多因素。以下将详细展开阐述:一、 权力基础的 erosion:曹操老臣及其后代的地位变化 老臣们的“世袭”权力.............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说到《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名字如雷贯耳,他是公认的“正统”,也是最受大家信服的作者。但就像历史上许多伟大的作品一样,《红楼梦》也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因此除了曹雪芹,历史上也涌现出不少关于“谁是红楼梦的作者”的猜想和论调。这些猜想之所以存在,往往是因为《红楼梦》这部书的博大精深、内容复杂,以及与.............
  • 回答
    《红楼梦》里,金钏儿的死,无疑是贾宝玉人生轨迹中一个极其浓墨重彩的“污点”。对于这位衔玉而生、被寄予厚望的贵公子来说,这出“害死”佳人的戏码,绝非简单的狗血剧情,而是曹雪芹精心设计的、用以层层剥茧、揭示人物复杂性和时代悲剧的利器。首先,我们得承认,“害死”二字,在这里是有其沉重含义的,但它并非贾宝玉.............
  • 回答
    关于曹雪芹为何未遭文字狱迫害,这个问题颇值得玩味。毕竟,他身处的时代——乾隆朝,恰是文字狱最猖獗的时期之一。然而,我们翻遍史书,也找不到关于曹雪芹因《红楼梦》或其他著作而受到朝廷审查、定罪的记录。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红楼梦》的创作时间与传播方式,巧妙地避开了朝廷的锐.............
  • 回答
    关于曹雪芹为何安排贾雨村这样一个“反面人物”来担任林黛玉的老师,这个问题细想起来,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黑白分明”的设定就能解释的,这其中包含着曹雪芹对世情洞察的深邃,对人物塑造的匠心,以及对命运无常的叹息。与其说贾雨村是“反面人物”,不如说他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在那个时代背景下非常普遍的“俗人”,他的.............
  • 回答
    要理解曹雪芹是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以及《红楼梦》为何是悲剧,我们需要深入曹雪芹本人的人生经历和他所处的时代,再回过头来看他的这部巨著。曹雪芹究竟是个理想主义者吗?这个问题,我觉得不能简单地说“是”或“否”,而是要看我们如何定义“理想主义”。从一个层面看,曹雪芹无疑是怀揣着某种理想的。他出身于一个曾经.............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中国历史评价的复杂性,尤其是对汉末三国时期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两位权臣家族命运的解读。要说清楚曹家篡汉和司马家篡魏的区别,以及为何后者的“道德败坏”形象更为突出,需要深入剖析历史背景、人物行为、以及后世的叙事构建。首先,我们来区分一下这两件事的性质:曹家“篡汉”——从辅佐到代汉.............
  • 回答
    刘备伐吴,确实是蜀汉历史上一件充满争议、也令人扼腕叹息的事件。即便在当时,从曹魏、孙吴的立场,乃至刘备阵营内部的核心谋士和亲信,都普遍认为刘备不应该,也缺乏成功的把握去伐吴。然而,刘备却毅然决然地发起了这场战争,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既有外部因素的推波助澜,更有刘备自身性格、战略考量以及情感因素的驱.............
  • 回答
    将《红楼梦》作者定为曹雪芹,说成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大的“乌龙事件”,这说法可真是够劲爆的,也确实能引起不少人的兴趣和讨论。不过,如果真的要这么断言,那未免有些过于绝对了。当然,这背后牵扯到的曹雪芹身世之谜、版本流传的复杂性等等,确实是让《红楼梦》的研究成为一门“红学”,充满了各种猜测和辩论的源泉。咱们.............
  • 回答
    曹雪芹家族曾经担任的“江宁织造”一职,如果放到现代的职位体系中,其职能和地位是多方面的,很难用一个单一的职位完全对应。但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维度来理解其现代等效职位:1. 核心职能:纺织品生产与供应的最高管理者 核心业务: 江宁织造最根本的职责就是负责生产和供应高品质的丝织品,尤其是为皇家.............
  • 回答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安插“甄宝玉”这一角色,绝非偶然的笔墨添设,其背后隐藏着作者多层面的匠心与深意。这枚棋子,看似独立,实则与全书的结构、主题乃至作者的创作意图息息相关,其作用之复杂,值得我们细细品味。首先,也是最显而易见的一层目的,便是构筑一个镜像世界,进行艺术的映照与对比。甄宝玉,字宝善,又名玉.............
  • 回答
    关于曹雪芹是否是《红楼梦》唯一原作者的争论,由来已久,而且相当复杂。支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们,通常会从文本内容、作者生活经历以及版本流传等多个维度,提出各自的理由。当然,我们也要明白,这些看法大多是基于推测和研究,并没有铁板钉钉的证据来彻底否定曹雪芹的地位。但正是这些疑点,构成了“曹雪芹非原作者”论的核.............
  • 回答
    红楼梦第一回,曹雪芹初次提及自己的名字,这绝非偶然,而是作者精心布局,承载着多重深意和写作意图。要理解其用意,我们需将目光投向整部作品的开篇,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传递的复杂情感。首先,这是一种真情实感的流露,奠定作品的自传色彩。《红楼梦》虽名为“石头记”,但其内核,尤其是早期版本,与作者曹雪芹自身的经.............
  • 回答
    要是有幸穿越到那个年代,能见着曹雪芹先生一面,那可是比中状元还激动的事儿!毕竟,他笔下的《红楼梦》就像一座挖不完的金矿,怎么也琢磨不透。若真给了我三个提问的机会,我得好好想想,问点儿最实在、最有滋味的。第一个问题,我一定会问:“先生,您写《红楼梦》时,那些人物的命运,是真的有所依据,还是先生笔下天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